道德立法: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一)_第1页
道德立法: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一)_第2页
道德立法: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一)_第3页
道德立法: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道德立法: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一 )【内容提要】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建设, 需要通过道德立法来保障, 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 论点。 为此,笔者突破传统道德建设的理论思维模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结合现 实道德生活的实际,对 “道德立法的依据、范围及思路作了力所能及的探讨。【关键词】社会转型 /道德立法 /范围 /措施 一、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建设需要道德立法 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密不可分,同样地与法律相联系。 但纵观进入社会转型期后的我国法制建设工作, 大多数限于经济行为的规范, 很少和道德建 设相联系,而道德建设,如上所述,又偏重于思想意识规范的“软

2、 ”建设。在这种情况下,道德建设社会效果的不尽人意, 就带有不可避免性。 因为在社会转型期, 人的道德观念最容易 混乱, 这可以说是一个规律。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较易形成一种普遍的精神信仰,而转型 期的社会恰恰破坏了人的普遍的精神信仰, 冲击了人们正常的信用关系以及行为选择的预期。 我国的社会转型是从经济到政治到思想的全方位转型, 旧的信仰体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与 此相适应的新的信仰体系又尚未建立, 导致目前的社会处在一个精神信仰较为混乱的价值失 范阶段。社会转型是一个过程,同样,新的信仰体系的确立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社会如果对有些人经常出现的严重的缺德行为或由于无德而引发的无序行

3、为不给予及时、 有 力的制裁, 这只能加大居心不良者投机冒险的侥幸心理, 变本加厉地违法损德, 从而偏离舆 论的走向和价值取向, 使这些人的行为更加无度, 形成恶性循环, 给转型期社会的稳定带来 威胁。实践证明, 当有些人不能选择正确的价值方向, 尤其是不能将自己的行为控制在道德 所允许的范围时, 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是绝对必要的。 因为这类行为的主体对非强制性的 说教这一 “批判的武器 ”自然是 “充耳不闻 ”,而诉诸强制性的制裁这一 “武器的批判 ”则能迫使 其不敢擅自为恶。因此,要发挥社会转型期道德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就必须进行道德立法。 所谓道德立法, 也就是指国家的立法部门将在社会中占

4、统治地位的, 为社会所必需的道德规 范上升为具有国家意志性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 其目的是促使社会成员更好地道 德规范,以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它作为加强“硬 ”件建设的一项具体措施,是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道德立法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建设所需要, 不仅表现在如上所述, 而且还表现为在这一时期 社会个体道德生长的外部动力上。人,既是道德建设的主体,也是道德建设的客体。诚然, 人的意识自觉、 意志自由是人类的尊严和骄傲之所在, 但无数经验事实还是证明这一点, 人 的自由和自觉并不是绝对的, 在统计数字上, 绝大多数人仍然难以超越人自然本性和种族遗 传所决定的种种需要。如吃、穿、行

5、、性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自尊、他尊的需要和自我实 现的需要。 显然,个体的人只有先设法获得这些需要的满足, 然后才谈得上生存和发展。在 我国的社会转型期, 由于历史的原因, 人们的上述需要, 可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得强 烈和迫切。 但是, 作为道德的基础却是社会的整体利益, 它体现的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要 求而非社会个体的特殊愿望, 它具有超越社会个体普遍性和相对独立性, 它所体现的共同利 益与社会个体的直接的、 具体的个人利益相比, 表现出间接性、 抽象性以及由此而产生虚幻 和异己的性质。这就决定了道德社会对个体来说,具有外在的他律性。而 “道德的基础是人 类精神的自律”唯有达到自律,即

6、在社会道德转化成为社会个体道德,成为个体道德的需 要时,道德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但是, 人的道德自律精神不是天赋的, 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 它不仅需要一定 的经历、体验、 知识作基础,而且需要相当程度的理性思维能力和自我意识为前提。这就意 味着,一个社会无论何时也无法使人人都同时具有自律精神。 未完成社会化过程的青少年且 不说,就是成年人,若是他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不健全,或与社会道德规范有 偏差, 也同样不会自觉地尊重社会道德。 因此,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个体道德的内化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 社会对那些严重缺乏道德自律人给予法律制裁, 正是使他这一内化得以实现 的重要保证。

7、 这不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或推测, 而是被无数的心理学实验所反复证明的事 实。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形成,起初是出于对“制定 ”道德律令的成人权威的敬畏才遵守道规范的, 而成人权威的树立, 责罚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具体地 说,儿童之愿意坚守道德, 是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种种不快的责罚, 包括免受皮肉之苦。 这就告诉我们, 儿童的道德成长过程是由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的转化过程。 在这一转化过程 中,责罚是其必不可少的动力条件。 事实上, 儿童与成人的年龄差别不应成为否定上述结论 在成人道德建设中具有同样适用性的理由。 因为道德的生长并不是年龄增长的函数, 而是基 于利益

