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_第1页
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_第2页
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_第3页
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_第4页
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绵阳市人民政府二一七年八月目录第一章前言1一、规划调整的原因与必要性1二、规划调整依据2三、规划调整期限4四、调整的原则4第二章 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7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7二、土地利用的特点及问题7第三章 规划目标调整情况8一、耕地保有量8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三、建设用地规模9四、城乡建设用地规模9五、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9六、新增建设用地总量10七、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10八、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指标10九、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11十、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11十一

2、、园地面积11十二、林地面积12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13一、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原则13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布局优化情况16第五章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18一、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原则18二、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情况18第六章 三线划定21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22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23三、城镇用地边界线划定25第七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27一、空间布局27二、用地安排29三、空间管制29第八章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32一、交通项目32二、能源项目33三、水利项目33四、电力项目33五、旅游项目34六、其他项目34第九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35一、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调整影响35二、

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影响36附表1附表1绵阳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2附表2绵阳市所辖各县区规划指标调整情况表3附表3绵阳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5附表4绵阳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6附表5绵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24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第一章 前言为更好地保障“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我市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按照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的相关要求,对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

4、调整完善。一、规划调整的原因与必要性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本轮规划执行至2014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绵阳市面临形势和挑战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二调成果显示

5、绵阳市土地利用状况与规划基期年相比已发生巨大变化,规划目标执行情况参差不齐。二是“5.12”特大地震后,绵阳市按照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等灾后重建专项规划实施了一大批灾后重建项目,导致建设用地总规模突破了原规划目标。三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将为绵阳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绵阳被列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先试地区,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科技城当好西部地区创新创业“领头羊”和军民融合“排头兵”,省委、省政府强调绵阳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在全省“两个跨越”中走在最前列,有利于提升我市创新驱动能力,推动国家科技城建设取得新突破。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

6、、长江经济带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拓展我市对外开放合作新通道,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的形势和挑战下,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不能满足绵阳市的发展需要。为了保障规划的现实性与合理性,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政府对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国土资源部部署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等相关文件精神的指示,对规划进行调整完善。二、规划调整依据(一)法律和地方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保

7、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法规。(二)相关政策文件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国土办发20153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国土资源部部署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报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成果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726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

8、01771号)。(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令第43号;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1-2009);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7-2010)。(四)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川国土资发201771号)(五)相关调查评价成果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期评估。(六)其它资料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

9、个五年规划纲要;绵阳市各县(市、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绵阳市各县(市、区)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资料;其他相关规划和调查评价成果。三、规划调整期限规划基期年:2005年;规划目标年:2020年;规划调整基期年:2014年;规划期限:2006年-2020年。四、调整的原则(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坚持规划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实施规划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局部调整完善规划,根据上级下达指标,确保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及净增建设用地面积不变,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有优化。(二)应保尽保、量质并重坚持耕地数量质量保护

10、并重,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质量逐步提高。根据本市级方案下达的目标任务,合理调整各县(市、区)辖区内各乡镇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对二次调查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三)节约集约用地,优化结构按照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用地的总要求,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建设用地增量与存量,合理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适当增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新型城镇化用地需求。(四)统筹兼顾、突出

11、重点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影响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五)加强协调、充分衔接坚持科学论证、标准统一、民主决策,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生产力、交通布局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体现“多规合一”的理念,做好其对下级规划的控制,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22第二章 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根据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2014年全市土地总面积2025687.86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781093.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7

12、.93;建设用地面积134693.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5;其他土地面积109900.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43。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各类用地具体情况详见附表3绵阳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二、土地利用的特点及问题(一)土地利用率高全市土地总面积2025687.86公顷,其他土地109900.60公顷,其他用地占土地总面积5.43,土地利用率94.5%,利用率高。(二)林地在农用地中比重较大2014年,全市农用地面积1781093.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87.93%,农用地中林地面积1178917.80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6.19%,占土地总面积的58.20,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

