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151PPT学习教案_第1页
金匮要略151PPT学习教案_第2页
金匮要略151PPT学习教案_第3页
金匮要略151PPT学习教案_第4页
金匮要略151PPT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151 产后有三个特点:多虚、多瘀、易外感。 一为亡血伤津,气血不足; 二是排泄恶露,若排出不畅则留滞为瘀,若淋沥不尽 ,则伤气血; 三是产后正气不足,腠理空虚,易感外邪。 产后的三大证,即病痉、病郁冒、产后大便难。 然后,又提出了其他的产后病症,如产后腹痛,产后 中风,产后烦乱呕逆等各种病证的治疗。 第1页/共27页 一、产后三大证及病机: 1.产后三大证的病机(1) 2.郁冒与大便难兼见的病机和治法(2) 3.郁冒转为胃实的证治(3) 二、产后腹痛: 1.血虚内寒(4) 2.气血郁滞(5) 3.产后瘀血(6) 4.阳明里实兼挟瘀血(7) 第2页/共27页 产后三大

2、证的病 机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 ,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 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一) 新产妇人三病多由产后血气虚弱,更兼汗出过多、津液不足、 抵抗力减低,感受外邪所致。 痉病由产后失血过多,又复汗多,营卫俱虚,腠理不固, 外风侵袭所致; 郁冒郁冒的发生亦因产后失血过多,汗后腠理不固,寒 邪乘虚侵袭所致。 大便难大便难的形成在于新产之后,每多自汗,而汗为 阴液,津液为血之源。血虚加之出汗,胃肠之津液匮乏,不 足以濡润肠道而致便秘。 第3页/共27页 郁冒不兼外感者,后世称为血晕,血晕亦为产后常见,临 床

3、上其有虚实之分。 属于血虚气脱者,常见突然昏不知人,面色苍白,呼吸微 弱,眼闭口开,手撒肢冷,唇舌色淡、六脉沉细。此当用 独参汤急以补气固脱。 属于气郁血瘀的见有恶露极少,突然昏厥,胸腹痞胀,气 逆泛恶、气阻,两手握拳、牙关紧闭,脉象沉涩等。其治 疗当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开窍。 血 晕 第4页/共27页 郁冒与大便难兼见的病机和治 法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 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 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 ,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 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二) 产妇郁冒由产后

4、亡血伤津,阴液亏损,阴虚则阳无所制,阳 气相对偏盛,复感邪气,邪气闭阻阳气上逆所致,故见头昏 目眩,郁闷不舒,但头汗出。 血虚阴虚阳气偏盛偏盛之阳上厥 郁冒 欲使郁冒得解,必得周身汗出,以衰减其偏盛之阳,所谓 “损阳就阴”,使产妇阴阳能恢复相对的平衡而郁冒得解。 第5页/共27页 “但头汗出”与“必大汗出 ” “但头汗出”,是亡血阴虚,阳气独盛,孤阳上出,挟 阴津外泄所致,所谓“血虚阳浮”是也。这既是郁冒未 解之象,也是郁冒病机之所在。 “但头汗出”,后面有“必大汗出”,请注意,这里“ 必大汗出”,并非指的是“大汗淋漓”,而是与“但头 汗出”相对而言,即指全身汗出津津,阴阳相和之意。 临床上见

5、到局部出汗,多为病邪所致,如病后遍体津津 汗出,则是病愈之象,其理与此相似。 第6页/共27页 文中有“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讲的是 郁冒兼见大便难的治法。 从本条“但头汗出,呕不能食,大便坚”等证而言,是 既有表、又有里的证侯。所以治疗方法当以和解表里为 宜。 用小柴胡汤是取其转利枢机,扶正达邪,从而使阴阳达 到平衡。 其加减如金鉴所说:有汗减柴胡,无热减黄芩,呕 当倍姜枣,虚则倍人参。 郁冒兼见大便难的治 法 第7页/共27页 郁冒解后转为胃实的证 治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方 见痉病中。(三) 从上条知郁冒病本呕而不能食,但经服小柴胡汤以后七八日,