8、需要和个人利益与社会共同体利益的差异和矛盾, 而这些都是永远存在的。 社会转型 期个体的道德生长并非是随着年龄的自然增长而到某一特定阶段便告结束, 否则, 我们只好 得出每一个成人都已达到至善的谬论。 成人仍有一个道德生长的继续过程, 这一过程仍表现 为由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趋势。既然如此, 那么, 在这一继续内化的过程中,就仍离不开以利 益为基础的法律制裁。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利益的动机是社 会个体行为背后的根本动因。 而社会转型期的道德立法, 正是在行为主体因其不道德行为或 恶劣的品质在受到国家执法部门的制裁时, 它作为一种强大的外部压力, 迫使行为主体在以 后的道

9、德生活中, 不得不慎重考虑自己所选择的行为及其由此产生的后果, 并基于这一物质 和精神利益得失的考虑而改邪归正、 弃恶从善。 同时, 也对那些处在道德素质较差层次的人 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从而使其觉得“无美德是痛苦的”实践证明,对严重失德的人, 社会应该使其体验到不幸。 如果恶人和恶行得不到应有的制裁, 恶行就会因缺乏约束而横行 无忌, 这已成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总之, 社会转型期人的内心信念的确立、自律意识的 形成、 道德义务的笃行、 道德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道德上的强制性。在社会转型的初始 阶段,在人们的规范意识普遍还比较缺乏的时期尤其如此。 只有当人们具备道德自觉的能力 时,道德规范

10、才会对人们行为有普遍的约束力,道德立法也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因此,要加速社会转型期社会个体道德生长的外部动力, 达到道德建设的理想目的, 就必须走道德立 法的路子。纵观古今中外道德文明发展的历史, 通过道德立法来提高人们遵循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已经 成为各国加强道德建设的一种主要手段。 堪称“亚洲花园 ”之国新加坡, 在道德建设上一条成 功经验, 便是道德立法。 新加坡有这样的法规, 随地吐一口痰罚款 200 新元,随地扔一个烟 头罚款 1000 新元,公共厕所便后不冲水,也要罚款 1000 新元,甚至更多。对于不文明或 破坏文明的行为,轻则罚款,重则起诉,法庭很快依法作出判决,加以执行。严密

11、的道德立 法和严格的执法使新加坡的道德建设有了强大的后盾和有力的保证,不仅形成了具有较高水平的法治环境,也大大地推动了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进程。从欧美一些国家来看, 美国的国会是其立法机构, 国会下属机构中就设有 “道德立法委员会 ”, 并有“道德法”规范人们的行为。美国法律早已把某些人 “不救助危难”、“不报告危难 ”的行为, 定为轻罪。法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更为严格, 法国刑法典规定, 任何人对于危险中的他人, 能够采取个人行为,或者能唤起救助行动而故意放弃给予救助的,处5 年监禁并科 50万法朗罚金;德国法律把法定或约定养护义务的人遗弃无自救力的人,定为遗弃罪,通常称 “无 义务遗弃罪 ”

12、;瑞士、波兰、挪威的法律都规定,不为他人伸张正义者,均要被处监禁或罚 金。这些国家不仅法律有明确规定, 而且实施也很严厉, 只要有上述行为, 不依其最后实际 损害后果为犯罪后果,而以可能造成的后果为犯罪后果,并将此类案件作为公诉案件提起。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 通过道德立法来强制推行道德规范实施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有的甚至将它推向极致。如 “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 ”, 把不孝立为最大的犯罪;又如唐律 中的 “十恶不赦 ”,其中有六恶是不道德行为(如: “四恶谋恶逆 ”即殴打亲长, “六恶大不敬 ” 即冒皇帝尊严, “七恶不孝 ”即不养老人不敬夫, “八恶不睦 ”即打丈夫, “九恶不义 ”即

13、官吏犯 上, “十恶内乱 ”即通奸)。由于在道德建设中充分运用了道德立法手段,树立了道德上的权 威,从而促进了社会道德的内化, 前所未有地增强了道德的调节功能, 使道德成为中国封建 社会得以维持几千年的最主要的精神力量。 总而言之,道德立法是世界各国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各国道德建设所走的一条成功路子, 很值得我们借鉴。因为它能促使社会成员 “行善若性然 ”,使某些道德要求 “藏于官则为法, 施于国则成俗 ”,使国民养成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而这正是社会转型期 道德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二、道德立法的范围及内容 如上所述, 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建设, 无论从社会性的层面来讲, 还是从社会

