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化学教学与大学化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目 录摘要(I)Abstract(II)前 言(1)一 在“知识衔接点”方面的区别(1)1.1 主要内容(1)1.2 如何搞好“知识衔接点”的教学(2)1.2.1 确认哪些知识是“知识衔接点”是教学的前提(2)1.2.2 对中学课本里大学化学术语的引入既要大胆又要慎重(2)1.2.3 对中学课本中重要概念的教学既要拓展又要适度(3)二 在教学用语方面的衔接问题(4)2.1 热化学方程式不同写法的确切涵义(4)2.2反应式中“”和“”符号的意义及标法(60三 在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8)3.1 关于化学变化的定义(9)3.2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9)
2、3.3关于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写法(13)3.4 关于同素异形体之间转化的本质(13)四 结论(14)4.1 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顺利实现迁移(14)4.2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衔接(15)4.3 化学用语的衔(15)4.4 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15)参考文献(16)致 谢(18)高中化学教学与大学化学教学的衔接研究摘 要: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阶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化学教学过程可看成是一个系统,由各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这些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之间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握好高中和大学这两个阶段的教学,将直接影响
3、教学的成效,甚至关系教学的成败。然而,与高中化学课程相比,大学化学课程内容就略显陈旧了。在化学课程改革之后,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得高中的课程设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对大学的教学以及课程设置提出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教学改革,全新的化学教材,作为大学化学教师,应当密切关注高中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发展,在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上做出科学调整和选择,实现大学与高中在教学上的有效衔接,这将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通过研究近年来高中化学教育改革和变化的新特点,我们已经对化学本科专业基础课程结构改革提出了新的建议12。认为在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化学课程改革中,大学化学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在内容衔接研究上应注意的一些问
4、题和建议。关键字:化学;衔接;问题Abstract: Educated to accept that education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the existing links between the various stage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teraction and mutual influ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theory, chemical teaching process as a system, each stage of education,
5、the teaching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se subsystems. Between the various subsystems are coordinated with each other in order to produce good teaching results. How to get a good grasp of both secondary and university teaching,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nd even the rela
6、tionship betwee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eaching.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secondary school chemistry curriculum, the course content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the slightly outdated. In the chemistry curriculum reform, curriculum reforms for making the secondary school curriculum had a great c
7、hange and this change is bound to the teaching of the University as well as the new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The face of the new educational reform, new chemical materials, as a university chemistry teachers in secondary schools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changes in teaching and development of te
8、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to make the adjustment and selection of scienc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universities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eaching effective convergence, which will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the key. In recent years by studying changes in secondary chemical educati
9、on reform and the new features, we have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courses based on a new reform proposal 1 2. That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chemistry curriculum reform, and secondary chemistry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convergence on the conten
10、t should be noted that some of the issues and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chemistry;convergence;ponder12前 言由于刚进入大学,大部分学生不适应大学化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失去了学习兴趣,出现了讨厌化学学科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化学的学习。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衔接研究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问题。许多学生反映,大学化学与高中化学在很多方面存在差距,在知识点的深度和宽度,在学习内容上有很大差异。所以,搞好高中化学教学与大学化学教学的衔接研究,非常必要。高中互相和大学化学在许多方面存在
