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则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18/cdedb0a5-791d-44ba-97ba-4e8890d3b6f5/cdedb0a5-791d-44ba-97ba-4e8890d3b6f51.gif)
![法学-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则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18/cdedb0a5-791d-44ba-97ba-4e8890d3b6f5/cdedb0a5-791d-44ba-97ba-4e8890d3b6f52.gif)
![法学-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则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18/cdedb0a5-791d-44ba-97ba-4e8890d3b6f5/cdedb0a5-791d-44ba-97ba-4e8890d3b6f53.gif)
![法学-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则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18/cdedb0a5-791d-44ba-97ba-4e8890d3b6f5/cdedb0a5-791d-44ba-97ba-4e8890d3b6f54.gif)
![法学-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则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18/cdedb0a5-791d-44ba-97ba-4e8890d3b6f5/cdedb0a5-791d-44ba-97ba-4e8890d3b6f5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则目录摘要前言一、 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法律规则适用的难点(一)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的争论性(二)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的多样性(三)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的复合性二、 环境权、环境保护和环境责任之间的演变(一)环境保护是环境权利的内在动因(二)环境责任是违反环境保护的必然结果三、 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法律规则适用的基本类型(一)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的公法法律规则适用(二)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的私法法律规则适用(三)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的国际人权法法律规则适用总结与建议参考文献摘要:受害人赔偿应当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法律机制。因此,财产保护与责任
2、规则、公共管制与权利保障成为与环境侵权问题的法律规则的研究对象。环境权的复合性表明:环境破坏是对环境侵权受害人已存多项权利的侵害,损害赔偿是违反法律规则的结果。同时,相关研究显示人权与宪法规范能为环境权提供有效保障。本文首先通过对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法律制度适用的难点进行分析,其次研究损害赔偿法律责任适用的逻辑起点,从规范论证的角度研究环境权、环境保护和环境责任的演变,最后梳理环境保护的公法,私法与人权法的法律规范与规则的实然与应然。关键词:环境侵权 受害人赔偿 法律规则Abstract:Victim compensation should take a variety of ways, t
3、he comprehensive use of a variety of legal mechanisms. Therefore, the protection of property and the rules of responsibility, public control and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environmental infringement issues become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comb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rights shows that environmental
4、 damage is a violation of the rights of victims of environmental infringement, and the damage is a result of violation of the rules of law. At the same time, related research shows that human rights and constitutional norms can provide effective protection for environmental rights.This paper first a
5、nalyzes the difficulty of applying the legal system of damages for victims of environmental tort, and then studie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legal liability of damages, studies the evolution of environmental righ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
6、ve of normative argumentation, and finally combs the environment The protection of public law, private law and human rights law of the legal norms and rules of the real and should be.前言20世纪后,工业化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的极大丰富,但是错误的发展理念却导致了环境的恶化,打破了生态平衡,环境不断恶化,这不但损害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基,也是对公民生命健康权利的损害。环境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公民对于环
