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15章_第1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15章_第2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15章_第3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15章_第4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15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 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 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 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 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 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 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

2、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 三、名词解释 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

3、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 (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推荐精选 (1)种族差异: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2)性别差异:指动物的雄雌与人的性别差异。 (3)年龄差异:新生儿、婴儿、青壮年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可

4、能存在的差异。 (4)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生理条件如妊娠及各种疾病引起的病理变化引起药物体内过程的差异。 (5)遗传因素:体内参写药物代谢的各种酶的活性可能引起的个体差异等。 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药物及剂型从给药部位给药后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四、问答题 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体内转运行为的影响;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研究中药制剂韵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生物药剂学的试验方法等。 2在新药的合成和筛选中

5、,需要考虑药物体内的转运和转化因素;在新药的安全性评价中,药动学研究可以为毒性试验设计提供依据;在新药的制剂研究中,剂型设计的合理性需要生物药剂学研究进行评价;在新药临床前和临床I、期试验中,都需要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参与和评价。 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 【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流动性 B.不对称性 C饱和性 D.半透性 E不稳定性2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 A被动扩散 B膜孔转运 C主动转运 D.促进扩散 E膜动转运3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 A缓释片 B肠溶衣 C薄膜包衣片 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 E增

6、加颗粒大小4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器 A.P-糖蛋白 B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C乳腺癌耐药蛋白 D.有机离子转运器 EABC转运蛋白5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 A逆浓度梯度转运 B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住特异性 C消耗能量 D.需要载体参与推荐精选 E饱和现象6胞饮作用的特点是 A有部位特异性 B需要载体 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 E以上都是7下列哪种药物不是P-gp的底物 A环孢素A B甲氨蝶呤 C地高辛 D诺氟沙星 E维拉帕米8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胃 B.小肠 C大肠 D.直肠 E均是9关于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因素不正确的是A胃内容物的黏度和渗透压 B精神因素C食物的组成 D

7、.药物的理化性质E身体姿势10.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 )状态A.漏槽 B动态平衡 C.饱和 D.均是 E.均不是11.淋巴系统对( )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A.脂溶性药物 B解离型药物 C水溶性药物 D.小分子药物 E未解离型药物12.有关派伊尔结(PP)描述错误的是 A.回肠含量最多 B10Vm的微粒可被PP内的巨噬细胞吞噬 C由绒毛上皮和M细胞(微褶细胞)构成D.与微粒吸收相关E与药物的淋巴转运有关13.药物理化性质对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显著,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药物的溶出快一般有利于吸收 B.具有均质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 C药物具有

8、一定脂溶性,但不可过大,有利于吸收 D.酸性药物在胃酸条件下一定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碱性的条件下一定 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E胆汁分泌常会影响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 14.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 A.片重差异 B片剂的崩解度 C药物颗粒的大小 D.药物的溶出与释放 E压片的压力 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 为胞饮 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 C被动扩散需要载体参与 D.主动转运是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推荐精选 E促进扩散一般比单纯扩散的速度快得多 16. pH分

9、配假说可用下面哪个方程描述 A. Ficks方程 B. Noyes-Whitney方程 C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D. Stokes方程 EMichaelis-Menten方程 17.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 A. dC/dt=kSCs B.dC/dt=kCs c. dC/dt= k/SCs D. dC/dt= kS/Cs EdC/dt= k/S/Cs 18.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 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9.关于

10、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药物引起胃肠道pH的改变会明显妨碍药物的吸收 B.药物在制剂中与辅料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可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 减小 C华法林与氢氧化镁同时服用可提高华法林的血药浓度 D脂质类材料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药物释放 E药物被包合后,使药物的吸收增大20.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型药物 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E以上都不是21.下列关于药物转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浓度梯度是主动转运的动力 B易化扩散的速度一般比主动转运的快 CP-gp是药物内

