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充电器的设计_第1页
太阳能充电器的设计_第2页
太阳能充电器的设计_第3页
太阳能充电器的设计_第4页
太阳能充电器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 摘 要 1 0 引言 1 1 电源及负载 1 2 太阳能充电器硬件设计 3 2.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 2.2 单片机电路 3 2.3 LM7805 应用及控制器电源电路 4 2.4 充电电路 5 2.4.1 DC-DC 变流电路 5 2.4.2 Buck 斩波电路 5 2.4.3 实际充电电路 6 2.5 电压电流的 A/D采集 6 2.5.1 主要技术指标和特性 6 2.5.2 内部结构和外部引脚 7 2.5.3 引脚连接结构 8 2.5.4 MAX472 及电流检测 9 2.6 液晶显示电路 9 3 C51 源程序的设计实现 10 3.1 系统整体程序框架 10 3.2 数据采集

2、及模数转换程序 10 3.3 电路保护子程序 11 3.4 充电子程序的设计 12 3.5 电源子程序的设计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 主电路原理图 14 附录 2 C51源程序 16 太阳能充电器的设计 唐 XX (XX 大学 XXXX 学院 20 xx XXXXXX 专业 X 班) 摘 要: 根据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理论设计了一种太阳能充电器。该太阳能充电器由多晶 硅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通过 Buck 变换器变换为稳定的直流输出,利用锂离子电池 充当储能单元。应用 AT89S52 单片机设计充电电路的控制管理系统并通过调节PWM波形的占 空比来控制电路输出。 关键词:

3、 太阳能电池; AT89S52 单片机;智能充电; Buck 变换器 0 引言 由于能源问题的日益紧张,引起人们对太阳能应用的热潮。现在,由太阳能 电池、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构成的产品发展相对成熟,国内外很多专家也正在 这方面做深入的研究,太阳能应用拥有广阔的前景。本论文在所掌握的专业基本 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其它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以及前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针对节能环保和目前太阳能充电器对蓄电池的保护不够充分,蓄电池的寿命缩短 这种情况,研究确定了一种基于 AT89S52 单片机的太阳能充电器的方案,在太阳 能对蓄电池的充电方式、控制器的功能要求和实际应用方面做了分析,完成了硬 件电路设计

4、、算法研究和软件编写,实现了对蓄电池的科学管理。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前级由光伏电池、 DC-DC 变流器和蓄电池组成一个光伏 充电器。 1本设计由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后, 分别经过稳压电 路和 Buck 变换器处理后为控制模块和充电电路供电。并对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 过程和影响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的各种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后,采取开始恒流快 速充电,待电池电压上升到限定值时,自动转入恒压充电的方法。充电过程中采 用 AT89S52 单片机模拟 PWM 输出来控制开关管的通断,实现电路对锂离子电池 的充电控制。系统中设计有过流过压保护,以避免因电池过度充电而损坏。 1 电源及负载 1

5、.1 硅太阳能电池特性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光伏效应把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器件,它主要是由硅半 导体材料构成,当太阳光照射到半导体 P-N 结时,会在 P-N 结两边产生电压,当 外电路导通时,使 P-N 结短路就会产生电流,这个电流随着光的强度增大而增大, 当接受的光的强度一定时,就可以由太阳能电池在光伏系统中负载的匹配特性决 定系统的工作特性,并且太阳能电池可以看成恒流源。 在 I-V 曲线上总可以找到一个工作点, 此点处的输出功率最大, 此点就是最大 功率点( MPPT)。MPPT 所对应的电流为最佳工作电流,电压为最佳工作电压, 功率为最大输出功率,光伏电池不工作于最大功率点时,其效率都低

6、于按此定义 的效率值,甚至会低到零。原则上讲,可对输出功率求导使其为 0,即可得到该电 池的最佳工作点,从而求出最大输出功率。但要求出其解析解,几乎不可能。因 为它受太阳能电池内部等效的串、并联电阻的影响。其等效电路如图 1 所示。 图 1 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 2 本设计选用的太阳能电池板技术参数指标如下: 尺寸 120mm 120mm,峰值电 压 5.5V ,峰值电流 180mA,标称功率 1W。实际采用两块相同参数电池板进行串 联,实测电池板的输出电压最大值为 11.8V,电流最大可达 110mA,总标称功率为 1.2W 左右,实际输出可根据不同的被充电对象进行平滑调整。 1.2 锂离子电