7、境有基本的知悉权,也对环境享有环境财产权等,公民对环境享有的权利既有私有权利的特点,也有社会公众权利的性质。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现有的环境侵权法还不够完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难以给予受害人有效救济,例如赔偿原则、赔偿方法、赔偿方式都存在很大的争论。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提出相关的完善。在将惩罚性的赔偿准则应用到赔偿制度中,在赔偿方法上我们应适用全面赔偿原则和衡平原则以及损益相抵原则,在赔偿方式上则应当适用赔偿的社会化制度。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才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问题。环境侵权损害赔偿之所以如此复杂主要是因为其多样性。公民的环境相关权利受到损害后,包括许多方面,比如环
8、境财产,公民的健康,甚至是精神方面的损害。但我国目前的法律体制中,仅将损害的范畴界定在财产和健康方面,并没有对精神方面的损害提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更加明确地分担责任,预防与制裁环境侵权的发生,救济受害人被侵害的权利,首先应明确各损害赔偿的范围,对损害的概念和性质进行分析,坚持全面赔偿原则为主体,惩罚性原则为补充,强调个人责任为主,国家和社会分担责任的方式。由于受害人赔偿采取多种方式,运用了多种法律机制,我们应对环境权的复合性进行相应的分析,环境的复合性主要说明:第一,环境破坏是对环境侵权受害人已存多项权利的侵害,环境侵权行为人的责任与受害人的受偿范围、环境侵权行为人责任的承担方式需要我们进行深一
9、步的探讨;第二,损害赔偿是违反法律规则的结果,环境侵权的法律规则及其相互其关系需要进一步理清。为了探讨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中法律规则的适用,我们应对环境保护,权利和义务这三者的关系进行清晰的界定。第一,保护环境是公民权利的内在动因,其次环境责任是违反权利保护的必然结果。完善环境权利是为了实现对环境的保护,而对环境责任的分配则是为了保护公民的环境权。从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法律规则适用的逻辑起点出发,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适用相关赔偿法律法规、对受害人进行赔付的起点。对于由于环境被破坏,权利受到侵害的公民适用的赔偿法规主要有公法,私法,人权法这三种。目前,虽然我国刑法对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进行了规
10、定,但由于受到传统刑法局限性的影响,环境刑法应有的功能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环境刑法的立法完善应以环境侵权为逻辑起点,以民法的社会化为内在根基,兼顾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立法理念,适度增设新的刑种和罪名,但不应盲目适用危险犯和严格责任。环境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宪法对其进行了明确规定。当这一权利受到侵犯时,公民可以在宪法规定中找到对其进行救济的依据和途径。对环境权的宪法保护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除了公法和私法,人权法的相关法律规则也适用环境侵权中的损害赔偿,只有从保障人权的角度出发,保护公民的环保权利才是合理而可行的。本文旨在研究对由于环境受到破坏、公民环境权利受到侵害时适用
11、赔偿法时出现的问题,并对赔偿一方的法律义务适用的逻辑起点进行分析,从规范论证的角度研究环境权、环境保护和环境责任的演变,最后梳理环境保护的公法,私法与人权法的法律规范与规则的实然与应然,由此展望我国环境侵权中有关受害人赔偿制度的变化,发展方向与前景。一、 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法律规则适用的难点(一)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的争论性1.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在赔偿原则上的争论 为了使得法律责任制度得以实施,并合理进行赔偿,以体现社会公平,公民的环境权利受到损害时,应当采用怎样的原则来进行赔付?传统的做法是应用同质赔偿原则,也就是受害人的损失为实际赔付的依据,而不允许惩罚性措施的运用。实际损失指受害人直
12、接财产损失和可预见财产损失。如果对于环境侵权案件应用传统的做法,也就是应用同质赔付,那么就难以对因环境受到损坏产生的真正损失进行赔付。第一,受害人与加害人从社会地位上来说并不平等。假如单独应用惩罚性的赔偿方法,请求权不能得以实现。但传统的同质赔偿原因可以对受害人进行切实的补偿,所以应当以同质赔偿作为根本,结合惩罚性的赔偿原则就可以比较全面地赔偿受害人。 第二,同质赔偿请求赔偿的范围有限,对精神损害、环境权益损害无请求权。惩罚性赔偿是对加害人更严重的处罚,具有强制性,不论加害人的主观意愿如何,均需要进行赔偿,以对环境破坏的行为直到震慑作用。除此之外,同质赔偿只具有事后补救的效果,起不到事先预防的
13、作用。而惩罚性赔偿并不是以实际造成的损失为出发点,在计量赔偿金额时,主要参考加害人的主观意愿,过错越严重,赔偿的金额也就越多。能够起到警示的作用。 林智胜:“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完善”,甘肃农业,2005年,第10期。2.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在赔偿方法上的争论在法律上,对环境侵权损害所需要赔偿的制度实行的是全款赔偿,不过在全款赔偿当中也仅仅只是包括对于财产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不过在这当中,在精神损失的侵害上缺少保护的法律法规,这样就不可以很好的对受害人进行损失的赔偿工作。所以,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上需要对其进行完善,可以通过法律的制定来对受害人的相关权益进行维护。 林智胜:“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完善”,
14、甘肃农业,2005年,第10期。对环境侵权损害进行相关赔偿的基本原则就是全部赔偿,这其中就包括因为侵权损害而导致的财产方面的损失,因为对其进行人身方面的损害而引起的财产赔偿;精神损害。而财产损失包括财产方面的直接性损失,也包括在财产上间接受到的相关经济损失。人身损害赔偿指环境污染导致受害人的健康损害、人身伤残和死亡的财产赔偿。精神损害指精神上、心理上的损害,这种损害是客观存在的。在对其进行经济的赔偿过程当中,需要把损益进行相互的抵消,再来确定所需要赔偿的款项,而不是全部的损害金额,这里面指的是抵消了后的全部损害额。损益相抵原则的主要目的是禁止受害人额外得利,体现公平正义原则。衡平原则是指在已经
