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生第三套培训说明._第1页
理化生第三套培训说明._第2页
理化生第三套培训说明._第3页
理化生第三套培训说明._第4页
理化生第三套培训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一四年河南省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河南省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办公室2014 年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第三套)物理实验一: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8 分)(一)命题意图1. 本实验不是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全面探究,只探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出于 以下几点考虑:(1)要探究虚像与实物等大,就需要两个物体总是一样大。若用平面镜成像实 验器还可以;若使用蜡烛作为物体,在考试的过程中很难保证两个蜡烛总是一样大, 因为蜡烛总是有一个要燃烧的。(2)要探究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就要证明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一是需要 连线并“证明垂直”的工具直角三角板, 二是每个考生需要一张记

2、录纸, 三是物像的 位置也难以准确确定(都有一定的大小) ,这样太麻烦了。(3)还有成像规律中的物像左右相反,用蜡烛是不能证明的。2. 探究规律时,需要测量多组数据,考虑到时间问题,只测量两组数据。(二)器材准备1. 一套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材包含:镀膜玻璃板、四个塑料人、两个三角板,其 中两个不带红色半圆形斑的塑料人用作支架;另外两个带半圆形红斑的塑料人,一 个作为物体,另一个用来找像的位置。3142. 除了成套的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材,还需要配置一个“和玻璃板一样大小的平面 镜”,旨在考查学生选择器材的动作和能力。3. 还需要配备一张“边长为 2cm 方格白纸”。这张方格白纸既起到白纸的记录作用,

3、 也起到刻度尺的作用。因为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会引起系统误差(大约是玻璃板 厚度的三分之一左右) ,且塑料人离玻璃板越远,误差越小。所以,方格纸的竖线用 虚线,横线用实线且加粗,靠近中央刻度线附近的横线也用虚线,希望物体放的离 玻璃板远一些。之所以方格纸的边长设定为2cm,是为了读数时不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能基本保证像距等于物距。可参考附图中的方格纸(建议用 A4 纸打印)。4. 实验台面平整且放置水平,否则,难以保证玻璃板竖直。5. 方格纸不能折叠,否则,很难保证小塑料人竖直固定。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保 持方格纸的整洁与平整,不能折叠,不能用笔标记;否则需要更换方格纸,不能影 响下一位学生实

4、验。6. 放置该实验的实验台应该在靠近窗户的地方, 比较明亮,可以保证塑料小人反 射到玻璃板上的光比较强。7. 两个塑料人,可以用干电池等大小相同、又能竖直放稳的物体代替。8. 玻璃板上若没有镀膜,可贴上汽车玻璃薄膜,效果很好。9. 在平整的桌面上, 两个支架基本能保证玻璃板竖直架稳, 不需要直角三角板检 验,所以成套器材中的两个直角三角板无用,可以不配给学生。10. 顺便说明, 刻度尺和三角板是有区别的, 测量长度用刻度尺, 作图用三角板。(三)实验提示1. 怎样确定反射面?玻璃板有两个面,哪个面作为反射面(即镜面)? 对于涂有半透膜的玻璃板,涂有半透膜的一面应该作为镜面,否则,两个面反 射

5、所成的两个虚像清晰程度相差不多,会看到两个虚像,很难确定像的位置。对于涂有半透膜的玻璃板,涂有半透膜的一面通常标有字母M ;若没有,也可以借助于平面镜成像加以区分。把一个带红色圆斑的小塑料人一端与玻璃板表面接 触,若只看到一个像,比较清晰且物像间基本接触,则该面为涂有半透膜的反射面; 若是另一面,会看到两个虚像,且两个虚像也不重合,模糊不清。2. 怎样使虚像更清晰? 将作为物体的塑料人放在比较明亮的地方,让其反射面对着光,这样成的虚像比较清晰。3. 怎样确定虚像的位置?(1)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另一个塑料人,当这个塑料人与前面塑料人的像重合 时,后面塑料人的位置,即为像的位置。(2)注意消除视差

6、:在确定虚像位置时,要注意消除视差,即保证玻璃板后面 的塑料人与前面塑料人的虚像位置重合。检验的方法是:感觉重合后,改变视线方 向时,玻璃板后面的塑料人总是与前面塑料人的虚像是重合的,说明没有视差;若 改变视线的方向,二者不重合了,说明存在视差,需要重新调节。若没有消除视差, 即没有真正找到虚像的位置。4. 怎样测量物距和像距?(1)在固定玻璃板位置时,玻璃板镀膜表面应该与方格纸的中央零刻度线对齐(物距、像距应该是物、像到玻璃板镀膜表面的距离),这样便于测量物距和像距。(2)由于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尤其是平面镜成像实验器的镀膜玻璃板有约 5mm厚,所以,测量物距和像距时一定要搞清楚是到哪个表面