7、池充电方式 锂离子电池可以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能量 密度大,平均输出电压高,自放电小,没有记忆效应,工作温度范围宽为-20 60,循环性能优越、可快速充放电、充电效率高达 100%,而且输出功率大,使 用寿命长,没有环境污染,被称为绿色电池。锂离子电池标称电压(表示电池电 图 2 锂电池常规充电方法 图 2 为 3.7V 锂电池常规充电方法充电过程示意图。首先恒流( 0.2C 或 1C ) 充电,即电流一定,而电池电压随着充电过程逐步升高,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 限制电压( 4.2V)时 ,改为恒压充电,即电压一定,电流随着充电过程的继续逐步 减小,当减小到 0.01

8、C 时,则认为充电终止。 3 2 太阳能充电器硬件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图 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太阳能电池在使用时由于太阳光的变化较大,其内阻又比较高,因此输出电 压不稳定,输出电流较小,这就需要用充电控制电路将电池板输出的直流电压变 换后供给电池充电。由于充电器多采用大电流的快速充电法,在电池充满后不及 时停止会使电池过度充电。过度充电使过多的锂离子嵌入负极碳结构,而造成其 中部分锂离子再也无法释放出来,严重损害电池的寿命,这就需要一个复杂的控 制管理系统。 51 系列单片机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 8 位单片机系列,其丰富的开 发资源和较低的开发成本,是 51 系列单片机具有强大的

9、生命力。本系统将采用 AT89S52 做为充电电路的控制器,以较低的成本来实现复杂的充电智能控制。本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如图 3 所示,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由单片 机编程调节 PWM 波形的占空比来控制开关管关断,从而实现输出电压电流的改 变。通过显示电路显示电路状态,由 ADC0809 和 MAX472 实现数据的采集及转 换并传给单片机做判断处理,最终实现电路的智能输出与控制。 2.2 单片机电路 本系统单片机主要完成的任务是控制数据的采集过程,并将采集到的数据经 过分析处理后生成 PWM 脉冲宽调制信号控制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 从而控制输出 大小。通过单片机编程不仅实现了充

10、电过程的智能控制,而且可以大大简化了硬 件电路设计,由于单片机性能全面和适应能力强,如果需要改变电路工作状态或 电路参数,只需要简单的修改程序即可实现,从而使电路的升级改造变得简单易 行。本系统设计引脚接线如图 4 所示,其中 P1 口接 ADC0809 数据端口, P0 口接 LCD1602 数据端口 图 4 AT89S52 最小系统及引脚连接 2.3 LM7805 应用及控制器电源电路 图 5 LM7805 应用电源电路 单片机电源电路的设计以三端集成稳压器 LM7805 为核心,它属于串联稳压 电路,其工作原理与分立元件的串联稳压电源相同。图 5 是三端稳压集成电路 LM7805 的典型

11、应用电路。电路中 C5 的作用是消除输入连线较长时其电感效应引 起的自激振荡, 减小纹波电压, 取值范围在 0.1 F1F之间。在输出端接电容 C6 是用于消除电路高频噪声,改善负载的瞬态响应,一般取 0.1 F左右。 C7 是整流 后的第一级滤波电容,取值视情况越大越好。一般电容的耐压应高于电源的输入 电压和输出电压。另外,为避免输入端断开时 C6 从稳压器输出端向稳压器放电造 成稳压器的损坏,在稳压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一个二极管,将断电后输入 输出端电压钳制在 1V 以内。 LM7805 输入电压为 7V 到 35V,最大工作电流 1.5A,具有输入电压范围宽, 工作电流大,输出精度高

