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解析版)_第1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解析版)_第2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解析版)_第3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解析版)_第4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解析版)

[2024•山西•中考真题】

班级开展“品古典意蕴”文言文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氐,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懑,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聊囊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硕,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

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字里有乾坤。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日光下瓶澈:(2)如鑫衣炉火拥:

2.句中有深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影辉映,妙不可言。甲、乙两文都有对“影子”的描写,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妙处。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三乐,——韭必怪奇伟西煮也。一铺糟①啜埼②,(1);果蔬草木,

(2)o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释】①ft(bu)糟:食酒糟。②啜醵(li):喝薄酒。

4.请结合语境,把下面的句子填入上文相应空缺处。

A.皆可以醉B.皆可以饱

5.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

1.穿透裹、围

2.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3.示例:甲文中“影布石上”描绘出日光、潭水交融,鱼影映在潭底石上的清晰画面,侧面衬托潭

水的澄澈透明;乙文“湖上影子……两三粒而已”,妙用“痕”、“粒”等量词,写出了大雪

覆盖下景物“影子”少而微的特点,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淡墨山水画。

4.(1)皆可以醉(2)皆可以饱

5.示例:如果所有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它们都能带给人快乐,不一定只有稀奇壮丽的事物

才使人愉悦。即使是一朵不知名的小花,也能芬芳我的年华。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1)句意:阳光照到到水底;澈:穿透。

(2)句意: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裹、围。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

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

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

(1)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覆盖缠绕,摇动下垂。

(2)俱:都;绝:停止、消失。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甲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可知,日光穿透清澈的水面,

将鱼儿的影子精确地映照在潭底的石头上,形成了一幅光影交织、生动而美丽的画面。这种细致的描

绘不仅让人仿佛置身于小石潭边,还能从侧面衬托出潭水的澄澈透明,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小石潭美

景的感受。

根据乙文中“雾淞沆硒,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知,这里运用了“痕”、“粒”等量词,生动地描绘了大雪覆盖下景物

“影子”的稀少与微小。通过这种简洁而精准的描绘,我们仿佛能够看到一幅淡墨山水画展现在眼前,

画面中的长堤、湖心亭、小舟以及舟中人的影子都显得如此微小,与整个白茫茫的湖面形成鲜明对比,

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这种白描手法的运用,使得雪景的描绘更加生动、富有意境。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补全句子。

第一空:由“食甫糟啜酶”可知,这是描述饮食的简陋,即食酒糟、喝薄酒,这种饮食虽然不丰盛,但

也能带来一种满足或沉醉的感觉。在古文中,“醉”常用来形容饮酒后的状态,因此这里用“醉"字

来对应糟啜醵”,即简单饮食也可以令人陶醉其中。故此空应填“皆可以醉”。

第二空:由“果蔬草木”可知,这部分是在描述食物的基本来源,即自然生长的果蔬和草木。这些虽

然不是美味佳肴,但它们是生活的基础,能满足人的基本饮食需求,故用“饱”字来形容。在古文中,

“饱”常常用来指代满足口腹之欲,与果蔬草木的基础功能相吻合。故此空应填“皆可以饱”。

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本题要求结合生活体验,对文中“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

伟丽者也”这句话进行理解。这句话强调了快乐源于对事物的内在欣赏,而非仅依赖于外在的奇异美

丽。在回答时,应首先阐述这句话的基本含义,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出具体的例子来印证这

句话,并总结出自己的感悟。注意表达清晰、逻辑连贯。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的意思是:如果事物值得观赏,那么其中都含有令人快

乐的内容,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宏伟、美丽的事物。苏轼认为,生活中值得观赏的事物很多,

而这些事物本身就蕴含了令人快乐的元素。这种快乐并不是来自于事物的外在形态是否怪异、新奇、

宏伟、美丽,而是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感受和欣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平凡的事物中发

现美好,从简单的生活中找到快乐。比如,我们可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停下来欣赏一下窗外的风景,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我们也可以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感受彼此之间的关爱和温暖。

