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RTK在界址点测量中的应用_第1页
GPS-RTK在界址点测量中的应用_第2页
GPS-RTK在界址点测量中的应用_第3页
GPS-RTK在界址点测量中的应用_第4页
GPS-RTK在界址点测量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论文目:GPS-RTK在界址点测量中的应用学 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专 业: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姓 名: _学 号: _日 期: 2010生12丿22 I I本论文主要介绍GPS(RTK)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技术特点、误差来源和 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并利用GPS(RTK)在地籍测量中进行界址点测量,对测量 结果进行精度分析。通过对界址点测量结果的精度分析,得出了 GPS(RTK)的测 量精度是可以达到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的结论,并且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 GPS(RTK)具有工作效率高、定位精度高、全天候作业、数据处理能力强和操作 简单易于使用等特点。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了解了如何使用G

2、PS(RTK)进行界址 点测量,并为GPS(RTK)在界址点测量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拓展了 GPS(RTK) 在测量领域的应用范围,增强了使用GPS(RTK)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承担更 多的测量工作奠定了基础。关键词:GPS; RTK;地籍测量;界址点第一章绪论.1 1.1概述 .11.2 RTK应用于界址点测量的分析 .11.3本章小结 .2第二章GPS系统的原理.3 2.1 GPS系统的组成及定位原理 .32.2 GPS的开发和应用 .32.3 RTK的出现 .3第三章RTK的基本原理、误差来源及工作过程.43.1 RTK的基本原理、误差来源及工作过程 .43.1.1RTK的基本原理、系

3、统组成及工作条件 .43.1.2RTK的误差来源和测量精度 .53. 1.3 RTK的技术特点 .63.1.4RTK的局限性和精度保障 .73. 1.3 RTK的作业过程 .83.2本章小结 .9第四章利用RTK进行界址点测量.10 4. 1界址点及其精度要求 .104.2界址点测量工程实例 .104.2. 1界址点的确定 .104.2.2界址点测量及宗地图的绘制 .12 4. 3精度分析 .14 4. 4本章小结 .16结论.17参考文献.18第一章绪论1.1概述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山美国国防部联合美国海、 陆、空三军为满足其军事导航定位而建立

4、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其系统从1973 年开始研究,到1993年完成全部工作卫星组网工作。该系统山24颗卫星组成, 卫星分布在相隔60的6个轨道面上,轨道倾角55卫星高度20200km,卫星 运行周期llh58m,这样在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接收至少4颗卫星 运行定位。由于GPS具有实时提供三维坐标的能力,因此在民用、商业、科学研 究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不仅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 位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从静态定位到快速定位、动态定位, 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测绘工作中。对于我们所熟知GPS,可以说它是测量史上的一次变革,它为我们提供了全 天候、高

5、精度、高效率的测量方法。但是GPS也有它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说作 业时间长、数据要进行内业处理等。RTK(Real Time kinematic)是GPS发展的最新成果,它弥补GPS原有的不足 之处,它不仅具有GPS原有的全天候、高精度、无须光学通视的特点,而且还可 以为测量提供实时的定位结果,可以说RTK的产生是GPS应用的拓展,是测量方 法的乂一次突破,是测量史上的乂一次变革。由于RTK能够实时提供高精度的定 位结果,所以有人又称它为“GPS全站仪”。1. 2 RTK应用于界址点测量的分析本文将对RTK用于地籍测量中的界址点测量做具体的阐述,山于RTK是利用 高空中的卫星进行定位的,在定位

6、过程中是有很多干扰因素的存在的,加之RTK 自身的不完善,这样就会影响RTK的定位精度,对于RTK能否达到上述测量工作 的精度要求,以及实际应用时能否方便的操作使用,对此,我们要对RTK进行界 址点测量的可行性进行实例论证,并制定如下方案。对于界址点的测量我们釆取:先用RTK进行界址点测量,再用全站仪用一定 的方法对界址点进行检验测测量,最后进行精度分析。对于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 与地籍测量规范中的规定值进行比较,看测量结果能否达到要求。通过对分析结果的对比,我们得出了 RTK的测量精度是可以用于界址点测量 的结论,这样我们不仅有了 RTK测量的理论依据还具备了 RTK测量的实践依据, 也为以后

