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李白之“陶渊明情结”【摘要】 “诗仙”李白对魏晋诗人陶渊明极为欣赏,不仅在诗歌当中多方沿用陶渊明本事,还在诗歌创作上极力学习陶诗,说他身上存在着一个“陶渊明情结”是丝毫不为过的。这个情结的产生既有时代原因,还有个人的人生经历、思想构成、人格气质、人生意趣等原因。【关键词】 李白; 陶渊明; 情结【Abstract】 fairy poet Li Bai appreciates the poet of Wei Jin Dynasty such as Tao Yuanming extremely , not merely continues to use Tao Yuanmings skill
2、in many ways among the poems, is it study Tao Yuanming to do ones utmost on the creation in poem also , say he have one Tao Yuanming complex at all for pass. This piece production of complex have era reason already, have personal experience of life , thought form, personality makings , people catch
3、interest and charm , etc. reason.【Key words】 Li Bai; Tao Yuanming ; Complex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文化思想与文学艺术极活跃,极富于创造精神的时期。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以及后来文学的持续发展就是与此时期文学的贡献分不开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是对魏晋六朝的优秀诗人景仰学习,犹恐不及。阮籍对封建礼法的反抗,对现实黑暗的抨击;鲍照建功立业的志向,怀才不遇的愤恨;谢朓清新脱俗、景情合一的山水诗等,都不同程度的影响过李白,其中晋末大诗人陶渊
4、明就是对他最有影响的人之一,我们甚至可以说他身上存在着一个“陶渊明情结”。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以往研究得不多,只是近些年才开始有所关注。如当代学者陈建华就曾在陶潜李白诗歌的一个文化情结一文中提出李白有“陶潜情结”,并对陶李二人思想文化和艺术审美上的契合点作了一番颇为深刻的论述。另一学者房日晰也在简论李白对陶诗的学习与继承中就李白对陶诗的学习与继承问题,作了新的探讨,时有精到的见解。而本文除了从诗歌入手证明李白有“陶渊明情结”外,更准备对这个情结产生的时代原因和个人原因作些简单的分析。一李白一生敬仰陶渊明,据笔者统计,在他的诗歌作品中,言及陶渊明的多达二十二首。在这些诗当中,有将友人比况为当今陶
5、渊明的,像江上答崔宣城中的宣城县令崔钦,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中的薛明府,赠闾丘宿松中的宿松县令闾丘,送韩侍御之广德中尚未就任广德县令的韩侍御等。李白倾慕轻世肆志的高士名士,而陶渊明志行高洁,又隐居不仕,正可谓是典型的高士。再加上陶渊明曾做过彭泽县令,所以李白在称美自己那些县令朋友的时候就很容易想到他。例如在口号赠杨征君中将不肯受职的友人杨征君比为陶渊明,说:“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 (唐)李白撰、(清)王琦辑注:李太白全集,上海书店1988年版。文中所引李白诗均同此。李白还很欣赏陶渊明在做官时能将清简的吏治和任情的逸乐相互兼美,故在戏赠郑溧阳一诗
6、中吟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而赠崔秋浦三首,除了第三首诗着眼于称颂崔县令为政有所建树,惠化万民以外,其余两首则云:“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山鸟下听事,檐花落酒中。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其一) “崔令学陶令,北窗常昼眠。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东皋多种黍,劝尔早耕田。”(其二)这三首诗将陶渊明高卧北窗自谓羲皇上人、抚弄无弦之琴、嗜酒不吝情去留、自号五柳先生、 陈建华:陶潜李白诗歌的一个文化情结,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辞彭泽以及躬耕陇亩、固穷自适等人生掌故
7、尽融其中,把郑溧阳、崔秋浦描绘成了不拘时俗,清闲自适的“陶渊明式”的人物。有的诗寄托了李白对友人辞官归隐的期望,如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陶令八十日,长歌归去来。故人建昌宰,借问几时回?风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山翁今已醉,舞袖为君开。”诗中引入陶渊明为彭泽令,八十馀日就辞官归隐的典故,直截询问屈突明府几时雪夜归去,何其真率坦荡!有的诗是因为酒而联想到陶渊明的,如嘲王历阳不肯饮酒、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等。有的诗描述了友人归隐后自由自在的生活,如留别龚处士:“龚子栖闲地,都无人世喧。柳深陶令宅,竹暗辟强园。”又如题东溪公幽居:“杜陵贤人清且廉,东溪卜居岁将淹。宅近青山同谢朓,门垂碧柳似陶潜
8、。”青山绿水,园静宅幽,正是能平静人的心绪,涤荡人的心灵,让人充分领悟到隐逸之趣的好地方,更是与官场的龌龊肮脏形成强烈的比照。此外,还有李白自比陶渊明的寻阳紫极宫感秋作:“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九日登山:“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山中与幽人对酌:“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尽管这些诗歌多属酬赠之作,在很多程度上带有应酬的性质,但仍让人很明显的感受到李白对陶渊明的熟悉和喜爱,其浓郁而深挚的“陶渊明情结”可见一斑。此外,李白在诗歌创作上对陶渊明的学习也映射出李白有“陶渊明情结”,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诗的风格,陶渊明的诗歌质朴自然,感情真率,没有丝毫的做作与伪饰。黄庭坚说陶诗