12、且工作极其稳定,外围电路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太阳 能电池电压即使有较大的波动, 也能稳定的输出 5V 电压, 从而使单片机等控制电 路正常工作。 2.4 充电电路 2.4.1 DC-DC 变流电路 DC/DC 变换是将固定的直流电压变换成可变的直流电压,也称为直流斩波。 斩波电路的控制方式有三种:一是周期 T 不变,调节开关导通时间 ton,叫脉冲宽 度调制;二是 ton 不变,改变开关周期 T,叫频率调制;三是混合型。直流斩波电 路包括六种基本电路:降压斩波电路,升压斩波电路,升降压斩波电路, Cuk 斩波 电路, Sepic斩波电路, Zeta斩波电路。 4 2.4.2 Buck 斩波电路

13、 根据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在本设计中输入始终大于输出,所以设计采用脉冲 宽度调制方式的 Buck 变换器。 Buck 变换器又称降压斩波电路或串联开关稳压电 路。其原理图和等效电路图如图 6 所示 图 6 降压斩波电路原理图及其等效电路图 Buck 变换器由开关管 V1、二极管 V2、电感线圈 L 和电容器 C 组成,开关管 V 1受占空比为 D 的脉冲的控制, 交替导通或截止, 再经 L 和 C组成的滤波器, 在 负载 R上得到直流输出电压 Uo,从而完成将未经稳压的直流输入电压 Ui 变换成平 滑直流输出电压 Uo 的功能。 我们采用图 6 所示的等效电路图来分析串联开关电路的稳态工作过程。

14、开关 管 V1 用一开关 S来代替。 当开关 S处于位置 1 时,表示开关管 V 1处于导通状态。电流 Ii=IL,流过电感 线圈 L 时,在电感线圈未饱和前电流线性增加,负载 R 流过电流 IoR 上的电压即 输出电压 Uo,其极性为上正下负。当 I iIo时,电容器 C 处于充电状态,而二极管 V2 处于反偏置状态。 当开关 S 处于位置 2 时,表示开关管 V1处于截止状态。 Ii=0,而电感线圈中 的电流 IL 不会发生突变,电感线圈 L 中的磁场将改变 L 两端的电压 UL 的极性, 以维持电流 IL 不变。负载 R 上的电压 Uo仍保持上正下负。在 I L 0。当开关管 V1 处于

15、截止状态时 Ii =0。所以输入电流 Ii 随开关管 V1 周期性的导通和截止而成为脉 动电流,但输出电流 Io在电感线圈 L、续流二极管 V2、滤波电容器 C 的作用下却 保持连续平滑。 5 2.4.3 实际充电电路 变换器工作在连续模式时,通常选择电感的额定电流大致等于流过此装置的 最大连续电流,然后选择适当的电感使其电流纹波比 r 约为 0.4。这里 r 定义为 6 IC 为最大负载时电感电流波形的中心, I 为其变化摆幅。 对于 Buck 电路,电感电 流波形的平均值(几何中心)等于负载电流,当输入电压增加时电流的峰值同时 增加。因此在 Buck 变换器的磁路设计中,高输入电压为其最不

16、利的工作条件。 图 7 Buck 变换器充电电路 2.5 电压电流的 A/D 采集 2.5.1 主要技术指标和特性 ADC0809 是采样分辨率为 8 位的、以逐次逼近原理进行 A/D 转换的器件。其 内部有一个 8 通道多路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选通 8 路 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 A/D 转换。 分辨率: 8 位。 总的不可调误差: 1LSB。转换时间:取决于芯片时钟频率,如 CLK=500kHz 时, TCONV=128s 。 单一电源: +5V。 模拟输入电压范围:单极性 05V;双极性 5V, 10V (需外加一定电路)。 具有可控三态输出缓存器。 启动转换控制

17、为脉冲式(正脉冲) ,上升沿使所有内部寄存器清零,下降沿使 A/D 转换开始。 使用时不需进行零点和满刻度调节。 2.5.2 内部结构和外部引脚 ADC0809 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引脚分别如图 8 所示。由一个 8 路模拟开关、 个地址锁存与译码器、一个 A/D 转换器和一个三态输出锁存器组成。多路开关可 选通 8 个模拟通道,允许 8 路模拟量分时输入,共用 A/D 转换器进行转换。三态 输出锁器用于锁存 A/D 转换完的数字量,当 OE 端为高电平时,才可以从三态输 出锁存器取走转换完的数据。其各引脚定义如下: 图 8 ADC0809 内部结构框图及外部引脚图 IN0IN7:8路模拟输入,通

