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高三统一测试(一)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高三统一测试(一)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高三统一测试(一)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高三统一测试(一)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高三统一测试(一)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高三统一测试(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4世纪时,一些学者对教会进行攻击和嘲讽,他们揭露的和攻击的对象是教会出现的弊端,要求恢复到基督教原始真义上,提倡将人的价值纳人到神学体系中,为人性和人的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应有的地位,从而达到人性和神性的统一。材料表明A.思想领域兼有新旧时代双重特色B.人文主义者勇于挑战教皇的权威C.人文主义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共识D.学术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宗教观2.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3.学界普遍认为古希腊戏剧起源于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祭祀,因为狄俄尼索斯是葡萄之神,所以早期戏剧主要是描写神的世界,公元前5世纪戏剧出现越来越多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一变化反映了A.戏剧服务对象转向民众 B.宗教信仰丧失主导地位 C.人文主义思想逐渐兴起 D.戏剧创作开始面向生活4.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A.发明水力织布机B.改良了蒸汽机C.研制成了发电机D.发明了内燃机5.詹姆斯·W·汤普逊在《中世纪晚期社会经济史》中写到“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旧事物日趋衰亡,万物皆在更新”。从历史看,居于主导地位的“新的因素”是A.商品经济发展 B.城市的自治 C.君主专制的确立 D.启蒙运动6.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宗法制是按照等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宗族组织制度,是文明社会对千原始的氏族血缘关系的改造和进一步利用。下列关于宗法制的阐述,正确的是A.这种等级原则实现了周天子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宗法制为血缘关系在文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C.该制度首创千西周,是对传统制度的升级改造 D.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在高度集权基础上的分权7.辛亥革命发展到高潮时,不少地区的商人支持革命与共和。当革命党人组织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支持的进步党进行斗争时,商人担心党争的白热化导致战事再起,重演辛亥年间的动荡局面。由此看出当时的商人A.饱含着救亡图存的动机B.对政治变革态度相对保守C.求稳与求变的复杂心态D.迫切希望得到政府的保护8.“实行公有化的生产资料是:全部役畜、农具(犁、播种机、耙、打谷机、割草机)种子、饲养公有牲畜所必需的饲料……不实行公有化而留归集体农户自用的生产资料是:住宅、农户自有的家畜、家禽和饲养此项禽畜所必需的建筑物。”符合以上材料说法的是A.列宁时代实行固定粮食税制 B.罗斯福“新政”中调整农业C.斯大林时代建立的集体农庄 D.战后西方国家加强经济干预9.据文献记载,远古时期天地相通、民神杂糅,人人皆可通过占卜祭祀沟通天神。五帝之一的颛顼“绝地天通”,把沟通神灵、祭祀天地的特权统归于专职巫师,其他人不能参与。这一变化A.推动了早期国家的形成 B.成为了阶级分化的源头C.导致了神权王权的分离 D.促成了专制统治的建立10.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向欧洲国家发出邀请以共同制订经济复兴计划。马歇尔称,这个计划“不是针对哪个国家,也不是针对哪一派信仰原则,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冷战由此正式开始B.西欧的复兴对美国有利C.该计划无政治目的D.美国为此成立世界银行11.如图是1954年创作的我国国有企业生产宣传画。该作品反映出A.“一五”计划推动重工业发展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C.工人踊跃投入“大跃进”运动D.社会主义改造解放生产力为了社会主义,献出我们最大的力量!12.明代,非贵族地主数量及在地主阶级中所占比重都空前提高;市民阶层兴起,平民地位进一步提高;学校和科举几乎成为非贵族地主、平民获得政治身份并进入官绅阶层的唯一途径。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转型已经完成 B.科举考试得到强化C.社会流动速度加快 D.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明有两个载体:一是政治的载体即国家,二是精神的载体即意识形态。中华文明特殊之处就在于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形成了思想与国家的完美对接。相比之下,其他文明就没有那么顺利。比如在欧洲,思想与国家长期不能对接,这对它后来的发展造成极不利的影响。如果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后3世纪,世界上有两个帝国即汉和罗马,它们分别是当时东西方的“超级大国”,那么在“蛮族入侵”后,罗马帝国解体了,西欧进入封建时代,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权力与意识形态分离。中世纪的欧洲与世界地区相比落伍了。中华帝国则一枝独秀,按照美国加州学派的估算,在18世纪之前的1000年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始终世界第一,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局面长期不变。为什么东方始终“先进”、西方一直“落后”?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西欧的封建制度使社会高度碎片化,缺少凝聚力。这种情况中国此前就已经历过,秦汉统一才改变中国命运o。——摘编自钱乘旦《多样的文明,创造世界共同的未来》根据材料并结合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文明与国家”提炼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中外联系,史论结合,论述合理。)14.(20分)“领先的欧洲”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1914年以来的几十年中,西欧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获得成功。正是这些成功,逐渐削弱了1914年以前似乎不可侵犯的世界霸权。——摘自《全球通史》问题:(1)1763年至1914年,欧洲是怎样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2)1914年以来几十年中,导致西欧衰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为什么说“正是这些成功,逐渐削弱了西欧在1914年前的世界霸权”?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4世纪的学者既有肯定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又有将人的价值纳入神学体系的局限,说明当时思想领域兼有新旧时代的双重特色,A正确;材料未涉及对教皇权威的调整,B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学术发展和教会之间的关系,D排除。故选A。2、C【解析】