13、境优美。第三章 规划目标调整情况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下达的控制目标,对绵阳市2020年土地利用主要指标作如下调整:一、耕地保有量2020年耕地保有量原目标为403400公顷,2014年现状耕地面积为444509.74公顷,高于2020年耕地保有量原目标41109.74公顷,占2020年规划原目标比例为110.19,超额完成原规划目标。调整完善后,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目标为432100公顷,增加28700公顷。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原目标为362300公顷,2014年基本农田面积为373594公顷,比原规划目标多11294.46公顷,

14、占2020年原规划指标的103.12%。2006-2014年规划实施期间,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良好。调整完善后,全市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保持362300公顷不变。三、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原目标为130593公顷,2014年现状建设用地为134693.48公顷,因实施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2014年现状建设用地超出2020年原规划控制指标4100.48公顷。调整完善后,全市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指标调整为140143.54公顷,在2014年建设用地的基础上增加5450.06公顷。其中,单列游仙区重大项目66.67公顷;依据川国土资办理2015121号文件

15、“为支持国防科研项目建设,从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留的城镇工矿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中调整76.8667公顷(1153亩)给绵阳市,用于国防科研项目建设”。四、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原目标为108522公顷,2014年现状城乡建设用地为113479.94公顷,因实施灾后重建规划,2014年现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超出原规划控制指标4957.94公顷。调整完善后,全市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调整为118325.09公顷,在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基础上增加4845.19公顷。其中,单列游仙区重大项目66.67公顷用作城乡建设用地;依据川国土资办理2015121号文件“为支

16、持国防科研项目建设,从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留的城镇工矿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中调整76.8667公顷(1153亩)给绵阳市平武县,用于国防科研项目建设”。其中安置点项目使用8.4822公顷,用作城乡建设用地。五、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原目标为29893.00公顷,2014年现状城镇工矿建设用地34290.39公顷,因实施灾后重建规划的同步实施,2014年现状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超出原规划目标4397.39公顷。规划调整完善后,全市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调整为38976.54公顷,在2014年城镇工矿用地总规模的基础上增加4686.15公顷。其中,对游仙区某项目单列的66.

17、67公顷全部作为城镇工矿用地;依据川国土资办理2015121号文件“为支持国防科研项目建设,从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留的城镇工矿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中调整76.8667公顷(1153亩)给绵阳市,用于国防科研项目建设”。其中安置点项目使用8.4822公顷,用作城镇工矿用地。六、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原规划期内(2006-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为11760公顷。到2014年全市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411.49公顷,剩余为6348.51公顷。调整完善后以2014年现状为基数,全市2015-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调整为6511.94公顷,以上级下达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与2014年

18、现状建设用地之差的1.2倍加上游仙区某重大项目单列的66.67公顷及2015年调规使用的76.8667公顷省预留机动指标计。七、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全市原规划期内(2006-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划指标为4000公顷。到2014年,新增建设用地占耕地3398.81公顷。调整完善后,全市2015-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调整为4035.67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占新增建设用地的61.97%。八、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面积参照近3年全市年度计划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的比例,结合实际,此次规划调整完善,到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面积为5

19、110.6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的78.48%。九、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2020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原目标为4340公顷,到2014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11979.96公顷,占2020年上级下达原规划指标的276.04%,超额完成补充耕地任务。根据土地综合整治补充耕地潜力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结合实际,此次规划调整完善,到2020年,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调整为4050.00公顷。十、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按照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除以2020年城镇人口计算,结合实际,此次规划调整完善,到2020年,预计全市城镇人口为330.24万,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

20、积为118平方米。十一、园地面积2020年原规划园地面积73361.00公顷,2014年现状园地面积为36969.57公顷,较规划原目标少36391.43公顷。其主要原因为一调与二调调查技术方法的差异。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对园地目标进行调整,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园地目标调整为37784.23公顷,比2014年增加814.66公顷。十二、林地面积2020年原规划林地面积1156200公顷;2014年现状林地面积为1178917.80公顷,超出规划原目标值22717.80公顷,很好的完成了生态资源保护目标。根据全市退耕还林和农业结构调整,对林地目标进行调整。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全市林业