这些简单而美好的事物,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和满足。

示例:“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这句话让我意识到,生活中处处蕴藏着快乐。无

论是午后的一杯清茶,还是夜晚的一本书籍,甚至是与家人朋友的简单相聚,都能带给我内心的满足

和快乐。快乐并非只存在于华丽的场景或昂贵的物品中,它更多地源自于我们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

热爱。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并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用心体会其中的美好。

【参考译文】:

【甲】:从小山丘往西边走了大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我听到了水声,这声音就像是玉佩和

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这让我心里感到非常高兴。于是,我砍倒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走下去看

到了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寒冷。潭底全都是由石头构成的,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

出水面,形成了小石岛、小石屿、小石岬和小石岩等各种形态。翠绿的树木和藤蔓交错缠绕,覆盖在

上面,参差不齐,随风摇曳。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它们都像是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照到到水底,鱼的影子

映在石头上。它们静静地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突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是

在和游玩的人相互逗乐。

【乙】:崇祯五年的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雪,西湖中的人声、鸟声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划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只见湖面

上雾气弥漫,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面上能看到的影子,只有那淡淡

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超然台记》:当然,每样事物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只要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就都有能让人感

到快乐的地方,这些并不一定是怪异、奇特、壮丽的事物。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让人沉醉;瓜果

蔬菜草木,都可以让人吃饱。推及到这一类的事物,我到哪里会不快乐呢?

[2024•广东广州•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擎一小舟,拥履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

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

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余孥一小舟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容此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乙】

炉峰®月

丁卯四月,余读书天瓦庵,午后同二三友人登绝顶,看落照,一友曰:“少需之,俟月出去。

胜期难再得,纵遇虎,亦命也。且虎亦有道,夜则下山觅豚犬食耳,渠②上山亦看月耶?”语亦有理。

四人踞坐金简石上。是日,月政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

行未数武%半山橐④呼,乃余苍头③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输⑥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

余接声应,奔而上,扶掖下之。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有火燎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

公岭,不知出何地?”吾辈匿笑不之语。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有删改)

【注】①炉峰:庐山香炉峰。②渠:同“诅(川)”,岂。③武:半步。④橐(/。):叫喊。⑤苍头:

奴仆。⑥单翁(weng):刀鞘。

8.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胜期难再得/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谓亦有理/右手指卷,如有所谓

C.月自路明/余强饮三大自而别

D.缪山叫喊耳/缪溪行,忘路之远近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月政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

10.有人评价张岱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概括张岱“乐天”的具

体表现。

【答案】

6.(1)撑(船)(2)尽力、竭力(3)客居

7.(1)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8.D

9.月政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

10.【甲】文,张岱雪夜独往湖心亭看雪,遇知己,开怀饮酒,以遇到知己的喜悦化解心中愁绪,可

见其豁达;【乙】文,张岱不在乎深山饿虎,踞坐赏月,恣意潇洒,可见其乐观。

【解析】

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

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我撑着一叶小舟。孥:撑(船)。

(2)句意: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强:尽力、竭力。

(3)句意:在此地客居。客:客居。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

(1)大雪,下大雪;俱,全、者B;绝,消失。

(2)余,我;焉得,哪能;更,还;此人,这样的人。

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美好的/胜利;

B.话语/说话;

C.明亮/酒杯;

D.沿着/沿着;

故选D。

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

句意:这晚正是农历十五月圆之夜,日落月升,月光之下山中草木熠熠发光,让人心胆生寒。“月政

望"主谓结构,应在“望”后停顿;“日没月出”并列结构,应在“出"后停顿;“山中草木都发光

怪”主谓结构,应在“怪”后停顿。因此断句为:月政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

1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人物情感分析。

要求概括张岱“乐天”的具体表现,即分析两文中关于张岱性情乐观豁达的表现。

【甲】文首段“余孥一小舟,拥毒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可见雪夜游湖是早有准备的,且看到了