11、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上要能够区别对待。高中化学的教学和大学化学的教学在衔接上,需要教师能够有机的结合。在各个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能直观的感受到两者教学的不同。由于现在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情况,教学就变得更加复杂,要能够快速的找到正确的教学手段。一 在“知识衔接点”方面的区别 1.1 主要内容 高中化学学习的知识是初等化学,而大学化学学习的知识是高等化学的入门,在内容的深度和宽度不一样。首先,在许多知识点的教学中,只是让学生了解,作为课外知识,但到了大学阶段就作为了学习的内容,这是很大的区别。其次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应试学科,它要完成筛选的区分,它的重难点比较突出,学生知道知识点的
12、难易程度,比较容易掌握。大学化学作为高等化学的入门,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多且杂,不容易学习,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高中化学和化学化学验收成绩的方法不同,学生考试内容的重难点比较死,知识点的结合没有大学化学结合的活。1.2 如何搞好“知识衔接点”的教学 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紧密,各种衔接方式之间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因此,教师在运用知识衔接方法进行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清知识之间的衔接方式,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知识衔接教学方法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从而有效地提高识的效率。首先,教师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知识衔接的重要性之后,首要做到的即是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将
13、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与高中化学知识之间的系统性、连贯性、规律性理顺,明确教学目标,并按准规范书写教案,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后,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之间的衔接,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上,同时也体现在实验知识上。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设置简单的、具有启发性的验证性小实验,尽量让学生自行制定实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 在教学用语方面的衔接问题 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4迥然不同的是,化学用语的教学几乎不存在知识的阶段性差别。尤其是涉及反应式的符号教学,更是在中学一步到位完成的,似乎并不存在大、中学之间的知识衔接问题,也就更
14、未引起大学化学教学及无机化学教材的重视。实际上,这里一样存在着无形的衔接,诸如热化学方程式不同写法的确切涵义、有关氨水隶属不同酸碱范畴的反应式区别、反应式中“”和“”的意义和标法等,这些衔接点既有上、下知识间的裂缝,更有科学性的间题需要解决5。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的第一门主要基础课程,它是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开设的。与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不同的是,化学用语的教学几乎不存在知识的阶段性差别,尤其是涉及反应式的符号教学,更是在中学一步到位完成的,似乎并不存在大、中学之间的知识衔接问题,也就更未引起无机化学教学的重视。实际上,大学教学与中学教学存在着无形的衔接,例如热化学方程式不同写法的确切涵义,这些衔接点
15、既有上、下知识间的裂缝,更有一些化学用语应统一规范,以下就从三方面加以阐述。2.1 热化学方程式不同写法的确切涵义在热化学中,将标明反应热效应的方程式称热化学方程式。例如:25,标准状态下,石墨氧化反应放热393.5KJmol-1,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石墨)+O2(g)=CO2(g);rHm(298)=-393.5KJmol-1(大学阶段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C(石墨)+O2(g)=CO2(g)+393.5KJ(中学阶段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上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的差别在反应热的表示上,高中还没有学到热力学状态函数焓(H)的知识,只能把反应热作为反应方程式的一部分,放在反应方程式的右方并用加减
16、号联式起来。大学化学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烩rHm(T)表示标准反应热(等于恒压反应热),也放在反应式的后面,但与反应式是分开的。以上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的另一个差别是反应热量值的符号是相反的。这就暴露了由中学到大学这一知识衔接处有裂缝, 最后,还必须强调的是,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热的数值是不一样的。2.2 反应式中“”和“”符号的意义及标法在化学方程式中,中学和大学课本都使用着“”和“”这两个符号。在中学课本中规定:“如果生成物中有沉淀或者气体产生,一般应该用“”号或者“”号表示出来。”显然,这两个符号表示了两个突出的反应现象有沉淀产生和有气体产生。只是教材未做更具体、更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以至于一些
17、中学教师自作主张地认为:生成物凡是固体的都标以“”,凡是气体的都标以“”,这就使原来表示反应现象的符号变成了表示生成物状态的符号,从而导致了混乱,使学生无所适从。那么,这两个符号究竟是表示反应现象,还是表示生成物状态呢?其实只要看下面的例子,就足以说明问题:Hg2Cl2+2NH3=HgNH2Cl(固)+Hg(液)+NH4Cl在这一反应式中,若把“”视作反应物中没有而生成物中才有固体物质的符号,即所谓生成物状态的符号,则液态Hg右方就不能标以“”甚至连HgNH2Cl右方也不能标以“”(因为反应物中也有固体物质Hg2Cl2)。那么,如果把这一反应式写作:Hg2Cl2+2NH3=HgNH2Cl+Hg
18、+NH4Cl显然又有悖于事实,因为这个反应同时析出白色固体沉淀和黑色液体沉淀,即灰色沉淀。它之所以用于区别Hg2Cl2和HgCl2,正是基于如此明显的沉淀现象,况且这种双沉淀标法在化学界又是现象的符号。况且这种双沉淀标法在化学界又是如此统一,恐怕就连执着于“物质状态”符号之见者也无法否认。其次,就我认为,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就必须明确指出这是表示“反应现象”的符号,再来具体地阐明实际的标示规则,并揭示其所表达的意义,最后提出应注意的事项。这只要列表比较的形式来表达,就再明白不过了。在无机化学教学中,还应该进一步说明两个符号标明的,无论是气体物质还是沉淀产物,都是作为一种新相出现的。也就是
19、说这两种产物的物相是“从无到有”地出现的,其现象特别明显突出,因而用这两个特定的符号把它们特别地标示出来。例如: Hg22 + + Sn2+ = Sn4+ + 2Hg (液汞“沉淀”,现象明显) (1) Ca(HCO3)2 = CaCO3 +CO2 + H2O (Ca(HCO3)2 固体受热分解) (2)三 在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化学学科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实验的积累。但是在高中阶段,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一些学校也缺少实验的基础,使得化学教学存在不小的问题。到了大学阶段,化学真正意义成为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应是大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化学学科
