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名词解释21526_第1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21526_第2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21526_第3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21526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轉為 viZk# 一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 发展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岀 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 气质和性格。 3、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 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 特性、联系 或关系的过程。 4、心理现象: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 征的统一体。 5、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 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 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 客观现实的过程。 6、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性原则:是将人的 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在发展中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2、7、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 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岀详尽的 纪录,然后 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 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8、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 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 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 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9、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 心理或行为差异的一种方法。 10、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 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通常 采用如下几种具体的方式,即谈话、问 卷、活动产品分析。 11、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 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 法,也称个案法。 12、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

3、 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 科学。 二、心理的生理基础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 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由细胞体、 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 2、突触:即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 3、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 它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 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4、反射弧: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 反射弧。 5、条件反射: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 程中获得的反射。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 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它是动物个体 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建立起 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6、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 反射。它是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比较恒定 的联系

4、,它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建立并 遗传下来的,只是那些为数有限的固定 的直接 刺激作用于一定的感受器引起的恒定的 活动,基本上是皮层下中枢的活动。 7、工具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是指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 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 它的这种反应岀现的几率就会提高。工 具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 中经过学习而开成的一种反应形式。 8、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 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 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 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 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甫 洛夫称之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后人 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

5、或经典性条件作 用。 9、刺激过程:客观事物或以物理的性质 或是以化学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 感受器在受影响后发生变化,引起传入 神经的变化,再引起中枢的变化,这就 是刺激过程。 10、不应期:是指神经细胞发生一次冲 动之后,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对任何 刺激不做反应。 11、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 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 一信号系统。 12、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 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 号系统。 13、动力定型: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 成的一连串反应,训练巩固以后,只要 开头刺激岀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 依次出现,巴浦洛夫把这种现象叫做动 力定型。

6、14、强化:开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 是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在时间上 的反复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15:泛化:巴浦洛夫认为,任何一个刺 激物一旦成为条件刺激物后,在初期不 仅本身能引起条件反射,就是和它相近 似的刺激物初次作用时,也会产生条件 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 16、分化:条件反射形成的后期,用与 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不再能引起同样 的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分化。 17、强化时程表: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 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实验发现 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时间和次数 的分配,斯金纳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 程表。 18、外抑制:额外刺激物出现,对正在 进行的条件反射发生的抑制

7、称为外抑 制。 19、超限抑制: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 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 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这叫超限抑制。 20、消退抑制:条件反射由于 没有爱到 强化而发生的抑制叫消退抑制。 21、分化抑制: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 化,而对与其近似的刺激物不强化,经 过若干次后,只有条件刺激物才能引起 条件反射性反应,近似刺激物引起的反 应受到抑制,这种抑制称为分化抑制。 22、听觉性失语症:颞叶的颞上回的后 方(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病人虽 能讲话,但言语混乱而割裂;能听到别 人的语,但不能理解讲话的意思。因此 这种病人,与人谈话时常常答非所问, 称为听觉性失语症。 23、相互诱导:兴

8、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 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一 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称为神经过程的 相互诱导。 24、正诱导:由抑制过程所引起或加强 周围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 25、负诱导:由兴奋过程所引起或加强 周围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 三、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1反映: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外界的影响, 就以某种状态的改变来回答外界的影 响。 2、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 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岀反应,以维持 新陈代谢正 常进行的能力。感应性是 有生命的标志。 3、信号性反应:是指能够建立条件反射。 它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4、心理发展:广义的心理发展指个体或 种系(即人和动物)心理发展和变化过

9、程。狭义的 心理发展则指个体(即人) 从岀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 生发展的历史。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在进行教 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 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 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四、感觉与知觉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外受感觉:即接受身体外部的刺激, 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如视觉、听 觉、嗅觉、 味觉、皮肤觉等。 3、内受感觉:是人对机体内的刺激即身 体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反映。如饥饿 觉、渴觉、 内脏痛觉等。 4、本受感觉:就是运动觉或动觉,它接 受的刺激是人

10、在运动时肌肉的活动情 况。 5、感觉野:某个神经细胞所管辖的刺激 区域。 6、特征侦察器:每个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都有其侦察特定特征的功能。 7、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 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 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 感觉的过程。 8、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即 形状、深度、方位、大小等的知觉。 9、形状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各部分排列 组合的反映。 10、深度知觉:(距离知觉、立体知觉) 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 远近的反映。 11、方位知觉:是个体对自身或物体所 处的位置和方向的反映。 12、大小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的空间尺 寸的反映。 13、时间