“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样的美景,可见作者寄情山水,痴迷于大自然的美

丽景色,是快乐的。根据“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可知作者偶遇知音,双方都很

高兴,作者尽力饮了三大杯酒,借以助兴。“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借

“舟子”之口,从侧面点明作者的“痴”。可见作者雪夜前往湖心亭看雪,心境是轻松闲适、快乐豁

达的。

【乙】文中,“丁卯四月,余读书天瓦庵,午后同二三友人登绝顶,看落照”(丁卯四月,我在天瓦

庵读书,午后跟二三个友人一同去登山,看落日)可知,文章记叙了作者与友人登上炉峰绝顶看月的

奇险经历。结合“胜期难再得,纵遇虎,亦命也”(这样好机会千载难逢,纵然遇到虎,也是命中注

定了)、“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山中草木静静发光,让人内心不觉有害怕的感觉)可知,

作者和友人不怕可能出现的老虎,不畏环境的恐怖,坐在大石头上赏月,可见他的心情是闲适乐观的。

结合“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有火燎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公岭,不知出何地?”(山后有

人议论:“昨晚初更以后,有几十把火燎在山上晃动,恐怕是一百多大盗,路过张公岭,不知道又往

哪里去了”)可知借外人的传言,写了自己一行人被误作山贼的事,又使全文增添了几分幽默、风趣

的色彩,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豁达之情。

【参考译文】: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

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

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

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

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

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

丁卯年四月,我在天瓦庵读书,午后同三位朋友登上绝顶看落日。其中一位朋友说:“我们稍等

一下,等月亮出来再走,这样好机会千载难逢,纵然遇到虎,也是命中注定了。况且虎亦有虎道,夜

晚才会下山寻找猪狗作为食物,它难道也会上山看月亮吗?”这话讲得也有道理。于是我们四人盘坐

在石头上。这晚正是农历十五月圆之夜,日落月升,月光之下山中草木熠熠发光,让人心胆生寒。皎

洁的月光照亮道路,我们一起拄着拐杖相互搀扶着下山。没走几步,半山腰传来喊叫声,原来是我家

老仆同七八个山僧拿着火燎、短刀、木棍来找我,担心我们这些人遇到老虎或者迷路了,就沿途叫喊

着。我边回应他边奔跑过去找他,并相互搀扶着下山。第二天,山后有人传言:“昨晚更定时分,有

几十个火把,一百多名大盗,经过张公岭,不知从哪里来的?"我们都偷笑不说话。

[2024•河南濮阳•三模】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擎。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一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

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

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答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

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壬戌秋,八月既望,予至杭,闻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学谕襄

虞,携酒命舆,与予自山之阴而登,酌元学士黄晋卿读书之轩。俯瞰金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据,类

屏障然。其余若凤凰,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蜿蜒回拱,欲趋而先。其东则钱塘之江,溺

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之绝境也。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

水色,倏焉而变。其妙愈呈,予情愈豁。飞觞痛饮,巡阑❷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若置身广寒清

虚之府力乐可言也!

(节选自都穆《月夜游宝石山记》)

【注释】①巡阑:指夜深更残。②广寒清虚之府:指月宫。

1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1)湖中人鸟声俱举【查阅字典】①越过;②消失;③极、最;④摒弃;⑤一定的。选序号

(2)是金陵人,客此词语推断法:作各他乡。

(3)调天下之绝境也课内迁移法: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1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拥囊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13.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4.甲乙两文都是夜游西湖,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1.(1)②(2)客居,寄居(3)确实,的确

12.(我)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13.运用白描的手法。作者用简练单纯的文字,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

14.甲文抒发了作者不同于众人的闲情逸趣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乙文抒发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与友人月夜同游共饮之乐。

【解析】

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根据查阅字典法确定选②。“湖中人鸟声俱绝”句意: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

消失。

(2)词语推断法:“作客他乡”指客居他乡;客:客居,寄居。据此推断“是金陵人,客此”中的“客”

