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五年级落花生教案范例 落花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落花生教案1 两课时一、教学内容1、文字:抓住“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重点词语,联系文本,渗透汉字文化教学,注意“爱慕、印”等有形有色的构词特点。2、*:此文浅显易懂,*层次富有条理,详略分明。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全文以“落花生”为线索,重点围绕“议花生”展开了论述,使人读后便明白一种道理,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
2、有好处的人。”这种结构的*,便于引导学生学习围绕重点内容选材。3、文化:借物喻人,借落花生的好处多,喻人要有落花生的品格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面子,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抓住如此的人文,更利于学生将父亲与一家人的对话的内涵。二、教学目标1、通过字词的教学,体会*虽浅显的文字,和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达到识字词习文,习文促进字词的理解。2、通过阅读教学,理清*的结构层次,历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比较中,比较详略抓重点;我们谈”与“父亲谈”,比较内容抓重点;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比较目的抓重点。搞懂“抓重点”的阅读方法。3、通过落花生与石榴、
3、苹果、桃在位置、外表、印象三方面的对比,理解父亲与家人的话: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等。做有用的人,做落花生一样的人,这只是第一层面的理解。做讲体面,石榴、苹果、桃这样的人,这是第二个层面的理解。明白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即,做又要讲体面而又对他人有好处的人,这是第三个层面的理解。理解许地山的父亲为啥希望他做一个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这是第四层面的理解。三、教学预设: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了解学情(一)字词1、抓住重点的字词1)半亩(m)拼音、吩咐(fnf)词义(a.嘱咐;b.口头指派或命令),课文中谁吩咐谁、榨(zh)油字型结
4、构、石榴(li)读轻声、便宜多音字、居然字义,学会用词、爱慕字义,课文中是对什么有爱慕之心?2)巩固字词(思维体操)。(二)*1、这一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以落花生为线索,课文讲了“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2、读了课文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二、细读课文明白抓重点的阅读方法运用“比较法”去独立阅读课文。这需要老师的指导,交学生去“渔”。1、“对照比较”抓重点1)比较详略抓重点(默读方式处理)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比较中,老师引导学生看*的详略,详者为重点。2)比较内容抓重点(分角色读:注重人物对话)在“我们谈”与“父亲谈”的内容比较之中
5、,“父亲谈”的内容更加重要,学生通过比较内容,抓住了重点。3)比较目的抓重点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再找出最重要的,用前两个方法显然无济于事了。老师引导学生看*的写作目的,于是,“学花生做有用的人”这一最重点便抓住了。2、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二课时三、精读课文体会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1、抓出全文的重点段落。估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落花生的品质,有了初步的印象。学生很可能在迅速的抓住全文的重点段落。1)找出重点段落,第10段,师生对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背诵。交流心得:我采用的是理解记忆的方法。这一段父亲的话,分成了两部分。我采用的是一句一句的背诵的方法。2)
6、理解帮助。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花生桃、石榴、苹果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外表矮矮地长鲜红嫩绿印象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估计:学生会说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不做苹果一样的人。探讨为什么要做花生一样的人?引导学生读父亲接下来所说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他们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接合现实情境,讨论注重外表是不是不好?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桃、石榴、苹果,外表非常的美,使人一看便生爱慕之心,做这样的人,这是一种现代人的追求,也是现代人的生活
7、方式,明白追求外在美,这没有什么不对的。追问:想做什么样的人?估计:学生要做桃、石榴、苹果一样的有外在美的人理解文中“我”说的那一句:“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讨论什么样人,才是有用的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只讲体面不对。追问: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估计:学生回答即要做一个即要做讲体面的人,又要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为何*中,作者的父亲希望作者只做一个像落花生一样的外面不好看而有用的人?为了给学生解惑,一是引出作者许地山的笔名“落华生”,说明作者一生也在勉励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一样品格的人。二是,讲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许地山的父
8、亲为什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反而希望孩子们做花生那样的人呢?”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国情来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二十世纪初叶,国家正处于一个极为动荡的年代,国家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各类有用的人才,而当时的许多有条件有能力的公子少爷们天天醉酒欢歌,置国难于不顾。面对这样的现实,许地山的父亲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之心的民主人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扎扎实实的学点本领,为国家为民族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做个有用的人。其拳拳爱国之心浓缩在殷殷期望之中,父亲之所以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参加“收获节”,父亲之所以拿花生与苹果石榴对比来揭示花生得最可贵的品质,许地山之所以将自己的笔名确定
9、为“落华生”,就不难理解了。爱国,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同时,介绍许地山的父亲:许地山,1893年2月14日生于台湾省台南府城延平郡王祠附近的窥园里。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祖籍广东揭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临危受命,担任台湾筹防局统领。他激于民族大义,率众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日寇占领台湾后,遂将全家迁回大陆。当时因清政府不准内渡官员保持台湾籍贯,许南英便在福建龙溪落户。2、有感情的朗读父亲所说的话,明白做一个有用的人的意义。在边吃边谈中,理解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理解这一印字。牢记在心中,一生受用的意识。四、超越文本引发人生思索1、了解许地山许地山生于1893年1
10、941年,许地山积劳成疾,导致心脏病逐渐严重。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时,他心脏病再次复发,英年早逝,年仅49岁。噩耗传出,第一个送来花圈的是宋庆龄。梅兰芳、叶恭绰、郁达夫、徐悲鸿等许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挽联。当天,香港学校下半旗,港九钟楼鸣钟致哀。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个团体近千名代表举行“许地山先生追悼大会”。国内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会,痛悼这位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爱国者。2、谈做一个有用的人。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或背诵全文重点段落。落花生教案2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
11、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三)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二、教学重点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三、教学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板书:(一)种花生收花生)2.课文中
12、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4.练习用“居然”造句。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