18、过地址译码线 ADDA 、ADDB 、ADDC 选通一路 D7D0:A/D 转换后的数据输出端,为三态可控输出,可直接和微处理器数 据线连接。 ADDA 、ADDB 、ADDC :模拟通道选择地址信号。地址信号与选中通道对应 关系如表 1 所示。 表 1 通道选择表 地址 选中通道 ADDC ADDB ADDA 0 0 0 IN0 0 0 1 IN1 0 1 0 IN2 0 1 1 IN3 1 0 0 IN4 1 0 1 IN5 8 1 1 0 IN6 1 1 1 IN7 ALE :地址锁存允许信号,高电平有效。当此信号有效时, A、B、C 三位地 址信号被锁存,译码选通对应模拟通道。在使用时

19、,该信号常和 START 信号连在 一起,以便同时锁存通道地址和启动 A/D 转换。 VR(+)、 VR(-) :正、负参考电压输入端,用于提供片内 DAC 电阻网络的基准 电压。在单极性输入时, V R(+)=5V ,V R(-)=0V ;双极性输入时, VR(+)、VR(-)分别 接正、负极性的参考电压。 START: A/D 转换启动信号,正脉冲有效。加于该端的脉冲的上升沿使逐次 逼近寄存器清零, 下降沿开始 A/D 转换。如正在进行转换时又接到新的启动脉冲, 则原来的转换进程被中止,重新从头开始转换。 EOC:转换结束信号,高电平有效。该信号在 A/D 转换过程中为低电平,其 余时间为

20、高电平。 该信号可作为被 CPU 查询的状态信号, 也可作为对 CPU 的中断 请求信号。在需要对某个模拟量不断采样、转换的情况下, EOC 也可作为启动信 号反馈接到 START 端,但在刚加电时需由外电路第一次启动。 OE:输出允许信号,高电平有效。当微处理器送出该信号时, ADC0809 的输 出三态门被打开,使转换结果通过数据总线被读走。 2.5.3 引脚连接结构 图 9 ADC0809 与 AT89S52 的引脚结构 如图 9 所示,本设计中用单片机的 P1口接收来自 ADC0809 的转换数据,P3.0、 P3.1、P3.2 依次接在 ADC0809 的 A、B、C 地址线, P3

21、.3接在 0809 的 ALE 端, P3.4 接 START,P3.5接 EOC 端, P3.6接 OE 端,时钟信号由单片机的 ALE 端经 74LS74 触发器二分频后提供,单片机采用 12MHz 晶振, ALE 端经二分频后为 500KHz。ADC0809 具体工作过程为:首先 P2.0、P2.1、P2.3 输入 3 位地址,并使 P2.3 输出高电平,将地址存入地址锁存器中。此地址经译码选通 8 路模拟输入之 一到比较器。 START 上升沿将逐次逼近寄存器复位。下降沿启动 A/D 转换,之后 EOC 输出信号变低,指示转换正在进行。直到 A/D 转换完成, EOC变为高电平, 指示

22、 A/D 转换结束,结果数据已存入锁存器,这个信号可用作中断申请,而触发 单片机动作准备接收数据,这是使 P3.6 输出高电平,输出三态门打开,转换结果 的数字量输出到数据总线上,单片机读取 P1 口然后做下一步处理操作。 2.5.4 MAX472 及电流检测 常规测量电流的方法存在测量范围小、测量误差大等缺点。采用电流/电压转 换芯片 MAX472 的在线电流检测器,克服了常规方法的缺点,实现了电流的高精 度测量。 7 图 10 电流检测电路 2.6 液晶显示电路 图 11 LCD1602 液晶显示电路 表 2 1602 液晶的引脚说明 10 管脚号 管脚 引脚说明 管脚号 管脚 引脚说明

