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桃花源记课堂教学实录温州永嘉县瓯北五中谷雪雅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桃花源记,昨天预习的时候知道同学们已经学好这篇文章了。我很担心:熟悉的地方哪有风景啊?不过呢,我相信世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生齐说: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们来重读桃花源记,在熟悉的字里行间,发现新的风景。孔子说了嘛,温故而知新。我们就先来温一温故。就先试着来背一背桃花源记,有没有信心?生齐背课文。师:很流畅,看来大家是记忆犹新啊,那么再来回顾一下:学过了这篇文章,你了解了些什么呢?好,你来。生:桃花源记是以时间为主要顺序写的,而且是以渔人行踪作为线索,而且它是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这篇文章,第一是发现桃花源,第二是进入桃花源,第三是复寻桃
2、花源。师:很好,很有条理。生:这篇里面有个通假字,要通邀,是邀请的意思。师:嗯,语言点,不错。还有吗?生:这篇文章还体现了作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人民的剥削。生:这篇文章里面说的村人是热情好客,老实淳朴,人与人之间都和睦相处,。师:在大家对桃源的印象当中啊,特别用了两个词美而神奇。可是呢,放完了楠溪风光之后,马上就有同学来对我说:老师呀,我觉得我们永嘉楠溪的风光啊比桃源美多了。我仔细一想,桃源一个宁静的山村,一群热情的村民不过是农夫山泉有点甜罢了。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稀奇呢?你觉得呢?生:他们那里都是和平的,然后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都是和睦相处。生:我同意刚才那位同学
3、的看法。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来说很和平,但是,当时那个社会是黑暗的充满剥削和压迫的,当时有那么一个世外桃源,就算是很好了。师:当时那个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生:是充满压迫和剥削的黑暗社会。师:哪一个时代文中有提到吗?生:是秦朝(停顿,思考),东晋。师:东晋,课文提到哪个词。生:晋太元中。师:好的。她用了战乱来形容这个时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战乱呢,我们来看一看。【屏显:晋太元中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共21年。期间爆发大小战争60场。】太元是东晋时孝武帝的年号,总共21年,可是期间爆发了大小战争约60场,那真是叫战争频仍啊!战争的直接后果就是(屏显)一起读一读看。【屏显:“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4、”“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生齐读。师:感觉有点轻描淡写啊!战争后果怎么表现?再来试一遍。生再读。师:来说说看。你觉得要突出哪几个词呢?生:我觉得应该突出那个“尽,无,露,既”。师:哎,这四个词,你把这四个字突出来,给大家读一读。生读。师:有感觉了吗?一起再来试试看。生齐读:白骨露于野。(师参与领读)师:我们的渔人就来自这样的乱世。文章刚才那位同学说就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的。今天我们就化身为渔人,以渔人的目光来再看桃源。让渔人最惊叹的会是什么呢?来看二三段。找一找你的发现。可以在旁边做一做批注。【屏显:你认为,让渔人最惊叹的会是什么呢?】生默读课文,动笔批注。师巡视指导。(约两分半。)师:
5、大家看得非常认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还不够。再跟同桌跟前后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我们的意见能不能形成一个丰富和互补。(生交流,约一分半。)好,看看,咱们的意见是不是更丰富了呢?来,分享一下吧!好多同学愿意。好的,这边开始。师:如果你觉得他的发言有道理的话,可以在旁边再做一点批注。生:我选的一句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我觉得这是渔人与外面的乱世的黑暗进行了对比,内心十分震撼。看到这里人与人之间十分和谐,生活幸福美满。渔人对这里的生活非常向往。师:与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哪个场景?这句话中是哪个词?生:怡然自乐。师:(惊讶)哦?他刚才读的是这个句子吗?(学生沉默
6、)你刚才读的是哪个句子?生:其中往来种作。师:对,个句子,哪个词语?生:我觉得应该是“悉如外人”。师:有疑问有思考非常好,请坐。他抓到这个句子。然后,这边来。生:其实我读的是一样的句子。但是,我听了老师的问题,我觉得那个词语应该是“往来种作”,因为在外面都是乱世,没有这样安静、和平、宁静的生活。而在这个桃花源里,人们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然后外面都是战争不断的。这里人们的往来种作,在外面的世界是很少见的。你同意她的意见吗?(面朝前一位学生)对,他由衷地笑了。谢谢你,请坐。后面来。生:我选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师:(打断)正音“舍”。再来。生重读:土地平旷,屋舍俨
7、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句与外面的世界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外面的世界是战乱,非常的黑暗,这里的生活非常美好,和平,宁静。师:美好,和平,宁静。从这个句子当中,哪里看出来?生: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说明他们这儿十分的宁静。鸡和狗的叫声是互相听得见的。师:你能不能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一下宁静的氛围呢。生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师:哪个字让我们感觉到宁静呢?生:相闻的“闻”字吧!师:“闻”字,这是她的感觉,先请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哪一个字让我们感到了深深的宁静?生自由读该句。师:有感觉了?好,说说看。生:我觉得是“相”字,重点不在于闻,而在于