7、的距离。若把像距测 为像到后表面的距离,将有0.5cm左右的误差。(3)由于误差的存在,物距和像距测量的结果不一定相等,只要相差不多就行, 不超过0.5cm,就可以认为相等,不扣分。若测出的物距和像距相差悬殊,超过1cm, 可能是反射面的位置搞错了;也可能是玻璃板不竖直;也可能是虚像位置找错了,扣1分。读数错误,也扣1分。5. 正确的结论是: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四)器材整理最后整理器材,方格纸不能折叠,一定要恢复到和原来大致一样的状态,这样 可以减轻监考教师的负担。若考生没有做到这一点,监考教师应提醒考生完成,给 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若学生没有完成,应该由监考教师完成

8、,不能影响下一 位学生的实验。(一)命题意图1为了节省学生实验操作的时间和器材的安全,实验中用到的天平已经调节平 衡,但是,调平后又把游码拨离 0位置。测量时要求考生先把游码拨到 0位置,检 查天平是否平衡,此步骤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实验习惯。2. 考虑到时间问题,只测量一组数据。3. 因为盐水的密度不确定,测量盐水的密度(比测量水的密度)更利于监考老师 评判。(二)器材准备1. 天平可用称量为200g的天平,天平已经调节平衡,游码要拨离 0位置。2. 量筒可用量程为100mL的量筒,烧杯的大小要与量筒、天平相匹配。3. 盐水已经配好,盛在水杯中。水杯是用于盛盐水的,也可以用其他器材代替

9、。4. 滴管放在烧杯中。(三)实验提示1为了减小量筒和烧杯壁粘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使两次测量的质量之差恰好等 于量筒内盐水的质量,测量顺序不能颠倒。应该先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再把 盐水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最后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如果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再测出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最后把盐水全部倒入 量筒中,由于烧杯壁上可能粘有盐水滴,使两次测量的质量之差与量筒内盐水的质 量有出入,造成测量误差。扣1分。如果先用量筒测量盐水的体积,这样,当量筒内的盐水倒入烧杯内测质量时, 量筒 壁上粘有的水滴,也会影响质量的测量。扣 1分。2. 把量筒直接放到天平上测质量的,扣 2 分。3. 天平的使

10、用要符合天平使用的规则。(1)把烧杯放在右盘中的,扣 1 分;(2)用手直接添加砝码的,扣 1 分;(3)结果读数错误的,扣 1 分;(4)测量过程中再调节平衡螺母的,扣 1 分;(5)每次测量质量之前,游码必须归 0,否则扣 1 分。4. 有些天平,用镊子拨游码实在困难时,可以用手拨动游码,但是,前提条件是 先用镊子拨不动。任何时候都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5. 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考虑,被测量的盐水应该越多越好,最好是体积超过 量筒量程的一半,但是,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实际,达不到的也不扣分。6. 实验过程中,对读数、计算的要求不高,读数时,是否估读不扣分;但读数 时要让监考老师过目,不得随意编造

11、数据,否则扣分。密度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 数也不做要求。单位也不要求换算成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7. 器材中给出了滴管, 可用可不用。 若用滴管将量筒中的盐水添加到整刻度, 可 以减小由于估读而带来的误差。但是,若使用滴管,测量质量时滴管一定要放在烧 杯中。(四)器材整理1. 实验结束,整理器材时,天平的平衡不能破坏,但是,游码要拨离 0 位置, 学生没有完成的,待学生走后,应该由监考老师完成,不能影响下一位学生的考试;2. 量筒和烧杯中的盐水应该倒回水杯中,继续循环使用。3. 滴管放回烧杯中。 实验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8 分)(一)命题意图1. 为了能体现结论的一般性, 符合科学性要求,

12、 同时又考虑到时间紧的问题, 本 实验要求测量两组数据。2. 为了体现本实验的开放性,器材中配置的有弹簧测力计,但可以不用。3. 本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较多,但是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二)器材准备1. 现在实验室配备的杠杆上等间距的位置上固定有细绳套或羊眼,以便挂钩码 用,这样就不需要细线或挂物环了。2. 钩码一盒,要求内有 10 个相同质量的钩码,且质量标在钩码上。3. 理论上要求杠杆转动的灵敏度越高越好, 但实际上杠杆的转动不能太灵活, 因 为所配置的钩码不一定完全相同,横梁的刻度也不一定完全均匀。(三)实验提示1. 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数据较多, 还需要进行质量和重力的转换,