9、:“不烦绳削而自合”,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56页。朱熹也评价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清)陶澍集注:陶靖节集诸家评陶汇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版,第347页。与陶渊明一样,李白将“自然”作为其审美追求,极为提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日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的艺术风格。他一些写隐居之乐的诗更是逼肖陶诗,如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
10、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整首诗意境冲淡平和,风格朴直清旷,与陶诗一样亲切自然。此诗后半段更发挥了陶渊明“挥兹一觞,陶然共乐”的诗意,把下终南山过隐士之家得酒共乐的真趣写得俱足。再如春日醉起言志: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徒明月,曲尽已忘情。诗人从酒醉中醒来,感到人生如大梦,于是又倾杯自酌,再入醉乡,忘情一切。唐宋诗醇说此诗“逼真渊明遗韵”。 裴斐、刘善良主编:李白资料汇编(金元明清部),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911页。另一方面,在诗的遣词造句上,李白也有意的模仿、化用陶诗。如陶云“邈
11、与世相绝”(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李云“邈尔与世绝”(古诗五十九首其五);陶云“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五首其三),李云“草深苗且稀”(感兴八首其八);陶云“邈然不可干”(咏贫士七首其五),李云“邈然不可攀”(古诗五十九首其十一);陶云“得欢当作乐”(杂诗十二首其一),李云“荣盛当作乐”(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陶云“思与尔为邻”(亦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时三人共在城北讲礼校书),李云“当与尔为邻”(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陶云“且进杯中物”(责子),李云“为无杯中物”(九日登山);陶云“挥杯劝孤影”(杂诗十二首其二),李云“独酌劝孤影”(独酌);陶云“日入群动息”(饮酒诗二十
12、首其七),李云“灭见息群动”(秋夕书怀);陶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饮酒诗二十首其五),李云“筑室在人境,闭关无世喧”(别韦少府),等等。李白化用陶诗的句子,放在全诗中是神妙无迹的,完全符合特定的诗的意境。李白还有一些诗明显见出拟陶诗的痕迹,如春日独酌第一首:东风扇淑气,山木荣春晖。白日照绿草,落在散且飞。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此首与陶潜咏贫士七首其一很相似: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暖空中灭,何时见余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李诗“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彼物皆有
13、托,吾生独无依”与陶诗“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几乎一致。陶诗以孑然无依的孤云相比,自痛自爱,李诗亦如此。诗中的“孤云”和“众鸟”皆是陶李二人仕进无心和在现实中知音难觅的心境表征。值得一提的是,陶渊明的理想之地桃花源也是李白的理想之地。李白在诗中一再表示:“成功解相访,溪水桃花流”(赠别从甥高五),“桃源堪避秦”(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答杜秀才五松山),“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秋夕书怀) 陶新民:李白与魏晋风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版,第103页。等等,由此可
14、见陶渊明对李白濡染之深,影响之巨。二李白生活在唐代,他为什么会被生活在魏晋时期的陶渊明所吸引,进而形成一个“陶渊明情结”呢?这首先是时代的原因。第一,魏晋时期社会急剧变化,政治大一统和思想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儒学的独尊地位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思想的解放,玄学的论争以及儒、释、道的合流。与魏晋时代一样,唐代的思想界也很活跃,儒、释、道各家思想并存。唐代诗人从小便深受各种思想的熏陶,所以与魏晋诗人在思想上有一致的地方,这就使得他们在人生观和艺术观上有相通的一面。比如说,南朝宋诗人鲍照感时伤怀、关注民生的创作倾向,就深刻的影响了杜甫沉郁顿挫的美学倾向。杜甫的后出塞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内在节奏均与鲍照的
15、代东武吟十分接近,并且两诗也都用了同一韵。第二,在封建时代,虽有治世乱世之分,但文人学士的命运大致一样。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谓是一个典型的乱世,生活在此时期的诗人最能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他们的身世经历几乎都带有悲剧的色彩。而唐代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四海昌平,诗人们也都很积极奋进,但他们大多数人仍是不得意,甚至遭受迫害。唐代诗人与魏晋诗人同属自魏晋开始形成的文人阶层,他们有文人的共性,真心相通,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例如,李白晚年因为永王事牵连下狱,长流夜郎,遇赦回来经过武昌时,面对鹦鹉洲,就想起了才华出众,狂傲不羁,最终却被江夏太守黄祖所杀的祢
16、衡。于是写下望鹦鹉洲怀祢衡一诗,诗中所言实际是自比祢衡。第三,魏晋文风的深远影响。正如本文开篇所言,魏晋文学是唐代文人学习的对象。梁代萧统编选的文选就是唐人的必读之书。萧统所编的文选收录了先秦到梁代共130人的作品,另有古乐府三首和古诗十九首,共七百馀篇。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其中以魏晋时期的作品为主,几乎这个时期重要的作家作品都被囊括。在唐代,读文选,注文选成为一种社会潮流。魏晋文学作品通过文选的传布,加之初唐四杰与陈子昂等人的倡导复古,更加受到唐代诗人的青睐。因而魏晋文学作品中的醉、仙、隐、游、谈就大量的进入到唐代诗文内容中,同时,魏晋诗人