20、和其他许多学科之间存在有机的交叉,化学不在是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开设,它和物理,生物,英语之间的有机结合,成为了特色的学科,需要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注意。此外,由于高中化学在教学方法上的局限性,应试教育的特殊性,化学教学在内容上势必会有不同的教学手段。高中学生在一些化学问题的处理上存在偏差,使得形成的概念甚至是错误的,需要我们教师注意。进入21世纪,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化学教学的内容要与时俱进。3.1 关于化学变化的定义 初中化学关于化学变化的定义是这样的“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6。 由于化学学习的阶段性,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原因,在初中这种定义是
21、适用的。但到了大学,我们接触的是高等化学的学习,这样的定义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化学变化的本质了,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定义。化学变化是指由于分子或原子、离子等核外的电子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引起物质组成质变的一类变化5。3.2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高中化学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是这样叙述的“恒温下的化学反 应速度主要决定于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度越快”。8实际上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很多,浓度只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度越快”就能简单的说清楚。化学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定量地可用反应速度方程来表示。对于基元反应(简单反应)的速度方程可
22、以直接由反应方程式导出,即“恒温下,基元反应的反应速度与各反应物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1867年由挪威学者古德贝格(Guldberg,CM),和瓦格(Waage,p),提出的著名的基元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 很明显,基元反应的化学反应速度和浓度相关。反应的快慢可以直接从浓度上体现出来。“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度越快”。但是大多数化学反应为非基元反应,其化学反应速度的快慢与反应的内在机理有关。其化学反应的速度方程必须以实验为依据,而不能直接由反应式导出。组成非基元反应的每个基元反应都有一个速度方程,它可以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导出,但总反应主要决定于速度最慢的基元反应称决速步骤。总反应也
23、有一个速度方程,它是由实验确定的,反应级数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无关。由此可见,非基元反应的化学反应速度不一定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即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度不一定越快。7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和的反应当温度高于523K时,为基元反应,实验测得其速度方程也为当温度低于523K时,速度方程为这说明该反应在不同温度时其反应机理是不相同的。低温时为分步进行的复杂反应,整个反应的速度与NO2浓度的平方成正比,而与反应物CO浓度无关。又如,在钨催化条件下,加热分解氨生成氮气和氢气,经实验测定该反应的速度方程为该反应的级数为零,为匀速反应,其反应速度与氨浓度无关。3.3关于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写法表示化学反
24、应与其热效应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中学教科书采用下列方法表示。这样的表示方法有显欠妥,首先采用能量和物质相加减,严格地说与化学方程式的习惯写法不相符。更重要的是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化学反应进行时的条件(如温度和压力等)及途径有关,如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其烩变,而恒容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其内能变。因此,大学化学中常用 分别表示恒压和恒容热效应,其中右上角的记号“”表示处在标准状况,右下角“1mol”表示,“T”表示反应所处的温度条件,如未标出,就是指。如上述反应可表示为93.4 关于同素异形体之间转化的本质同素异形体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常常
25、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简单地看作是一种化学变化。其实同素异体由于其构成方式不同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由于分子组成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O3)一种是其结构或晶体类型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白磷和红磷等;还有一种是由于分子叠加形式不同,如单斜硫和斜方硫,其分子都是由S8环状分子组成的,其性质不同的原因仅是由于分子叠加形式不同而导致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因此,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的本质是不同的,判断其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要根据其结构来加以判别,前两者为化学变化,而单斜硫和斜方硫之间的相互转化应为物理变化。此外,在大学与中学化学教学内容衔接上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着眼选修。今后一段时
26、间,入学新生化学程度将参差不齐,考虑到高等学校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大一化学宜着眼于与中学化学教材的选修内容相衔接。(2)低入高出。以现代观点组织大一化学,宜起点略低,终点要高。这样,既符合认识规律,又导向现代层次。(3)点精面博。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要与中学衔接好,且阐述清楚,对面上的知识不必拘泥于强调与中学化学的衔接,而是广泛触及新科技,引入丰富多彩、功能神奇的化学新世界。四 结 论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化学研究的范围己扩展到宇宙空间、人类社会、微观世界各个领域。21世纪的关键科学如能源、环境、材料、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均与化学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化学学科呈现出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融
27、合的趋势,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1。 由于化学已发展为一门中心科学,在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也因为大学与中学阶段教学方式、教材深度广度、对学生的要求等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段间的衔接,我们对大学化学教学有以下建议:4.1 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顺利实现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由其他人代替12。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指导学生在旧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要顺利地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拓展与衔接,必须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28、。高中化学通常是对化学问题的定性描述和讨论,而大学化学除了用定性的方法讨论化学问题外,还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讨论,并建立相应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在教学中,可结合高中教材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在原有的化学基础知识上深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比较与明确新旧知识的关系,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4.2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衔接高中化学主要从化学反应介绍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而大学化学课程更侧重于理论学习,这有一个知识的跨度,有些原理和概念与中学知识的表述不同,刚进入大学的他们还是习惯用中学的知识思考大学的问题,难免会产生疑问,因此上课时要注意概念和理论的衔接,便于学生理解。4.3 化学用语的衔接半个多