14、个体道德生长的 外部动力而论,都需要道德立法。然而,就具体而言,它又有特殊的范围和内容。根据我国 社会转型期道德状况的现实,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社会家庭生活领域中的道德立法。 这一立法的内容, 包括爱情、 婚姻和家庭生活领域 中的道德规范。 我国社会家庭领域中的道德观念,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物质生活的改善, 已发 生较大变化,这相对于过去那种守旧、封闭来说,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在这进步的同时,也 出现了某些的退步。 如在最近几年以来的婚姻关系上, 夫妻一方感情走私搞婚外恋即第三者 插足的现象较为严重,被人称为养 “小密 ”的人屡见不鲜,有的甚至已经公开化。这些个声称 “要追求有爱

15、情的婚姻 ”而喜新厌旧,对其不道德的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似乎富裕起 来的浪漫风流生活中必需具备这一 “规格 ”。然而,这种非法的同居或姘居,导致了一对对夫 妻感情的破裂, 拆散了一个个本来温馨的家庭, 有的甚至由此引发了实不该发生的血淋淋的 案件。事实上,作为社会现实存在的婚外恋,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婚姻的 “杀手 ”。但是,优良 的传统习惯, 现实的社会舆论以及道德主体内心的 “道德法庭 ”,对那些品德恶劣之徒却显得 苍白无力。加之一些影视、 文学作品对婚外恋偷欢成正果的 “误导”,婚外恋在人民的舆论中, 态度严厉者责以道德败坏, 态度宽容者还可能送去份理解。 这种似是而非、 糊里糊涂的意

16、念, 不仅影响着成人们的家庭道德观念, 而且还毒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据报载的上海市的一份 调查报告的数据表明,青少年对婚外恋的看法和态度,其中认为 “婚外恋是美好的 ”,大学生 的比例是近 40%,高中生的比例超过 50%,初中生的比例竞达 75%。如果按照这样的看法和 态度去建立未来的婚姻, 就难以想象今后的婚姻关系上的道德将会怎样。 由此看来, 要解决 社会转型期非法同居、 姘居或事实上的妻妾共存这种不文明现象, 及时解决制止婚姻关系上 的不正常、 不道德问题, 就必须把爱情、 婚姻和家庭的道德规范上升到法律规范, 使违者受 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这既能保持现有家庭婚姻关系的相对稳定, 又

17、能弥补我国现行 婚姻法 之不足。我们知道,婚姻法是有关婚姻家庭方面的主要法律。我国现行的婚姻法 ,历时近 20 年, 但在中国社会与世界现代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婚姻关系发生复杂多变的情 况下, 它已难堪重负。而对第三者插足引起的离婚案件,如果仍以离婚自由为原则,以夫妻感情是否破裂为标准,判离者财产平分,抚养费平分,这样的原则,这样的标准,显然是不 公正的。因为对于此类案件的过错方来说,不痛不痒,若无其事; 对于那些没有家庭和社会 责任感、 水性扬花的已婚者追色逐艳、 放荡淫乐不能不说是一个可乘之机; 对于那些赤裸裸 的“插足者 ”来说,只要披上爱情的外衣,就可以在神圣的法庭上挤

18、掉他的合法配偶,且畅行 无阻,这又不能不说是法律上的不足。 虽然婚姻法 正在修改之中, 如果修改后的婚姻法, 对于 “三插”案件中的过错方和第三者能够追究一定的法律责任, 这不仅能教育当事人, 而且 对那些企图违反家庭婚姻道德的人具有一种威慑作用。 同时又能帮助、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 婚姻家庭观。 在婚姻家庭道德问题上需要立法, 而且较为突出的家庭型期社会家庭生活中的 道德就会日趋沦丧。其次是作为人类道德生活特殊领域中的职业道德立法。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正当职业的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时所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及其必备的道德品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有一个职业道德问题。道德职业道德规范,能够对本行业业务工作完成起道义上的保障作用。但在社会转型期,有些从业人员因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不讲职业道德,不履行职业义务, 甚至将职业良心商品化。 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给予解决,我们就会失去应有的职业信誉,从而导致整体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就拿国家司法机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来说,他是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的实现和国家能否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其实质是一种具有示范效应的政风。它的好坏,对民风及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我们要依法治国,而法的生命在于执行,徒法不足以自行。正如马克思所说,要运用法律就需要法官,而法律运用得如何,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执行者的职业道德水平。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