17、也被唐代诗人所模仿或津津乐道。 陶新民:李白与魏晋风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版,第198页。除了时代原因,个人原因也是不能忽视的。首先,陶渊明和李白两人有着相近的人生经历。陶渊明少年时代“猛志逸四海”(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五), (南朝宋)陶渊明撰、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文中所引陶渊明诗均同此。中年时感到“有志不获聘”(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老年时“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其积极入世的要求十分强烈,可是现实的黑暗使他的理想屡遭打击。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这是一个阶级矛盾尖锐复杂,社会生活动乱不宁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不断发生农民暴动,地方军阀王
18、恭、殷仲堪同东晋中枢权贵王国宝等兵连祸结,刘裕同桓玄、刘毅、司马休之等连年火拼,桓玄和刘裕更是前后对东晋皇朝发动了两次篡夺帝位的政变。 逯钦立:关于陶渊明,(南朝宋)陶渊明撰、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02页。看惯了乱和篡的陶渊明内心十二万分的复杂。他希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可又感到生命的威胁,丧失从政的信心。他在入世与出世之间进退维谷,所以才会三仕三隐: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陶渊明29岁,初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辞职,开始躬耕自资;隆安三年(公元399年),陶渊明投奔桓玄为官,后又产生归隐的想法,遂于两年后请假返家;元兴三年(公元404年),陶渊明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
19、参军,次年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八月又请求改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馀日,最终毅然辞官隐居,彻底结束了其政治生涯。 钟优民:陶渊明论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831页。同样,李白也一生都在为实现“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人生抱负而努力,然而却失败得一次比一次惨。李白主要生活在玄宗、肃宗两朝,经历了大唐帝国的繁荣昌盛和危机战乱,60馀年的人生曲折不定。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春夏间,李白首入长安。本来,他摩拳擦掌,准备像鹏鸟一样一飞冲天,可谁知道他却干谒无成,报国无路,备受蹭蹬之苦不说,还看到了李唐王朝的阴暗面。李白大失所望,感叹说:“大道如青天,
20、我独不得出”(李白行路难其二)“行路难,归去难!”(同前);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秋,李白踌躇满志的应唐玄宗诏再入长安。进京后,玄宗对他优宠有加,命他待诏翰林院,起草诏诰。他以为自己奋斗十多年,终于可以见知于皇帝,得不次之大任了。可惜,昔日英明的君主此时已走向昏庸,纵然李白才华横溢,却也只被视为文学侍臣。玄宗只需要李白陪驾游幸,侍宴助乐,这便与李白“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准备大展鸿图的初衷大相径庭了。苦闷失望之余,李白狂饮纵乐,傲睨权贵,因而很快就谗毁交至了。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27页。李白自知不为朝廷所容,遂于天宝三
21、载(公元744年)上书“请还山”。唐玄宗本无用他之心,也就很快批准了。李白两次入长安,两次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返。第二次更是飞上了天,又跌下了地,正像他自己诗中所说的“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至德元年(公元756年),镇守江陵的永王李璘请李白出山,李白又一次高兴的以为抗敌救国的时机到了,然而这次打击更大。他卷进了李唐王朝父子兄弟之间的权力之争,成为李亨、李璘兄弟内讧的牺牲品,不仅获罪入狱,还被肃宗李亨“长流夜郎”。陶渊明和李白都是怀抱大志的伟大诗人,但是他们却英雄无用武之地,一生的抱负不得施展。如此相近的人生经历,自然而然地就让李白对陶渊明产生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认
22、同感。其次,从陶渊明和李白两人的思想来看,他们的思想构成都很复杂。我们先来看陶渊明。他重视儒家经典,熟谙儒家学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六),“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二十),他很崇拜孔子:“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二十);他思想中有道家思想的成分,他“逃禄而归耕”(陶渊明感士不遇赋)以远祸全身,他提倡“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他在诗文中用的老、庄的典故多达70篇,共77处;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73页。他还
23、承受了魏晋以来的玄学思想,把生死、寿夭、贵贱看得很平淡,表现得很超脱,采取了“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陶渊明形影神)的态度;他寄怀荆轲、张良等“遗烈”,说自己“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陶渊明拟古九首其八)证明他还带有侠气。我们再来看看李白。他执着事功,“托意在经济”(李白读诸葛武侯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提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这明显是儒家思想;他爱好自由,颂巢由、庄子之清高,赞赏隐居避世的生活,鄙视名利,秕糠王侯,以大鹏自比,这些表现又属于道家的影响; 杨世明:试论李白的文化精神,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9月第12卷第3
