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顶岗支教与大学生的成长_第1页
扶贫顶岗支教与大学生的成长_第2页
扶贫顶岗支教与大学生的成长_第3页
扶贫顶岗支教与大学生的成长_第4页
扶贫顶岗支教与大学生的成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扶贫顶岗支教与大学生的成长【精品文档】扶贫顶岗支教与大学生的成长郝瑞经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本质上是一种强化的教育实习,是对师范院校传统的教育实践环节的一大拓展,是教师养成教育的一项大胆尝试。其组织形式表现为在校大学生到农村学校的教师岗位上完成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期间全面承担在职教师的岗位职责。“扶贫”即到经济不发达、生活条件落后、办学条件差的农村基层支援教学工作。“顶岗”首先是补充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缺陷,其次是顶替部分代教和临时教师,弥补在编教师的显性或隐性流失,同时减轻部分正式教师的教学负担,为他们的培训、提高提供可能。“实习”则体现了师范类学校教育实习的主要内

2、容和目标通过对传统实习的改革和深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支教”是在校大学生到贫困农村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当地缓解师资紧张的压力,激活农村基础教育,增强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逐步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既强调师范院校的社会职能,积极扶持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使之形成良性发展,从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均衡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又强调师范院校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养成教育的必要途径。一长期以来,国内师范教育师资培养与使用距离越拉越大。实践教学的薄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师范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师范生必须走上讲台,作为真正的教

3、师个体,全程感受教师工作的全部内涵。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强化了师范教育的实践环节,为培养合格师资提供了保障。帮助大学生实现“毕业即合格”。忻州师范学院十年顶岗实习工作具体说明了师范类高校实行顶岗实习的实践意义。忻州师范学院是忻州地区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高校。周边农村多为贫困山区,基础教育十分薄弱,学院针对当地基础教育的现状,把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为:“培养愿意到基层献身党和人民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合格教师”,并实行了扶贫顶岗支教活动。1997年以来,组织4700多名专科生到原平、五台、繁峙、河曲等县市的贫困山区中学顶岗支教,赢得了社会的关注。2006年启动了师范本、专科大学生扶贫顶岗实习支教计划。从2007

4、年初开始,承担条件最艰苦的农村学校的1000个教师岗位。每年稳定地选派两批共2000名左右学生到支教点全程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大规模、长时间的与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结对子,开展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在全国高校中还是首例。国务委员陈至立在给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方明同志信上的批示说:“忻州师范学院做了我们近年来一直想做但尚未做成的事。”2007年4月16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以忻州师院本科生顶岗实习走活农村教育一盘棋报道忻州师院扶贫顶岗支教工作。2007年6月12日,中国教育报头版以进一步做好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教育部举行师范生实习支教座谈会为题,再一次肯定了忻州师院扶贫实习工作的成功经验。二(一)扶贫顶岗实

5、习支教可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核和基础,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然而,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也有着比较严重的缺口。一方面,由于大学课程的开设有很强的专业性,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有“深度”而没有“广度”。据调查,有过半的学生不能掌握其他专业常识性知识。另一方面,大学生所学知识绝大多数还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理论阶段,没有接受实践检验。表支教大学生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困难百分比与学生沟通困难,讲课不能顺利进行18.5%工作繁忙,备课时间紧张21.7%对教材的处理有困难,表达方面欠缺9.8%学生基础薄弱,接受能力差53.5%学校硬件差,为教学带来不便44.6%作为准教

6、师个体的支教学生,其文化素质更多地反映在教师素质上。从调查表2.1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文化素质有缺陷。有18.5%的大学生认为教学中最大的困难是“与学生沟通困难,讲课不能顺利进行”,说明有一部分大学生还没有掌握授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有53.5%的大学生则认为教学中最大困难是“学生基础薄弱”,这说明大学生还没有了解农村教育的实际,不善于因材施教。另外,有9.8%的大学生“对教材的处理有困难”,可以看出,有少部分大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能满足中小学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调查表明,经过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大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书本知识接受实践的检验。在教学中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改正,发现不足并

7、加以弥补。实践中既能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能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协调发展;既能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教育理念,又能结合当地的实际。在支教过程中,他们会更加自律自强,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转换,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教师素质会得到显著提高。(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扶贫支教中普遍得到提高1、通过教学实践,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和承认据调查,有73.9%的支教学生觉得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自身价值得到肯定和承认”。虽然支教生活是艰苦的,工作是繁重的,但内心却充满了幸福感。大多数支教学生在思想上收获颇丰,有77.2%的大学生认为通过顶岗实习“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有56.

