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漓渚铁矿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1 区域地质概况漓渚铁矿位于绍兴 江山深大断裂北东端的北西侧, 钱塘印支褶皱带的三 级构造单元萧山 常山隆起南东缘, 其东南侧与上虞 龙泉隆起相接, 为两大 构造单元的过渡地带。区内构造及中酸性岩浆活动频繁, 褶皱甚为发育, 总体为一北东向展布, 向北 东倾伏的复式背斜。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震 旦系志棠组粉、细砂岩,雷公坞组黑色页岩夹含锰灰岩, 西峰寺组泥质灰岩、 含钾粉砂岩; 下古生界寒武系荷塘组 硅质页岩夹石煤层,中、上寒武统薄层白云质、泥质灰岩,奥陶系页岩、硅质 页岩夹粉砂岩。 上述西峰寺组泥质、 白云质灰岩和部分寒武系白云质、 泥质灰 岩是区内主
2、要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的赋矿层位。区内断裂构造以北东向的压性、 压扭性逆断层为主, 北西向张性正断层次 之,近东西及南北向者仅局部可见。 北东、北东东向走向逆断层是本区先期的 主干断裂,常为后期北西向断裂切割。区内印支期、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频繁, 主要出露岩体有广山花岗岩体、 栅溪花岗闪长岩体、 笔架山石英闪长岩体, 以及石英斑岩、 石英霏细斑岩、 闪 长玢岩等小岩株及岩脉。 其中广山花岗岩体及栅溪花岗闪长岩体与区内矽卡岩 型铁矿和多金属矿关系比较密切。区内矿产丰富, 以矽卡岩型为主。 自北西至南东可划分为五个成矿带: 即 漓渚西矿 (铁锌、钼)成矿带;漓渚东矿(以铁、锌为主)成矿带;谢坞
3、娄家坞 (铁、 多金属)成矿带;皇游塘下灰灶 (多金属)成矿带;花街鸡笼山 (铁多金属 )成 矿带。这五条成矿带在平面分布上具有水平分带现象, 即从北西至南东, 成矿 元素由铁锌一铁铜一多金属。多数矿床(点)如漓渚铁矿西区、谢坞一娄家坞铁锌矿床,皇游塘下灰灶一带的多金属矿床,均严格受西峰寺组(部分为寒武系的碳酸盐岩层 )控制,显示具明显的层控特点。同时其矿化富集部位又受区 内褶皱带内主干断裂或其旁侧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 并且与广山花岗岩体及栅 溪花岗闪长岩体侵入亦有密切关系, 矿带形成均与岩浆期后气成高温热液接触 交代及渗滤型矽卡岩形成有关。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及变质作用 矿床产于下古生
4、界奥陶系、 寒武系和上元古界震旦系的变质细碎屑岩碳 酸盐岩建造之中, 主要岩性为矽卡岩、 角岩和大理岩。 矿区各类岩石伴随着漫 长的地质历史, 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 遭受了强烈的接触交代和热变质作 用,发生了强烈的矽卡岩化、角岩化、大理岩化、磁铁矿化、硅化等。矽卡岩 普遍见于矿区所有矿体内及矿体上下盘, 与成矿关系十分密切, 依其矿物组合 及化学成分,可分为镁矽卡岩、 钙矽卡岩、钙镁矽卡岩三种。 角岩系奥陶系页 岩、荷塘组矽质页岩和西峰寺组硅质粉砂岩、 含钾粉砂岩变质而成, 可分为长 英质角岩、 透辉石角岩、石英透辉石角岩和石英钾长石黑云母角岩等, 部分构 成 E1 号矿体的直接底板。大理
5、岩系寒武系灰岩热变质而成,分布于大脚桶、 靠老山一线。 此外,区内尚发育有叠加在矽卡岩上的绿泥石化、 碳酸盐化、 蛇 纹石化等。2.2 构造特征矿区处于包村背斜北西翼近轴部, 背斜轴向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 呈北东 - -南西向展布。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分为成矿前和成矿后两类, 前者以压扭性逆断层为主, 一般为北东 -南西向,如 F2、F3、F4、F5 等纵向断层,控制着区内矿体的形 成及空间分布;后者以张扭性横断层为主,一般为北西 -南东向,横切或斜交 矿体,为破矿构造,如 F16、F15 等断层在平面上使矿体错距达十几米至数十 米。2.3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主要为浅成的岩枝、 岩脉及岩墙, 岩性
