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主体、机制与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_第1页
技术创新主体、机制与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_第2页
技术创新主体、机制与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_第3页
技术创新主体、机制与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_第4页
技术创新主体、机制与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技术创新主体、机制与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 文献标识码 :A 技术创新理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 1912 年 出版的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 , 结合这一理论 , 我们认为 ,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 其目的在 于获取利润 广义地讲 ,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 , 从新 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设想的产生 ,经过研究与开发 , 到 实现商品化这一整个过程中的经济技术活动的总和, 包括产品创 新工艺创新 市场创新 生产要素的供 给创新和生产组织与管理等五个方面 根据英国著名技 术创新经济学家弗里曼的观点 , 熊彼特技术创新模型 I 可以概括 如下 :其一 ,从科学的

2、最新进展到重大发明之间存在着一种非特 定方式的流动 (非持续性的 ) 其二,一组企业家 (在熊彼 特看来 , 它们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 认识到这些的未来 潜力 ,并且准备冒险进行开发和创新 其三 , 一旦进行了 一项重大创新 , 它将导致现存市场结构的不均衡 , 成功的创新者 获得了额外的增长速度和暂时垄断利润作为报酬 1942 年 , 熊彼特又进一步发展了其关于创新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核心 作用的观点 , 认为大企业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和创新过程中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熊彼特有关资本主义经济的“创 造性毁灭”的判断 , 以及有关大企业在这一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的论断 , 经济学家菲

3、利浦斯提出了第二个熊彼特技术创新模型的 基本形式 , 即大企业创新模型 此后,弗里曼在其 1982 年 所著之工业创新经济学中对这两种模型作了进一步的修改 , 并为学术界普遍接受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我国传统产业实施技术创 新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 , 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 传 统产业指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之前就存在的那部分产业部门 目前我国的工业部门绝大多数是传统产业 , 如汽车工业 纺织工业 煤炭工业等 传统产业的主 要特征是 :(1) 经过长期发展 , 规模产值比重较大 , 但生 产增长率不高 ;(2) 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3) 其产品的附加值不如高新

4、技术产业高 , 但仍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 支柱产业 1. 我国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落后 , 亟待提升改造 以工业为例 , 现有企业 20%左右的设备老化 ,40%的设备超期 服役 ,经过全面技术改造的设备只有 20%,国有重点企业关键设备 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 15%同时机械设备普遍 老化,以纺织工业为例 , 在现有主要设备中 , 超期服役的占到一半 以上 ,其中棉纺能力的 30%,毛纺能力的 15%,印染能力的 30%都属 于淘汰设备 工业技术水平大约比发达国家落后 15-20 年 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巨大冲击锐不可当 , 并把 许多工业抛进了“夕阳”工业之列 2. 技术创新可发挥我国

5、的资源优势 , 改变在国际分工中的 不利地位 传统产业是我国具备资源优势的产业 , 目前我国的工业部门 绝大多数是传统产业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支柱地位 , 传 统产业的较快增长 , 仍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在 国际市场上 , 发展中国家以低附加值的产业的产品与发达国家高 附加值的产业的产品进行交换 ,实际上是一种不等价交换 , 发达 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 , 发展中国家在这种垂直型国际分工中处于 不利地位 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 , 可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品 的附加值 ,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 增强传统产 业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逐渐改变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 3. 技术

6、创新增强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我国很多传统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 不能与同行业跨国公司 抗衡 ,一些行业骨干企业甚至被跨国空司并购 企业为什 么缺乏市场竞争力 ?几十年低水平重复建设 , 几十年技术装备落 后产品结构单一 ,缺乏创新 研发投入少 ,形成 产品结构性过剩与消费结构优化之间的矛盾 , 这一矛盾日益突出 成为难以拆解的死结 , 造成其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 生产与市场 严重脱节 4. 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是要寻求一条兼顾当代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发展 道路,就是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 , 实现社会 经 济的发展与人口 资源 环境的协调和良性循环 为此, 需要大

