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血液 (一)_第1页
第2章 血液 (一)_第2页
第2章 血液 (一)_第3页
第2章 血液 (一)_第4页
第2章 血液 (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体解剖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二章 血 液 第一节 概 述 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运输功能:运输运输功能:运输O2、CO 、营养物质、激、营养物质、激 素和代谢产物;素和代谢产物; 免疫防御功能:血液中白细胞能抵抗入侵机免疫防御功能:血液中白细胞能抵抗入侵机 体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的侵袭,保护机体免遭体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的侵袭,保护机体免遭 损害;损害; 缓冲功能:血液中含有多对缓冲物质,可缓缓冲功能:血液中含有多对缓冲物质,可缓 冲进入血液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冲进入血液的酸性或碱性物质; 参与体温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参与体温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在生理止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在生理止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3类。类。 若将经抗凝处理的血液置于比容管中,若将经抗凝处理的血液置于比容管中, 以以3000rpm/min的速度离心的速度离心30分钟,可见分钟,可见 血液分为血液分为3层: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为血层: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为血 浆;下层红色不透明的为红细胞;上、下浆;下层红色不透明的为红细胞;上、下 层之间有一薄层灰白色不透明的为白细胞层之间有一薄层灰白色不透明的为白细胞 和血小板。和血小板。 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血 浆

3、 全 血 8 0 6 0 4 0 2 0 10 0 一、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 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为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为40% 50%,女性为,女性为37%48%,新生儿约为,新生儿约为 55%。 意义:血细胞比容的数值反映了红细意义:血细胞比容的数值反映了红细 胞数量的相对值,如严重脱水的患者,由胞数量的相对值,如严重脱水的患者,由 于血浆量减少,血细胞比容升高;贫血患于血浆量减少,血细胞比容升高;贫血患 者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细胞比容降低。者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细胞比容

4、降低。 血浆为血液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容血浆为血液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容 积的积的55%,是血细胞生存的环境。,是血细胞生存的环境。 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血 浆 全 血 8 0 6 0 4 0 2 0 10 0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颜色(一)血液的颜色 血液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血液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二)血液的比重(二)血液的比重 正常成人全血的比重为正常成人全血的比重为1. 0501.060,它主要取决,它主要取决 于红细胞的数量。于红细胞的数量。 血浆的比重为血浆的比重为1. 0201.030,它主要与血浆蛋白的,它主要与血浆蛋白的

5、含量有关。含量有关。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三)血液的黏滞性(三)血液的黏滞性 血液黏滞性主要来源于红细胞和血浆蛋白等颗粒之血液黏滞性主要来源于红细胞和血浆蛋白等颗粒之 间的摩擦力。间的摩擦力。 :7.357.45 ( 7.4 ) ? 靠血浆的缓冲对作用及肺、肾的调节功能维靠血浆的缓冲对作用及肺、肾的调节功能维 持持pHpH值相对稳定。值相对稳定。 ? 血浆缓冲对主要有血浆缓冲对主要有 血浆中血浆中 RBC内内 NaHCO3/H2CO3 KHb/HHb Na2HPO4/ NaH2PO4 KHbO2/HHbO2 Na-蛋白质蛋白质/H-蛋白质蛋白质 KHCO3/H2CO3 K2HPO4/ KH2

6、PO4 ?水水 ?低分子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激素,低分子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激素, 气体气体 ?蛋白质:蛋白质: 盐析法: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盐析法: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 血浆蛋白功能:血浆蛋白功能: 营养、运输、缓冲、形成胶体渗透压、免疫、营养、运输、缓冲、形成胶体渗透压、免疫、 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第二节 血 浆 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 能力能力. . 与溶液中溶质颗粒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数目成正比,成正比, 与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与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 3.3.构成构成: :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

7、透压。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 v4. 4. 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等渗溶液:等渗溶液:溶液的渗透压溶液的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如如 0.9% NaCl0.9% NaCl溶液溶液和和5%葡萄糖溶液等葡萄糖溶液等。 ?等张溶液:等张溶液: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 形成的渗透压,红细胞在这种溶液中能保持形成的渗透压,红细胞在这种溶液中能保持 正常体积和形状。正常体积和形状。 ?0.9% NaCl0.9% NaCl溶液是溶液是等渗、等张等渗、等张溶液溶液 (NaClNaCl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