6、以花岗斑岩、 石英斑 岩、闪长玢岩、安山岩等为主。从被侵入地层、构造部位及岩石特征分析,区 内酸性侵入岩与广山花岗岩体属同源产物,与成矿关系密切。2.4 磁异常特征据浙江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物探队提交的 浙江省绍兴市漓渚铁矿及其外 围地质、物探报告资料,漓渚铁矿东区 EI-1 、EI-2、 EI-3、EII 号矿体分布 地段,存在一个范围大,强度高的磁异常。磁异常长 2 千米,宽 200 米,单个 异常呈似椭圆,极值达 3万余伽玛,四周均有负值包围。 异常南西段的北西侧, 磁力等值线较南东侧宽缓, 经物性测定,这一带近于顺层磁化, 已经钻探验证, 证明深部有倾向北西的盲矿体存在。 在上述磁异常四
7、周为负值包裹, 根据矿体 产状,物性资料, 认为是矿体下端引起, 矿体两端继续向外延伸的可能性已不 大。3 矿床地质特征3.1 矿体特征漓渚铁矿是一个以铁为主,共 (伴 )生锌钼的贫磁铁矿体。铁矿体均分布在 西峰寺组白云质灰岩和寒武系灰岩内沿断裂构造发育的含矿矽卡岩带中, 矿床 成因类型属接触交代型 (渗滤矽卡岩型 )铁矿床。矿区由东、西两个大致平行的 矿带组成,两矿带相距 500米至1000米,共有 10个铁矿体、 4个钼矿体、 8 个锌矿体。 位于东南侧的矿带称东矿, 西北侧的矿带称西矿, 其中东矿是本文 探讨的重点。东矿带产于F2、F3断裂带中,长2300米,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
8、平均倾角 70,有 5个铁矿体组成,平均品位 32.32%, 4 个锌矿体,平均品位 1.43%;3 个钼矿体, 平均品位 0.188%。锌矿体分别赋存在 E10 线至 E12 线浅 部铁矿体顶板或底板,以及 E10线至E14线和E0线-140m以下至-450m的铁 矿体底板矽卡岩内。3个钼矿体均位于矿带北东端 E12线至E18线的矽卡岩或 铁矿体顶板砂岩中。东矿 3个主要铁矿体特征如下:EI-1号矿体:是区内最大的一个矿体,北起 E18线,南至E2线,形态呈复脉状,分枝复合现象显著,体内夹很多矽卡岩或含矿矽卡岩夹石。矿体长900米,厚2.2871.84米,变化极大,厚度变化系数114%,全铁
9、含量6.1657. 26%,平均32.06%,沿走向变化不大,由浅而深品位略有降低,据E8线剖面统计,品位变化系数为29%。从矿体由浅而深沿走向方向厚度中心由南西向 北东位移的现象判断,该矿体存在向北东侧伏的趋势,侧伏角约35。EI-3号矿体:北起E0线,南至E7线,形态呈扁豆状、复脉状,常被断 裂切割,呈断块状产出,且断距较大。矿体断续长500余米,厚3.2757.6米, 一般1030米,变化中等,厚度变化系数 69%。全铁含量6.2458.16%,平均 31.85%,由E0线至E7线品位略有降低,据E3线统计,品位变化系数为31%。EII号矿体:分布于E1线至E11线,形态呈扁豆状、襄状,
10、受成矿前、成矿后断裂影响较大,沿走向常呈断块状产出,且错距较大。矿体断续长550米,厚1.5470.81米,一般大于10米,中间厚,两端薄,浅部厚,深部薄, 厚度变化系数6175%。全铁含量8.7457.78%,平均32.90%,品位变化系E 5线为为36%。3.2矿石物质组成及结构构造铁矿体的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镜铁矿、黄铁矿、 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为透辉石、石榴子石、符山石、金云母、方解石、绿泥石、 石英等。磁铁矿呈半自形他形细粒微粒结构, 粒度0.010.2mm约占90% 以上。矿石构造以不均匀浸染状为主,其次为条带状和条纹状构造,少数具细 脉状构造。锌矿石的主要矿石
11、矿物为闪锌矿、 磁铁矿、少量黄铁矿、磁黄铁矿;脉石矿物 为透辉石、石榴子石等矽卡岩矿物。闪锌矿多呈他形一半自形粒结构, 粒径0. 010.07m m,常见矿石构造为浸染状、团块状、网脉状。东矿的钼矿石矿物组分较简单,主要矿石矿物为辉钼矿,次有少量黄铁矿、 黄铜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其次为云母及石榴子石、透辉石等 矽卡岩矿物。辉钼矿鳞片状,粒度 0.00740.07mm,呈星点状、细脉状分布于石英脉中或矽卡岩矿物间,其中石英脉中的辉钼矿粒度较粗分析结果见下表。分析结果见下表。矿石的化学组分以含钙镁较高为特征,矿石的化学组分以含钙镁较高为特征,漓渚铁矿矿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矿区TFeS