11、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 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14、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 的反映。 15、 似动知觉:(似动运动知觉)是两 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 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现象 叫做似动知觉。 16、真动知觉:是对物体本身真正在空 间位移的知觉。 17、感受性:是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对适 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18、感觉阈限:是指持续一定的时间并 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量,它是对 感受性的度量。 19、绝对感受性:就是人感觉最小的客 观刺激量的能力。 20、绝对感觉阈限:那种刚刚能感觉到 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 21、差别感受性:是对两个刺激量强度 差别的感

12、沉能力。 22、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 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 量。 23、适应: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物 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 化的现象。 24、明适应:是从暗处到光亮处,特别 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感到发眩耀眼, 几乎什么都看不清楚,经过几秒钟后就 能看清物体的感受性变代。这是视觉感 受性逐渐降低的过程。 25、暗适应:是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 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视觉感受 性的变代。这是视觉感受怀逐渐提高的 过程。 26、对比:是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7、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 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

13、现 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 象当作知觉背景。 28、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 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 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 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 面对它加以理解。 29、知觉的整体性:它是指物体或现象 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 整体来反映。它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30、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 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 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 31、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 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五、记忆 1、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 的过程。 2、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 内

14、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所 以又称“表象记忆”。 3、词语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 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亦即以概念、判 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 4、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 为内容的记忆。 5、动作记忆:是以个体的动作、运动及 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 6、感觉登记:(瞬间记忆)凡进入人的 感觉器官的信息,都得到暂时存储,这 种存储形式 叫做感觉登记。 7、工作记忆:指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 时将信息加以存储,即它具有加工与存 储双重功能。 &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 的记忆。 9、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 忆。 10、程序记忆:是关于“怎样做”的记 忆,是通过熟练

15、行为和认知程序来表达 的,它与意识相分离。 11、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 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 任务时所表现岀来的记忆。 12、内隐记忆:是指不需要意识或不需 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 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岀来的记 忆。 13、记忆表象: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事物 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 14、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的皮层与 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 环路。 15、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 验的过程,也就是说是识别和记住事物 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 16、机械识记: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 系或表面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 行的识记。 1

16、7、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意义 及把握材料内容进行的识记。 18、保持:是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 的贮存过程。 19、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 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 认。 20、 遗忘曲线:(保持曲线)德国心理 家艾宾浩斯所揭示的遗忘变量和时间变 量之间的关系。 21、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 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22、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 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23、复习:多次的识记称之为复习。 24、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 在一定条件下能把它重新再现岀来。 25、再认:是指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再次 岀现的时候能够识别岀来。 26、联想

17、:是指由一事物的映象、观念 想到另一事物的映象、 观念的心理过程 27、有意识记:是指有预定的识记目的, 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 28、无意识记:是指没有自觉的识记目 的,没有有意采用任何识记方法,也不 需要作岀意志努力的识记。 六、思维与想象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 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动作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以实 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3、抽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是依赖 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思 维。 4、形象思维:(直观形象思维)是依靠 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5、聚合式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 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 集中

18、,从而得岀一个正确答案或一个 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6、发散式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 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岀 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 7、创造思维:是用创造性方法来解决 问题的思维,能产生新的思维成果,具 有一定独创性。 8、常规思维:它是运用人们已有的知识 经验,按照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 维。 9、分析: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 部分,将事物个别特征、个别方面分解 岀来的过程。 10、综合: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 分、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结合起来考虑 的过程。 11、比较:是在思想上确定事物异同的 思维过程。 12、分类:是思想上按照事物的异同, 把它们区分为不

19、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13、抽象: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 性、特征抽取岀来,并把这些本质属性、 特征与其他属性、特征分享开来的思维 过程。 14、概括:是在思想上把抽象岀来的本 质属性、特征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 维过程。 15、具体化:是同抽象和概括相反的思 维过程,它是将抽象概括岀来的一般知 识运用到具体对象上去。 16、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 特征的思维形式。 17、变式:事物的变换样式。 18、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 态。 19、思维定势: 先前思维活动形成的解 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 种准备状态。 20、知觉定势:先前知觉活动形成的心 理准备状态影响人的当

20、前知觉。 21、功能固定:是指当一个人了解到某 物体的某种作用时,很难看出它还有其 他作用,特别最初看到它的功能影响更 大。 22、灵感:是指创造者经过长期酝酿, 新假设产生或对考虑的问题豁然开朗的 现象。 23、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 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4、有意想象:(随意想象)指有预定 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 定的意志努力。 25、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是没有 预定目的、不自觉进行的想象。 26、再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 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 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7、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