15、明确了需要赔偿的款项之后,还需要根据加害人所能承受的经济能力进行考虑,当出现加害人的经济条件很差的情况,通过赔偿可能会让其负债,那么就可以适当的减少相应的赔偿。3.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在赔偿方式上的争论在进行赔偿中受害人的损害赔偿很难得到实现,为了可以让进行环境侵害而造成的受害人可以得到相应的救助,国家应该针对这种情况来建立一个相应的救助机构来承担一部分的受害人补助费用,同时让国家向有关的企业收取相应的费用用于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基金;通过强制相关企业的环境损害责任投保措施,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损害赔偿基金是对加害人所赔偿的不能对受害人所受到的损失进行补偿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该基金来进行弥补。日本与
16、德国都设立了这一基金,我国也可以结合我国国情,来对基金进行建设,如果发生了环境等污染情况,就可以先从基金内调动资金进行赔偿,再让加害人进行赔偿,这样损害赔偿能迅速、确实、妥善的落实。 我们通过上述对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进行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它就是把被保险人因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进行相应的金额赔偿,而保险人再根据合同当中的规定在环境事故发生之后对被保险人进行相应的赔款,从而让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可以减轻侵害人的经济负担,同时还能有利于维护受害人的利益。企业的经济负担得以减轻或免除的同时又能给环境污染受害者以迅速有效的救济,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通过制定具有我国特色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更好的对社会进行相关的管
17、理,给保险公司提供了新的保险种类。(二)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的多样性1.环境侵权中的财产损害当财产遭受到损害时,则是代表着此时的环境侵权行为已经对他人的财产产生了一定的威胁,一般而言,此时的财产损害的范围也应该进行限定,必须要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这两种类型。前者是将实物或货币进行补偿,而后者则是必须要将其须折合成人民币来进行赔偿这一操作。对于财产损害赔偿来说,其实是将过错程度不纳入其中,即使环境侵权人本身就不存在过错,那么赔偿也是无可避免的一个步骤。2.环境侵权中的人身损害事实上,人身损害其实行为人在对环境进行侵权操作之后,使得他人的生命、身体等方面遭受到极大的损伤,这么一来,是绝对需要对
18、受害人进行赔偿的。主要包括常规的补偿,如医疗、交通、护理等费用。只要是涉及到了人身损害赔偿这一方面,那么就必须要一次性将账款付清。3.环境侵权中的精神损害事实上,环境侵权损害其实也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这里主要包括了中的精神损害,就常规情况而言,其实也可以对精神损害进行划分,具体包括了环境污染之后,受害人内心里面产生了一种绝望、悲痛等在内的多种不同类型的情感,这就会使得受害人的身体权、健康权等造成极大的损害,特别是在个人的精神方面,也是一种长期性的痛苦,甚至于到达一种毁灭性的打击程度,故应该对受害者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进行考虑。4.环境侵权中的环境损害环境损害的解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陈慈阳在
19、对于环境损害这一议题之上,对其进行了定性处理。人们在一般情况之下,也会不断进行一定的活动,最终因此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也会因此使得人类生存与生活的环境出现极大的破坏情况。这在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的话,其实公众的权益也是遭受到了切实地损害,并且这也是作为一种社会媒介而存在。陈慈阳:环境法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328页。第二类则是学者李艳芳将环境损害进行划分,具体包括了财产损害与非财产损害这两种,在大部分的时候,只要是威胁到了他人人身、环境等权益,那么则统一被称为损害。李艳芳:环境损害赔偿,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版,第65页。 事实上,该种环境损害概念其实已经
20、得到了学界的普遍使用,甚至于已经将其作为客观损害后果的一种重要媒介,究其损害产生的方式与根源。第三类是从损害对象的角度来给环境下定义,将环境侵权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分类,这种想法一经落实,其实就已经将直接损害环境才列入到了真正的环境损害这一行列当中,这其实具有片面性。我国本身之于“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界定不明显,对环境损害的定义也不明确,对环境损害方面的立法极其欠缺,。环境损害作为新型侵权损害类型已为很多国家所接受。美国和法国都将环境损害归入了损害赔偿的范围。我国应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结合其他国家的有关环境法的这一发展趋势,并切实的为建设出一个美丽中国和人类社会献上自己最为宝贵的心力。
21、(三)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的复合性1.环境破坏是对环境侵权受害人已存多项权利的侵害环境侵权纠纷是因为人们对环境的开发利用活动产生冲突而产生。与传统的侵权纠纷不同的是,环境侵权纠纷对受害人侵害的权利更多,持续更久,且其损害赔偿制度更复杂。这体现了一种极强的复合性。 吕忠梅:“论环境侵权纠纷的复合性”,人民法院报,2014年11月12日,第008版。一般而言,传统侵权在表现形式方面其实也是极为多样化的,具体包括了侵犯财产权、人身权等方面,事实上,当二者竞合起来之后也是会被纳入到该范畴当中。此次产生争议的一个巨大的焦点就是落于财产权与人身权这两方面上,务必要对受害人进行一定的补偿。之于环境侵权而言