12、FeFeOSiO2AI2O3MgOCaOMnOZn东区29.5327.8912.5825.825.2810.999.920.880.21西区25.4025.039.7722.633.4425.392.861.260.38矿区SPAsCuGoGeCrBiTiO2东0.90.00.000.00.000.000.00.0区05952012140705西0.30.10.000.030.000.000.2矿石自熔性比:铁矿石自熔性比:CaO+MgO/SiO2+Al2O3,东区为0.67,西区为1.08,东区、西区铁矿石按7: 3配比后为自熔性矿。矿石中伴生有益元素有锰、镍、钼钒
13、、钨、钻等。主要为锰 0.054.36%, 矿石加工后有部分锰进入精矿粉中, 精矿粉中锰含量可达到1.88%。其他有益 元素含量均很低。矿石中有害元素主要为硫、磷、锌,选矿后硫、磷、锌多数进入尾矿,对 产品质量影响不大。 EI-1 号矿体中,局部锌含量较高,最高可达 3.12%,但因 分布不均,平均含量虽已达到 0.54%,但目前还无法回收利用。锌除了在铁矿 体中呈伴生元素以外, 局部也呈异体共生锌矿体产出。 这些共生锌矿体因品位 太低 (矿体平均品位 1.402.16%),目前还没有开采利用。3.3 矿石类型根据以往勘查资料统计,三个主要矿体的平均磁性率为 2.40,小于 2.7; 平均磁性
14、铁占有率为 85.9%,大于 85%。矿石自然类型均属磁铁矿石,仅 EII 号矿体浅部有部分属褐铁矿磁铁矿混合矿石。由于磁铁矿石品位多数较 低,需经选矿,做成球团后才能入炉,矿石工业类型属需选磁性铁矿石。4 控矿因素4.1 地层决定了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的形成 漓渚铁矿东矿的含矿层为上元古界震旦系西峰寺组白云质灰岩和下古生 界寒武系泥质灰岩, 岩性成分不纯, 结构不均, 经接触交代后形成矽卡岩, 铁 矿体主要赋存于该矽卡岩中。 同时,该岩层上下盘分别为下古生界奥陶系长坞 组页岩、上元古界震旦系志棠组粉砂岩, 经蚀变后形成角岩, 渗透性差, 起屏 障作用,有利于矿液聚集及沉淀。该矽卡岩对含矿溶液的
15、迁移、交代、沉淀、 富集起主导作用,它与角岩共同作用导致了区内铁多金属矿的形成。4.2 断裂构造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展布矿区先期形成的断裂构造, 为矿液的流动提供了通道, 也为矿液的沉淀提 供了场所, 它既是区内主要的导矿构造, 也是主要的赋矿构造。 断裂构造的规 模、形态决定了矿体的空间展布及富集特征, 而钼矿体则产于次级构造裂隙中。4.3 岩浆岩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岩浆岩与本区成矿有着密切关系, 首先,随着岩浆的侵入, 温度升高, 使 区内岩石发生热变质, 泥质岩石形成角岩, 而灰岩则形重结晶形成大理岩。 其 次,岩浆的侵入, 为矿液的迁移及其与围岩的交代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使成矿 范围更大,交代
16、更彻底,促使成矿物质充分沉淀。同时,伴随着岩浆的侵入, 带来了大量的成矿物质, 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最后,由于岩 浆的侵位,也促使先期形成的断裂进一步扩展, 为矿液的沉淀富集提供了更大空间漓渚铁矿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1 区域地质概况漓渚铁矿位于绍兴 江山深大断裂北东端的北西侧, 钱塘印支褶皱带的三 级构造单元萧山 常山隆起南东缘, 其东南侧与上虞 龙泉隆起相接, 为两大 构造单元的过渡地带。区内构造及中酸性岩浆活动频繁, 褶皱甚为发育, 总体为一北东向展布, 向北 东倾伏的复式背斜。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震 旦系志棠组粉、细砂岩,雷公坞组黑色页岩夹含锰灰岩, 西峰寺组