21、用地目标为1186063公顷,比2014年增加7145公顷。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一、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原则为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根据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目标,在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基础上,对全市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与布局予以合理调整。(一)优先安排生态屏障用地1落实上级规划确定的基础性生态用地的规模和布局;2统筹协调生态屏障用地与生产、生活用地,保留原有乡土、民俗和休闲用地;3在市级生态用地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主要生态廊道与斑块的布局和功能要求;4划定重要流域、重大灾害与重点污染治理区域,保障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二)落实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任务1在保持

22、耕地布局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按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对农业基础设施完善、质量好、集中连片的耕地进行重点保护和整治;2以农用地分等定级为依据,优先把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集中连片的耕地,水田、水浇地,国家和地方政府确定的粮、棉、油、菜生产基地内的耕地,土地整治新增优质耕地,应当优先划为基本农田;3协调好基本农田与各类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关系。交通沿线的耕地、城镇扩展边界外的耕地、独立工矿和集镇村庄周边的耕地,原则上应当划为基本农田。各类新增建设用地的布局安排应当避让基本农田;4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总要求,对基本农田进

23、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得低于上一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调整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应高于调整前的平均质量等别,或调整部分的质量等别有所提高;新调入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现状应当为耕地;现状基本农田中的优质园地、高产人工草地、精养鱼塘等,可以继续作为基本农田实施管护。(三)协调和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1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规模,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行业发展规划与用地定额标准等确定;2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布局,应当与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相协调,主要用于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求,改善投资环境和发展能力;3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布局,应尽可能避让

24、基本农田、生态屏障用地,减少建设项目实施对当地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乡风民俗和人文景观等产生的负面影响;交通干线布局应预留交通走廊,尽量并线安排,减少对国土空间的分割;4难以确定位置和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其他关系民生的零星建设用地,可预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编制用地项目表,并在规划图上示意性标注项目的位置和范围。(四)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1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根据人口和城镇化预期、城镇规模增长对城镇人均用地需求的影响、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对农村人均用地需求的影响、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更新退出机制等因素综合确定;2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应按照点轴发展规律,形成城镇紧凑发展、工业园区集中发

25、展、农村居民点集聚发展的土地利用格局;3城镇新增用地,应当在统筹利用存量土地的基础上,依托现有城镇及基础设施,少占耕地和水域,避让基本农田、地质灾害高危险地区、蓄滞洪区和重要的生态环境用地;4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必须在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内控制,尽量在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统筹布局,并与周边其他用地布局相协调;5采矿、能源、化工、钢铁等生产仓储用地以及其他污染性、危险性用地的布局,应与居住、商业等人口密集的用地保持安全距离,污染性工业用地布局应避让基本农田保护区;6农村居民点新增用地,应用于中心村建设,可与旧村整理缩并相挂钩,控制自然村落的无序扩张,促进农村居民点适度集中;7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内部

26、结构与布局,协调内部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控制生产用地空间、保障生活用地空间,提高生态用地空间;8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在同一乡镇内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复垦和农村空闲建设用地整理,调整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节约的建设用地用于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产业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五)合理安排其他各类用地在调查评价基础上,可按照土地适宜性合理确定园地、林地、牧草地、水产养殖地等用地的规模和布局。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布局优化情况(一)农用地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

27、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根据自然气候条件的相似性和区域间差异性特点,合理布局产业化基地,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构建“三大发展区”:平坝浅丘粮食蔬菜发展区、深丘农业综合发展区、山地林业和高山蔬菜药材茶叶综合发展区。2020年耕地面积减少至432713.6公顷,由于各县市区中心城区的扩展和重点建设项目增多,全市各县市区建成区周边的耕地将减少,但是按照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的规定,城镇建设占用的耕地将在其他乡镇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进行补充。2020年园地面积增加至37784.23公顷,调整的方向主要是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期间将加大水果、中药材、茶叶等的发展。2020年林地面积调整至1186063公顷,林地主要通过