8、) ?1.9% 1.9% 尿素溶液是尿素溶液是等渗等渗溶液但溶液但不是等张不是等张溶液溶液 (尿素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引起(尿素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引起 红细胞溶血)红细胞溶血) 第三节血细胞 一、红细胞一、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1形态形态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双凹圆盘状,直径约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双凹圆盘状,直径约 7.5m,中央较厚,周边较薄。,中央较厚,周边较薄。 第三节血细胞 一、红细胞一、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2数量数量 第三节血细胞 一、红细胞一、红细胞 (一)红

9、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2数量数量 生理情况下,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随性别、生理情况下,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随性别、 年龄、体质状况、生活环境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如高年龄、体质状况、生活环境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如高 原居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平原居民;妊娠原居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平原居民;妊娠 后期因血浆量增多而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减少。后期因血浆量增多而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减少。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称为贫 血。血。 ( 2 2.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红细胞的

10、可塑变形性 影响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变形能力的因素: 与表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与表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 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 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 遗传性遗传性球型红细胞球型红细胞增多症增多症 3 3、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 血沉测量血沉测量 魏氏法魏氏法 男15 mm/H 女20 mm/H 意义意义: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 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 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 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也可作为判断

11、病情变化的参考。 如:如: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 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 血沉可明显加快。血沉可明显加快。 特征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与血浆的成分变 化有关。化有关。 4 4.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概念概念: :红细胞在低渗透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红细胞在低渗透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 特性。特性。 正常值正常值:0.450.45(0.85%0.85%为等渗液)为等渗液)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如先

12、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 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 ( (三三) )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1.红细胞的红细胞的生成生成 生成部位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 出生后主要在骨髓。出生后主要在骨髓。 造血原料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 铁铁:HbHb合成必须原料。合成必须原料。 FeFe3 3+ +需还原成需还原成FeFe2 2+ +才能被利用。才能被利用。 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 铁的缺乏:缺铁性贫血铁的缺乏:缺铁性贫血 成人铁需要成人铁需要20-30mg/20-3

13、0mg/天用于生成红细胞天用于生成红细胞, ,但仅需但仅需 要补充要补充1mg/1mg/天天 蛋白质蛋白质: HbHb有有2 2条条 肽链和肽链和2 2条条 肽链。肽链。 每条肽链每条肽链 上有一个亚上有一个亚 铁血红素。铁血红素。 每个亚铁每个亚铁 血红素能结血红素能结 合一个合一个O O 2 2 分分 子。子。 叶酸叶酸和和VitB12是成熟必需的物质是成熟必需的物质 DNADNA对于细胞分裂和对于细胞分裂和HbHb合成有密切关系,而合成合成有密切关系,而合成DNADNA需需 叶酸叶酸和和VitB12VitB12的参与的参与。 叶酸叶酸: 体内过程体内过程:蝶酰单谷氨酸蝶酰单谷氨酸经肠粘膜

14、入血经肠粘膜入血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多多 谷氨酸谷氨酸参入参入DNADNA合成。合成。 临临 床床:叶酸吸收障碍叶酸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VitBVitB1212: 参与叶酸的转化参与叶酸的转化, ,间接参与间接参与DNADNA合成合成 体内过程体内过程: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内因子促进其吸收:内因子促进其吸收:内因子 B B1212=复合物:复合物: . .防防B B1212被蛋白酶水解;被蛋白酶水解; . .与回肠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与回肠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B B1212吸收入血吸收入血部部 分贮存于肝、部分与运输

15、蛋白结合分贮存于肝、部分与运输蛋白结合参入参入DNADNA合成合成。 临临 床床: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 时时B B1212吸收障碍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如如: :胃大部分切除胃大部分切除 2.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干干 细细 胞胞 早期红系祖细胞早期红系祖细胞 (BFU-EBFU-E) 爆式促进因子爆式促进因子 晚期红系祖细胞晚期红系祖细胞 (CFU-ECFU-E) 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 网幼红细胞网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骨骨 髓髓 缺氧、缺氧、RBCRBC或或HbHb 肾成纤