17、泥质灰岩、 含钾粉砂岩; 下古生界寒武系荷塘组 硅质页岩夹石煤层,中、上寒武统薄层白云质、泥质灰岩,奥陶系页岩、硅质 页岩夹粉砂岩。 上述西峰寺组泥质、 白云质灰岩和部分寒武系白云质、 泥质灰 岩是区内主要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的赋矿层位。区内断裂构造以北东向的压性、 压扭性逆断层为主, 北西向张性正断层次 之,近东西及南北向者仅局部可见。 北东、北东东向走向逆断层是本区先期的 主干断裂,常为后期北西向断裂切割。区内印支期、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频繁, 主要出露岩体有广山花岗岩体、 栅溪花岗闪长岩体、 笔架山石英闪长岩体, 以及石英斑岩、 石英霏细斑岩、 闪 长玢岩等小岩株及岩脉。 其中广山花岗
18、岩体及栅溪花岗闪长岩体与区内矽卡岩 型铁矿和多金属矿关系比较密切。区内矿产丰富, 以矽卡岩型为主。 自北西至南东可划分为五个成矿带: 即 漓渚西矿(铁锌、钼)成矿带;漓渚东矿(以铁、锌为主)成矿带;谢坞娄家坞 (铁、 多金属)成矿带;皇游塘下灰灶 (多金属)成矿带;花街鸡笼山 (铁多金属 )成 矿带。这五条成矿带在平面分布上具有水平分带现象, 即从北西至南东, 成矿 元素由铁锌一铁铜一多金属。多数矿床(点)如漓渚铁矿西区、谢坞一娄家坞铁锌矿床,皇游塘下灰灶一带的多金属矿床,均严格受西峰寺组(部分为寒武系的碳酸盐岩层 )控制,显示具明显的层控特点。同时其矿化富集部位又受区 内褶皱带内主干断裂或其
19、旁侧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 并且与广山花岗岩体及栅 溪花岗闪长岩体侵入亦有密切关系, 矿带形成均与岩浆期后气成高温热液接触 交代及渗滤型矽卡岩形成有关。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及变质作用 矿床产于下古生界奥陶系、 寒武系和上元古界震旦系的变质细碎屑岩碳 酸盐岩建造之中, 主要岩性为矽卡岩、 角岩和大理岩。 矿区各类岩石伴随着漫 长的地质历史, 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 遭受了强烈的接触交代和热变质作 用,发生了强烈的矽卡岩化、角岩化、大理岩化、磁铁矿化、硅化等。矽卡岩 普遍见于矿区所有矿体内及矿体上下盘, 与成矿关系十分密切, 依其矿物组合 及化学成分,可分为镁矽卡岩、 钙矽卡岩、钙镁矽卡岩三
20、种。 角岩系奥陶系页 岩、荷塘组矽质页岩和西峰寺组硅质粉砂岩、 含钾粉砂岩变质而成, 可分为长 英质角岩、 透辉石角岩、石英透辉石角岩和石英钾长石黑云母角岩等, 部分构 成 E1 号矿体的直接底板。大理岩系寒武系灰岩热变质而成,分布于大脚桶、 靠老山一线。 此外,区内尚发育有叠加在矽卡岩上的绿泥石化、 碳酸盐化、 蛇 纹石化等。2.2 构造特征矿区处于包村背斜北西翼近轴部, 背斜轴向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 呈北东 - -南西向展布。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分为成矿前和成矿后两类, 前者以压扭性逆断层为主, 一般为北东 -南西向,如 F2、F3、F4、F5 等纵向断层,控制着区内矿体的形 成及空间分布;
21、后者以张扭性横断层为主,一般为北西 -南东向,横切或斜交 矿体,为破矿构造,如 F16、F15 等断层在平面上使矿体错距达十几米至数十 米。2.3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主要为浅成的岩枝、 岩脉及岩墙, 岩性以花岗斑岩、 石英斑 岩、闪长玢岩、安山岩等为主。从被侵入地层、构造部位及岩石特征分析,区 内酸性侵入岩与广山花岗岩体属同源产物,与成矿关系密切。2.4 磁异常特征据浙江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物探队提交的 浙江省绍兴市漓渚铁矿及其外 围地质、物探报告资料,漓渚铁矿东区 EI-1 、EI-2、 EI-3、EII 号矿体分布 地段,存在一个范围大,强度高的磁异常。磁异常长 2 千米,宽 200 米,单个