理解为“客居,寄居”;其句意为: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3)课内迁移法:“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意思是“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诚:确实,

的确。据此可知“诚天下之绝境也”中的“诚”理解为“确实,的确”;其句意为:实在是天下绝美

的境地。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拥:裹着;鑫衣:细毛皮衣;独:独自;往:前往。

1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结合“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知,“长堤一痕”

描绘的是西湖边的长堤在雪中,淡淡的,仿佛只是轻轻的一笔,既表现了长堤的宁静,也映衬出西湖

的宽广与深远。“湖心亭一点”则是指湖心亭在湖面上的倒影,由于距离远,看起来小如一点,这里

既强调了湖心亭的孤寂,也突出了湖面的辽阔。”与余舟一芥”中的“余舟”是指作者所乘之舟,“一

芥”则是用来形容小舟在湖面上的微不足道,如同漂浮的草芥,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画面。

“舟中人两三粒”则是指舟上的人影,由于天色已晚,人影小如粒,不仔细看几乎难以察觉,这一描

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感,也体现了人的渺小与自然界的宏大。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以简洁而意境

深远的文字描绘了西湖晚景的宁静与幽美。通过精准的物象选择和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淡

泊与宁静,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这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一种哲理的启示,表达了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1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甲】文,结合“独往湖心亭看雪”可知,作者不同于众人的闲情逸趣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结合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可知,由

作者对偶遇金陵人这一事件的描写可看出其悲愤郁积的故国之思。

【乙】文,结合“俯瞰金湖一碧万顷……诚天下之绝境也"'‘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

而变”“乐可言也”可知,湖水一碧万顷,群山耸立,若隐若现,月色明朗动人,倏忽变幻,抒发作

者欣赏西湖月色的快乐与友人同游共饮的乐趣。

【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

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

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

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

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

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

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壬戌年秋天,八月十六日,我到杭州,看到西湖边上有一座宝石山,风景优美,(我)

将在这天晚上登上宝石山赏月。老朋友周学谕和我从山的北面登山,(我们)在元朝学士黄晋读书的

屋子里喝酒,俯视整个西湖,一片碧绿,广阔无际,而对面的吴山正在前面蹲坐着,与屏风的样子类

似。其他的如凤凰山、南屏山,万松岭、慈云岭,又都回复环绕,像将要疾步而抢先的样子。山的东

面是钱塘江,水汽弥漫烟波浩渺,极目远眺,无边无际。而西边山陵的各个山峰,都在弥漫着的绿色

的云气中出没,实在是天下绝美的境地。夕阳已经落下,明月照在长廊上。山容水色,变幻很快。我

心中更加豁达,拿起酒杯痛饮,夜深了却忘了睡觉,大概不知道是晚上几点了,恍惚间好像身体在清

净虚无的广寒宫中,快乐的心情怎么能用语言表达得出来呢!

[2024•黑龙江大庆•三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鑫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

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

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

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张岱

【乙】

二十八日,梦中闻人言大雪,促奴起义,弥山漫谷矣。余强卧。巳刻咒同伯化®嗫®屐®二里,

复抵文昌阁。览地天一色,鼻阻游五井,更益奇观。

二十九日,奴子报:“云开,日色浮林端矣。”急披衣起,青天一色,半月来所未睹。饭已大

重复至飞积盈丛。偶步楼前,则香炉峰正峙其前。

三十日,雪甚,兼雾浓,咫尺不少。伯化携酒至舍身崖,饮睇边饮边看元阁。阁在崖侧,冰柱

垂垂久大者竟丈。峰峦灭影,近若香炉峰,亦不能见。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巳刻:指巳时。②伯化:人名,汪伯化。③蹑:踩,踏。④屐:木头鞋。⑤垂垂:低垂的

样子。

15.请你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重点字词解释】

方法提示加点词语词语解释

迁移课内字词:直视无碍促奴起理(1)

联系常见成语:明辨是非咫尺不北(2)