16、维、内皮细胞(主)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 肝细胞(次)肝细胞(次) -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 雄激素、雄激素、T3T3、生长素、生长素 POPO2 2 RBCRBC HbHb 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内皮细胞 (主)(主) 肝细胞(次)肝细胞(次) 雄激素雄激素 T3T3 生长素生长素 肾性贫血肾性贫血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因素: 缺氧是EPO的生理调节物。 高原习服(居住在高原缺氧环境中一段时 间后,对缺氧能产生一定的适应,缺氧初期 的症状可明显减轻,这种情况叫做高原习 服):红细胞增多症 第三节血细胞 一、红细胞一、红细胞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17、(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2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天。 破坏的部位:破坏的部位: 1.1.脾脏和骨髓中的巨噬细胞吞噬(血管外破坏)(脾脏和骨髓中的巨噬细胞吞噬(血管外破坏)(90%90%) 2.2.毛细血管(血管内破坏)(毛细血管(血管内破坏)(10%10%)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保持动态平衡,若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保持动态平衡,若 破坏大于生成(如脾功能亢进)时,可使红细胞破坏增破坏大于生成(如脾功能亢进)时,可使红细胞破坏增 多,引起脾性贫血。多,引起脾性贫血。 贫血的类型:贫血的类型: 1.1.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

18、性贫血(数量正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数量正 常、血红蛋白含量均低)常、血红蛋白含量均低) 2.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数量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数量少、 但血红蛋白含量可能正常)但血红蛋白含量可能正常) 3.3.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血减少(数量和血红蛋白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血减少(数量和血红蛋白 含量均低)含量均低) 4.4.肾性贫血:全血减少(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均肾性贫血:全血减少(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均 低)低) 5.5.破坏过多引起的贫血:全血减少(数量和血红破坏过多引起的贫血:全血减少(数量和血红 蛋白含量均低)蛋白含量均低) 如:脾脏功能亢进如:脾脏功能

19、亢进( (巨脾症巨脾症) ) 巨脾症 二二. .白细胞白细胞: : 无色。无色。4-104-10X10109 9/L/L。根据有无特殊颗粒分。根据有无特殊颗粒分2 2类。类。 最多最多, ,占白细胞总数的占白细胞总数的5050-70%70% 。直径。直径1212-1515m。核分叶,常为。核分叶,常为2 2- 5 5叶。细胞寿命越长则叶数越多。叶。细胞寿命越长则叶数越多。 1)1)有粒白细胞有粒白细胞: : 细胞核形状多样。细胞质内细胞核形状多样。细胞质内 含特殊颗粒含特殊颗粒( (溶酶体溶酶体) )。寿命短,。寿命短, 能作变形运动,在结缔组织中调能作变形运动,在结缔组织中调 亡。亡。 a.

20、a.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 ( (二二) )白细胞的功能白细胞的功能 1.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 主要的主要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 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 应细胞。应细胞。 脓细胞 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骨髓炎 脓细胞脓细胞 细胞质内有大量的折光性强细胞质内有大量的折光性强 的特殊颗粒,颗粒强嗜酸性,的特殊颗粒,颗粒强嗜酸性, 染成橘红色,含溶酶体酶,过染成橘红色,含溶酶体酶,过 氧化物酶和组胺酶等。氧化物酶和组胺酶等。 b.b.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 占白细胞总数的占白细胞总数的0.50.5-5 5% %。直。直 径径

21、1010-1515m,细胞核通常分,细胞核通常分2 2叶叶 。 特殊颗粒有含精氨酸丰富的特殊颗粒有含精氨酸丰富的 蛋白质。该蛋白质强嗜酸性蛋白质。该蛋白质强嗜酸性 ,参与杀灭蠕虫。,参与杀灭蠕虫。 分泌组织胺酶分泌组织胺酶-破坏组破坏组 胺,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胺,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降低免疫反应。降低免疫反应。 占白细胞总数的占白细胞总数的1%1%左右。直径左右。直径1010-1212m。细胞核。细胞核 呈呈s s形或不规则形。形或不规则形。 c.c.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 特殊颗粒较大,蓝紫色,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特殊颗粒较大,蓝紫色,大小不一,分布不均。 特殊颗粒内有组胺和肝素。