22、,其本身就具备着极其特殊的性能,台湾学者邱聪智先生指出“环境侵权其实就已经具备了充足的间接性,当逐一渗透到了广大的空间当中之后,那么也就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不可估量的媒介传播之物,那么在环境冲突的过程当中,其实冲突发生的可能性是必然的,也是间接的。这其实是存在着极大的争议,但是广大的人们仍然需要在这一方面做到求同存异。毕竟,造成危害的这一种行为是作用在周围的环境,而环境再发生转化、代谢、富集等过程后,对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环境侵权包括这些直接与间接的表现形式,其争议内容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和公民的生态环境权利与精神权。2.损害赔偿是违反法律规则的结果侵权损害赔偿其实就是因为行为人侵
23、犯了他人的权益之后,而依法做出来的必须要给予受害人以给付金钱或实物为内容等方面的民事责任方式。当环境侵权发生之后,此时就必须要给予受害人一定的损害赔偿。这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此时的赔偿主体也需要对受害者的损失进行一定的弥补。此时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之后,那么这将会与传统侵权损害赔偿产生极大的区别。首先,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必须要建构在不违法的前提之上,甚至于可以基于此,将因果关系进行推定出来。由于在侵权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损害赔偿举证责任也是各不相同的,此时环境的局限性也会被打破,最终发挥出一种补偿性与惩罚性的功能。在环境侵权行为中,加害人违反了法律规则,侵犯了受害人的多项权利,我们以全面
24、赔偿原则为主,引进惩罚性赔偿原则,对受害人受到的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精神损害与环境损害进行救济,从而避免了损失并达到了警示的作用,再一次体现了复合性。二、环境权、环境保护和环境责任之间的演变(一)环境保护是环境权利的内在动因公民环境权利本身就是建构在环境保护之上的一种基础,这其实也就是其所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事实上,环境保护就是促发环境权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在动因,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要做到妥善处置。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体制呈现出重行政环境权而轻公民环境权的特点,这很不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我国的公民必须要在环境保护当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此时此刻,公民的环境权利也必须要予以切实的保护,真正从法
25、律法规上对此进行保护。公民本身就具备着一定的环境权,这就说明此时的公民就具备着一定的良好环境,能够在这一过程当中行使环境使用权、知情权等在内的多种权利。吕忠梅:“再论公民环境权”,法学研究,2000年第6版。其所具备的区别主要如下:(1)公民、集体等需要对环境资源进行必要的开发与利用;(2)国家要在这一基础之上将立法予以完善;(3)私法也应该将各类权力完全明确下来。环境权利为人类自然享有,不会轻易的就发生改变,毕竟其也是作为一项最为基本的人权而存在,那么其所表现出来的正当性也是淋漓尽致。当开发与享受这二项权利产了冲突之后,那么如何确定这种冲突中各种权利的位阶关系并协调冲突?公民环境权利是环境保
26、护的基础,是环境保护的目的和手段,环境保护的行政权力归根结底来源于民众。各个不同国家的宪法基本都确立了“主权在民”,在我国的宪法当中,就曾经已经十分明确的规定了这样的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都是完全隶属于人民”,这一点无论是经过了多少岁月的流逝,都是不会发生任何的改变。所以说,只有将公民环境权利确立下来之后,这才能够对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产生极其重要的意义。(二)环境责任是违反环境保护的必然结果环境保护法规和其他法规都具有国家强制性。所以,各个国家都统一规定对那些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按照具体的法律规定来惩治,一方面可以保证法律顺利的实施,另一方面,可以保护环境。在环保法中,其具体的内容即违
27、反环境保护法规的法律责任制度,主要责任是违法者在违反相关规定的时所产生的法律规定的后果。这种环境责任产生的根源在于实施危害环境的违法行为。实施这种违法行为的对象和主体,可以是一个组织或者团体,也可以是个人的行为。这种法律责任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律制度,主要是由各种法律法规组成的包括民事法律规范等,在国家相关的法律责任体系中,它是一个相对重要的组成部分。环境侵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模式,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对于现如今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产生在权利上的矛盾。对于环境污染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传统的侵权责任制度往往很难科学有效的进行处理,其环境法律责任制度一方面和民法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但是又和民法之间存在明
28、显的区别,同时保证在民法和环境共同构建的事实的形成。根据一些具体的事实表明,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特别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一方面,会使一些人患有一些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另一方面,会通过遗传影响其后代。另外,它也会严重的破坏公私财产,造成整个社会造成一些难以估计的物质损失。同时,环境污染也会使生态平衡破坏,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这种污染环境的行为,会危害人民、社会甚至整过国家。各国人民对这种环境的危害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提出对那些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按照具体的法律来追究。 为了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29、保护法(试行)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一些违法的行为。同时,我国的刑法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进行惩治。大体上看,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做了如下规定:相关单位如果污染环境,那么则要承担行政责任;而个人如果破坏环境的话,则需要承担各个责任包括刑事上的、民事上的等等。环境侵权责任,归根结底是因为违反了环境保护的原则,违反了以保护环境为核心而发展出来的环境权。其中环境侵权行为,不仅包括一些由于违反环境保护造成的民事方面的损失,同时也包含受到环境的影响造成的一些损失,这结果的产生可以说是必然的。德国环境责任法中做了这样的规定:因为而污染或者破环环境危害人的生命安全或者财产方面造成一定的损失。同时,由于