里阻游五

根据语境推断:结合上下文分析,本句有转折之意。(3)

查阅字典选择:①(动)来到,到达;②(动)达到顶点。③(形)周到。伯化携酒(4)__(填

④(副)极;最。⑤(连)至于。(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典》)至舍身崖序号)

16.请为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饭已大雪复至飞积盈尺。

1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8.【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雪景,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雪景的。

【答案】

15.(1)看(2)分辨(3)虽然(4)①

16.饭已/大雪复至/飞积盈尺。

17.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18.甲文通过人鸟声俱绝,描写雪后的寂静,再以全景的角度,描绘周围的雪景上下一白,视野开阔

的美景;乙文从“我”的视角展开描写,先写第一日大雪弥漫山谷,再写第二日短暂日出后大雪又至,

堆积盈尺,后写第三日大雪持续、冰天雪地的奇美之景。

【解析】

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促奴起视”中的“视”,根据迁移课内字词的方法,可以联想到“直视无碍”中的“视”,意

为“看”,因此,“促奴起视”中的“视”也解释为“看”,句意:我催促仆人起床查看。

(2)“咫尺不辨”中的“辨”,通过联系常见成语“明辨是非”可以推断出,“辨”在这里的意思是

“分辨”。因为“明辨是非”中的“辨”就是分辨、辨别的意思,所以“咫尺不辨”中的“辨”也应

解释为分辨。句意:在咫尺之间不能辨别方向。

(3)“虽阻游五井”中的“虽”,根据语境推断,这句话有转折之意,即前后两部分存在对比或相反

的关系。因此,“虽”在这里应解释为“虽然”,句意:虽然游览五井胜景被阻,表示尽管有前面的

情况(阻游五井),但并不影响后面的情况。

(4)“伯化携酒至舍身崖”中的“至”,通过查阅字典,选择最合适的解释。在这里,“至”的意思

是“来到,到达”,因此选项①是正确的。这是因为句子中描述的是伯化带着酒来到舍身崖的情景,

所以“至”的意思是来到、到达。

16.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意:吃完饭,大雪又下起来,飞雪积起来超过一尺厚。

“饭已”表示时间,作状语,吃完饭;“大雪复至”表示大雪再次来临,主谓句;“飞积盈尺”省略

主语“雪”,主谓句,形象地描述了雪积累得很深。每个部分都有独立的意义,因此需要在它们之间

进行断句。

根据以上分析,故断为:饭已/大雪复至/飞积盈尺。

1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字词:余,我;强,尽力;饮,喝;白,酒杯;另告别。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分析。

根据甲文第一段“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以及“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等可

知,甲文是通过描绘雪后的寂静和整体雪景来展现雪景之美。根据第一段“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知,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可以

看出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达到了以少胜多、无声胜有声的效

果。“湖中人鸟声俱绝”特别强调了人鸟声俱绝的安静氛围和整个世界被白雪覆盖的壮观景象。

根据乙文第一段“梦中闻人言大雪,促奴起视,弥山漫谷矣”可知,先写第一日大雪初降,弥漫山谷

的景色;第二段“奴子报:'云开,日色浮林端矣。'急披衣起,青天一色,半月来所未睹。饭已大

雪复至飞积盈尺”再写第二日出现了短暂的好天气,而后大雪又至,堆积盈尺;第三段“雪甚,兼雾

浓,咫尺不辨”第三日大雪持续,浓雾弥漫,到处是一片冰天雪地的奇异景色。由此可知,乙文通过

“我”的视角,详细记录了连续三天的雪景变化,通过连续三天雪景的变化,细腻地描绘了雪景的动

态演变过程。

【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

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

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

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

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

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

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二十八日,睡梦中听见有人说下大雪了,我催促仆人起床查看,白雪已漫山遍谷了。我