23、1 VSS 电源地 9 D2 Data I/O 2 VDD 电源正极 10 D3 Data I/O 3 VL 液晶显示偏压信号 11 D4 Data I/O 4 RS 数据/命令选择端( H/L ) 12 D5 Data I/O 5 R/W 读/写( H/L ) 13 D6 Data I/O 6 E 使能信号 14 D7 Data I/O 7 D0 Data I/O 15 BLA 背光源正极 8 D1 Data I/O 16 BLK 背光源负极 3 C51 源程序的设计实现 3.1 系统整体程序框架 图 12 程序主流程图 本设计整体工作主要由单片机程序控制实现,其工作过程为:电路启动初始 化

24、,电路功能选择,输出选择并确定输出,单片机采集计算输出 PWM 信号,定时 采集数据并处理调节 PWM 信号占空比等,程序整体框架如图 12 所示。 3.2 数据采集及模数转换程序 数据采集主要由单片机控制 ADC0809 完成, A/D 转换程序过程为发送地址和 启动转换命令,等待转换结束,接收数据,处理并存入缓存,程序流程如图13 所 11 示。本设计需要分别采集 Buck 转换器两端的输入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等三个模拟 信号,通过 ADC0809 转换处理成数字信号后分别保存交由单片机处理。其结构流 程如图 13 所示。 图 13 数据采集子程序结构流程图 3.3 电路保护子程序 本设计设

25、有一套电路保护机制,由电路保护子程序完成。流程如图 14 所示。 图 14 电路保护子程序流程图 12 3.4 充电子程序的设计 图 15 充电子程序结构流程图 充电过程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恒流充电,充电电流可设定,当充电电 压达到 4.1V 时转入第二阶段,即 4.2V 的恒压充电方式,恒压充电电流会随着时 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待充电电流降到 10mA 时,表明电池已充到额定容量的 93%95%,此时即可认为基本充满, 如果继续充下去, 充电电流会慢慢降低到零, 电池完全充满。充电过程中,液晶显示指示闪烁;充满时,液晶显示指示闪停。 充电子程序流程图如图 15 所示。 3.5 电源子程序

26、的设计 本太阳能手机充电器与传统充电器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仅能直接给电池 充电,还能作为普通的直流电源使用,其中的 5.5V 直流输出也可以直接给手机充 电,或作为 MP3 等其他小电子设备的供电电源。数字显示,并有完善的过流保护 功能,从而确保电子产品的安全使用。充电子程序流程图如图 16 所示。 13 结论 本充电器系统的设计分为硬件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两个部分,硬件电路设计 属于前期的主要工作,通过方案论证与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由 AT89S52 单片机 完成主电路的控制与设计,并展开外围电路与控制硬件电路设计,硬件电路的设 计主要是电路原理图的绘制以及参数的确定。在硬件电路设计上遇到的

27、一些问题 主要集中在输出电流的续流与检测上,最终选择用 MAX472 来简便实现。 软件的设计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分为主程序部分、 A/D 数据转换采 集模块、液晶显示模块、 以 PWM 脉冲信号产生模块等。 程序的设计既参考了一些 资料里的内容, 也有相当多的自我设计, 比如说 PWM 脉宽调制信号产生程序, 就 是参考了网友提供的标志位加定时器实现的方法。主程序中有关数据的处理计算 则是都独立完成的,这些涉及到具体硬件电路的实现,在数据处理中有简单的单 字节算法,也有双字节的,有的则采用巧妙的算法有效避免出现双字节,从而使 程序设计变得简单。 对于本设计,如果进行进一步的的研究,应该

28、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 (1) PWM 和 A/D 转换采集可以由集成了 PWM 及 A/D 功能的单片机完成,这样解放 了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并提高了电路输出精度和效率,降低了成本; ( 2)充电 电路的器件选择可以更合理,使充电及输出更稳定; (3)充电方法可以改进,提 高太阳能利用效率。 (指导教师:唐 XX ) 参考文献: 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 肖鹏 ,陈国呈等 .一种新型光伏独立发电系统拓扑及控制策略 版) ,2008,14(6).633-636. 14 2 熊绍珍 ,朱美芳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106-108. 3 GB/T 18287-2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