11、流转运器 D肽转运器只能转运多肽 E核苷转运器是外排转运器22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 A制成可溶性盐类 B制成无定型药物 C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 D.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23.弱碱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 A随pH增加而增加 B随pH减少而不变 C与pH无关 D.随pH增加而降低 E随pH减少而减少24.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 A. lg (CiCu) B. lg (Cu/Ci) C. Ig (Ci-Cu) D. lg( Ci+Cu) Elg( Ci/Cu)推荐精选

12、25.在溶剂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 A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 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 C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 D.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 E有机溶剂化物水合物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C混悬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贮库,药物吸收过程较长 D.显著低渗的注射液可局部注射后,药物被动扩散速率小于等渗注射液4提高药物经角膜吸收的措施有 A.增加滴眼液浓度,提高局部滞留时间 B减少给药体积,减少药物损失 C弱碱性药物调节pH至3.0,使之呈非解离型存在 D.调节滴眼剂至高渗,促进药物吸收5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A.药物粒子在气道内的沉积过程 B生理因素 C药物的理化性质D.

13、制剂因素四、问答题 1采用什么给药途径可避免肝首过效应?试结合各给药途径的生理学特点说明其避免首过效应的原理。 2试述影响经皮给药的影响因素。 3粒子在肺部沉积的机制是什么?简述影响药物经肺部吸收的因素。 【习题答案】 一、是非题 1 2 3 4 5 二、填空题 1脂溶性,小,很大 2单室,双室 3. 0.57.5ym 4经鼻腔,经肺部,经直肠(经口腔黏膜等) 5药物及介质因素,电学因素 6角膜渗透,结膜渗透 三、不定项选择题 1.C 2. BCD 3.C 4.AB 5.ABCD 四、问答题 1可以通过改变给药途径尽量避免首过效应,尤其是肝首过效应。主要途径有: (1)薛脉、肌内注射:静脉注射

14、直接进入体循环,因此不存在首过效应;肌内注射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不经门肝系统,因此不存在首过效应。(2)口腔黏膜吸收:口腔黏膜下有大量毛细血管汇总至颈内静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心脏,可绕过肝脏的首过作用。一般可制成口腔贴片给药。(3)经皮吸收:药物应用到皮肤后,首先从制剂中释放到皮肤表面,溶解的药物分配进入角质层,扩散通过角质层到达活性表皮的界面,再分配进入水性的活性表皮,继续扩散到达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可避开门肝系统。(4)经鼻给药:鼻黏膜血管丰富,鼻黏膜渗透性高,有利于全身吸收。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无首过效应。(5)经肺吸收:肺泡表面积大,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极小

15、的转运距离,因此肺部给药吸收迅速,而且吸收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受肝首过效应的影响。(6)直肠给药:栓剂距肛门2cm处,可使大部分药物避开肝首过效应,给药生物利用推荐精选度远高于距肛门4cm处给药。当栓剂距肛门6cm处给药时,大部分药物经直肠上静脉进入门静脉-肝脏系统。淋巴循环也有助于直肠药物吸收,经淋巴吸收的药物可避开肝脏代谢作用。2(1)生理因素:皮肤的生理情况因种族、年龄、性别、人体因素及部位的差异而有显著不同,其差异主要由角质层的厚度、致密性和附属器的密度引起,由此对皮肤的通透性产生明显的影响。身体各部位皮肤渗透性大小为阴襄耳后腋窝区头皮手臂腿部胸部。皮肤生理条件会随着年龄和性别而

16、发生变化,胎儿的角质层从妊娠期开始产生,出生时形成,由于婴儿还没有发达的角质层,因此皮肤的通透性比较大;成年人的萎皮肤结构功能不断完善,通透性也在不断地减弱。通常,老人和男性的皮肤通透性低于儿童和妇女。(2)剂型因素:对于经皮给药系统的候选药物,一般以剂量小、药理作用强者较为理想。角质层的结构限制了大分子药物渗透的可能性。分子量大于600的物质不能自由通过角质层。药物的熔点也能影响经皮渗透性能,低熔点的药物容易渗透通过皮肤。脂溶性药物较水溶性药物或亲水性药物容易通过角质层屏障,但是脂溶性太强的药物也难以透过亲水性的活性表皮层和真皮层,主要在角质层中蓄积。给药系统的剂型对药物的释放性能影响很大,