勉强躺到床上。上午巳刻时分,(我)和汪伯化穿好木头鞋,走了二里路,又抵达文昌阁。看天地间

茫茫一片白色,虽然游览五井胜景被阻,但更增加了奇异的景象。

二十九日,仆人报告说:“云已散开,太阳光已浮现在树林梢端了。"(我)急忙披好衣服起床,

只见蓝天一色,是半个月以来所没有见到过的(好天气)。吃完饭,大雪又下起来,飞雪积起来超过

一尺厚。偶然走到楼前,只见香炉峰正好屹立于楼前。

三十日,雪下得更大,又有浓雾弥漫,(使人)在咫尺之间不能辨别方向。汪伯化带着酒来到舍

身崖,在睇元阁里边饮酒边看雪。睇元阁在山崖侧面,冰柱一根根从崖上垂下来,长的竟然有一丈。

峰峦的影像都已消失在雪雾之中,像香炉峰这样距离很近的,人也不能看见它的影像。

[2024•山东荷泽•三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孥一小舟,拥

羹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

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目:“莫说相公痴,更有

痴似相公者!”

(节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

①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②,猥丕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

僧饭讫而去。

②北涉玄浦,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辆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

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④昔携手赋诗步仄径⑥临清流

也。

③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雌⑥,斯之不远,

倘能从我游()?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选自《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①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辆川别业”所在地蓝田

山。殊,很。过,游览。②经:经书。③夜舂(chOng):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谷,这里指捣

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④曩(nang):从前。⑤仄径:狭窄的小路。⑥朝雎(gou):早

晨野鸡鸣叫。雏,野鸡鸣叫。

19.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更约为一小时。

B.【甲】文“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的“焉得”与【乙】文"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中的“岂

能”,意思相近。

C.“露湿青皋”的“皋”是“水边高地”的意思。

D.“猥不敢相烦”中“猥"是自谦之词。

20.在【甲】【乙】两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也矣B.矣也C.也乎D.矣乎

21.【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

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22.把【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23.甲文写“独往湖心亭”所见之景,乙文写“夜登华子冈”所见之景,都抒发了真情实感。请结合

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如何借景抒情的?

【答案】

19.A

20.D

21.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22.(1)湖中哪能还能碰上这样的人!(2)您正在温习经书,不敢贸然打扰。

23.【甲】文作者通过写雪后西湖景色的清新雅致,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的情感,不媚不俗的精神追

求和淡淡的故国之思;【乙】文作者通过写山中冬夜的寂静清幽,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

既表达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也暗含对朋友邀请。

【解析】

1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词义辨析。

A.“是日更定”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更约为一个时辰,相当

于现在两个小时;

故选Ao

20.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

“是日更定()”交代时间,为陈述句。“矣”“也”均可表示陈述语气,“矣”侧重于表达时间

的变化和事情的发展过程,而“也”则侧重于表达判断、疑问、感叹等更为复杂的语气和逻辑关系。

此处与时间相关,用“矣”表示时间已经到了更定时分;“倘能从我游()?”可知,此句为疑问

句,因此可选用“乎”用于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的词语;

故选D。

2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的意思是: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

吃完饭,便离开了。“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同为动宾结构,并“与山僧饭讫而去”为三个连续

的行为,每句都表达完整的意思去,因此其间需要断开;故正确的断句为: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

僧饭讫而去。

2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

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

有:

(1)焉:怎么,哪里。更:还。此人:(您)这样的人。

(2)足下:您。方:正。温:温习。经:经书。猥:鄙贱,自谦之词。烦:打扰。

2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结合甲文第①段“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知,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由远及近、由大到小描绘了一

幅浑茫无际的湖山雪夜图,写出了大自然的苍茫辽阔的和眼前景物和人的渺小微弱。表现了作者喜爱

自然风景,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和狂放不羁,洒脱任性,率真自然,孤高自赏的情怀;由“崇

祯五年十二月”可知,到了清代仍沿用明代的纪年法,表明作者的故国之思。再结合“问其姓氏,是

金陵人,客此”可知,金陵就是南京,表现作者对明朝的怀念。

结合乙文第②段“清月映郭……辆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可知,月色清朗,桐水荡漾,月影流动,灯火阑珊,深巷中狗叫声、村子

