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师生关系_第1页
教育学师生关系_第2页
教育学师生关系_第3页
教育学师生关系_第4页
教育学师生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第六章 学生、教师与校长学生、教师与校长第一节第一节 学生学生 无论作为接受服务的“客户”还是作为教育对象,学生都是值得未来教师首先要关注的人,因为任何教育计划都要以认识学生为前提,任何教育努力都要以影响学生为途径,任何教育效果也都要在学生身上展现。一、学生的基本特征一、学生的基本特征 生命的灵动性:生命的灵动性:学生首先是有灵气、具有无限可能的生命。 可塑性:可塑性: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和天赋。 自主性:自主性:学生不是别人随意揉捏的软泥,也不是可以随意刻写的“白板” 。 独特性:独特性: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没有一模一样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 。 发展性:发展性:学生是一个发展

2、变化的人,生理和心理还不成熟和完善,需要得到发展 。二、学生的教育定位二、学生的教育定位(一)两种经典的学生地位理论“教师中心论”:教育内容应由教师来决定,教学过程应由教师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接受式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儿童中心论”:教育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教育过程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接受、体验或探究式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辅助与主体的关系。二、学生的教育定位二、学生的教育定位(二)现代教育中学生的教育定位1.教育的基本内涵决定学生在根本上还处于教育对象的位置2.学生的双面性决定学生在教育中被安排和设置的基本地位3

3、.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需要学生参与到教育活动的安排中4.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具有掌控自身的基础三、学生群体与文化三、学生群体与文化(一)学生的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团体)是根据定员编制、章程和其他正式文件而建立的联合体。 具有从属关系和平行关系 非正式群体(团体)是在心理动机上的方向一致同情、观点接近、信念一致、成人权威、个别人威望的基础上产生的联合体。 发挥“保护功能”和“发展功能”三、学生群体与文化三、学生群体与文化(二)学生群体的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同辈文化) 学生正式群体的主流文化其实就是社会或学校主流文化在学生群体上的投射。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亚文化是社会或学校主流文化的次属文化,

4、是在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组织过程中发展起来。 【美】克拉克把同辈文化分为玩乐型、学术型和违规型四、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四、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一)联合国关于儿童权利的宣言和公约1.儿童权利宣言(1959)2.儿童权利公约(1989) 儿童有受教育之权,至少在初等阶段应为免费强迫制。儿童所受之教育应足以促进其一般陶冶并使其能在同等机会之下发展其能力,其个人判断力、其道德及社会责任心而成为社会之有用分子。 负儿童教育与辅导责任者应以儿童之最大利益为其指导原则;此种责任首应由父母负之。 儿童应由游戏娱乐之充分机会,此种游戏与娱乐之目标应与教育之目标相同;社会与政府当局应尽力促进此项权利之享受。 摘自联合国儿童

5、权利宣言 缔约国确认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此项权利,缔约国尤应:(a)实现全面的免费义务小学教育;(b)鼓励发展不同形式的中学教育、包括普通和职业教育,使所有儿童均能享有和接受这种教育,并采取适当措施,诸如实行免费教育和对有需要的人提供津贴;(c)以一切适当方式根据能力使所有人均有受高等教育的机会;(d)使所有儿童均能得到教育和职业方面的资料和指导;(e)采取措施鼓励学生按时出勤和降低辍学率。 摘自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四、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四、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二)我国法律对学生权利和义务的规定1.我国法律对学生权利的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6) 中华人

6、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十九条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第二十条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不得延长在校学习时间。 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

7、格尊严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它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第四十二条 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

8、定的其他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四、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四、学生的权利和义务2.我国法律对学生义务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 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补充知识:一、正确的学生观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1.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二)学生的地位(二)学生的地位 1.学生的社会地位 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二、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

9、特点 生理成熟期提前 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 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现 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心理问题增多第二节第二节 教师教师 教师是专业化、制度化的教育者,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层执行者。对师范生来说,认识和理解教师的职业发展、职业特点、职业角色、权利义务以及专业发展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前提,也是成为一名卓越教师的基本要求。一、我国教师职业的发展简史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一)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教师职业的产生教师职业的产生 我国古代教师职业特点我国古代教师职业特点 第一,官师合一。第一,官师合一。 第二,各类第二,各类“学科学科”教师