30、造成环境污染的相关损害,主要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包括烟雾、噪音等。在这里,主要在环境侵权中融入了“人环境人”的关系,进一步表明了环境责任,环境权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三、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法律规则适用的基本类型(一)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的公法法律规则适用1.宪法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相对人治社会而言,法治社会作为一个特殊的存在,其特征在于法律的权威性往往具有绝对性,在整个国家中处于最高的位置,且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超越法律而存在。其中公民的环境权是基本人权中的一项,如果没有纳入法律体系中,或者没有具体的规定,那么往往会受到来自各个层面的破坏,那么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就很难成立并且进行了。在建设社会主义
31、法治社会时,需要有关环境的宪法和法律对其进行保障。环境权从某种程度上说,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利益诉求,主要的原因在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会严重影响其生存环境。而宪法的主要职责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其相关利益,最终实现人类在生存方面的价值。因此,在宪法中纳入了环境权,是维护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人权,有利于保证宪法的重要价值。另外,在宪法中纳入环境权,一方面,提升了宪法在权利方面的价值,另一方面,保证人类的基本人权,促进宪法的现代化发展。在我国的宪法中,纳入了环境权,主要包括程序权利以及实体权利:第一是实体权利,主要是指在环境没有受到破化的前提下,公民所拥有的生存的权利;第二是程序权利,主要包括参与
32、环境事务的权利等。这一明确规定,加大了环境权从应然权利转变为实然权利的概率。自从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的环境权之后,可以保证其环保意识的加强,保证公民的最基本的相关权利,在国家以及公民的合作下,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奚勇:“论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2.刑法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其实面临着环境的侵权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国家都开始对危害环境的行为进行法律的制裁。在中国也是一样,我国刑法虽然专章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但受传统刑事立法思想的束缚,这种情况也导致环境刑法所持有的功能会受到限制。所以,中国既要在社会上传播有关环境侵害的犯罪观,又要根据严格的法律进
33、行制约。在我国,首先应该将环境的侵权当作相关法律进行制裁的起点。相比较而言,环境侵权犯罪较环境犯罪要显得更为科学合理。环境侵权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冲突,环境在某些方面可以很好的满足人类的需要,也就是环境侵权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合法的,有益的。但是在利益的背后又可能因为过度的消费,导致环境的侵权有了危害性。而且通过“环境侵权”这四个字可以更好的提升环境问题在法律上所处的位置,也是在现在的发展过程当中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思想观。而且“环境侵权”比相关的法律更加的吸人眼球,可以让人们更好的对其进行理解,而且也可以凸显出国家对其的重视程度。其次,环境刑法不应适用危险犯。如果我国在环境刑法中规定危险范围的话,就很容
34、易导致法律的范围太大,让人们对环境侵权的概念进行模糊,会让一些行为不公平,也对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受到阻碍。而且,环境侵害会造成的结果,这需要时间去衡量的,甚至在很多时候会通过多种因素一起导致的该情况,所以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法律的制定时,就需要认真的思考,既要保证法律的威信力,又需要保障人们的利益。所以在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时,一定要做到“利益衡量”这个基本原则,只有保证在采用其他方法已经无法阻止环境侵害问题的时候,才可以通过刑法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制裁。而且在对环境法进行设立的时候不应该构建严格责任制。我们可以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看见,我国虽然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还是很严峻,所以就有专家
35、认为,在进行环境方面的立法上可以根据美国的相关法律来指定严格责任,就是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都要采取刑事制裁。而这种方式和我国在刑法中实行的原则不一致,而且如果把没有什么过错的人也进行刑事制裁就会让人们的利益受到损害,严重的甚至会阻碍国家和公司的相关建设。环境刑法应兼顾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立法理念。我国在创立环境刑法时,由于对环境刑法认识上的缺失,常将人类放在立法的中心位置,制约了该刑法的创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是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我们不应以破坏环境来发展经济,而应在自然与人类和谐可