28、退耕还林调整。2020年其他农用地减少至119625.7公顷,规划期间将通过建设用地占用及农地整理减少,全市各县市区均有所调整。(二)建设用地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布局调整方向主要是:在充分考虑圈外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后,将剩余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主要布于城镇及城镇周边,大力支持城镇及城镇及城镇周边的发展。同时,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全域统筹、空间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发展,科学谋划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五大统筹”,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以人为核心,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建设,推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至2020年,全市建设用

29、地面积从2014年的134693.5公顷,增加到140143.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2%,净增建设用地指标5450.04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得到合理优化调整,城乡建设用地由2014年的113479.9公顷增至2020年的118325.09公顷;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由2014年的18205.61公顷增加至2020年18696.10公顷;其他建设用地也将由2014年的3007.93公顷增加至3047.44公顷。(三)其他土地大力进行土地综合整治,谨慎、适度地开发农用地后备资源。2014年全市其他用地面积109900.60公顷,到2020年末减少至109349.4公顷,其占

30、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规划调整基期年的5.43%调减至5.40%,规划期内全市土地利用率由基期年的94.57%提高至94.60%。根据全市2014年的土地利用特点,结合各县市区自身情况,通过规划的宏观指导和用途管制,土地利用状况将沿着有利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并在极大程度上改善全市土地粗放、低效利用的局面,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全市生态环境改善。第五章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一、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原则在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保持现有基本农田布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依据二次调查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对基本农田布局作适当调整。二、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情况(一)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下

31、达指标362300公顷。按照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和我市实际,本次规划调整实际划定落实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62600.44公顷,比上级下达指标多划定300.44公顷。绵阳市各县(市、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表单位:公顷行政区域原规划确定的目标规划调整完善后确定的目标实际划定落实基本农田地类面积名称代码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涪城区5107031334011613153331073410762.66游仙区51070435613.3331825386663180031861.80 三台县510722109026.6

32、799465116667100000100025.00 平武县51072729633.3326846293332633326340.16 江油市51078264566.6757740697005813358190.78 北川县51072615273.3312489164001320013213.39 盐亭县5107235366047937586674813448169.31梓潼县51072545706.6741495502674153341596.00 安州区5107243658032890370673243332441.34 合计403400362300432100362300362600.

33、44 此次调整,各县市区基本农田调出涉及项目涉及以下类型:村民聚居点建设、交通用地(绵九高速、绵遂铁路等)、公益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公墓、养老院等公益项目)、旅游用地、退耕还林、能源用地(主要是变电站)等。从质量上看,各县(市、区)划定后基本农田比例减小,25度以上耕地全部划出基本农田,耕地平均质量等别均有所提高。从布局上看,优先将城镇周边及交通沿线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布局更集中连片,更有利于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二)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1绵阳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通过对个别零星任务图斑的划出和补划,绵阳市城市周边实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共2550.98公顷。从形态上看,绵

34、阳城镇周边的基本农田主要布局在高速公路沿线,更加集中连片,确保了“城镇周边、公路沿线优先划为基本农田”的要求得以落实。从布局上看,通过基本农田把公路沿线包住、把城市周边围住,用“带电的高压线”初步形成城市开发的实体边界,管控功能明显,可有效控制城市规模扩张,倒逼节约集约用地;同时,城镇周边的基本农田与绵阳三江汇流、群山环抱的自然生态相融相衬,在城区构建了绵安生态隔离区、永新生态保护区等十大生态区域和5平方公里的三江交汇水域区,形成各组团之间的天然生态屏障,基本农田的生态功能凸显,使“美丽绵阳”的内涵更加丰富。从绵阳未来发展看,绵阳中心城区永久基本农田分布在南部和东部,西北部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

35、向,与绵阳科技城建设发展规划相一致,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用地不会受到制约;通过对零散的基本农田进行局部调整,使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更加吻合,加快对部门、科技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军民融合产业园等重点区域的发展。2绵阳市其他各县(市、区)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6个县市及安州区实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共16540.66亩,其中Y3图斑228个、2307.47亩;G3图斑946个、13341.11亩,Q3图斑71个、890.08亩。基本农田质量和布局明显提高,江油市、北川县羌族自治县、安州区等县(市、区)原中心城区未划有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在本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中全部新划入了基本农田。绵阳市其他区县城市

