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干旱牧区发展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_第1页
内蒙古干旱牧区发展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_第2页
内蒙古干旱牧区发展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_第3页
内蒙古干旱牧区发展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蒙古干旱牧区发展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邢晓阳摘 要:内蒙古干旱牧区是我国最大的牧区,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地区常年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金融服务发展受限,经济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干旱牧区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此,描述内蒙古干旱牧区金融服务现状,分析其在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优化干旱牧区金融服务环境的相关对策。关键词:内蒙古;干旱牧区;金融服务中图分类号:f127(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9-0171-03一、内蒙古干旱

2、牧区的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内蒙古干旱牧区位于内蒙古西部的干草原区,该地区气候干旱、雨量稀少、草地退化严重,承载牲畜的能力减弱,草场和牲畜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脆弱的生态环境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是干旱牧区经济发展受阻的最主要原因。截至2018年底,干旱牧区牧民取款服务网点累计达到2.8万个,为371万户农牧民建立了信用档案,手机银行开通账户数达452.25万,地区信用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量达到721个,服务网点覆盖率提升90.35%,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量10 574个,覆盖率达到95.35%。牧民贷款余额达到8 393.55亿元,地区贷款平均利率水平持续下降,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二、

3、內蒙古干旱牧区在发展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金融服务环境较差首先,服务网点覆盖率低。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干旱牧区地域跨度大,网点设置分散。此外,该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网络不发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为干旱牧区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高、回报低、风险大。金融网点严重不足,甚至在一些边远干旱牧区,金融服务仍存在缺口,难以满足干旱牧区现代化建设对于资金的需求。其次,支付设施体系滞后。干旱牧区金融化程度普遍偏低,牧区人员缺乏相应的财务基础知识,线上支付工具的推广难度较大,新型支付工具使用效率不高,支付工具较为传统,创新不足。最后,缺乏合作服务模式。目前,干旱牧区普遍存在合作组织种类单一、合作意识

4、体现不明显的问题。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其主要的金融合作服务模式。信贷资金大量投向城镇,对干旱牧区的资金支持额少,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低,周边示范效应不强,合作制度不规范,没有实现标准化。(二)资金支持相对不足第一,特色产业资金支持不足。目前,传统畜牧业信贷结构已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的要求,在信贷期限、信贷周期以及资金供给配额等多方面都无法很好地与实际需求相符合,存在信用结构不完善、有效抵押不足的问题。第二,生态资源资金支持不足。干旱牧区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但由于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对草原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以致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受限。金融机构对该区域的特色信贷创新不足,生态资源贷款项目较少

5、,融资渠道有限。第三,牧区培训资金支持不足。干旱牧区大多分布在边疆地区,交通网络不发达,牧民生活方式较落后,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金融风险意识薄弱。该地区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缺乏金融人才,难以满足干旱牧区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对人力资源的资金投入不足,相应的培训体系缺乏。(三)缺乏信贷担保体系首先,授信管理体系不完善。干旱牧区的金融环境长期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授信体系不完善,金融环境不宽松,导致信贷风险发生概率极高。金融机构对信贷资金运用不合理,违约风险较高,促使金融机构资金支持干旱牧区的积极性不高,授信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其次,资产抵押手段不足。干旱牧区的抵押贷款融资模式缺乏创新,受当地产业

6、经营方式的影响,牧民资产主要局限于草场和牲畜,固定资产抵押产品缺乏。由于对动产评估的难度系数较大,且现阶段抵押模式还不够完善,致使大多数金融机构通过小额信贷发放贷款,对于一些资金量较大的客户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最后,信贷产品缺乏创新。目前,金融服务机构专项信贷产品缺乏,牧民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以传统信贷业务为主,且贷款利率设置较高、新型信贷产品较少、适应范围狭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牧民的生产和经营成本。三、内蒙古干旱牧区发展金融服务的对策(一)优化金融服务环境1.增设金融服务网点。首先,做好服务网点拓展工作。积极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在干旱牧区向下拓展服务网点,发挥分支机构自身优势,灵活调整业务模式

7、。向总行争取更多的贷款项目和优惠政策,更好地为当地牧民开展金融服务,实现分支机构与地区金融需求的高效融合。其次,增设固定金融服务网点。通过科学分析牧民在干旱牧区的分布情况,在偏远地区合理增设金融服务网点,填补部分地区金融空白的状况。适当放宽干旱牧区金融网点注入门槛,鼓励金融网点增设,提高网点覆盖率。最后,推动简易移动网点建设。避免牧民居住地点常年更换带来的金融服务缺失,根据对干旱牧区产业经济的深入了解,构建简易移动网点,更加适合当地牧民的游牧习惯,使金融服务与牧民需求很好的契合。2.完善支付设施建设。首先,增加专项支付工具配备。大力引进先进的支付设备,积极探索适合新型牧区的金融支付工具,创新支