36、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因此环境刑法的建立,应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统一性,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平衡。最后,还要增设新的刑种和罪名,适当扩大罚金的适用范围。在1997年确立的刑法修正案中规定罚金适用于破坏环境罪,此刑法修正案中对于破坏环境罪罚金数额及上下限并无明文规定,法官在具体案件判决上,可以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即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和并评估此破坏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后期治理过程可能产生的费用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破坏环境罪确定罚金数额。基于上述观点,环境刑法的适用,首先是有主体破坏环境为逻辑起点,以民法的社会化为内在根基,兼顾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立法理念,适度增设新
37、的刑种和罪名,但不应盲目适用危险犯和严格责任。3.行政法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在环境刑法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由环境损害后产生的责任认定,一般要晚于环境破坏本身,换言之,即环境在已经遭受破坏之后,才展开对破坏环境责任的追究,这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责任追究机制。政府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或制定相关法律,以达到预防环境遭到破坏的目的。对环境破坏创建立法时涉及两个根本性问题。第一是环境刑法建立的目的性,即法律的建立是为避免环境遭到破坏以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还是为当环境已经遭受破坏,通过该法以实现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主体实施惩罚,并对已存在的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救济。第二是在环境刑法的立法上,应采取什么样的方
38、式或措施以对环境保护起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作用。以目前常用的对现行法律调整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公法或者是私法以对环境损害实施救济行为。私法注重强调民事责任,即谁污染谁负责治理,并会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在立法的执行上由于私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对行为主体起到正向的经济激励作用而时常被采用。其次,从公法来看,在环境刑法或者是水资源法的建立上公法的采用也有一定的优势,其对环境破坏有一定的调整功效,在实际的环境刑法的建立过程中,公法与私法并无明确的概念区分。行政机关在对环境遭受损害的救济行为时,常根据行政法将环境资源视为一公共物品,对环境的破坏在法律的适用上等同于对公共物品的破坏。行政求济有其特有的优势
39、。首先,使环境破坏后得以经济救济机率提升;第二,救济的启动早;第三,救济效果好。对于一定的行为或其结果的认定,在不同的国家行政法规是否一致以及立法的完整性有所差异,一般而言对环境破坏的判定也会有所不同。(二)环境侵权受害人损害赔偿的私法法律规则适用若行为主体(个人或企业)将污染物排放于环境而造成环境污染,使环境发生改变或者是环境遭到破坏,此行为即构成了环境侵权。在民法通则中对环境侵权有如下规定,即不遵守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法,造成环境污染并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要承担相庆的民事责任。除此之外,环境侵权区别于其它的侵权行为,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环境侵权案中,其主体行为者与环境破坏的受害者具有不平等性;其次,针对环境侵权行为的“行政合法性”;第三,环境侵权的危害通常具有广泛性和社会性。同时,在环境侵权案件中,对于其案件前因后果的认定时常相对复杂,存在模糊性。最后,环境侵权不同于一般侵权,环境侵权所带来的危害具有持续性,其危害效果是缓慢的持续的释放出来的,其危害的后果也是逐步形成的。在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西安酱牛羊肉香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庚酸乙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四柱式大型熔接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鼻毛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高级微尘定点磁黑板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金银绣品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草珊瑚口腔喷雾剂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电动手摇多用汽车维修举升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永磁式马达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竹编花盆套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医美注射类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广电网络公司工作计划(3篇)
- 货运车辆驾驶员服务标准化培训考核试卷
- 银行行长2024年个人年终总结
- 财务BP经营分析报告
- 《磺化过程》课件
- 设备基础预埋件施工方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培训课件
- 2024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电学实验专项训练含解析
- 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
- 部编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