7、使用RTK进行测量工作奠定了基础。地籍测量是精确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位置,同时测绘供土地和房产和管理 部门使用的大比例尺的地籍平面图,并量算土地和房屋面积。常规的测量方法(如 用经纬仪、测距仪等)通常是先布设控制网点,这种控制网一般是在国家高等级 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次级控制网点;最后依据加密的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测 定界址点的位置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符号绘制宗地图;这种测图方法不仅要求测 站点界址点通视,而且要求至少23人操作,作业效率较低;而利用RTK技术不 仅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各级控制点的坐标,棋至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 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测定界址点。采用RTK技术用于

8、地籍界址 点测量,在宗地间指界过程中,就可以完成界址点的平面坐标数据采集,并能得 到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1. 3本章小结通过本章的论述我们了解了 GPS的产生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RTK 的产生是GPS发展的最新成果,本章通过对RTK应用于地籍测量中的界址点测量 的方案设计,说明了 RTK用于上述测量的方法及如何对测量结果的精度进行检 验。对传统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结合RTK的技术特点,通过对比分 析,说明了 RTK用于界址点的测量的可行性进行及优点,得出了 RTK是可以用于 上述测量的结论。第二章GPS系统的原理2.1 GPS系统的组成及定位原理2

9、. 1. 1GPS系统的组成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一一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一一地面 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一一GPS信号接收机。其组成如图2-1所示:2. 1. 2 GPS定位原理GPS卫星定位系统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延时测距,通过测量四个已知位置上信 号传播的延迟时间,确定四个已知位置至用户的距离,根据这四个量测距离解算 出用户的三维位置和用户与已知位置的时间同步偏差。GPS定位方式大体有两类: 单独GPS定位和差分GPS定位(DGPS)。单独GPS定位原理就采用的观测量而言,分 为伪距法和载波相位法。前者主要用于导航定位,后者用于精密大地测量和可确 定整周期模糊度情况下的动态

10、测量。对于车辆导航系统,大多数用户都采用伪距 法,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伪距单点定位法。2. 2 GPS的开发和应用由于GPS系统的卫星及地面主控、监控和注入站都由美国管理,并在卫星上 实施了 SA和AS技术,因此要利用GPS,就要加强对GPS系统的研究,建立自己 的卫星跟踪观测网,提高实时监测精度,跟上GPS系统开发前进的步伐。口前我 国采用的差分接收法可以说是针对美国SA技术的一项提高精度的有力措施。GPS可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许多应用场合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开 发。2.3 RTK的出现实践中GPS静态定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测量生产中,静态数据采集及平 差解算技术已应用十分广泛。而近一两

11、年出现的GPS-RTK技术是一种实时动态观 测的新技术,在工程建设、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方面应用它的技术优势有很好 的发展前景。RTK实时动态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 (RTD GPS)测量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H前,实时动态测量系统,已在约20km的范围内,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相信。 随着数据传输设备性能和可黑性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数据处理软件功能的增强, 它的应用范围将会不断地扩广。第三章RTK的基本原理、误差来源及作业过程3.1 RTK的基本原理、误差来源及作业过程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 位观测值的

12、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 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 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 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 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到一秒钟。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 状态;可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化后再进入动态作业,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 机,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在整周末知数解固定后,即可进 行每个历元的实时处理,只要能保持5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儿 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

13、级定位结果RTK系统可应用于两项主要测量 任务,即测点定位和测设放样。3. 1. 1 RTK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及工作条件1、RTK (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是以载波相位测量与数据传输技术相 结合的以载波相位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发展里 程中的一个标志,是一种高校的定位技术。它是利用2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接 收卫星信号,其中一台安置在已知坐标点上作为基准站,另一台用来测定未知点 的坐标一一移动站,基准站根据该点的准确坐标求出其到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将 这一改正数发给移动站,移动站根据这一改正数来改正其定位结果,从而大大提 高定位精度。它能够实