8、付方式,加快资金的流转速度。同时,加大力度建设银行卡相关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干旱牧区非现金相关配备的使用率。在干旱牧区当前经济水平基础上,推广网上跨行支付系统,积极推进票据业务的发展与使用。其次,推广移动支付结算方式。减少牧民对现金的使用量,鼓励地区牧民学习使用电子支付工具,不断丰富支付结算品种,提高新工具在干旱牧区的普及度。积极引进先进移动支付设备,加大牧民对线上支付、手机支付的学习与使用力度。最后,加强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加快建设一个以非现金支付为主要运营模式的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大力推广支票影像系统的使用,实现金融机构间、乡镇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间的资金即时清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牧民提供

9、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提高干旱牧区整体资金的使用效率。3.实施合作服务模式。首先,规范金融机构合作模式。以规范化的合作经济模式组建现代意义的牧区合作社,坚持自愿参与、盈余分配、民主管理等合作发展原则,更好地实施干旱牧区的合作金融服务模式。构建干旱牧区新型信用合作联合信用社,以提高牧民合作社的抗风险能力,更好地发展业务。其次,加强合作金融自律监管。完善干旱牧区合作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根据合作发展的原则,加强各类监管机构对干旱牧区合作金融的自律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合作服务模式。最后,推进机构新型合作模式。不断拓展干旱牧区多种主体合作的新模式,将干旱牧区传统信用社形式转变为各种经

10、济实体共同发展模式,并将原有的传统信用社通过转型升级转变为多家小商业银行,且由牧民、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各种资本供给实体共同出资,并由各种资本供给实体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形成股份制关系,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1.加大特色产业投资。首先,加大畜牧业产业链投资。通过对牲畜基地繁育、喂养饲料加工、优质牧草种植、牛羊肉安全加工,以及特色产品营销等一系列生产程序的资金支持,形成现代畜牧业产业链发展模式。同时,加大金融机构对牲畜短期肥育和多胎高产牲畜养殖技术的大力支持,推动干旱牧区整体实现绿色安全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其次,加大优质品牌战略投资。加大特色农畜产品宣传力度,通过整合多方资金,为龙头企

11、业提供融贷支持。发挥干旱牧区地域优势,在现代畜牧业产业链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特色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最后,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力度。在经济新常态下,干旱牧区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特色畜牧业转型升级是发展干旱牧区经济的战略要求。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主导作用,引导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通过资金籌集、信贷、投资等多种手段,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加大对牲畜繁育、生产加工、安全检测等科学技术的资金支持力度,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天然无污染的安全生产模式,加快实现干旱牧区整体产业转型升级。2.加大生态资源投资。首先,增加生态资源优惠贷款。各金融机构对生态环保企业融资贷款给予优惠政策,鼓励

12、企业在干旱牧区生态坏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大对节能减排等环保型企业的资金投入;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和专项贷款额度,将绿色信贷担保机制落实到实处;适度调整分支机构的权限,使其在资金融通方面发挥杠杆作用。其次,建立健全生态融资渠道。利用资本市场与现代金融工具等多种融资手段,建立多种方式的融资渠道。积极推动证券、信托、保险、租赁以及典当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介入生态领域,扩大融资范围,完善生态融资审批流程。最后,加大草原生态工程投资。通过金融机构对资金流向的严格把控,推动资金流向退牧还草、风沙治理、滴水灌溉等生态工程。为提高干旱牧区植被覆盖率与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注入资金,积极发展草原生态产业,走绿色经济发展

13、道路。3.加大牧区培训投资。首先,拓展培训资金筹资渠道。为干旱牧区人才培养机制搭建筹资平台,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扩大筹集资金范围,落实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可以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或者发行公共产品建设债券为牧区培训机制注入更多的教育资金。其次,加大专项金融人才投资。加强对金融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提升服务人员对专项业务流程的掌握程度,定期进行业务考核与综合培训,加强内部管理与风险防控,提高牧区金融服务人员的整体业绩水平与专项技能掌握能力,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服务意识。最后,加大实用牧民培训投资。优化干旱牧区实用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开展新型职业牧民的专项教育。采取集中培训、重点示范