17、药物从给药系统中释放越容易,则越有利于药物的经皮渗透。常用的经皮给药剂型有乳膏、凝胶、涂剂和透皮贴片等,药物从这些剂型中释放往往有显著差异。基质对药物的亲和力不应太大,否则难以将药物转移到皮肤中,影响药物的吸收。(3)透皮吸收促进剂:应用经皮吸收促进剂可提高药物的经皮吸收。常用的促进剂有表面活性剂类,氮酮类化合物、醇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芳香精油等。 3.药物粒子在气道内的沉积机制有:惯性碰撞:动量较大的粒子随气体吸入,在气道分叉处突然改变方向,受涡流的影响,产生离心力,当离心力足够大时,即与气道壁发生惯性碰撞:沉降:质量较大的粒子在气道内的停留时间足够长时,受重力的作用沉积于气道;扩散:当药物粒

18、子的粒径较小时,沉积也可能仅仅是布朗运动的结果,即通过单纯的扩散运动与气道相接触。影响药物经肺部吸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药物粒子在气道中的沉积:吸入粒子在气道中的沉积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气溶胶剂的特性、肺通气参数和呼吸道生理构造。粒子在肺部的沉积还与粒子的大小有关。生理因素:气管壁上的纤毛运动可使停留在该部位的异物在几小时内被排除。呼吸道越往下,纤毛运动越弱。呼吸道的直径对药物粒子到达的部位亦有很大影响。酶代谢也是肺部药物吸收的屏障因素之一。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脂溶性和油水分配系数影响药物的吸收。水溶性化合物主要通过细胞旁路吸收,吸收较脂溶性药物慢。药物的分子量大小也是影响肺部吸收的

19、因素之一。制剂因素:制剂的处方组成、吸入装置的构造影响药物雾滴或粒子的大小和性质、粒子的喷出速度等,进而影响药物的吸收。第四章 药物的分布一、是非题 1药物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分布速度往往比消除慢。 2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理因素的差异,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推荐精选但药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 3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 4连续应用某药物,当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快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而引起蓄积。 5蛋白结合率越高,游离药物浓度越小。当存在

20、饱和现象或竞争结合现象时,游离浓度变化不大,对于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不易发生用药安全问题。 6药物体内分布主要决定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其次与该药物和组织结合的程度有关。7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与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并有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 8蛋白质大分子药物主要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 9胎盘屏障不同于血脑屏障。药物脂溶性越大,越难透过。 10.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微粒的表面,可提高微粒的亲水性和柔软性,以使其易于被单核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二、单项选择题 1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 A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B无竞争 C无饱和性

21、 D.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 E结合型可自由扩散2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 A人体总体积 B.人体的体液总体积 C游离药物量与血药浓度之比 D.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 E体内药物分布的实际容积3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h 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4药物与蛋白结合后A能透过血管壁 B能由肾小球滤过C能经肝代谢 D.不能透过胎盘屏障E能透过血脑屏障5以下错误的选项是 A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减少首过作用 B乳剂有利于脂溶性药物通过

22、淋巴系统吸收 C大分子药物易于向淋巴系统转运 D.A、B、C都不对 EA、B、C都对65-氟尿嘧啶不同乳剂给药后,转运进入淋巴的量依次为 A. W/O/W型W/O型OW型 B. W/O型W/O/W型O/W型C. O/W型W/O/W型W/O型 D. W/O型O/W型W/O/W型EO/W型W/O型W/O/W型推荐精选7体内细胞对微粒的作用及摄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A.胞饮、吸附、膜间作用、膜孔转运 B膜孔转运 C膜孔转运、胞饮、内吞 D.膜间作用、吸附、融合、内吞 E胞饮、内吞8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B药物与蛋白结合是不可逆,有饱和