22、 异常呈似椭圆,极值达 3万余伽玛,四周均有负值包围。 异常南西段的北西侧, 磁力等值线较南东侧宽缓, 经物性测定,这一带近于顺层磁化, 已经钻探验证, 证明深部有倾向北西的盲矿体存在。 在上述磁异常四周为负值包裹, 根据矿体 产状,物性资料, 认为是矿体下端引起, 矿体两端继续向外延伸的可能性已不 大。3 矿床地质特征3.1 矿体特征漓渚铁矿是一个以铁为主,共 (伴 )生锌钼的贫磁铁矿体。铁矿体均分布在 西峰寺组白云质灰岩和寒武系灰岩内沿断裂构造发育的含矿矽卡岩带中, 矿床 成因类型属接触交代型 (渗滤矽卡岩型 )铁矿床。矿区由东、西两个大致平行的 矿带组成,两矿带相距 500米至1000米
23、,共有 10个铁矿体、 4个钼矿体、 8 个锌矿体。 位于东南侧的矿带称东矿, 西北侧的矿带称西矿, 其中东矿是本文 探讨的重点。东矿带产于F2、F3断裂带中,长2300米,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 平均倾角 70,有 5个铁矿体组成,平均品位 32.32%, 4 个锌矿体,平均品位 1.43%;3 个钼矿体, 平均品位 0.188%。锌矿体分别赋存在 E10 线至 E12 线浅 部铁矿体顶板或底板,以及 E10线至E14线和E0线-140m以下至-450m的铁 矿体底板矽卡岩内。3个钼矿体均位于矿带北东端 E12线至E18线的矽卡岩或 铁矿体顶板砂岩中。东矿 3个主要铁矿体特征如下:EI-
24、1号矿体:是区内最大的一个矿体,北起 E18线,南至E2线,形态呈复脉状,分枝复合现象显著,体内夹很多矽卡岩或含矿矽卡岩夹石。矿体长900米,厚2.2871.84米,变化极大,厚度变化系数114%,全铁含量6.1657. 26%,平均32.06%,沿走向变化不大,由浅而深品位略有降低,据E8线剖面统计,品位变化系数为29%。从矿体由浅而深沿走向方向厚度中心由南西向 北东位移的现象判断,该矿体存在向北东侧伏的趋势,侧伏角约35。EI-3号矿体:北起E0线,南至E7线,形态呈扁豆状、复脉状,常被断 裂切割,呈断块状产出,且断距较大。矿体断续长500余米,厚3.2757.6米, 一般1030米,变化
25、中等,厚度变化系数 69%。全铁含量6.2458.16%,平均 31.85%,由E0线至E7线品位略有降低,据E3线统计,品位变化系数为31%。EII号矿体:分布于E1线至E11线,形态呈扁豆状、襄状,受成矿前、成矿后断裂影响较大,沿走向常呈断块状产出,且错距较大。矿体断续长550米,厚1.5470.81米,一般大于10米,中间厚,两端薄,浅部厚,深部薄, 厚度变化系数6175%。全铁含量8.7457.78%,平均32.90%,品位变化系E 5线为为36%。3.2矿石物质组成及结构构造铁矿体的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镜铁矿、黄铁矿、 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为透辉石、石榴子石、符山
26、石、金云母、方解石、绿泥石、 石英等。磁铁矿呈半自形他形细粒微粒结构, 粒度0.010.2mm约占90% 以上。矿石构造以不均匀浸染状为主,其次为条带状和条纹状构造,少数具细 脉状构造。锌矿石的主要矿石矿物为闪锌矿、 磁铁矿、少量黄铁矿、磁黄铁矿;脉石矿物 为透辉石、石榴子石等矽卡岩矿物。闪锌矿多呈他形一半自形粒结构, 粒径0. 010.07m m,常见矿石构造为浸染状、团块状、网脉状。东矿的钼矿石矿物组分较简单,主要矿石矿物为辉钼矿,次有少量黄铁矿、 黄铜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其次为云母及石榴子石、透辉石等 矽卡岩矿物。辉钼矿鳞片状,粒度 0.00740.07mm,呈星点状、细脉
27、状分布于石英脉中或矽卡岩矿物间,其中石英脉中的辉钼矿粒度较粗分析结果见下表。分析结果见下表。矿石的化学组分以含钙镁较高为特征,矿石的化学组分以含钙镁较高为特征,漓渚铁矿矿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矿区TFeSFeFeOSiO2AI2O3MgOCaOMnOZn东区29.5327.8912.5825.825.2810.999.920.880.21西区25.4025.039.7722.633.4425.392.861.260.38矿区SPAsCuGoGeCrBiTiO2东0.90.00.000.00.000.000.00.0区05952012140705西0.30.10.000.030.000.000.2