8、5%的大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帮助自己“丰富了人生经历,增长了应对坎坷的能力”,在认识能力、价值取向、应对挫折方面有显著提高。扶贫支教大学生都是本科三年级、专科二年级的学生。也许会有人由此认为他们不够成熟,但他们身上的进取、博爱、宽容、严谨、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我们看到的是大写的“人”字。每一位支教大学生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他们的敬业和勤奋,令人感动!2、通过与农村孩子的接触,增强了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情感支教活动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学生深入基层社会实际,亲临农村贫困地区,看到当地人民真实的生存状态,了解农村孩子求知的艰难。从而反观自身,改变从前以自我为中心,娇生惯养的态度,培养艰苦奋斗、敢于吃苦的精神

9、。据调查,有72.8%的大学生认为支教的收获是“提高了自身觉悟,懂得了奉献”,有59.8%的大学生认为支教“巩固了他们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很多支教学生都被乡村中善良的人性、纯朴的民风深深打动,他们与学生、家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都能尽自己的所能为贫困地区贡献自己的力量,渐渐地由从前事不关己的旁观者转变为身体力行、乐于奉献者。大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勤劳、正直、奉献、利人、勇敢、智慧等高尚的人格品质,综合素质也有很大提高。3、扶贫支教让大学生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在随机调查的300位支教学生中,有38%表示“愿意”,有44.6%表示“可以考虑”毕业后留在现在支教的学校工作。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生活让大学生

10、找准了自己的定位,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择业观念,愿意为落后的农村教育出一份力。谢晓丽是忻州师院英语系9529班毕业生,大学毕业之际,她毅然放弃了到大城市党政机关任职和留校的机会,到连饮用水都是靠雨水,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贫困县乡镇中学河曲县沙泉中学任教。不少人不解地问:“你家在运城地区,那里条件比河曲县不知要好多少倍,你怎么选择这么个穷地方?”谢晓丽坚定地回答:“是河曲县那难忘的支教扶贫顶岗实习使我毅然选择了这条艰难的道路。”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贫困山区教书育人的平凡事业,先后获得二十多项国家和省市级奖励。她向山区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刘

11、晓妍是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2006届毕业生。她在大二第二学期曾在繁峙县赵庄中学扶贫支教。赵庄中学是一所由当地一位农民创办的私立中学。校长的办校宗旨就是让农民的孩子有学上,孩子们来这里上学都是免费的。刘晓妍深知这里经费入不敷出、教师短缺等困境。毕业后,她又回到这里,成为这里的一名正式教师。她自信地说“这里的孩子需要我”。(三)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帮助大学生练就优良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具有两面性。在校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9-23岁左右,正是心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的阶段,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倾向。一方面他们精力旺盛、富有理想、感情丰富、自我意识较强、求知欲望强烈;另一方面也存在

12、敏感、脆弱、容易受外界影响等消极的一面。相对自由宽松的大学校园文化环境,给了大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但由于他们心理尚不成熟,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调查发现,有大约2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出现人际关系紧张、学习障碍、价值取向扭曲、不能接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而现今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优良的心理素质,需要奋发进取、乐观向上、客观地评价自己、勇敢地正视失败和挫折的心理素质。据调查,通过顶岗实习,大学生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交际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驾驭情绪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支教是一段对大学生影响深远的、让他们终生受用的经历。支教生活都很清苦,没有大学校园的安逸,也没有城市

13、的繁华。很多支教点地处农村贫困地区,支教学生首先要面对生活上的不适应:过于简单的饭菜、有限的娱乐活动、落后的通讯条件。其次是农村学校陈旧的教学思想、有限的教学设备给支教学生的挑战。支教学生就是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在自我超越中认清自我,在艰苦的环境中逐渐成长,走向成熟。扶贫顶岗实习支教,让人领悟到大学教育的真谛:教育不是知识的克隆,而是能力的强化。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成就自我、超越自我。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补充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方面的缺口。让大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深入基层,关心社会事务、参与社会建设,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大