7、力调整经济结构 ,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 加快 科技进步 ,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 从而使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 展战略得以全面实施 技术创新的企业不仅增大了自己 的市场份额 , 提升了利润空间 , 也在客观上保护了环境 在这个层面上 , 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 我国面 临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挑战是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 导致的 , 即以消化大量资源和环境恶化为代价 , 只注重经济数量 的增长不忽视了经济质量的提高 我国大多数企业 , 特别 是很多中小企业 , 设备陈旧 , 技术落后 显而易见 ,如果不 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更替陈旧落后的设备 , 不断实施包括产品创新 和工艺创新的技术创

8、新工程 ,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 率, 那么, 保护环境 ,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将很难实现 二技术创新的主体构成 1.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企业 要成为技术创新投资的主体 ; 二是企业要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 ; 三是企业要成为创新利益分配的主体 企业作为技术 创新的投资主体 , 意味着企业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 , 根据 市场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格局 , 自主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目标的 创新项目 创新是涉及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 , 只有成为投 资主体 , 才能实施诸如研究开发 生产 销售和教 育培训等创新管理 企业作为研究开发主

9、体 , 意味着全社会的研究开发工作主要 在企业进行 ,而目前 ,研究开发多数在企业外的专业研究院所和 高等院校进行 , 科研成果与企业生产经营脱节 , 造成无效科研成 果多企业没有成为研究开发主体 , 结果不仅企业新产品 少, 缺乏竞争力 ,同时也造成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力 年复一年重复引进的恶性循环 因此, 要大规模推动技术 创新,就必须把研究开发主要放在企业 企业作为利益 分配主体 , 意味着在照章纳税之后 , 企业有权对其创新收入自主 分配 , 这是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 由于技术创新 具有非独占性 , 其利益具有很高的外溢性 , 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 护又不完善 , 政府应对企业的技

10、术创新投入给予足够补偿 , 对创 新有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 若这种奖励不到位 , 激 励制度不完善 , 必然扼杀企业员工的创新欲望 对创新的 激励必须讲求公正 , 按创新贡献的质和量给予公正的回报 2. 大学和科研机构是技术创新的源头 技术创新需要有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 , 需要有擅长技术创新 的创新型人才 , 这些人才是大学培养出来的 由于技术创 新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过程 , 企业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占优势 近几年来 ,以信息技术 材料技术 生物 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给所有其他产业都带来很大冲击 , 这一 新技术革命自然也突出了科学在新技术产业中的带头作用 美国的硅谷 世界各地的大学工业

11、园的欣欣向 荣的景象显示了 21 世纪是科学技术决定产业发展的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强化了科研机构 高校在 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 因为企业的创新活动越来越依赖于它们生产 的知识 , 科研机构和大学都是重要的技术创新源 3. 技术中介服务公司是知识扩散 转移的桥梁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 ,技术转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中介机 构是沟通知识流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同层次 不同领域的咨询服务等中介机构是沟通科研部门与企业间知识 流动的纽带和桥梁 各国都把这种中介机构的建设看作 是政府推动知识和技术扩散的重要途径 因此, 要推动社 会技术创新服务组织机构建设 , 建立和加强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 社会化服务

12、体系和中介机构 ,包括咨询 招标信 息服务 投资担保机构 要积极推动技术创新 , 就 必须解决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 要把科技人员和经营骨 干的技术成果作为一种无形资产 ,以期权的形式予以维护 , 使技 术成果越快商品化 , 广大技术人员越能从中获得收益 , 从而形成 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 目前, 纺织科研院所正在向企业集 团的方向发展 ,除了通过办公司自行消化研究成果外 , 还通过实 地应用把研究成果向企业推广 然而, 这并不是最理想的 模式,未来更应该以技术公司的形式 , 通过技术转让 技 术入股来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这在国外已有不少成 功经验可以参照 , 日本欧美等一些国家就有一批专门生 产

13、化工技术的公司在支持本国纺织企业的生产 , 使得技术开发更 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4. 政府是科技自主创新的组织者和监督者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 ,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政府 , 即政府去 制定技术创新计划 , 企业来实施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 政府要转换角色 , 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 自己作为创新体 系的组织者 , 推出激励技术创新的新政策 改革科技投入 方式 ,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 发展风 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管理人才 ,建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 优先 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 由于综合国力竞争的主体是国家 , 其实质是国家总体实