14、时的地提供测站点指定坐标系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 米级精度。RTK技术根据差分方法的不同分为修正法和差分法。修正法是将基准 站的载波相位修正值发送给移动站,改正移动站接收到的载波相位,再解求坐标; 差分法是将基准站采集到的载波相位发送给移动站,进行求差解算坐标。RTK的 关键技术主要是初始整周期模糊度的快速解算数据链的优质完成一一实现高波 特率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和强抗干扰性。2、RTK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1)基准站接收机(2)数据链(3) 移动站接收机。3、RTK系统正常工作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基准站和移动站同时接 收到5颗以上GPS卫星信号;第二,基准站和移动站同时接收到卫星信

15、号和基准 站发出的差分信号;第三,基准站和移动站要连续接收GPS卫星信号和基准站发 出的差分信号。即移动站迁站过程中不能关机,不能失锁。否则RTK须重新初始化。3.1. 2 RTK的误差来源和测量精度1、RTK定位的误差,一般分为两类:同仪器和干扰有关的误差。同仪器和干 扰有关的误差:包括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多路径误差、信号干扰和气象因素;同 距离有关的误差:包括轨道误差、电离层误差和对流层误差。对固定基准站而言, 同仪器和干扰有关的误差可通过各种校正方法予以削弱,同距离有关的误差将随 移动站至基准站的距离的增加而加大,所以RTK的有效作业半径是有限制的(一 般为儿公里)。同距离有关的误差的主要

16、部分可通过多基准站技术来消除。但是 其残余部分也随着移动站至基准站距离的增加而加大。(1)同仪器和干扰有关的误差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天线的机械中心和电子相位中心一般不重合,而且电子 相位中心是变化的,它取决于接收信号的频率、方位角和高度角。天线相位中心 的变化,可使点位坐标的误差一般达到35cm。因此,若要提高RTK测量的定位 精度,必须进行天线检验校正。多路径误:多路径误差是RTK测量中最严重的误差,其大小取决于天线周围 的环境,一般为儿厘米,高反射环境下可超过10cm。多路径误差可通过选择地 形开阔、不具反射面的点位、采用具有削弱多径误差的各种技术的天线、基准站 附近铺设吸收电波的材料等措施

17、予以削弱。信号干扰:信号干扰可能有多种原因,如无线电发射源、雷达装置、高压线 等,干扰的强度取决于频率、发射台功率和至干扰源的距离。为了削弱电磁波幅 射副作用,必须在选点时远离这些干扰源,离无线电发射台应超过200米,离高 压线应超过50米。气象因素:快速运动中的气象峰面,可能导致观测坐标的变化达到l-2dmo 因此,在天气急剧变化时不宜进行RTK测量。(2)同距离有关的误差轨道误差:目前轨道误差只有儿米,其残余的相对误差影响约为1 xio-6, 就短基线10km)而言,对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是对2030km的基线则可 达到儿厘米。电离层误差:电离层引起电磁波传播延迟从而产生误差,其延迟强

18、度与电离 层的电子密度密切相关,电离层的电子密度随太阳黑子活动状况、地理位置、季 节变化、昼夜不同而变化,口天为夜间的5倍,冬季为夏季的5倍,太阳黑子活 动最强时为最弱时的4倍。利用下列方法可使电离层误差得到有效的消除和削弱: 利用双频接收机将L1和L2的观测值进行线性组合来消除电离层的影响:利用两 个以上观测站同步观测量求差(短基线);利用电离层模型加以改正。实际上RTK 技术一般都考虑了上述因素和办法。但在太阳黑子爆发期内,不但RTK测量无法 进行,即使静态GPS测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太阳黑子平静期,其误差一般小于 XlOo对流层误差:对流层误差同点间距离和点间高差密切相关,一般可达3X1

19、002、RTK测量采用求差分法降低了载波相位测量改正后的残余误差及接受机 钟差和卫星改正后的残余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使测量精度达到厘米级,一般系统 标称精度为10mm+2X10f。工程实践和研究证明RTK测量能达到厘米级精度。 有研究表明,RTK测量的平面精度在数据链信号接收半径小于4km时可保持较高 精度,用全站仪检查其中误差在5cm以内),大于4km时测量误差明显增大。 另外作业时接收到的卫星数LI越少,RTK测量结果误差越大,但只要能接收到5 颗以上卫星,得出的固定解就能达到仪器标称精度。3.1. 3 RTK的技术特点1、 工作效率高:在一般的地形地势下,高质量的RTK设站一次即可测完4k