13、 为了节省时 间,换算时, g 可以取 10N/kg 。2. 实验测量部分内容较多,共 5 分,一共 12 个空,每错 1 空扣 0.5 分,5 分扣 完为止,不能再扣其他部分的分。3. 实验结论可以用公式“ F1沌仁F2沌2 ”表述,也可以用文字“动力X动力臂阻力X 阻力臂”表述。4. 操作要小心,不要使钩码掉下来,或杠杆翻转。(四)器材整理 实验结束,整理器材时,杠杆要从支架上取下来,钩码要放回盒内。 实验四: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8 分)(一)命题意图1. 本实验是教材上的常规实验, 鉴于初中学生认识上的原因, 要用一个电压表测 量三次电压,比较麻烦,但是,在熟练的基础上有测

14、量技巧,本实验主要考查学生 是否掌握测量技巧。2. 作为探究规律,应该变更测量对象或电源多测量几组数据,考虑到时间问题, 只测量一组数据。(二)器材准备1. 为了节省实验操作的时间, 两节干电池已经提前串联好, 灯泡已经装在灯座上。2. 电压表应该没有零误差。3. 实验前开关应该是闭合状态。4. 导线最好用阻值很小的带绝缘皮的多股铜丝做成的导线。5. 选择两个不同的灯泡,有利于避免学生编造数据;也可以避免得到“总电压是 分电压 2 倍”的结论。6. 器材应该都是完好的,不能出现生锈、螺丝松动等造成的接触不良。(三)实验提示1. 本实验的麻烦之处在于:只用一个电压表, 测量三次电压,需要反复拆线

15、、接 线。但是,有测量技巧,如先测量 L1两端的电压U1,然后改动一根导线的一个接 线头,就可以测总电压U;再改动一根导线的一个接线头,就可以测量 L2两端的电 压 U2 。2. 由于电源是两节干电池串联, 再考虑到电池内部也有电压降, 电池两端的总电 压不会超过3V,所以,电压表应该选用3V的量程,读数时不作估读要求。由于是 两节电池串联作为电源,接通电源后,灯泡的亮度可能不够,但这不影响本实验的 测量。3. 应该遵循电学实验的规范操作,如:(1)连接电路前, 应该先摆放器材。 按照电路图, 电源摆放在左手边或左前方; 开关和滑动变阻器摆放在右手边,便于操作;电压表摆放在正前方,表盘面朝向考

16、 生自己,方便观察读数。没有摆放器材直接连线的,扣 1 分。(2) 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变更电路时,开关也要断开;否则扣1 分, 但因为开关问题最多扣 1 分,不重复扣分。(3) 电压表的量程选择合适,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否则扣1 分。4. 电路连成后,若闭合开关,电压表无示数, 经监考教师检查连线正确,确属仪器自身问题的,不扣分。5. 实验结论公式表述“ U= U1+U2”和文字表述“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 和等于电源两端的电压”均可。6. 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 “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与“电源两端的电压”不绝对相 等是正常的,只要相差不多就行。(四)器材整理 实验结束,断开开关

17、,处理数据,确保实验成功后,再拆线,回复到实验前的 状态。若学生没有完成,扣 1 分,然后由监考教师完成,给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环 境。实验五:探究小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系( 8 分)(一)命题意图1. 本实验与“测量灯泡发光时的功率”相比,需要多测量一组数据, 难度稍有增加, 操作、记录、计算等都比原来麻烦一些,期望难度与“探究电阻上电流与电压关系” 相当。2. 通过比较才能得出规律, 本实验应该多次测量, 考虑到时间问题, 本实验只记 录其中两次的数据。(二)器材准备1. 为了节省实验操作的时间,两节干电池已经提前串联好, 灯泡已经装在灯座上。2. 电压表、电流表应该没有零误差。3. 实验前开

18、关应该是闭合状态。4. 实验前滑动变阻器的初始状态设置为滑片在变阻器的中间部位。5. 导线最好用阻值很小的带绝缘皮的多股铜丝做成的导线。6. 灯泡选择 2.5V 的,亮度较高,亮度的变化也会明显。7. 器材应该都是完好的,不能出现生锈、螺丝松动等造成的接触不良。(三)实验提示1. 为了在测量的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有较大的偏转,电流表选0-0.6A的量程,电压表选 0-3V 的量程,这样有利于减小测量误差。2 .本实验是探究小灯泡亮度与灯泡功率的关系, 至少需要记录两次数据, 两次灯 泡的亮度变化明显就行,不一定要调到一次是正常发光。本实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测量结果只要满足“功率的数值等

