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_第1页
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_第2页
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_第3页
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为了解全国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对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并作为制定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的依据,我们分别于1979年、19841985年、1990年和2000年进行了四次全国肺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现将第四次全国肺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2000年调查采用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抽样点257个,抽样比例为13151,平均每点抽样人数为1628人。调查内容为:肺结核的患病率、涂阳患病率和菌阳患病率;全人口结核感染率;结核野生株的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核病及肺结核的死亡专率;结核病防治措施评价

2、;肺结核病人社会经济情况调查。 一、肺结核患病情况 1、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涂阳和菌阳患病率 2000年全国抽样调查点为257个,实检人口365097人,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340例,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447例,菌阳肺结核病人584例。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710万(估计病人数411万49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2210万(估计病人数133万168万);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6010万(估计病人数175万218万)。 2、不同年龄、性别的活动性肺结核、涂阳和菌阳患病率 除35岁年龄组的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的男女性别无差异外,其余年龄组的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

3、性,并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55岁以后明显上升,至75岁达到最高峰。 3、不同地区肺结核患病率 按照我国各省经济及地域的分布,分成东、中、西部三类地区,三类地区的肺结核病疫情有明显差异。东、中、西部三类地区活动性肺结核、涂阳和菌阳患病率(/10万)分别为:266、438、451;97、148、136;126、178、199。 4、城市、城镇,农村的活动性肺结核、涂阳和菌阳患病率 我国有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结核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也在农村。城市、城镇、农村的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l0万)分别为198、319、397;73、109、131;110、129、171。

4、5、项目地区与非项目地区疫情 我国自1992年起在13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以发现和治疗涂阳肺结核病人作为主要的控制策略,对发现的涂阳肺结核病人实施免费短程督导化疗。调查显示,项目地区活动性肺结核(328对423)、涂阳(110对141)和菌阳患病率(10万,150对177)均明显低于非项目地区。 二、我国结核病患病趋势 1、肺结核患病率下降缓慢 对患病率进行标准化处理,2000年标化涂阳患病率为9710万,与1990年相比,下降幅度为27.6,19902000年年递降率为3.2。19792000年间,全国肺结核患病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2、项目和非项目地区发展不

5、平衡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地区,自1990年以来涂阳患病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至2000年涂阳患病率下降幅度为44.4,而非项目地区为12.3。 3、肺结核病人的耐药率高 392株结核分支杆菌中,283,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株(72.2)对h、s、r、e、p、t等6种抗结核药全部敏感,对1种或1种以上药物耐药109株,总耐药率为27.8。其中初始耐药率为18.6,获得性耐药率为46.5。利福平(rfp)的耐药率有所增加,由19841985年的13至2000年增至16.6,特别是rfp的获得性耐药率由19841985年的15.9至2000年增至29.5。多药耐药结核菌(mdrtb)耐药率(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为10.7,其中初始mdr为7.6,获得性mdr为17.1。 4、结核病死亡率下降明显 与1989年相比,10年间全国结核和肺结核死亡,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率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