24、期。他说自己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又带点法家思想;他讲纵横术,心仪范蠡、鲁仲连、郦食其之为人,有策士之风;他轻财好施,存交重义,这更是侠义精神在他身上的体现。陶、李二人同样都受到了儒、道、侠等多种思想的影响,且都能按照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对各家思想进行吸取和扬弃,这正好说明李白和陶渊明在思想上有相同之处。第三,陶渊明和李白在人格气质上有相融之处。陶渊明清高耿介,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他“少有高趣”,“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47页。他在做彭泽令时,对于要卑躬屈膝的拜见上级官员的
25、要求不屑一顾,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李白原本就叛逆不羁,傲岸不屈,早就声明“吾不凝滞于物,与时推移,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李白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再加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行为和气节又深深的影响了他,所以他越发是蔑视权贵,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在离开长安宫廷后仍慷慨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陶渊明和李白还都爱喝酒,并且都爱在诗中写酒,他俩和酒的不解之缘可算是诗人之最。据统计,在陶渊明现存的一百四十二篇诗文中,凡说到饮酒的共五十六篇,约占全部作品的百分之四十。 逯钦立:关于陶渊明,(南朝宋)陶渊明撰、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中
26、华书局1979年版,第238页。颜延之曾说他“性乐酒德”, (南朝宋)颜延之:陶徵世诔,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49页。他自己也说“吾尝得醉于酒足矣”, 同甚至在辞世前他还抱恨“饮酒不得足”(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一)。而李白终身嗜酒,是个大名鼎鼎的醉酒诗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唐)李白撰、(清)王琦辑注:李太白全集,上海书店1988年版,第730页。他的诗歌作品几乎篇篇有酒,以至于有人批评他“诗词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 吴文治:宋诗话全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447页。陶
27、渊明借酒浇愁,说“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七)、“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陶渊明责子),李白也狂饮自昏“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李白襄阳歌)还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陶渊明写饮酒之乐,说“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四),李白亦“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二)深得酒中趣。由此看来,对饮酒这个人生意趣,陶、李二人是很有共同语言的。无论是人生经历、思想构成,还是人格气质和人生意趣,李白与陶渊明都有着相似或相同,相融之处。这就难怪李白会倾慕陶渊明,以致形成一个“陶渊明情结”了。当然,时代在发展,盛唐毕竟不等于魏晋时代,所以李白和陶渊明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陶渊明最终是归隐山林,在农夫式的生活中寻求心灵的解脱。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 内蒙古艺术学院《建筑材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华大学《生理学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省红河州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英语试题模拟考试卷(一)含解析
-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可视化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25年初三下学期期中质量抽测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宿迁市新阳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试题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五)含解析
-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二)含解析
-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相对论与量子力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各类酒店造价估算指标
- 2023年民兵整组存在的问题
- 单基因遗传病的分子生物学检验-医学院课件
- 公务摄影拍摄技巧分享课件
- BS EN ISO 15848-1-2015 工业阀-逸散性排放的测量、试验和鉴定程序(中文)
- 人教版《小数的初步认识》
- 水泥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 可降解的二阶微分方程课件
- 慢性肾功能不全护理查房
- 矩形容器计算(ABCDE型通用)V1.1
- 02S701砖砌化粪池标准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