29、世纪以来,化学学科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化学学科水平显著提高,进入了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从以实验为主到以实验与理论并重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化学学科之间和与其他许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成为众多工业向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而且在整个社会、人文科学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对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大趋势,作为高等基础教育之一的化学教育,如何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这是既有现实又有未来需要的课题。改革的基本思考是高等化学教育的公共基础理论的内涵发生了变更和调整,基本知识的外延广泛触及到现代新科技领域。化学系列课程中, 大一无机化学是在中学化学基础上的深化。但是由于中学
30、化学教学内容本身的问题或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原因,学生在进人大学时有些化学问题还比较模糊,甚至所形成的一些化学概念是错误的,这样势必影响大一化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必须对这些概念加以澄清和重视。大学和高中许多化学用语还没有统一规范13,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化学用语的统一规范,以便使大学教学和中学教学更好地衔接14。4.4 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 宋心琦教授最近指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随着课程的进行呈衰减趋势的百分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15诺贝尔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比较了中美的教学方法后也指出16,中国的传统教学方法重视演绎、推理,其结果就是按部就班,严
31、谨认真,基础好,但创新精神不足;而美国的教学方法中归纳、综合和分析相互渗透,虽不够严谨,但其效果是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强。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时需要这种归纳和总结的方法,通过教学,要训练学生能从大量的知识堆积中找出共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方法,这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高中与大学阶段的学习方式、方法上的区别,对于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情况也有的影响。大学学习任务重,课时少,教学信息量大,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顺利实现中学与大学的顺利过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合理分配课外学习时间,如何安排课外学习时间,
32、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2)合作学习学生们的化学基础不同,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也必然存在。同学之间朝夕相处,要讨论问题比找老师更为方便,建议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或学习伙伴,一起学习,共同提高。(3)及时归纳、总结每一章讲完后,要求学生归纳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理论要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及使用条件等10。(4)引导学生重视阅读课本,培养阅读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讲清看书的重要性,每节课都尽可能地争取留足时间指导学生看书,告诉学生看什么、怎样看,对概念要理解它的本质,会叙述、会举例、会应用,对例题要亲手演算一遍,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搞清楚。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边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基本
33、概念、公式和解题思路,并在书上把重点画出来,进一步领会、消化。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阅读。综上所述, 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知识点介绍方式及深度与大学化学有所不同, 所涉及的范围也远不及大学化学广泛, 知识的系统性和化学思维的形成也有待学生在大学化学学习中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解高中化学新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相关的知识点, 有助于大学化学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 合理的安排课程内容、进度和教学方法, 做好本科阶段和高中阶段化学教育的衔接, 提高教学质量, 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 徐桦关于化学专业基础课程结构改革的意见J常熟高专学报,2000,14(6):7376,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学生民法典知识竞赛
- 花卉摆放艺术与空间设计试题及答案
- 资料整合初中物理试题及答案分享
- 纸制品包装知识培训课件
- 糖尿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 二零二五版购房签保密协议的应对处理
- 门卫协议书物业与门卫的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饭店送餐协议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民间借款担保合同
- 2024年农艺师考试中的数学技巧应用 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电子商务师真题试题及答案
- 撬装式承压设备系统安全技术规范
-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 课件全套 第1-10章 绪论-新品种的审定与推广繁育+实训
- 2025-2030中国免洗护发素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优化算法解析》 课件 第6章-基于群智能的智能优化算法
-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真题2024
- 技术经纪人(初级)考试试题(附答案)
- 《红岩》中考试题(截至2024年)
- 幕墙UHPC施工专项方案 (评审版)
- 华为IAD132E(T)开局指导书
- 医院安保服务投标方案医院保安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