19、于所测电流和电压的乘积并且功率大的亮度高”即 可。这样做的目的是:(1)体现试题“来源于课本,而又不拘泥于课本”的思想。试题答案有一定的离 散性,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答案。(2)降低实验操作的难度,不一定调到正常发光,只要发光就行。(3)可以避免电池用旧了,不能调到额定电压的麻烦。当然,增加了教师监考 的难度。3. 应该遵循电学实验的规范操作,如:(1)连接电路前,应该先摆放器材。这样有利于连线,有利于检查电路,有利 于减少连线中的错误。在摆放器材时,电流表、电压表应该放在正前方,便于观察 读数;开关、滑动变阻器应该放在右手边,便于操作;电源等不需要操作的器材, 放在左手边。在摆放器材时,电源的正

20、极应该处于右侧,因为电表的正接线柱都在 右侧,可避免连线交叉;开关要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滑到一端。连 线前,摆放器材,应该是一种良好的实验习惯。没有这一步,扣 1 分。(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否则扣 1 分。( 3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合适,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否则扣 1 分。(4)滑动变阻器的连线正确,应该是一个固定端和一个滑动端接入电路;若两 个固定端或两个滑动端接入电路,达不到改变电路电流和电压分配的目的,扣 1 分。(5)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必须调到最大;否则扣 1 分。4. 电路连成后,若闭合开关,电压表无示数, 经监考教师检查连线正确,确属

21、仪 器自身问题的,不扣分。5. 读取电流值、 电压值时, 有效数字不作要求。 电功率值的计算结果有效数字位 数也不作要求。6. 实验的结论是:灯泡的实际功率大时亮度高。(四)器材整理 实验结束,断开开关,处理数据,确保实验成功后,再拆线,恢复到实验前的 状态。若学生没有完成,扣 1 分,然后由监考教师完成,给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环 境。实验六: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8 分)(一)命题意图1. 本实验与“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相比,需要多测量一组数 据,难度稍有增加,操作、记录、计算等都比原来麻烦一些,期望难度与“探究小灯 泡的亮度与灯泡功率的关系”相当。2. 通过

22、比较才能得出规律, 本实验应该多次测量, 考虑到时间问题, 本实验只记 录其中两次的数据。(二)器材准备1. 为了节省实验操作的时间, 两节干电池已经提前串联好, 灯泡已经装在灯座上。2. 电压表、电流表应该没有零误差。3. 实验前开关应该是闭合状态。4. 实验前滑动变阻器的初始状态设置为滑片在变阻器的中间部位。5. 导线最好用阻值很小的带绝缘皮的多股铜丝做成的导线。6. 定值电阻选择5 Q或10 Q的均可。7. 器材应该都是完好的,不能出现生锈、螺丝松动等造成的接触不良。(三)实验提示1 .为了在测量的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有较大的偏转,电流表选0-0.6A的量程,电压表选 0-3V 的

23、量程,这样有利于减小测量误差。2 .本实验是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至少需要记录两次数据。为了便于计算,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时,电压最好成整数倍的变 化。3. 应该遵循电学实验的规范操作,如:(1)连接电路前,应该先摆放器材。这样有利于连线,有利于检查电路,有利 于减少连线中的错误。在摆放器材时,电流表、电压表应该放在正前方,便于观察 读数;开关、滑动变阻器应该放在右手边,便于操作;电源等不需要操作的器材, 放在左手边。在摆放器材时,电源的正极应该处于右侧,因为电表的正接线柱都在 右侧,可避免连线交叉;开关要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滑到一端。连 线前,摆放器

24、材,应该是一种良好的实验习惯。没有这一步,扣 1 分。(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否则扣 1 分。( 3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合适,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否则扣1 分。(4)滑动变阻器的连线正确,应该是一个固定端和一个滑动端接入电路;若两 个固定端或两个滑动端接入电路,达不到改变电路电流和电压分配的目的扣 1 分。(5)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必须调到最大;否则扣1 分。4. 电路连成后,若闭合开关,电压表无示数, 经监考教师检查连线正确,确属仪 器自身问题的,不扣分。5. 读取电流值、 电压值时, 有效数字不作要求。 电压与电流比值的计算结果有效 数字位数也不做要求。电压