14、力的较量 竞争的层次由企业一级上升到国家一级 , 因而是一种更为广泛 更为激烈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 , 创新的主体虽 然是企业 , 但担负不起系统整合的作用 , 而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 功能 ,政府以其特有的职能从总体上加强对于科学技术知识生产 扩散及其应用的规划和指导 5. 教育和培训是知识创造 生产 应用以及 传播的重要环节 从根本上说 , 创新依赖于人的素质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没有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新的知识难以创造 , 难以 产生没有宏大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 , 难以掌握和运用 新的知识和技术 , 技术成果也能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况 且,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 , 只有对员工进行新技

15、术知识的再培 训, 才能提高员工进行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的能力 三构建企业自主创新机制 , 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 能力 如何从经济学上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 , 使企业的经营者确立 持续创新的精神 , 并且按照这种精神部署自己自主创新的工作和 战略为此, 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创造更好的长效机制 , 让企业真正从长计议 , 自主创新才有前提和根基 企业技 术中心是围绕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 研究开发具有商业化 的成果 , 这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所在 技术开发的基本 职能是围绕技术 产品的研究开发 , 以实现新技术 新产品的市场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 企业技术 中心要建立面向市场 ,既有利于广泛利用

16、外部资源 , 又有利于充 分调动内部资源 , 形成有利于成果转化以及自主创新的组织体系 和运行机制 所以, 企业技术中心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 发挥着重要的核心作用 , 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 础工程 , 将有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有数百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 , 它作为企业技 术创新的核心部门 , 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 建立什么样的运行 机制 , 才能实现企业持续创新 , 是各企业和学术界正在探索的问 题 1. 职能互动机制 技术中心具有超前研发 产品开发 科研管 理和孵化器等四大职能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波特说 : “策 略是一连串互动式的活动 ”因

17、此 , 技术中心的职能应该 形成系统的良性互动关系 , 达成整体功能的优化 超前研 发即通过技术规划及提供技术支持来引导产品开发工作, 而产品 开发则通过转接产品项目和技术及研发难点上移来传递研发和 市场信息及压力 科研管理通过调动科技资源 , 实现科技 资源优化配置 ,同时也要避免外行管内行造成的误区 , 从而对其 他职能形成管理支撑 孵化器职能则是企业及时形成新 的经济增长点 ,构成战略产业链 , 完成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 同时,新技术和产品的孵化 , 可以加强研发人员的市场 观念 , 对孵化出的新公司实行科技入股等形式 , 对研发人员进行 激励 ,从而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 3. 全方位资

18、源整合机制 企业技术中心应实现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全面整合 , 形成有形 资源和无形资源的相互转化 , 建立全方位资源整合机制 技术中心通过与国内外相关单位 (包括竞争对手 ) 成立联合实验 室购买技术 成立合作实体 委托研发 等形式 , 一方面可充分利用有关科研院所的研发力量 , 实行自主 基础上的联合研发 ;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技术人才 , 吸引优秀人才 , 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技术队伍 同时 建立健全信息网络 , 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 一 是内部信息中心或信息管理部门的设置, 负责企业内部的信息沟 通; 二是在国内和国外设立相应信息站,收集有关市场和技术的 信息,及时反馈

19、;三是通过与国外大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 ,用以跟 踪业界前沿技术及先进R 3. 研发过程保证机制 研发过程的管理要实行市场催化 成本控制和时间 优化三者的有机统一 ,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在立项及研 发过程中 , 项目组成员和项目评估委员会里要吸收有关市场和财 务人员及专家参加 , 以便及时传递市场压力 ,实施有效的成本控 制同时对研发过程实施 MBCt理,把目标按时间阶段及 研发过程进行分解 , 在考核指标和方式上 , 进行科学 合 理的设计 安排 , 如对超前研发项目 , 把技术的先进性和 市场潜在性作为主要评估指标 , 而产品开发项目则主要考核产品 的市场效益和时间效益 在此基础上 , 通过定期报告 , 定 期评审验收 , 实行过程控制 ; 通过最终的市场效益和技术效益来 体现效果控制 , 从而保证研发的及时性 市场性和科学性 4. 多样化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