6、 又复发热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很显然,是治疗不够彻底,余邪未尽。虽能进食,但运化功能 未完全恢复,故新谷虽入,又见积滞,以致热与食积,形成阳 明胃实之证。此时发热,已不属于表而属于里实之热。 病情既为阳明实证,则要用大承气汤攻下,荡涤实热。 “胃实”说明本条当有大便秘结,其与上条之“大便坚”病机 不同。 第8页/共27页 血虚内寒产后腹 痛 本条为孕妇产后血虚内寒,由于寒邪乘虚入里,以致腹中拘 急作痛,因其证属虚寒,故以腹痛绵绵,且喜温喜按为特征 。 当归生姜羊肉汤由当归、生姜、羊肉三药组成。当归养血补 虚,生姜温中散寒,羊肉为血肉有情之品,功能补虚温中止 痛。三药合用而成当归生姜羊肉汤补虚

7、养血,散寒止痛。 程门雪:羊肉气温味厚,味厚能补,气温能通,是通补非呆 补也;加以当归温行;生姜辛散。系一完全通补奇脉之方。 第9页/共27页 气血郁滞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五)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腹痛烦满,不得卧,是属里实,但与阳明里实又不同,而是产 后气血郁滞而成实,气机痹阻不通所致。治用“枳实芍药散”, 破气散结,和血止痛。 枳实破气散结,炒黑以行血中之气; 芍药和血、缓急止痛; 以麦粥下之,有和胃之功。枳实伍芍药,一行气,一和血,合 用以行气和血,二者共用可使气血宣通,从而使得腹痛烦闷

8、诸 症自除。本方重点在于调和气血。 第10页/共27页 产后瘀血腹 痛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 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六) “产后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说明产后腹痛以气血郁 滞为常见。如果服枳实芍药散后腹痛仍然不愈者,其原因是 病情较重,证重药轻,当然不愈。 “腹中有干血著脐下”,即胞宫之内有瘀血留著,可见有恶 露不下,少腹孪急而痛,脐下触之有硬块。 除此以外,临床上还可见少腹刺痛,拒按,甚或有发热、口 燥咽干、大便秘结、舌质紫红,苔黄燥、脉沉涩有力等。为 瘀热下结的实证。治疗当用下瘀血汤破血逐瘀。 第11页/共27页 大黄三两 桃仁

9、二十枚 蟅虫二十枚(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杯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 新血下如豚肝。 下瘀血 汤 本方由大黄、桃仁、蔗虫组成,为抵当汤之变法,即抵当 汤去水蛭、虻虫而成。 方中蟅虫攻窜搜剔,专入血分而破血攻坚,与大黄、桃仁 同伍,攻下之力更峻;大黄破血泻下,兼有泄热作用,桃 仁活血化瘀。三味相合,破血之力峻猛。 用蜜为丸,是缓其性而不使骤发,酒煎是取其引入血分。 如因瘀血内结而致经水不利,亦可用本方治疗。 服药后如见新血下如豚肝,即为瘀血下行之验。 第12页/共27页 临床应 用 下瘀血汤常用于产后恶露不下、闭经、盆腔炎、宫外孕等 病症。 产后恶露不下属正虚邪实者,可

10、与人参汤、四君子汤、当 归补血汤合用。 本方作为活血化瘀的基础方,适当加减还可治疗多种与瘀 血有关的病证,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跌打损伤、肠粘连 等。 第13页/共27页 当归生姜羊肉汤:为血虚而寒,其证腹中拘急,缓痛或 绞痛,喜热喜按; 枳实芍药散:为气滞血郁,其证痛而且胀,烦满不得卧 ,痛连大腹; 下瘀血汤:为瘀血凝着脐下,其证少腹刺痛,拒按,或 有硬块。舌质青紫或有瘀斑、瘀点。 小 结 第14页/共27页 阳明里实兼挟瘀 血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 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 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方

11、见痉病中。(七) “无太阳证”,指无外感表证。 “少腹坚痛”为恶露不尽,胞室瘀阻。 “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 “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 “不食、食则谵语”,食助邪热上扰 “至夜即愈”,入夜阴长,邪热稍轻 “热在里”,阳明里实 “结在膀胱”,这里泛指下焦,为瘀血内结所致。 主症 阳明里实 兼症 病机 第15页/共27页 三、产后中风: 1.产后中风持续不愈(8) 2.阳虚中风证治(9) 四、产后虚热烦呕(10) 五、产后阴虚热利证治(11) 第16页/共27页 产后中风持续不愈 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 ,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即桂枝