里的舂米声,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本段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了蓝

田冬夜的静谧和清幽。结合第③段“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

雏,斯之不远”可知,鲸鱼轻跃,鸥鸟飞翔,春日将至,万物萌发。本段又以明快的笔调展现出春日

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暗含对朋友的邀请。

【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

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

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

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

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

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

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漏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水泛起涟漪,水波

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

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

的仆人已入睡,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鲸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

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鸡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很快就来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

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我怎能以这样闲适的事情来邀请您呢?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

[2024•辽宁本溪•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

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

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病

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满城雪积,万瓦铺银,鳞次高低,尽若堆玉。时登高楼凝望,目际无痕,大地为之片白。

日暮晚炊,千门青烟四起缕缕若从玉版纸®中界以乌丝阑②画,幽胜妙观,快我冷眼。恐此景亦未有人

知得。

(高濂《雪后镇海楼观晚炊》)

【注释】①玉版纸:光洁坚致的宣纸。②乌丝阑:指在纸或绢素上画或织成的黑色界格。亦泛指有这

种黑色界线的书法用纸。阑,即栏。

2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湖中净得更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裁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鸣之地不能通其意

C.幽胜妙理此则岳阳楼之大啰也

D.恐此景亦未有人知得所识穷乏者将我与

25.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时登高楼凝望,目际无痕,大地为之片白。

2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段两处)。

千门青烟四起缕缕若从玉版纸中界以乌丝阑画

27.阅读选文,补充下表。

甲文乙文

临湖心亭镇海楼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

满城雪积,万瓦铺

赏已。(白描)

银,鳞次高低,尽若

美赏析:运用了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不加烘托

堆玉。(比喻)

景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净淡雅、万籁无声的水墨画,写出了人景相融的

(1)赏析:________

美妙意境,抒发了一种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概。

张岱雪夜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故国之思;高濂雪后独登镇海楼赏积

雪炊烟,(2)__________o

【答案】

24.C

25.(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

(2)此时登上高楼凝望,目光所及没有别的痕迹,大地被白雪覆盖一片洁白

26.千门青烟四起/缕缕若从玉版纸中/界以乌丝阑画

27.(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的多(或雪下得大、雪的洁白)、表现了冬日雪景的美丽(或高低不齐

的美丽姿态),表达了对雪的喜爱之情。(2)表达了诗人赏景的愉悦(或喜爱、赞美)之情;

美丽景色无人欣赏的惋惜;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

【解析】

2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疑问代词,怎么/兼词,于此;

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C.都是:名词,景观;

D.动词,了解、知道/动词,同“德”,感恩、感激;

故选Co

2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

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①莫,不要;更,还;

②时,此时;凝,集中精力地看;目际,目光所到之处;为,被。

2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本句译为:千家万户的青烟四起,一缕缕就好像在光洁坚致的宣纸中间,用黑色界格划分开来画成的

一样。

“千门青烟四起”“缕缕若从玉版纸中”“界以乌丝阑画”均独立完整表达句意;

故断为:千门青烟四起/缕缕若从玉版纸中/界以乌丝阑画。

2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满城雪积”直接表明了雪的量很多,覆盖了整个城市;“万瓦铺银”将屋顶的瓦片上覆盖

的雪比喻成银,形象地突出了雪的洁白,也从侧面体现出雪的数量之大如同给万瓦都铺上了银;“鳞

次高低,尽若堆玉”把高低错落的房屋在雪中的样子比作堆积的玉,生动地描绘出雪的厚实以及房屋

在雪中呈现出的错落有致的美丽姿态,这一系列描写充分展现了冬日雪景的美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

作者对这样美丽雪景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第二空:乙文“时登高楼凝望,目际无痕,大地为之片白”,写出了高濂独自登上高楼观赏雪景,面

对那一片洁白纯净的景象,体现出他对雪景的喜爱,也透露出赏景时的愉悦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