28、矿石自熔性比:铁矿石自熔性比:CaO+MgO/SiO2+Al2O3,东区为0.67,西区为1.08,东区、西区铁矿石按7: 3配比后为自熔性矿。矿石中伴生有益元素有锰、镍、钼钒、钨、钻等。主要为锰 0.054.36%, 矿石加工后有部分锰进入精矿粉中, 精矿粉中锰含量可达到1.88%。其他有益 元素含量均很低。矿石中有害元素主要为硫、磷、锌,选矿后硫、磷、锌多数进入尾矿,对 产品质量影响不大。 EI-1 号矿体中,局部锌含量较高,最高可达 3.12%,但因 分布不均,平均含量虽已达到 0.54%,但目前还无法回收利用。锌除了在铁矿 体中呈伴生元素以外, 局部也呈异体共
29、生锌矿体产出。 这些共生锌矿体因品位 太低 (矿体平均品位 1.402.16%),目前还没有开采利用。3.3 矿石类型根据以往勘查资料统计,三个主要矿体的平均磁性率为 2.40,小于 2.7; 平均磁性铁占有率为 85.9%,大于 85%。矿石自然类型均属磁铁矿石,仅 EII 号矿体浅部有部分属褐铁矿磁铁矿混合矿石。由于磁铁矿石品位多数较 低,需经选矿,做成球团后才能入炉,矿石工业类型属需选磁性铁矿石。4 控矿因素4.1 地层决定了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的形成 漓渚铁矿东矿的含矿层为上元古界震旦系西峰寺组白云质灰岩和下古生 界寒武系泥质灰岩, 岩性成分不纯, 结构不均, 经接触交代后形成矽卡岩,
30、铁 矿体主要赋存于该矽卡岩中。 同时,该岩层上下盘分别为下古生界奥陶系长坞 组页岩、上元古界震旦系志棠组粉砂岩, 经蚀变后形成角岩, 渗透性差, 起屏 障作用,有利于矿液聚集及沉淀。该矽卡岩对含矿溶液的迁移、交代、沉淀、 富集起主导作用,它与角岩共同作用导致了区内铁多金属矿的形成。4.2 断裂构造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展布矿区先期形成的断裂构造, 为矿液的流动提供了通道, 也为矿液的沉淀提 供了场所, 它既是区内主要的导矿构造, 也是主要的赋矿构造。 断裂构造的规 模、形态决定了矿体的空间展布及富集特征, 而钼矿体则产于次级构造裂隙中。4.3 岩浆岩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岩浆岩与本区成矿有着密切关系, 首
31、先,随着岩浆的侵入, 温度升高, 使 区内岩石发生热变质, 泥质岩石形成角岩, 而灰岩则形重结晶形成大理岩。 其 次,岩浆的侵入, 为矿液的迁移及其与围岩的交代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使成矿 范围更大,交代更彻底,促使成矿物质充分沉淀。同时,伴随着岩浆的侵入, 带来了大量的成矿物质, 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最后,由于岩 浆的侵位,也促使先期形成的断裂进一步扩展, 为矿液的沉淀富集提供了更大空间漓渚铁矿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1 区域地质概况漓渚铁矿位于绍兴 江山深大断裂北东端的北西侧, 钱塘印支褶皱带的三 级构造单元萧山 常山隆起南东缘, 其东南侧与上虞 龙泉隆起相接, 为两大 构
32、造单元的过渡地带。区内构造及中酸性岩浆活动频繁, 褶皱甚为发育, 总体为一北东向展布, 向北 东倾伏的复式背斜。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震 旦系志棠组粉、细砂岩,雷公坞组黑色页岩夹含锰灰岩, 西峰寺组泥质灰岩、 含钾粉砂岩; 下古生界寒武系荷塘组 硅质页岩夹石煤层,中、上寒武统薄层白云质、泥质灰岩,奥陶系页岩、硅质 页岩夹粉砂岩。 上述西峰寺组泥质、 白云质灰岩和部分寒武系白云质、 泥质灰 岩是区内主要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的赋矿层位。区内断裂构造以北东向的压性、 压扭性逆断层为主, 北西向张性正断层次 之,近东西及南北向者仅局部可见。 北东、北东东向走向逆断层是本区先期的 主干断裂,常为后
33、期北西向断裂切割。区内印支期、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频繁, 主要出露岩体有广山花岗岩体、 栅溪花岗闪长岩体、 笔架山石英闪长岩体, 以及石英斑岩、 石英霏细斑岩、 闪 长玢岩等小岩株及岩脉。 其中广山花岗岩体及栅溪花岗闪长岩体与区内矽卡岩 型铁矿和多金属矿关系比较密切。区内矿产丰富, 以矽卡岩型为主。 自北西至南东可划分为五个成矿带: 即 漓渚西矿 (铁锌、钼)成矿带;漓渚东矿 (以铁、锌为主 )成矿带;谢坞娄家坞 (铁、 多金属)成矿带;皇游塘下灰灶 (多金属)成矿带;花街鸡笼山 (铁多金属 )成 矿带。这五条成矿带在平面分布上具有水平分带现象, 即从北西至南东, 成矿 元素由铁锌一铁铜一多金