36、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表单位:公顷县(市、区)耕地面积划定后基本农田情况划定后基本农田面积其中:保护率水田面积水浇地面积15耕地面积江油市3775.16258.13186.01 258.13 6.84%三台县2710.89608.99401.380492.7322.46%北川羌族自治县1234.2540.5221.17037.883.28%安州区953.4560.8953.657.2460.896.39%盐亭县681.37 51.61 19.41 32.20 39.08 7.57%梓潼县903.965.6565.65065.657.26%平武县392.1316.923.29.734.31%第

37、六章 三线划定“三生空间”即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生活空间是以城区建设区域为主,包括镇村建设区域,科学拓展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生产空间是以宜种宜耕区和工业园区为主,科学建设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生态空间是以深丘山林、江河湖泊、塘库堰堤、湿地公园区域为主,科学建设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空间。优化“三生空间”结构布局,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严格保护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等生态用地,合理安排生态退耕,保障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用地。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保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变,根据现行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结合城市发展战略和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人口增长趋势,严

38、格划定“三线”(即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会同农业部门进行,为维持基本农田格局的基本稳定,可依据基本农田划定的成果,适当调整,使布局更趋合理。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在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保持现有基本农田布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依据二次调查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对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作适当调整。即允许将现状基本农田中林地、草地等非耕地和25度以上坡耕地调出,同时将城市周边、道路沿线和平原坝区应当划入而尚未划入的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做到基本农田保护数量不减少、布局更优化,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全市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直接作

39、为保护红线,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362600.4公顷,比省下达目标多划300.4公顷。绵阳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情况单位:公顷辖区目标任务实际划定面积绵阳市362300362600.4涪城区1073410762.66游仙区3180031861.8安州区3243332441.56江油市5813358190.73三台县100000100025.76梓潼县4153341595.59盐亭县4813448165.79平武县2633326335.45北川县1320013202.82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依据环保部门和林业部门的意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

40、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平衡、经济社会生产效益相统一。按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对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在下一步划定的市级、县级生态保护红线应遵循以下要求:(一)涉及自然保护区的红线划定要求市(州)级、县(市、区)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要纳入市(州)级、县(市、区)级生态保护红线,实验区结合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估结果确定纳入红线范围。未编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或者未进行功能区划的自然保护区原则上整体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二)涉及风景名胜区的红线划定要求市级及以上级别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原则上划入生

41、态保护红线,其他区域结合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估结果确定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具体范围。(三)涉及森林公园的红线划定要求市级及以上级别的森林公园,依据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原则上将规划的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其他区域结合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估结果确定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具体区域范围。(四)涉及湿地公园的红线划定要求省级及以上级别的湿地公园内的湿地保育区原则上应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其他区域结合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估结果确定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具体范围。依据当地林业、环保、水务等部门意见划定,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共153165公顷,包括水源保护地、地质公园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等。绵阳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单位

42、:公顷辖区划定面积主要区域全市153164.19主要类型为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地质公园等。涪城138.26包括涪江铁桥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涪江东方红大桥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游仙141.97包括仙鹤湖水源保护地和涪江水源保护地。安州9707千佛山自然保护区9231.00公顷、雎水镇(海绵生物礁地质公园保护区)476.00公顷。江油12721.03水源保护地、观雾山自然保护区。三台1456.93鲁班水库区、团结水库区。梓潼1547.1梓江、潼江流域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七曲山大庙至演武乡古柏林原始森林带生态保护区。盐亭44.83高山森林保护区、两河镇水源保护地。平武104694.