14、学生的人格完善与健康成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正在逐步改变“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模式,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与此相配套,各地区及高校学校相继开办“供需见面”会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组织毕业生与一定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通过竞争落实就业单位。为此,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必须增强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在就业之前做好多方面的准备。一、增强竞争意识,告别传统观念在自主择业制度下,平等竞争为每个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自由和广阔的择业环境,市场竞争机制也必然反映到人才市场中来。毕业生选择理想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竞争使

15、人才脱颖而出,从而避免人才的埋没,有力地克服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然而,参与竞争本身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即要面对竞争的挑战和压力,又要承受在人才市场和竞争机制尚不完善情况下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力。因此,即使是学识和能力诸方面都较好的毕业生,也应当准备在竞争中面临挫折。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只要你能增强竞争意识,并坚持到底,就会不断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因此,每个毕业生都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出发,深化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作好参与竞争的思想准备。长期以来,在毕业生“统包统分”制度影响下,不少学生在就业方面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也缺乏良好的就业心理准备,形成一种

16、不良的“安全感”。一方面,助长了毕业生眼睛向上的社会心理,把城市、机关、大公司、三资企业作为理想的择业目标,而一些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特别需要人才,也能给毕业生施展才干的机会,却难以引起毕业生的关注。另一方面学生就业的依赖心理和从众心理严重。主要是不能正确认识社会需求,也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自身的素质、特长及其它条件,在就业问题上缺乏自主性。有的学生不敢通过竞争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及追求,消极等待“理想单位”相中自己。有的期盼国家、学校给自己分配一个好的工作岗位,有则盲目从众,随波逐流。近年来的“特区热”、“机关热”、“金融热”无疑都有从众心理的影响。至于这种选择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17、毕业生自己到往往无暇顾及。从众心理、依赖心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缺乏竞争意识的表现。在新的毕业生就业体制下,大学生要将过去那种等待分配的就业心理,转到主动选择职业的求职心理上来。当然,提倡积极主动的就业意识,应该避免出现另一种倾向,即把强调竞争意识和就业的自主性,简单地理解为个人奋斗,为自己谋个好出路,把“混文凭、奔商界、挣大钱”或“考托福、去留学、拿绿卡”作为唯一理想的目标,是不可取的。健康的就业心理和竞争意识,是建立在对社会需要的正确认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基于对自身条件、素质、发展方向的客观评价之后,逐步形成确立的。二、树立正确一定就业意识,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就业意识是指学生对未

18、来所从事的职业认识,意向及所持的主要观点。大学生通过在校几年的学习,在走向社会之前都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技能技巧,为即将走向社会,从事某项专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就业意识和则业方向,不仅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形成,而且深受来自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方面, 也有消极的方面。毕业生要根据国家需要,结合个人具体情况加以选择与区分,排除干扰,把握选择的主动权,树立健康的就业认识和就业心理准备。就业心理准备是大学生就业前一种发自内心的职业训练活动。这种心理活动一般从学习专业课时便开始了,通过对专业课的学习,学生从所学专业的内容、服务对象等方面,逐步认识到自己今后所要从

19、事的职业性质、职业特征,逐步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把学习的焦点集中在有关的专业课上,为今后就业做准备。这些努力,就是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大学生才能主动地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自身在就业时的竞争实力。心理准备过程还有两个内容: 一是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为实业献身的精神。目前煤炭行业条件还比较艰苦,大部分远离城市,文化生活较单调,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具有强烈的献身精神和吃苦精神,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以孔繁森为楷模,把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到基层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另外一方面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这是用人单位考查毕业生时最基本的要求。首先

20、最注重的品质是诚实、谦虚、。对待自己的同事、领导要诚实,是非功过面前事实求是,在科学知识应“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不弄虚作假,能谦和待人,虚心求教。其次是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再次,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吃苦耐劳、艰苦朴素、遵纪守法,镰洁奉公的工作作风。三、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知识技能首先,大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术。扎实地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而且可以按照自身生理、心理规律的特点,更好地完成学业。专业知识是从事岗位工作最直接的知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应加倍学习;注意本专业学科发展脉搏,及时了解和努力掌握最心动态使所学专业知识保持在学科专业的前沿。其次,大学生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衡量人才质量的尺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