34、属。多数矿床(点)如漓渚铁矿西区、谢坞一娄家坞铁 锌矿床,皇游塘下灰灶一带的多金属矿床,均严格受西峰寺组 (部分为寒武 系的碳酸盐岩层 )控制,显示具明显的层控特点。同时其矿化富集部位又受区内褶皱带内主干断裂或其旁侧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 并且与广山花岗岩体及栅 溪花岗闪长岩体侵入亦有密切关系, 矿带形成均与岩浆期后气成高温热液接触 交代及渗滤型矽卡岩形成有关。2.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及变质作用 矿床产于下古生界奥陶系、 寒武系和上元古界震旦系的变质细碎屑岩碳 酸盐岩建造之中, 主要岩性为矽卡岩、 角岩和大理岩。 矿区各类岩石伴随着漫 长的地质历史, 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 遭受了强烈的接
35、触交代和热变质作 用,发生了强烈的矽卡岩化、角岩化、大理岩化、磁铁矿化、硅化等。矽卡岩 普遍见于矿区所有矿体内及矿体上下盘, 与成矿关系十分密切, 依其矿物组合 及化学成分,可分为镁矽卡岩、 钙矽卡岩、钙镁矽卡岩三种。角岩系奥陶系页 岩、荷塘组矽质页岩和西峰寺组硅质粉砂岩、 含钾粉砂岩变质而成, 可分为长 英质角岩、 透辉石角岩、石英透辉石角岩和石英钾长石黑云母角岩等, 部分构 成 E1 号矿体的直接底板。大理岩系寒武系灰岩热变质而成,分布于大脚桶、 靠老山一线。 此外,区内尚发育有叠加在矽卡岩上的绿泥石化、 碳酸盐化、 蛇 纹石化等。2.2 构造特征矿区处于包村背斜北西翼近轴部, 背斜轴向与
36、区域构造方向一致, 呈北东 - -南西向展布。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分为成矿前和成矿后两类, 前者以压扭性逆断层为主, 一般为北东 -南西向,如 F2、F3、F4、F5 等纵向断层,控制着区内矿体的形 成及空间分布;后者以张扭性横断层为主,一般为北西 -南东向,横切或斜交 矿体,为破矿构造,如 F16、F15 等断层在平面上使矿体错距达十几米至数十 米。2.3 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主要为浅成的岩枝、 岩脉及岩墙, 岩性以花岗斑岩、 石英斑 岩、闪长玢岩、安山岩等为主。从被侵入地层、构造部位及岩石特征分析,区 内酸性侵入岩与广山花岗岩体属同源产物,与成矿关系密切2.4磁异常特征据浙江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
37、物探队提交的浙江省绍兴市漓渚铁矿及其外 围地质、物探报告资料,漓渚铁矿东区 EI-1、EI-2、EI-3、EII号矿体分布 地段,存在一个范围大,强度高的磁异常。磁异常长2千米,宽200米,单个异常呈似椭圆,极值达3万余伽玛,四周均有负值包围。异常南西段的北西侧, 磁力等值线较南东侧宽缓,经物性测定,这一带近于顺层磁化,已经钻探验证, 证明深部有倾向北西的盲矿体存在。 在上述磁异常四周为负值包裹,根据矿体 产状,物性资料,认为是矿体下端引起,矿体两端继续向外延伸的可能性已不 大。3矿床地质特征3.1矿体特征漓渚铁矿是一个以铁为主,共(伴)生锌钼的贫磁铁矿体。铁矿体均分布在 西峰寺组白云质灰岩和
38、寒武系灰岩内沿断裂构造发育的含矿矽卡岩带中,矿床成因类型属接触交代型(渗滤矽卡岩型)铁矿床。矿区由东、西两个大致平行的 矿带组成,两矿带相距500米至1000米,共有10个铁矿体、4个钼矿体、8 个锌矿体。位于东南侧的矿带称东矿,西北侧的矿带称西矿,其中东矿是本文 探讨的重点。东矿带产于F2、F3断裂带中,长2300米,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 平均倾角70有5个铁矿体组成,平均品位32.32%, 4个锌矿体,平均品位 1.43%; 3个钼矿体,平均品位0.188%。锌矿体分别赋存在E10线至E12线浅 部铁矿体顶板或底板,以及 E10线至E14线和E0线-140m以下至-450m的铁 矿体