43、3王朗自然保护区、小河沟自然保护区、雪宝顶自然保护区、泗耳藏族乡。北川22712.77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片口自然保护区、千佛山自然保护区及主要河流的干流部分三、城镇用地边界线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工作,依据城乡规划局及住房城乡建设局意见,以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避开蓄滞洪区、地质灾害高危险地区等,基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控制城镇发展的总规模,引导人口经济向生态环境容量高的地方配置。落实底线思维,严格规避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具有明确保护要求的空间要素,尽量少占优质农林和矿产资源集中区域,从严保护山体、水系、自然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等基础生态

44、空间。(一)绵阳市城市开发边界线本次规划调整完善结合“多规合一”工作与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城市规划修编工作紧密衔接,根据城市规划及住建等相关部门意见,决定绵阳市城市开发边界线暂由目前的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确定。根据用地评定结果及四区划定的相关分析,并结合相关浅丘城市土地利用的分析研究,以及政策约束和当前的技术认知,规划绵阳市城市开发边界范围面积150平方公里,城市开发规模的上限不超过150平方公里,方不影响区域生态功能,并将此范围作为城市的开发边界(终极规模)。同时明确城市开发边界的控制措施、倒推近期和远期建设规模,防止城镇的蔓延。(二)绵阳市各县市区城

45、镇用地边界划定情况各县市区城镇用地边界划定依据当地城乡规划及住建部门意见,结合土地管制分区进行划定。绵阳市城市开发边界范围面积单位:公顷辖区城市开发边界范围绵阳市29727.74涪城区22624游仙区7103.74安州区7042.89江油市6300三台县7421.34梓潼县3008.39盐亭县4695.33平武县838.29北川县5376.23第七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一、空间布局根据用地适宜性评价及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涪江两岸、安昌河谷及园艺台地等地用地条件相对较好,且有向外拓展的发展空间,沿三个方向由城市中心向外拓展是绵阳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规划期内,绵阳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向西部界牌、园艺

46、及南部塘汛、松垭方向发展,规划到2030年将安州区纳入城市规划范围。依托绵阳城区四山环抱、三江汇流的自然山水格局,规划形成山水间隔、指状生长的多组团空间布局结构。根据自然山水及道路等要素划分,将中心城区分为中心区、园艺、高新区、塘汛、游仙、科学城、松垭、青义、小枧、循环经济园和磨家共十一个组团。中心区:城市综合性服务中心。跃进路周边改造成为以商务、文化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南河路至临园路为商贸服务业中心;御营坝、高水地区以居住和商贸为主要功能;花园路一带以交通、商贸、居住为主要功能。园艺组团:依托科创园,形成以科技研发、行政办公、文化和居住为主导的城市新区。接受旧城疏散的行政办公和居住功能,

47、向外调整区内工业生产功能。片区中心规划形成城市分中心,承担市级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及综合服务等功能。高新区组团:承担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物流和居住功能。普明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及行政管理、技术研发等功能。更新改造永兴片区中心,提升城市形象,沿飞云大道打造城市西部门户,形成西部城市副中心,主要承担城市西部商业中心、市级体育中心、区域性商贸中心和现代制造业中心等功能。新皂布置军转民工业园和城市物流中心。塘汛组团:绵兴路以西主要布局工业,东部滨水地带主要发展居住,中部形成城市分中心,承担科技会展中心、城市南部体育中心、商业中心等功能。游仙组团:富乐山与芙蓉溪沿岸为休闲旅游基地,承担市级休闲旅游服务

48、功能;游仙试验区集中布置工业用地;沿一环路、芙蓉溪形成以生活服务、休闲娱乐为主导的组团中心。科学城组团:以国防科技研发为主导的城市组团。松垭组团:依托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以农业研发、科技创新型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城市组团,完善科技城产业功能。青义组团:教育科研和居住组团。小枧组团:居住和休闲度假组团。防震减灾园组团:高新区拓展区,建设成以抗震减灾和循环经济为主题,以工业和居住为主导的新城市组团,吸引西部受灾企业集聚。磨家组团:在循环经济园南部与平武共同建设河北(平武)工业园,尝试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在河边镇东部建设通信产业集中发展园。二、用地安排2014年绵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现状规模为1832

49、9.62公顷,常住人口126.86万人(2015年统计年鉴数据),人均用地144.49平方米。根据“十三五”新型城镇化规划,至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达到137.8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8%,年均增长1.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按照市城乡规划部门提供的规模控制边界,绵阳市中心城区控制范围48667.27公顷,中心城区规模边界面积20291.57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1964.83公顷,现状建设用地18326.74公顷;有条件建设区面积14239.72公顷;禁止建设区面积280.23公顷。中心城区范围内永久性基本农田面积2550.98公顷。三、空间管制将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根据管制措施的差异性

