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兰亭集序》_第1页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_第2页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_第3页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_第4页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兰亭集序教案内容感知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世称王右军,是我国最著名的书法家,备精诸体,草、隶、楷、行,皆博采众长,自成 一家,世称书圣。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 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风雅 热烈,盛极一时。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书序这种文体,一般是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 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 “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

2、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 叙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本文善于借题发挥, 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论及人生的意义。这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兰亭集序这篇序,以淡雅自然的文字、清幽秀美的描写、起伏宕迭的情思,记 叙了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是中国古代宴游诗序中 的著名篇章,很能代表王羲之的散文风格。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笔 端富于感情,思绪万千,低回曲折,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对后世的游记散文 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 激荡而

3、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 佳作。咬文嚼字1.字音癸丑() 禊事(x) 流觞(shn) 会稽(kui j) 激湍(tun) 骋怀(chng) 悟言(w) 形骸() 趣舍万殊() 嗟悼(ji do) 虚诞(dn) 彭殇(shng) 若合一契(q) 曾不知老(zng)2.多音字3.形近字湍 湍急揣 揣摩觞 流觞殇 河殇骋 驰骋 骸 形骸 诞 荒诞 聘 聘礼 骇 骇异 涎 垂涎4.通假字趣舍万殊(“趣”通“取”,往,取) 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5.古今异义引以为流觞曲水 取诸怀抱向之所欣古义:文中是“以(之)为”。今义:认为。 古义:胸怀抱负

4、。今义:身体的部位,胸部。 古义:过去、从前。今义:介词,常用作方向等义。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篇文章。今义:文雅之意。列坐其次时为第二。 次要的地位。 6.一词多义古义:它的旁边,此处指曲水旁边。今义:次第较后;表列举一觞一咏(一边 ll 一边 ll)一 俯仰一世(一世 : 一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动词,同等看待)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修建, 修造 )修期内立法度, 务耕织, 修守战之具(治理, 整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订, 修改)邹忌修八尺有余(高)茂林修竹(长)会天大雨, 道不通, 度已失期(期限)今夜半, 方期我决斗某所(约定时限)上不顺天,下不惠民, 征敛无期, 求索无厌

5、(限度)良马期乎千里, 不期乎骥骜(期望, 企求)期年之后, 虽欲言, 无可进者(读音为ji,满, 周, 一周年)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至, 及) 致临次皖师欲结欢于宁南, 致敬亭于幕府(送, 送达)一篇之中, 三致意焉( 表示, 表达)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到达)家贫, 无以致书以观(获得, 得到)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引来) 女行无偏斜, 何意致不厚(致使, 使得)专心致志(极, 尽)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情趣, 情致)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面对, 迎)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面对, 引申为阅读) 居高临下(从高处往低处看)先帝知臣谨慎,

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贤能不待次而举(等次)陈胜, 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凡用兵之法ll 全军位上, 破军次之(在排列上次一等) 师退, 次于召陵(临时驻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夜篝火(行军途中的驻地) 列坐其次(旁边)7.词类活用极视听之娱(极,名词用作动词,穷尽)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贤士。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不知老之将至。(老,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老之境)流觞曲水(流、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使弯曲)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游,使放纵。骋,使开畅)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意动,把看作一样)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意动,把看作相等)所以兴怀,

7、其致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一样、相同)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剖析:总写盛会的时间、地点、原因。时于暮春,地在兰亭,事因修禊。简单几笔 就将事情交代得一清二楚。点明了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2.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剖析:这里是写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 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语,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 士的高雅情致。3.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

8、之矣。剖析: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感情由“乐”转而为“痛”的过程。作者由开始时“信 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 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 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 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情 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 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4.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剖析:“向之所欣”,意为先前所喜欢的事情,即先前的“乐”事,具体指上文所叙兰亭集会这件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言其先前乐事,顷刻之间已成往事。“犹不能 不以之兴怀”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意为尚且不能不因此而感慨。“况修短随化,终期于 尽”意为何况对于生命不论长短,终究难免一死呢?整个句子是一个用“犹何顷刻之间变为陈迹,尚且感慨万千,何况对于生命无论长短终难免一死这件事呢? 准确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就会看出,作者这句话一是对从兰亭聚会联想到的现今人们“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和“及其所之既倦,情随 事迁,感慨系之”两种态度的看法;二是以“况修短随化

10、,终期于尽”,引出“死生” 这个全文的议论中心。这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宛如一个链环,不仅把第 3 段与第 2 段链 接,还把第 3 段与第 1 段连成一个链条,使全文意脉相连,成为一体。5.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剖析:本句可译作“现在才明白,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与夭亡看 作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这里,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 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 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6.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剖析:我们今

11、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览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王羲之的人 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人士,比如 曹操、李白。曹操在诗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这并 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著,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王羲之的文章多是“消极其表,执著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 生虚无的最执著的努力。二、重点语段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至“信可乐也”。剖析:本部分写兰亭景色,突出其“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之间, 绿树成荫,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惟山、水、林

12、、竹、 天、风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 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一切尽显淡雅,而这 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映。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不仅 “目遇”,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认真观察思考,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 理”和“悟道”。描写了当地的自然风光,暗示它可以引发与会者的诗兴,然后用“流觞曲水”“一 觞一咏”概括了游宴中的欢乐情形,可算是入题。后一层转入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先 用景物作烘托,“天朗气清”,则所见者真;“惠风和畅”,则观景之情致浓。由此说到“仰” “俯”之所见,再归结为

13、“游目骋怀”之“乐”,自然顺理成章。这一层仍是切着兰亭 之会写的,却为本文奠定了抒情的基调,其中“仰”“俯”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又 预示了下文将有所发挥。2.“夫人之相与”至“死生亦大矣”。剖析:本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并不显得突 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 二字上文已见,只是这里用了它们的合义,表示过得很快。这就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 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接着就举出两种不同的生 活方式:静者“悟言一室之内”,躁者“放浪形骸之外”。作这样的区分,其实只是一种 烘托的手段,

14、作者的本意是要说那相同的一面,即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而在事过境迁之后又不免感慨横生。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 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 留恋于有生之乐。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不能永远保有那美 好的留恋。至此,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死生亦大矣。”作为书序,以 此来概括一篇之意,便是作者见解的高远之处。3.“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至“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剖析:此段分两步推进作者的思想感情。第 1 步,紧接上段结尾的“修短随化,终 期于尽”。作者从古人遗留下来的文章看到古人也为人生变

15、化而兴叹生悲,这和今人为 人生的变化兴叹生悲完全相同,甚至比今人更加伤感,这使作者的心情久久不得开解。 第 2 步,作者推测未来人的感情变化也必和古今人一样,等到现在的一切成为历史的陈 迹,未来人也会像我们现在一样临今人之文而感叹,如此无情的变迁再次引起作者的感 慨。最后作者点出写作此序的主旨: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速,此次宴集的情况就该记录 下来,以免湮灭不彰,同时也使将来之人了解作者心中的感触。随着感情变化的步步推 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这与上文的乐生之意恰好相合。审美鉴赏兰亭集序中的文学生命主题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一篇任情哀乐的千古情文。作者在文中畅叙群贤聚会、 仰观俯察之乐,表现出一种高旷的宇宙情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 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可是作者很快就产生了“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感伤,其生命情调很快由开朗欢 畅转为慷慨悲怀。诗人还指出这种变化是生命的常态。他用生动的描写为我们揭示了生 命意识发生的现实场景: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 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在这里其实已经描述了人生的几种不同境界,即审美境界、生活境界和生命 境界。当人们专注于审美活动或实践活动时,会达到快然自足甚至忘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