材料“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反映了英国在君主制的“旧瓶”里装进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新酒”,促进英国社会稳定发展,故C正确;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并没有君主制的“旧瓶”的历史,故A错误;法国共和制度已经取代了君主制,并不存在“旧瓶里装新酒”的问题,故B错误;近代德国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不符合“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故D错误。故选C。3、C【解析】

公元前5世纪,民主政治日益完善,使得当时人们的关注点从“神”变为“人”,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兴起,故C项不符合题意;古希腊戏剧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民众,没有发生转变,排A项不符合题意;戏剧内容转变适应了当时市民政治生活的需求,“宗教丧失主导地位”与史实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D项“开始面向生活”与史实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4、B【解析】

此题由“1819年”时间和“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处判断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解决了机械的动力问题的相关人物,应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推动了机械的普及,故B项正确;A是阿克莱特发明,不符合题意,排除;C和D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和发现,排除。5、A【解析】

根据材料“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旧事物日趋衰亡,万物皆在更新”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冲击西欧传统社会结构,促进西欧社会转型,故A项正确;城市自治与启蒙运动反映了西欧社会在政治思想领域的新变化,但并非主导地位新因素,排除BD两项;君主专制不利于促进社会转型,排除C项。故选A。6、B【解析】

根据材料“西周的宗法制……是文明社会对于原始的氏族血缘关系的改造和进一步利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为血缘关系在文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故B项正确;西周并未实现周天子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排除A项;宗法制确立于夏朝,排除C项;周并未实现最高执政集团的高度集权,排除D项。故选B。7、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商人在社会动荡时希望建立统一稳定的政权,在党派斗争时希望和平反对战争,体现了商人在自身利益权衡与时局多变的形势下的复杂心态,故C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商人救国意识,故排除。B项,商人支持革命共和说明其政治态度并非保守,故排除。D项,商人希望政府为商业提供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而不是求得保护,故排除。8、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中将农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收归集体经营的举措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内容特征,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中农业实行固定粮食税,并未没收农民的生产资料,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中农业改革措施主要是调节农业生产及整理农村信贷和债务,排除B项;战后西方国家加强经济干预在农业方面主要是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排除D项。故选C。9、A【解析】

由“人人皆可通过占卜祭祀沟通天神”到“沟通神灵、祭祀天地的特权统归于专职巫师”可知,贵族垄断神权推动了早期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阶级分化的源头是生产力的发展,不是神权和祭祀的出现,B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促使王权与神权的结合而非分离,C项错误;少数人控制神权的远古时期并未建立起专制统治,D项错误。10、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援助西欧以遏制苏联,同时也有利于美国扩大其在欧洲的市场,故B正确。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排除A项;该计划有利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因此C项不正确;D项是针对世界的,而材料是针对西欧的。【详解】11、A【解析】

根据“1954年”可知此时正处于“一五”计划时期,宣传画内容反映的是炼钢,由此说明“一五”计划推动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故选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B;1954年“大跃进”运动尚未开展,排除C;宣传画内容反映的是“一五”计划,不是三大改造,排除D。故选A。12、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明朝时期的地主阶级构成成分、官僚组成结构有显著的变化,这主要和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和科举制的推行有关,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正确;明朝仍然属于传统的封建社会,A排除;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仅是材料中的一方面,B排除;材料与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无关,D排除。故选C。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示例论题:文明发展是国家制度与意识形态相融合的结果。阐释:汉承秦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实现了思想与国家的有效对接推动了社会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成为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同样,古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国转变与罗马法发展演变相对应,从而维系了罗马的统治,影响深远。进入中世纪后,国家权力与意识形态分离,导致西欧走向衰落;而汉代至18世纪前的中国国家制度与意识形态相统一,使中国长期领先于西方。由此可见,国家制度与意识形态紧密结合,有助于推动文明的发展。【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中华文明特殊之处就在于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形成了思想与国家的完美对接。”、“比如在欧洲,思想与国家长期不能对接,这对它后来的发展造成极不利的影响”可提炼出论点是文明发展是国家制度与意识形态相融合的结果。关于阐释可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对国家统一的影响、罗马法对于维护罗马帝国统一的影响及中世纪西欧国家权力与意识形态分离,导致西欧走向衰落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14、(1)经济上: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或工业革命)率先在欧洲启动,以优势的经济和技术领先世界;政治上:欧洲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领先世界;文化上:启蒙运动发端并兴盛于欧洲,对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外关系:欧洲通过殖民扩张,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确立殖民霸主的地位。(2)两次世界大战,主要以欧洲为战场,导致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元气大伤;一战后,美日崛起,并参与到瓜分世界的竞争中,也严重削弱了西欧;二战后欧洲的分裂和两大阵营对抗,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