21、联系 的想象。 七、情绪与情感 1、情绪: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人对 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是人脑对客观 世界的一种 反映形式。 2、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 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 3、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 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与 发展条件所表现岀来的依赖状态,是个 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4、心境:是一咱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 状态。 5、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 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 6、应激:又称应激状态,是出乎意料 的紧张与危险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7、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 它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

22、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 验。 &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美的 特征的情感体验。它是由具有一定审美 观点的人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 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 感。 9、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进行评价时 产生的情感体验。 10、表情动作:简称表情,它是情绪在 有机体上的外显表现,或者指有机体通 过自己身体的外显行为来表达感情。 11、动作表情:是指情绪在身体姿态、 四肢活动方面的表现。 12、激奋水平:人或动物的神经系统在 高度兴奋和高度抑制之间有不同的水 平,称激奋水平。 13、 叶克斯一一道得生定律:该定律说 明了作业效率与激奋水平的关系,即前 者先随着后者的升高而提

23、高,达到最佳 水平后,又随着后者的升高而降低。 14、 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是指个体 以体验方式表达岀自己对周围事物意义 的认知,并对他人施加一定的影响。 15、 情绪、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绪 或情感对行为活动具有支配的作用,并 指引或维持活动的方向。 16、教师的感染力: 就是教师以自己的 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岀来的情绪力 八、意志 1、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 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克服困难以 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随意运动:可以由意识支配的运动。 3、不随意运动:是指意识不能支配的运 动。 4、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 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

24、 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 5、诱因:心理学家把凡能引起个体动机 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之为诱 因。 6、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 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 动,恢复体内平衡。 7归因:对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 原因的知觉和推断,称为归因。归因不 仅影响个体 对自己行为的认识,而且会 影响个体后续行为的动力。 8、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把个体对自己是 否能胜任某种任务的判断和知觉,称为 自我效能感。通俗地说,自我效能感就 是个体根据以往成败的经验,相信自己 对于处理某一方面的任务具有较高的能 力或水平。 9、双趋冲突:对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 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

25、称为双趋冲 突。 10、趋避冲突:对同一目的的兼具好恶 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11、双避冲突: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 必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 避冲突。 12、意志的果断性:是一个人善于迅速 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的品质。 13、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 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 质。 14、意志的自觉性:是一个人能够深刻 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自愿 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行 动目的的品质。 15、意志的坚韧性:是一个人在行动中 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 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 九、注意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26、指向 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2、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 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 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 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 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4、定向反射:是由情境的新异性所引起 的一种反射,它为人和动物所共有。 5、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 够同样清楚地知觉岀来的对象的数目。 6、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 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7、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 能够同时进行不同活动的数量。 8、注意的转移:是人们的注意有目的地 从一个事物及时地转移到另一个事物 上。它是主

27、动进行的,不是被动发生的。 9、注意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理论认 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着过滤器, 它以某种方式对外界刺激信息进行选 择。一些信息能通过过滤器被识别和进 一步的加工,其余的信息则被阻断在人 的认识系统之外。 10、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 的心理倾向,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 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 11、爱好:是从事某种确定活动的倾向, 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 12、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 的一种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 十、言语与技能 1、语言:是由词汇(包括形、音、义) 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 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言语

28、: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 过程,也就是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 思想的过程。 3、内部言语:是非交际性语言,是指借 助语言进行思维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 言现象。 4、外部言语:是进行交际的语言,又分 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5、独白言语:是指一个人独自进行的, 较长而连贯的言语。 6、书面言语:指人们凭借某种文字来 表达自己思想的言语。 7、技能: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 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动作技能:是指在学习活动、体育活 动和生产劳动中外部行为的操作方式系 统。 9、智力技能:(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 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 作方式系统。

29、10、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 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 11、练习曲线:是练习过程与练习效果 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图。 12、高原现象:是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 中岀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13、技能的迁移:是指已掌握的技能、 技巧对以后的技能、技巧的学生产生的 影响。 14、技能的负迁移:也称技能的干扰, 是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相类似的新技 能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阻碍新技能的 学习和形成。 15、动力定型说:认为技能是通过一连 串条件反射所建立起来的若干固定动作 的组织体系,其中每一个先行动作都可 以作为后继动作的信号。 16、技能的正迁移:是已掌握的技能、 技巧对相类似的新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 影响。 十一、能力 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 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才能:是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通常 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现实事件的过程 中体现。 3、天才:日常生活中,少数人的多种能 力在活动中达到了最完备的发展与结 合,能够高水平、创造性地完成多种活 动任务,或完成某一领域中人们通常难 于完成的特殊活动任务,这种高度发展 的才能通常被称为天才。 14、经验性智力:指个体运用或改造自 己的经验从而实现目标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