12、汤,方见下利中。(八) 产后中风,即感受外邪,持续数十日不解,仍见头微痛, 恶寒,时时发热,心下闷,干呕,汗出等一系列表证。 这是由于产后正气不足而感受外邪,正虚不能驱邪外出, 而邪气亦不过甚,所以延续数十日不解。属于产后太阳表 虚,所以用阳旦汤解肌达表、调和营卫来治疗。 根据本条所述头痛、恶寒、发热、干呕,自汗等症状表现 来看,阳旦汤应是桂枝汤。该证虽然有心下闷,表明邪有 入里之势,但与其它表证相比,仅居次要地位,故仍主以 桂枝汤。 第17页/共27页 阳虚中 风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九) 产后一般气血大虚,易感风邪。如产后风伤太阳之表,会出 现发热头痛的症状。但

13、面正赤,气喘,则为虚阳上越之象。 病因为产后正气大虚,风邪乘虚侵袭,以致形成正虚邪实之 候。 此证若单解表邪,则虚阳易脱;若因正虚而补正,则表邪不 解,故用竹叶汤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第18页/共27页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枚( 炮)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 竹叶 汤 竹叶汤可以看作是由桂枝汤去芍药,加竹叶、附子、葛根、 桔梗、人参组成。 竹叶、葛根、桂枝、防风、桔梗解外邪; 用人参、附子以扶正固脱; 甘草、生姜调和营卫。 本证病机属于感受风邪,因为病起于产后,病邪又集中在上 焦,如果单纯发汗,恐因汗

14、出而导致虚脱,所以加参附以固 里气,仍属扶正祛邪法。 第19页/共27页 七、八、九三条大承气汤证、阳旦汤证和竹叶汤证阐明了 产后发热的三种治法。 阳明里实兼挟瘀血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产后中风持续不愈,发热解肌退热桂枝汤 产后中风兼阳虚,发热扶正祛邪竹叶汤 产后发 热 第20页/共27页 产后虚热烦 呕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十) 如说文:“人生子曰乳”这里,乳指生产,即产褥期的 妇人;中虚为中焦虚弱。 另一说认为是妇人哺乳期间,乳汁为阴血所化,乳汁去多, 阴血耗伤。 阴虚生内热,热扰于中则胃气失和;上扰神明,则心神失主, 故证见烦乱呕逆。 病机为虚热过甚而上扰,胃气不

15、和而上逆,即虚火内扰、胃 气上逆。治疗用竹皮大丸安中益气。 第21页/共27页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九,日三夜二服。有热者 ,倍自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 竹皮大 丸 方中,重用甘草、其用量达七分,而余药相合仅六分,且以 枣肉和丸,旨在安中益气,为丸缓调。 “安中”,即甘寒清热。如方中石膏、竹茹、白薇、甘草等, 即胃热去、烦乱除而中气自安。 “益气”,即方中的桂枝、大枣、甘草,辛甘化气,使脾气 虚、胃气和而中气自足。 本方以少许桂枝与石膏同伍,既能平冲降逆又佐寒凉之品从 阴引阳,化气而不化热,甘寒与辛甘同伍,清热而不伤阴。

16、第22页/共27页 产后阴虚热 利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十一)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二两 秦皮 黄连 柏皮 各三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产后气血已虚,更兼下利伤阴,所以说“虚极”。 白头翁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用,主治热痢。所以 本证当有发热腹满,里急下重以及便脓血等症状, 方中用白头翁清热止痢;用阿胶、甘草养血缓中,以顾及患 者产后气血亏虚,又伤阴的特点。 据此,可知本方除治产后热利下重外,对于阴虚血弱而病热 利下重的也可酌情使用。 第23页/共27页 根据妇女产后的特点,篇中首先提出了产后的三大证,即痉病、郁冒与 大便难三证。 痉病是由于产后失血过多,又复汗出,营卫俱虚,腠理不固,外风侵袭 所致; 郁冒的发生是因产后失血过多,汗后腠理不固,寒邪乘虚侵袭所致; 大便难的形成在于新产之后阴血亏虚,复因自汗导致胃肠之津液匮乏, 不足以濡润肠道而致便秘。 三证皆由血虚多汗而致。由于感邪的情况不同,故表现也不一。在治疗 时,总的原则都必须照顾津液,因此,养血复阴是治疗产后三大证的关 键。 总 结 第24页/共27页 产后腹痛 是妇女常见的疾病,在病机上有气、血、虚、实的不同, 本篇所论可分为三种情况,治疗上有三方,即: 当归生姜羊肉汤 养血散寒,用于血虚寒凝之腹痛; 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