20、m 半径的测区,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所需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的设站次数,移 动站一人操作即可,劳动强度低,作业速度快,提高了工作效率。2、 定位精度高:只要满足RTK的基木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圉内 (一般为4km ) RTK的平而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3、 全天候作业:RTK测量不要求基准站、移动站间光学通视,只要求满足 “电磁波通视”,因此和传统测量相比,RTK测量受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较小,在传统测量看来难于开展作业的地区,只要满足 RTK的基木工作条件,它也能进行快速的高精度定位,使测量工作变得史容易史 轻松。4、RTK测量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

21、数据处理能力强:RTK可进行多种测量 内、外业工作。移动站利用软件控制系统,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 功能,减少了辅助测量工作和人为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5操作简单,易于使用:现在的仪器一般都提供中文菜单,只要在设站时 进行简单的设置,就可方便地获得二维坐标。数据输入、存储、处理、转换和输 出能力强,能方便地与计算机、其他测量仪器通信。3.1.4 RTK的局限性和精度保障当然RTK也有其局限性,会影响到执行上述测量任务的能力。了解其局限性 可确保RTK测量成功。最主要的局限性其实不在于RTK本身,而是源于整个GPS系统。如前所述, GPS依靠的是接收两万多公里高空的卫星发射来的无线电信

22、号。相对而言,这些 信号频率高、信号弱,不易穿透可能阻挡卫星和GPS接收机之间视线的障碍物。 事实上,存在于GPS接收机和卫星之间路径上的任何物体都会对系统的操作产生 不良影响。有些物体如房屋,会完全屏蔽卫星信号。因此,GPS不能在室内使用。 同样原因,GPS也不能在隧道内或水下使用。有些物体如树木会部分阻挡、反射 或折射信号。GPS信号的接收在树林茂密的地区会很差。树林中有时会有足够的 信号来计算概略位置,但信号清晰度难以达到厘米水平的精确定位。因此,RTK 在林区作业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并不是说,GPS RTK只适用于四周对空开阔的地 区。RTK测量在部分障碍的地区也可以是有效而精确的。其奥

23、秘是能观测到足够 的卫星来精确可靠地实现定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区,都可能会有7到10颗 GPS卫星可用于RTK测量。RTK系统的工作并不需要这么多颗卫星。如果天空中 有5颗适当分布的卫星,就可作精确可靠的定位。有部分障碍的地点只要可以观 测到至少5颗卫星,就有可能做RTK测量。在树林或大楼四周作测量时,只要该 地留有足够的开放空间,使RTK系统可观测到至少5颗卫星,RTK测量就有成功 的条件。在论述RTK技术的原理时,我们知道,RTK测量的关键是确定整周未知数, 能否连续地、可翥地接收基准站播发的信号,是RTK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在实 际应用中,来自各方面的干扰,降低了 RTK的可幕性和精度

24、。研究表明,为了保 证地物点的测量精度,我们在选点时要采取以下措施:1、点位应设在易于安装接收机设备、视野开阔、视场内周围障碍物高度角 应小于15 (如可以选在最高建筑物的顶楼)。2、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微波通道等),其 距离不小于200 m;远离高压电线,距离不小于50m。3、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的水域或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4、点位选择要充分考虑到与其它测量手段联测和扩展。5、点位要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提高工作效率。6)点位要选在地面地基 坚硬的地方,易于点的保存。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地物点的测量精度,我们还要对接收机天线进行校验, 选择有削弱多路径误差的

25、各种技术的天线。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利用新的数据处 理技术,以削弱各种误差带来的影响。3.1. 5 RTK的作业过程1、启动基准站将基准站架设在上空开阔、没有强电磁干扰、多路径误差影响小的控制点上, 正确连接好各仪器电缆,打开各仪器。将基准站设置为动态测量模式。2、建立新工程,定义坐标系统新建一个工程,即新建一个文件夹,并在这个文件夹里设置好测量参数如 椭球参数、投影参数等。这个文件夹中包括许多小文件,它们分别是测量的成 果文件和各种参数设置文件,如*. dat *. cot *. rtk *. ini等。3、点校正CPS测量的为W CS 一 84系坐标,而我们通常需要的是在流动站上实时显示 国