25、与电流的比值不绝对相等是正常的,因为误差总是存在 的,只要相差不多就行。6. 实验的结论是: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四)器材整理 实验结束,断开开关,处理数据,确保实验成功后,再拆线,恢复到实验前的 状态。若学生没有完成,扣 1 分,然后由监考教师完成,给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环 境。实验七: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3 分)(一)命题意图 本实验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难度不大,关键看操作。(二)器材准备1. 为了节省实验操作的时间, 两节干电池已经提前串联好, 灯泡已经装在灯座上。2. 电流表应该没有零误差。3. 实验前开关应该是闭合状态。4.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最好是

26、 3.8V 的,这样通过干电池的电流不超过 0.3A 。5. 导线最好用阻值很小的带绝缘皮的多股铜丝做成的导线。6. 器材应该都是完好的,不能出现生锈、螺丝松动等造成的接触不良。(三)实验提示1. 为了在测量的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有较大的偏转,电流表选0-0.6A 的量程,这样有利于减小测量误差。2. 虽然是电学小实验,还是应该遵循电学实验的规范操作,如:(1)连接电路前,应该先摆放器材。没有这一步,扣 1 分。(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否则扣 1 分。(3)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合适,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否则扣 1 分。3. 电路连成后,若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 经监考教师检查连线正确,确属

27、仪 器自身问题的,不扣分。4. 电流表读数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做要求。(四)器材整理 实验结束,断开开关,再拆线,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若学生没有完成,扣 1 分,然后由监考教师完成,给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实验八:用刻度尺测长方形塑料片的长和宽( 3 分)(一)命题意图1. 原来只测量一个长度, 为了增加一些难度, 这次又增加了一个宽度。 其实变化 不大,原来测量结果要自带单位,现在单位已经确定。2. 之所以选择塑料片作为测量对象,是因为塑料片的边缘比较清晰、规范。(二)器材准备1. 长方形的塑料片也可以用其他的长方形物体代替,要求边界清晰。2. 刻度尺用分度值为 1mm 的刻度尺,且零刻度没

28、有磨损。钢尺、塑料尺均可。(三)实验提示1. 刻度尺的使用要符合刻度尺的使用规则。(1)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 0 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刻度尺的 0 刻 度线不一定在刻度尺的左边缘。(2)刻度尺的边缘要与被测长度平行。(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放置。(4)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面。(5)读数结果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 读数结果应该以 cm 为单位,注意单位换算。(四)器材整理实验结束,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实验九:电路的转换( 3 分)(一)命题意图1. 考查学生识别串并联电路的能力,以及串并联电路的转换能力。2. 本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灯泡,可以借助于两个灯泡亮度的

29、变化,来判断转换 是否正确。两个灯泡并联接到电源两端时,比较亮。(二)器材准备1. 两个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都是 2.5V 的,这样两个灯泡的亮度接近相同,但串、 并联时差别较大。2. 两个灯泡的串联(或并联)电路已经连成,且状态良好。闭合开关,两个灯泡 都会亮。(三)实验提示1. 考虑到时间关系,本实验中,若原来两个灯泡是串联,请转换为并联;若原来 是并联,请转换为串联。实验结束,保持变更后的状态不变。2. 转换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否则扣 1 分。3. 实验转换结束后, 需要闭合开关, 以检验开关能否控制两个灯泡。 不能控制两 个灯泡,扣 1 分。4. 转换电路时,应该首先把两个灯泡按照合理的

30、位置摆放后,再拆线、连线, 不必将所有的线都拆了。当然,学生不这样做,只要转换正确,也不扣分。5. 教师在连接电路时, 器材的空间位置关系一定要分明, 串联时两个灯泡放在一 条横线上,并联时两个灯泡放在一条纵线上。学生转换后,若器材的位置摆放不合 理,监考教师要调整为最佳状态,以创造公平的环境。6. 电路转换完成后,闭合开关,若灯泡不亮,经监考教师检查,连线正确,确属 器材问题的,不扣分。(四)器材整理 实验结束,断开开关,维持原状,不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实验十:测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 分)(一)命题意图考查用测力计测量浮力的方法和技巧。(二)器材准备1. 所配备的测力计,实验前已经调零。2. 石块的大小与测力计的量程相匹配, 石块的重力应该超过测力计量程的三分之 二。3. 石块用细线系牢,细线的自由端打绳套。4. 盛水的杯子应该比石块大得多,水的深度应该能轻松浸没石块。(三)实验提示1. 测量重力时, 测力计应挂在铁架台上, 稳定后读数,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平面垂 直。2. 测量浮力时,石块应全部浸入水中,稳定后记录石块在水中测力计的读数。3. 读数时不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四)器材整理 实验结束,将石块擦干放回原处,测力计从铁架台上取下来。 实验十一: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3 分)(一)命题意图考查温度计的使用是否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