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河中石兽》考试题_第1页
《虽有嘉肴》《河中石兽》考试题_第2页
《虽有嘉肴》《河中石兽》考试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虽有佳肴本文节选自学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教学相长。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ji)(yo )自强(qing)兑命(yu)学学半(xio)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虽有嘉肴 即使 弗食 不 不知其旨也 甘美 不知其善也 好,妙 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教学相长 促进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因此 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然后能自强 勉励 学学半 教其此之谓乎 大概,表示推测3.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

2、其旨也 古义: 甘美 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4.翻译下列句子。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5.朗读停顿会考查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如:是故学然后知

3、不足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6.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7.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引出下文教

4、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拔高:“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是主从关系。河中石兽1、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清(朝代)人。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棹 曳 湮 啮 溯 臆 3、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先自己做,再对答案)河水的

5、下游;顺流而下;埋没在河沙下;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河的上游;石性坚重,沙性松浮遂反溯流逆上矣。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12分)阅: 棹: 曳: 湮: 啮: 但: 经历 船桨,这里意为划、摇 拖着埋没 本义是咬,这里是冲击的意思 只,仅仅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6分)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众服为确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被 认为 成为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b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6、。)7、翻译下列句子。(4分)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深层原因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地推断吗? 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4分)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 (1)指讲学家所说的话(2)代石兽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船)c、一寺临河干(河床)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