10、承担教育教师承担教育任务。任务。 第三,教师地位悬殊。第三,教师地位悬殊。 3.3.清朝在清朝在18981898年逐渐实行新学制后:年逐渐实行新学制后:“教习教习”、“教员教员” 4.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要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国家要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二、教师的职业特征二、教师的职业特征(一)教师是专业人员1.教师职业具有专业的功能与伦理2.教师职业具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3.教师职业具有专业的自主4.教师职业具有专业的训练和资格5.教师职业具有专业的组织或团体6.教师职业具有专业地位 (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1 1教师的资格教师的资格

11、 a a必须是中国公民必须是中国公民 b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2 2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资格认定 3 3教师资格丧失教师资格丧失二、教师的职业特征二、教师的职业特征教师是研究者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教师职业形象的多重性教师劳动的特点(一)示范性(二)创造性(三)学习性(四)长期性(五)繁重性三、教师的职业倦怠三、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职业的多样角色在表明教师职业要求的同时,也在实践中对教师构成沉重的角色负担,教师不仅要学会扮

12、演各种角色,还要在各种角色之间轻松切换。这为教师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对于教师来说,这种职业倦怠都源自于过于复杂的职业角色和过于沉重的角色要求。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很多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是因为这类教师不能从容地应对压力,这类教师的个体特征主要是:神经质、性格内向、温顺、有民主思想、很难放松、外控。 社会学把职业倦怠归于人口统计因素和组织因素。四、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四、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一)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 2.学术研究权 3.指导评价权 4.报酬待遇权 5.参与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四、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四、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二)教师的义务 第八条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3、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五、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五、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一)教师个体专

14、业发展的内涵1.教育信念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丰富 3.专业能力的增长 4.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5.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提升五、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五、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过程1、关注阶段理论:由美国学者富勒(fuller,f)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 (1)教学前关注阶段:对教育工作仅是想象,关注的对象是自己; (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入职初期,关注自己的胜任力以及生存问题; (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关注教学情境对教学方法和材料的限制,关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4)关注学生阶段:关注学生的学习,社会与情感需要,如何通过教学改进学生;五、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五、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15、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过程关注阶段理论的发展:“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叶澜等) (1)“非关注”阶段:没有从教意向,是从教的潜在者; (2)“虚拟关注”阶段:师范实习阶段,具有虚拟性的教育生活经验,形成初步的专业发展意识,专业知识和能力趋向积极发展; (3)“生存关注”阶段:专业发展意识是生存技能; (4)“任务关注”阶段: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广泛的专业发展;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自觉地按照专业发展路线规划专业发展;五、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五、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过程2.职业生命周期阶段论:由美国学者费斯勒(fessler, r)和克里斯坦森(chris

16、tersen,j)提出 (1)职前阶段:教师角色的准备期 (2)入职阶段:适应新角色,实现职业社会化 (3)胜任力建立阶段:改善教学能力,提高效率 (4)热心和成长阶段:不断成长,努力追求自我实现 (5)生涯受挫阶段:受到挫折,满意度下降 (6)稳定停滞阶段:维持现状,缺乏挑战性和进取心 (7)生涯懈怠期:展现出离岗的状态,低落,懈怠 (8)生涯退出阶段:离开岗位五、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五、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学校专业生活2.培训活动3.自主学习和研究 教师的行动研究是专业发展的新途径补充知识: 教师的素质 一、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一、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 二、教师的基本素质

17、和修养二、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修养 三、新教师容易出现的问题三、新教师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 (一)教师职业特征:专业性、复杂性、自我发展性 (二)教师的职业角色 1)知识的传授者 2)学生学习的榜样 3)学生集体的领导者 4)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5)学生的朋友 6)学习者和学者 (二)教师的职业形象(二)教师的职业形象 1)教师的道德形象 2)教师的文化形象 3)教师的人格形象二、 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修养 (一)职业道德素养(一)职业道德素养 (二)教师的知识结构(二)教师的知识结构 (三)教师的能力结构(三)教师的能力结构 (四)教师的身心健康(四)教师的身心健康 (一)职业道德素养

18、 (1 1)教书育人)教书育人 (2 2)为人师表)为人师表 (3 3)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 (4 4)热爱学生)热爱学生(二)教师的知识结构 1 1扎实地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地专业基础知识 2 2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 3 3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结构 1.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 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四)教师的身心健康 三、新教师容易出现的问题 (1)教师讲课过快,学生坐“飞机” (2)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累 (3)讲课过深,要求过全补充知识: 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二、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二、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