22、特殊颗粒内有组胺和肝素。 组胺是血管活性物质,肝组胺是血管活性物质,肝 素可以阻止凝血。素可以阻止凝血。 嗜碱性粒细胞能释放肝素、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嗜碱性粒细胞能释放肝素、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 质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质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 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可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可 使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通透性增加,局部使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通透性增加,局部 充血水肿,细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哮喘、荨麻疹等充血水肿,细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哮喘、荨麻疹等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可吸引嗜酸性粒细胞,

23、使之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可吸引嗜酸性粒细胞,使之 聚集于反应局部,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聚集于反应局部,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 用。用。 过敏反应 急性荨麻疹 * * 细胞质稀少细胞质稀少, ,呈环状呈环状, ,嗜碱性。嗜碱性。 * * 有少量嗜天青颗粒有少量嗜天青颗粒, ,颗粒里无颗粒里无 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 * * 寿命介于几天到多年。寿命介于几天到多年。 2)2)无粒细胞无粒细胞: : 核圆形核圆形, ,无特殊颗粒。无特殊颗粒。 a.a.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 占白细胞的占白细胞的 20 20-4040% %左右左右, , 核圆染色深。核圆染色深。 特征:特征:

24、 根据细胞膜上的抗原可分为根据细胞膜上的抗原可分为T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识别和杀识别和杀 灭异体细胞、肿瘤细胞、感染病毒的细胞,参与细胞灭异体细胞、肿瘤细胞、感染病毒的细胞,参与细胞 免疫免疫) )B 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可以转变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对抗可以转变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对抗 病毒,参与体液免疫病毒,参与体液免疫) )。 分类分类: : 免疫缺陷免疫缺陷: :是一种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发是一种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发 育缺陷或免疫反应障碍致使人体抗感染能育缺陷或免疫反应障碍致使人体抗感染能 力低下,临床表现为反复感染或严重感染力低下,临床表现为反复感染或严重感染 性疾病。性疾病。 先

25、天遗传性免疫缺陷病先天遗传性免疫缺陷病: : 后天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后天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 尤以尤以HIVHIV引发的引发的AIDSAIDS最为严重。最为严重。 AIDS 细胞质嗜碱性细胞质嗜碱性, ,细小的嗜细小的嗜 天青颗粒含过氧化物酶天青颗粒含过氧化物酶. . b.b.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 占白细胞总数占白细胞总数 的的3 3-8%.8%.体积最大体积最大. . 形态特征:形态特征: 卵圆形卵圆形, ,马蹄形或肾形的马蹄形或肾形的 细胞核内有纤细的染色质细胞核内有纤细的染色质, , 染色浅淡。染色浅淡。 b b.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

26、细胞后,其吞噬力 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 -巨噬细巨噬细 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单核细胞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动脉粥样硬化)单核细胞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三、血小板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血小板是由骨髓中成熟的巨血小板是由骨髓中成熟的巨 核细胞分离出来的胞质形成核细胞分离出来的胞质形成 ,体积小,直径,体积小,直径24m,无,无 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在血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在血 液涂片中,血小板多成群分液涂片中,血小板多成群分 布在血细胞之间。布在血细胞之

27、间。 三、血小板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数量为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数量为(100300) xl09/L。 女性月经期血小板数量减少;妊娠、进食、运动及缺女性月经期血小板数量减少;妊娠、进食、运动及缺 氧可使血小板增多。氧可使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数量超过血小板数量超过1000 xl09/L,称血小板增多症,称血小板增多症, 易发生血栓;血小板数量低于易发生血栓;血小板数量低于50 xl09/L,称血小板减,称血小板减 少症,可发生自发性出血。少症,可发生自发性出血。 三、血小板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黏附黏附 血小板可附着于受损血管内膜下暴露的胶原组织血小板可附着于受损血管内膜下暴露的胶原组织 上,称为血小板黏附。上,称为血小板黏附。 血小板黏附是生理性止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起始血小板黏附是生理性止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起始 步骤。步骤。 三、血小板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2聚集聚集 血小板之间彼此黏附、聚合在一起称为聚集。血血小板之间彼此黏附、聚合在一起称为聚集。血 小板聚集是形成血小板栓子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