39、底板矽卡岩内。3个钼矿体均位于矿带北东端 E12线至E18线的矽卡岩或 铁矿体顶板砂岩中。东矿3个主要铁矿体特征如下:EI-1号矿体:是区内最大的一个矿体,北起 E18线,南至E2线,形态呈 复脉状,分枝复合现象显著,体内夹很多矽卡岩或含矿矽卡岩夹石。矿体长900米,厚2.2871.84米,变化极大,厚度变化系数114%,全铁含量6.1657. 26%,平均32.06%,沿走向变化不大,由浅而深品位略有降低,据 E8线剖面 统计,品位变化系数为29%。从矿体由浅而深沿走向方向厚度中心由南西向 北东位移的现象判断,该矿体存在向北东侧伏的趋势,侧伏角约35。EI-3号矿体:北起E0线,南至E7线,
40、形态呈扁豆状、复脉状,常被断 裂切割,呈断块状产出,且断距较大。矿体断续长500余米,厚3.2757.6米, 一般1030米,变化中等,厚度变化系数 69%。全铁含量6.2458.16%,平均 31.85%,由E0线至E7线品位略有降低,据E3线统计,品位变化系数为31%。EII号矿体:分布于E1线至E11线,形态呈扁豆状、襄状,受成矿前、成矿后断裂影响较大,沿走向常呈断块状产出,且错距较大。矿体断续长550米,厚1.5470.81米,一般大于10米,中间厚,两端薄,浅部厚,深部薄, 厚度变化系数6175%。全铁含量8.7457.78%,平均32.90%,品位变化系E 5线为为36%。3.2矿
41、石物质组成及结构构造铁矿体的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镜铁矿、黄铁矿、 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为透辉石、石榴子石、符山石、金云母、方解石、绿泥石、 石英等。磁铁矿呈半自形他形细粒微粒结构, 粒度0.010.2mm约占90% 以上。矿石构造以不均匀浸染状为主,其次为条带状和条纹状构造,少数具细 脉状构造。锌矿石的主要矿石矿物为闪锌矿、 磁铁矿、少量黄铁矿、磁黄铁矿;脉石矿物 为透辉石、石榴子石等矽卡岩矿物。闪锌矿多呈他形一半自形粒结构,粒径0. 010.07m m,常见矿石构造为浸染状、团块状、网脉状。东矿的钼矿石矿物组分较简单,主要矿石矿物为辉钼矿,次有少量黄铁矿、 黄铜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其次为云母及石榴子石、透辉石等 矽卡岩矿物。辉钼矿鳞片状,粒度 0.00740.07mm,呈星点状、细脉状分布 于石英脉中或矽卡岩矿物间,其中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园林盆景收购合同范本
- 共振微结构对光激发和强耦合的调控研究
- 磁控溅射纳米多层材料微尺度力学特性研究
- 现代办公自动化在新生儿科的应用研究
- 中学校运动会解说词(12篇)
- 初中语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 采购投标合同范本
- 大豆玉米带状套作土壤磷素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印花布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家庭能源消费升级-影响因素与效应
- 出租共享菜园合同范例
- 八年级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计划
- 传统节日端午节模板37
- 2025年泰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春季开学第一次全体教师会上校长讲话稿
- 【历史】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2024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建设规范
- 第1课 精美绝伦的传统工艺 课件 2023-2024学年赣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 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
- 《植物保护学通论》PPT课件.ppt
- 仓内运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