50、,划为四个用途管制区:(一)允许建设区是指建成区范围和城市规划划定的规模控制线的共同区域。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共划定中心城区允许建设区20291.57公顷。主要用于城市发展、配套设施建设与工业集中区建设。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协调;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二)有条件建设区是指介于扩展边界线与城市规模控制线之间的区域,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将允许建设区未覆盖的城市规划适宜建设区域均划为有条件建

51、设区,该区域面积14239.72公顷,主要用于建设用地指标布局调整。管制规则: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区内村庄应限制新增规模,鼓励更新改造,逐步与城市功能相协调;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三)限制建设区主导用途:本轮规划共划定中心城区限制建设区13855.75公顷,有少量新增建设用地。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土地整治和基本农

52、田建设的主要区域;区内禁止城、镇、村建设,控制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四)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是禁止建设用地边界所包含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价值,必须禁止各类建设开发的区域。包括水源地保护核心区、名胜古迹保护核心区、国有林场等。该区域面积为280.23公顷。该区域的管制措施主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第八章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根据绵阳市国

53、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交通、水利、环保、电力、旅游等各行业十三五专项规划,规划至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共179个。交通类共计112个,含机场、高速、国道干线、省道干线、铁路、及重大市政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类共5个,含川中、川西须家河组气田开发,中石油川西、川南老气田开发,为省级重点项目。电力类共计33个,主要为电站和输变电工程。水利类共计22个,主要为水电站、大型水库等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类共计7个,主要为风景名胜及文化产业园用地。其他主要为国防军事用地,此部分用地量较大且位置暂无法确定。市级重点建设项目预留1666.75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以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减去城乡建设用地

54、新增上图面积确定。详见附表4绵阳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一、交通项目绵阳市在规划期内安排交通项目共112个,主要包括:北川通用机场、绵阳机场等多个机场,绵遂城际铁路、宝成线皂角铺铁路货场扩建工程、成都至兰州铁路(绵阳至成兰铁路联络线)、绵遂内铁路等11条铁路,G5京昆高速公路绵阳至成都段扩容、G8513线九寨沟(川陕界)至绵阳高速公路、广元至平武(广元至平武高速)、绵阳至苍溪(绵阳至苍溪高速)等18条高速公路,G108线绵阳市城区过境段、G245三台段改造工程、G347线梓潼至北川改建工程、G245巴中至金平三台等14条国道,S416绵阳至中江公路工程、S209江油雁门至六合改建工程S101

55、永新至三元镇改造工程等35条省道及干线工程,中国绵阳现代科技物流园基础设施路网、科技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路网、二环路、绵阳市轨道交通1、2、3号线等22个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二、能源项目绵阳市规划期内安排川西产能建设项目,芦溪至石龙嘴连接输气管道工程,元坝-德阳输气管道,中石油川西、川南老气田开发,川中、川西须家河组气田开发等5个省级重点能源项目。三、水利项目规划期内,绵阳市安排草溪河水库、沉水水库、祠堂湾水库、建兴水库、开茂水库、蓬溪船山灌区、四川省蓬溪船山灌区工程、四川省武都引水第二期灌区工程、新华水库、唐家山水库等22个水利项目。四、电力项目规划期内,安排1000千伏、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等多个输变电站工程,彭家集电站、扯马索电站、漩坪电站等多处变电站项目。五、旅游项目规划期内,安排青川县四川龙门雪山(官帽山)国际森林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禹穴沟景区二期、平武县白马王朗生态旅游示范区、平武县虎牙旅游景区项目、佛爷洞景区二期建设、窦圌山风景区二期建设、李白文化产业园等旅游项目。六、其他项目规划期内,安排游仙区、梓潼县、平武县等国防军事及其他特殊用地项目。其中,游仙区、平武县已安排单列指标。绵阳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详见附表4。第九章 规划环境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