26、家坐标系或地力独立坐标系下的坐标,这需要进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即点校 正。点校正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1)在已知转换参数的情况下。如果有当地坐标系统与W CS84坐标系统的转 换七参数,则可以在测量控制器中直接输入,建立坐标转换关系。如果上作是 在国家大地坐标系统下进行,而且知道椭球参数和投影方式以及基准点坐标,则 可以直接定义坐标系统,建议在RTK测量中最好加入1-2个点校正,避免投影变 形过大,提高数据可靠性。(2)在不知道转换参数的情况下。如果在局域坐标系统中工作或任何坐标系 统进行测量和放样工作,可以直接采用点校正方式建立坐标转换方式,平面至少 3个点,如果进行高程拟合则至少要有4个

27、水准点参与点校正。4、流动站开始测量(1)单点测量:在主菜单上选择“测量”图标打开,测量方式选择“RTK”, 再选择“测量点”选项,即可进行单点测量。注意要在“固定解”状态下,才开 始测量。单点测量观测时间的长短与跟踪的卫星数量、卫星图形精度、观测精度 要求等有关。当“存储”功能键出现时,若满足要求则按“存储”键保存观测值, 否则按“取消”放弃观测。(2)放样测量:在进行放样之前,根据需要“键入”放样的点、直线、曲线、 DTM道路等各项放样数据。当初始化完成后,在主菜单上选择“测量”图标打开, 测量方式选择“RTK”,再选择“放样”选项,即可进行放样测量作业。在作业 时,在手薄控制器上显示箭头

28、及LI前位置到放样点的方位和水平距离,观测值只 需根据箭头的指示放样。当流动站距离放样点就距离小于设定值时,手薄上显示 同心圆和十字丝分别表示放样点位置和天线中心位置。当流动站天线整平后,十 字丝与同心圆圆心重合时,这时可以按“测量”键对该放样点进行实测,并保存 观测值。3. 2本章小结通过本章的论述我们了解了 RTK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及工作条件。RTK的 误差来源有很多种,知道了它们的来源,对于我们釆取一定的措施保证RTK的测 量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RTK的技术特点是RTK优于其他测量技术的概括。虽 然RTK的系统是现代测量的最新成果,但它应有不足之处。了解了 RTK的局限性, 使我们知

29、道了对于一些测量RTK也是受到限制的。RTK的作业过程是使用RTK的 基本步骤,也是今后使用RTK所必须进行的操作,通过对作业过程的叙述,使我 们初步掌握了 RTK的使用方法。第四章利用RTK进行界址点测:4.1界址点及其精度要求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用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用制。土 地产权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土地制度对于土地权利的种种约束表现为土地产权的 约束。土地产权也像其他产权一样,必须有法律的认同并得到法律的保障。土地 权属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土地权属界址包括界址线、界址点和界址标。所谓土地权属界址线是指相邻 宗地的边界线。有的界址线与明显地

30、物重合,如以围墙、墙壁、道路、沟渠等。 界址点是指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界址点坐标的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 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它是确定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 础数据。界址点坐标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在我国,考虑到地域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同的等级。具体规定见下表4.1。表4.1地籍测量规范中对界址点的规定档次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 的点位中误差/m适用范围A10. 05大、中城市的的繁华地区街道外(街坊)内的明 显界

31、址点A20. 10中、小城市(城镇)一般地区或大型工矿区、新 型住宅区。街道(街坊)内部的隐蔽界址点。A30. 25其他地区A40. 50农村地区4. 2界址点测量工程实例4. 2.1界址点的确定1、界址点的确定:一般是在进行权属调查时进行的。地籍调查表中详细说 明了宗地界址点实地位置的情况,并丈量了界址点的边长,草编了宗地号,详细 地绘有宗地草图。这些资料都是进行界址点测量所必需的。2、界址点位置野外踏勘:踏勘时应有参加地籍调查的工作人员引导,实地 查找界址点位置,了解各宗地的用地范围,并在蓝图上(最好是现势性强的大比 例尺图件)用红笔清晰地标记出界址点的位置和宗地的用地范圉。如无参考图件,