13、过。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板书:(二)母亲的建议)(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板书:(三)尝花生议花生)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板书: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1)
14、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板书:果实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
15、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4)练习用“成熟”造句。“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师据此指导学生造句。(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学生背诵。“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而的东西。”(板书: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2)
16、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和突出*中心起了什么作用?(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
17、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5.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五)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1.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板
18、书:略写详写)3.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七)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
19、理”的写法。(八)作业。1.用“居然”“成熟”造句。2.背诵课文。落花生教案3 两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2、分清课文的主次。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落花生的特点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 、激趣导入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整体
20、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种花生、收花生。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吃花生时的议论。)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汇报交流。(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2)质疑、解疑。“开辟”是什么意思?
21、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3、指导感情朗读。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第二课时一、谜语引入。由谜语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大家猜猜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指多名同学说)大家想不想知道原因呢?二、学习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画出重点词语,作好记号。2、老师今天带来了花生,大家想不想尝尝,检查生字情况。(出示动画)3、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些什么?4、对作者影响的是哪件事?5、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6、分角色朗读(出示阅读要求),其他孩子边听边勾
22、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7、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出示课件)姐姐说: 哥哥说:我说: 爸爸说:8、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9、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同学勾画出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10、练习填空作比较。(出示课件)11、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12、自己读一读讨论: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13、练习有感情朗读,指多名同学读爸爸的话。14、爸爸仅仅在说花生吗?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15、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从哪儿看出来?教师总结:许地山这
23、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 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落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16、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为什么用落花生做笔名?)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18、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2)、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3)、我们不需
24、要外表美。( )教师总结:文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19、那么,你长大以后,准备做象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为什么?(出示课件讨论)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板书设计种花生落花生 吃花生过收获节 我们谈谈花生 赞花生父亲谈学花生借物 喻 做有用的人(道理)落花生教案4 两课时教学
25、目标1.认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榴”等6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
26、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谜语导入: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
27、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出示课件4)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种花生、收花生。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吃花生时的议论。)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生讨论,
28、并回答,师总结: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6)(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2)质疑、解疑。“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1.会写课后10个生字。2.熟读课文。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29、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7)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2.
30、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出示课件8)3.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9)(1)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出示父亲的话。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课件10)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让人一见就_,但是和_相比,还是_最可贵。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11)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2)(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c)我们不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电脑维修维护服务协议条款
- 夫妻赠予钱财协议书范本
- 小吃摆摊协议书范本
- 假期计划协议书范本
- 中介外包协议书范本
- 未婚申请分户协议书范本
- 出品标准培训课件提问
- 标准服务用语培训课件
- 2025年正气胶囊用药指导试题
- 2025中交疏浚(红河)有限公司岗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餐厅后厨卫生管理手册
- 不动产登记知识课件
- 建筑工程钢结构部分施工质量验收资料
- 2024年新高一英语初升高衔接《语法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含答案解析
- 曲臂车高空作业车施工方案1
- 3外架专项施工方案
- 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与文言文】
- 电梯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内容表格
- 体育赛事组织策划及执行方案手册
- 全过程造价咨询项目保密及廉政执业措施
- 游戏策划师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