23、和竞争结合现象 C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 D.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E药物与蛋白结合是可逆的,无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9以下关于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慢 B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 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越易向脑内转运 D.延长载药纳米粒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降低了药物向脑内转运的效率 E弱酸性药物易于向脑内转运10.有关表观分布容积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具有生理学意义,指含药体液的真实容积 B.药动学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将血浆中药物浓度与体内药量联系起来的比例常 数,萁大小与体液的体积相当 C其

24、大小与药物的蛋白结合及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无关 D.可用来评价体内药物分布的程度,但其大小不可能超过体液总体积 E指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假设前提下,体内全部药物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 的体液总容积11.当药物与蛋白结合率较大时,则 A.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也高 B药物难以透过血管壁向组织分布 C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 D.可以经肝脏代谢 E药物跨血脑屏障分布较多12有关药物的组织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4般药物与组织结合是不可逆的 B亲脂性药物易在脂肪组织蓄积,会造成药物消除加快 C当药物对某些组织具有特殊亲和性时,该组织往往起到药物贮库的作用 D对于一些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另一药物的竞争结合

25、作用将使药效大大 增强或发生不良反应 E药物制成制剂后,其在体内的分布完全与原药相同13. 一般药物由血向体内各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为A肝、肾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 B肝、肾肌肉、皮肤脂肪组织、结缔组织 C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肝、肾 D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肝、肾肌肉、皮肤 E肌肉、皮肤肝、肾脂肪组织、结缔组织三、填空题推荐精选 1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 运送至 的过程。 2某些药物接续应用时,常常由于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_,导致组织中的药物有浓度逐渐上升的趋势,称为_。 3人血中主要有三种蛋白质_、_、_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 4药物的淋巴

26、管转运主要与药物的_有关。分子量在_以上的大分子物质,经淋巴管转运的选择性倾向很强。 5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药物的_性,另外药物与_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脑脊液间的药物分配。 6粒径小于_m的微粒,大部分聚集于网状内皮系统,被_摄取,这也是目前研究认为微粒系统在体内分布的主要途径。 7制备长循环微粒,可通过改善微粒的_、增加微粒表面的_及其_则可明显延长微粒在血液循环中的半衰期。 8药物的组织结合起着药物的_作用,可延长_。 9药物与蛋白结合除了受药物的理他性质、给药剂量、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外,还与_、_和_等因素有关。 10.分布容积是指假设在药

27、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_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_。 11.当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低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则表观分布容积V将比该药物实际分布容积_。 1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存在竞争抑制作用,这种置换作用主要对_表观分布容积、_结合率的药物影响大,故华法林与保泰松合用时需调整剂量,否则易引起_反应。 13.延长微粒在血中循环时间的方法有 _、_和_。 14.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其表观分布容积_,当增大剂量或同服另一结合率更强的药物,应注意_问题。 15.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_,有_现象,只有_型才能向组织转运并发挥药理作用,组织结合高的药物,有时会造成药物消除_。 四、问答题1决定药物

28、被组织摄取和积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哪些组织摄取药物最快?2为什么应用“表观分布容积”这一名词,表观分布容积有何意义?3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和组织蛋白结合对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消除有何影响?4讨论药物蛋白结合率的临床意义。5为什么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会延长仅由肾小球滤过药物的肾清除率,但不影响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主动分泌两种途径清除药物的肾清除率?6药物蛋白结合率的轻微改变(如变化率为1%),是否会显著影响作用强度? 7请举例说明为什么弱碱性药物比弱酸性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8如何通过药剂学途径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9为什么微粒在体内的半衰期很短,如何延长微粒在血液中循环时间?10.影响微粒给药系统体内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习题答案】一、是非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