32、 则要详细画好踏勘草图,对于面积较小的宗地,最好能在一张纸上连续画上若干 个相邻宗地的用地情况,并充分注意界址点的公用情况。对于面积较大的宗地要 认真地注记好四至关系和功用界址点的情况。在画好的草图上标记权属主的姓名 和草编宗地号。在未定界限附近则可选择若干固定的地物点或埋设参考标志。测 定时按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测定这些点的坐标值,待权属界限确定后,可据此 来补测确认后的界址点坐标。这些辅助点也要在草图上标注。3、踏勘后的资料整理:这里主要是指草编界址点号和制作界址点观测及计 算草图。进行地籍调查时,一般不知道各地籍调查区内的界址点数量,只知道每 宗地有多少界址点,其界址点编号只在本宗地进行

33、。因此,在地籍调查区内统一 编制野外界址点观测草图,并统一编上草编界址点号,在草图上注记出与地籍调 查表中相一致量边长及草编宗地号和权属主姓名。详细情况见表4. 2和表4. 3。表4. 2权属调查表名称*!程学院土地使用者性质全民上级主管部门*林省教育厅土地坐落哈尔滨市道外区红旗大街999号法人代表或户主代理人姓名身份i正号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土地权属性质国有土地使用权预编地籍号地籍号所在图幅号207. 50-300. 25宗地四至详件见宗地草图批准用途实际用途使用期限教冇教疗共有使用权情况说明表4. 3界址点标示表界址标示界址 点号界标种类界址线类别界址线位置钢钉水 泥 柱石灰柱喷 油 漆址

34、距和 界间商围壁栅栏内中外1V5.52J2V5.5J3V95. 89VJ1V4.26VJ5V3. 78VJ6V67. 48VJ7V4. 1VJ8V3.9VJ9V95. 75J10V5.45J11V5.27J12V64. 21界址线邻宗地本宗地起点号终点号地籍号指界人姓名签章指界 人姓名签早日期12李四张天25/223李四张天25/234李四张天25/245李四张天25/2L6王五张天25/267王小张天25/278王小张天25/289王小张天25/2910王小张天25/21011张三张天25/21112张三张天25/2121张三张天25/2界址调查员姓劣王伟杰4. 2. 2界址点测量及宗地图的

35、绘制1、用RTK测量界址的过程与上述放样时的操作相同在这里不再赘述,坐标如表4. 4o表4. 4界址点坐标表界址点号X(m)Y(m)1207846.327300505. 1252207842. 365300501. 3213207836. 612300501. 4731207750. 053300541.9125207747. 379300545. 1866207747. 274300548. 9727207775. 866300610. 0348207778. 842300612. 8019207782. 745300613. 09310207869. 693300572. 99511112

36、07873. 352300568. 86212207873. 432300563. 6182、宗地图的测制宗地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它是在地籍 测绘工作的后阶段,当对界址点坐标进行核对后,确认准确无误,并且在其他的 地籍资料也正确收集完毕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制作的反映宗地实际位置 的和有关情况的一种图件。日常地籍工作中,一般逐宗实测绘制宗地图。下图为 黑龙江工程学院内的中心花园宗地,宗地图样图见图4.1。图4.1宗地图对于界址点的测量结果我们釆用同样方法,用全站仪对界址点进行检验测 量,并将全站仪的测量结果近似的看作界址点的真值进行精度分析,详细数据见 表

37、4. 5。结果表4. 5两种仪器测量界址点的比较表界XYX、Y、 X Y点位误址(m)(m)(m)(m)(cm(cm)差点全站仪测量RTK测量)(cm)1207846. 363300505. 373207846.347300505. 3551.61.82.42207842. 372300501. 553207842.365300501. 5210.73.23.33207836. 880300501. 252207836.862300501. 2631.8-1.12.14207750. 027300541. 897207750. 053300541.912-2.6-1.53.05207747.

38、288300545. 157207747. 279300545. 1860.9-2.93.06207747. 258300548. 938207747. 274300548. 972-1.6-3.43.87207775. 849300610. 061207775. 866300610. 034-1.72.73.28207778. 881300612.817207778.862300612. 8011.91.62.59207782. 770300613.074207782. 755300613. 0931.5-1.92.410 207869. 716300572.971207869. 723300572. 995-0.7-2.42.511 207873. 321300568.883207873. 342300568. 862-2.12.13.012 207873.415300563.609207873. 432300563. 618-1.7-0.91.9我们根据上述结果得岀如下结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