14、等方式,把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生态生产模式等内容逐渐引入牧民教育培训中,增强人员对先进设备的使用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培养具有现代化牧业绿色发展理念的专业人才队伍和新型职业牧民。(三)完善信贷担保体系1.优化授信管理体制。首先,完善授信管理流程。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主导作用,对信贷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建立专项授信制度,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并根据现代牧业经营主体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授信管理流程,为经营主体提供专项授信额度和信贷期限,打造干旱牧区绿色信贷投放环境。其次,制定差别信贷机制。根据信贷主体的信用评级情况,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应加大对干旱牧区的信贷倾斜力度,发挥金融机

15、构的积极引导作用。适度调整信贷发放期限,放宽信贷审核条件,实行一次申请,集中授信,循环使用的高效信贷模式。最后,创新新型担保模式。不断拓宽有效担保物的范围,通过制定统一的担保制度以及审批程序来构建新的担保模式。明确规定担保物抵押额度,完善担保制度。同时,尝试发展各类担保基金、特色产业风险补偿资金,加强牧区专业合作社、联保基金与银行的信贷担保合作,有效解决牧民授信额度小、周期短等信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丰富资产抵押手段。首先,完善固定资产抵押产品。继续优化干旱牧区土地承包经营权、厂房、住宅基地使用权等传统固定抵押产品,适当放宽固定资产抵押准入门槛,增加抵押贷款额度,缓解干旱牧区固定资产抵押品不

16、足的问题,使金融服务更好地适应牧区现代化建设。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产业生产所需的大型机械设备等新型资产抵押产品。其次,丰富动产抵押融资模式。干旱牧区拥有丰富的动产资源,是当地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应加快解决金融机构完善动产抵押贷款业务流程、动产抵押登记手续以及偿债后抵押物处置等问题,疏通抵押融资渠道,因地制宜,逐步增加动产抵押物范围,为牧民提供更多的抵押融资选择,盘活当地经济。最后,推动草原牧场权限抵押。通过对草场经营权、收益权、林权等草原牧场相关权限的明确规定,加快推动干旱牧区草场确权工作。丰富牧场抵押方式,释放现代化牧区经济活力。加大力度开发牧户联保模式,同时在审批程序、款项发放方面给予一定

17、的优惠,逐步增加草原牧场抵押新模式。3.创新专项信贷产品。第一,构建“草场轮休补助+多胎高产养殖技术+牧户信贷”模式的专项信贷产品。该信贷产品模式鼓励牧民积极保护草原生态资源,鼓励畜牧业生产实行圈养模式,从而对草场进行合理的轮休,缓减草畜矛盾,并对牧民的环保行为进行资金补助。通过多胎高产养殖技术的引入与发展,提高牧民的经营收入,并加大对畜牧业养殖技术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牧区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在这种新型模式下构建的专项信贷产品,对干旱牧区畜牧业发展有着很多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草场的牲畜承载量,对于遏制草原荒漠化的进一步恶化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牧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有利于研发

18、新型牲畜繁育技术,加快实现干旱牧区现代新型发展模式。第二,开发青壮年返乡创业贷款业务。通过建立专项贷款,给予大量信贷优惠政策,鼓励青壮年留在当地发展,为干旱牧区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通过实行人才激励策略来推动干旱牧区的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吸引人才,缓解干旱牧区人才外流问题,而且通过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有利于加快干旱牧区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结语内蒙古干旱牧区金融服务环境较差,部分地区金融服务仍处于空白状态。目前,该地区正处于由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当前服务网点的增设极大方便了牧民的生产生活,资金的大量流入为干旱牧区现代化建设提

19、供了有力保障,信贷担保体系也逐步优化,为干旱牧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条件。金融机构不断优化服务、创新产品,金融服务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干旱牧区现代化进程加快,整体经济蓬勃发展。参考文献:1 吕跃聪,赵周华.内蒙古地区金融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及培养研究j.北方金融,2018,15(12):70-71.2 张志军.内蒙古农牧区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路径选择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36(3):37-39.3 马洪亮.农村牧区草牧场抵押贷款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4,37(8):15-16.4 祁辰光.农牧区行网点服务与转型思考j.时代金融,2018,24(20):79-81.5

20、张立,关中梅.浅谈金融支持下边牧区畜牧业现代化的进程j.北方金融,2017,14(3):65-66.countermeasur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ervices in the arid and pastoral areas of inner mongoliaxing xiao-yang(liaoning institute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y,dalian 116052,china)abstract:the arid and pastoral area of inner mongolia is the largest pastoral area in china,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economy is realized.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has an important strategy i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rea is subject to natural environment,soci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t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