8、相闻,可以互相听得到。师:你读读看,把“相”字突显出来。生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师:有感觉吗?很好,咱们一起来读读。阡陌交通预备起。生齐读师:相字还要稍稍地拖长一点。师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再来一遍。生齐读。师:嗯,这是一种乱世当中难得的宁静啊!刚才她觉得渔人最惊叹的是这一点。再来。生:我选的是“便邀回家,设酒杀鸡作食”。现的是桃花源里的人热情大方的性格,把外面的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师:能抓住具体的句子?生:设酒杀鸡作食。师:设酒杀鸡作食,什么感觉?请你来说说。该生沉默,师:哦,她想给你补充一下,可以吗?生:我感觉设酒杀鸡作食,有一种热情,很喜庆。师:热情和喜庆的感觉出来了。真不错
9、。刚才我们两位同学关注到了这个动词的品味,“设酒杀鸡作食”,热情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温度。体现的是桃源人的人情味,在这个段落里还有哪些词能让我们感受到桃源人的人情味呢?生:我觉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还能体现桃源人的热情好客师:落实到词上生:皆。因为渔人到桃花源的时候,不是只有一家人邀请渔人去他们家做客,是整个村的村民都邀请他去各自的家里去作客。师:真不错,她抓住了一个字“皆”字来谈感受。再来。生:“村人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里的“咸”字,说明村民对渔人十分的热情,一听到有渔人这个人,都来问消息。师:抓住了一个“咸”字。生:我选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里的“乃”
10、字是竟然的意思,就可以体现在世外已经过了汉朝了,到了晋朝了。到了世外桃源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体现了他们非常的惊讶。师:他们能够对远道而来的渔人非常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惊讶。多有人情味,多么淳朴的一群人啊!生:我选择的是“自云先世避其实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他们把自己以前的事毫无保留的告诉了渔人,表现他们非常的热情,对渔人一点也不怀疑。师:这点我们真的都没有发现的,自己把自己的底细主动告诉了别人,真厉害,还有?生:我选的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句话把桃源中的环境与当时的社会现状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渔人由战乱不断的社会来到这个安宁祥和的地方,惊讶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还有如此美妙
11、的地方,希望自己像他们一样生活幸福。师:你的表达很有条理,能不能学一学刚才的方法,抓一抓字呢?生:“黄发垂髫”说明老少都是很幸福的,“怡然自乐”说明他们的生活幸福,安适愉快。师:刚才这位同学关注到了一个“并”字,你能在他的启发下,有新的发现吗?生:“并”字表现不仅指老人小孩。黄发垂髫表明老人和小孩过得很愉快,很享受。师:他有灵感,他觉得“并”有东西在,但是还不能表达,慢慢想,有些同学都有新的发现了。生:“并”又要回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了,因为当时师战乱的时代,老师也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当时小孩子很小就要去打仗,更不用说是大人了,但是在这个世外桃源中处处都是和谐的,小孩子和大人都不用去打仗,
12、“并”字体现了桃花源中的人的和谐,师:“并”字说明都不用去打仗,“并”字是都的意思,原文中表示都的有好几个词,有“咸、皆、悉”,既然他们都是同意的,我能不能换成其他的词?比如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并”换成“皆”呢?可以吗?试着读读看,可能秘密就藏在我们的朗读之中。有感觉吗?有点迷惑是吗?给大家一点点提示:师出示甲骨文中的并字师:看一看,这是并字甲骨文,像什么一样?生:我觉得应该是不能的,老师从图上看的话是两个人,表示两点,黄发垂髫就是老人、小孩,没有青年和壮年的,而“悉、咸”都是指全部的人,所以我觉得不能换。生:我同意他的看法但是从甲骨文中看出,好像是人人都是怡然自乐的,不仅是老人和小
13、孩。师:人人,他比你的范围大了,还有吗?生:从文字上看出他们手牵着手,就好像是他们和睦相处。师:手牵着手,我快乐着你的快乐,你快乐着我的快乐,有一句歌词是“我要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如果变成“我要和你都变老”味道就不对了,是不是?从最不起眼的词上发现了字里行间的风景和奥妙,得一字而境界全出,真厉害,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像这样不经意的字上的风景,还有吗?仔细的搜寻,有点困难,课堂上我们是学习的伙伴,我们可以相互帮助。我就发现,大家刚才提到了一个比较熟悉的句子师出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我们刚才抓住了动词“设”“杀”“邀”三个字,但是有一个常被我们忽略的字,哪个字?
14、我们一起来说一下?生:“便”。师:“便“这个字,什么意思?生:于是,就。师:它表示的是?生:表示的是,渔人到那边之后,他们就立刻把他邀请到家中去。师:它有这样一种过程,那我们来看看原来的吧。师出示文字:请同学来读句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师:在这个地方,你发现,他们立刻把陌生人邀请到自己的家里,什么样的感觉啊?生:感觉到村中人的热情好客。师:很好,热情好客,除此之外,我们还感觉到了村人对外人的信任,在这里我发现陶渊明先生把所有表示人称的词都省略了,我们试试给他填进去,能填吗?师生共同填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
15、杀鸡作食。师:为了我们初学者方便,我们会把这些词都放进去,可以吗?读读看,想想,我可以把这些词保留进来吗?生:不可以,我觉得如果把这些省略的词都加进去的话,会显得多余师:多余,不简洁,那么在表达情境上,有区别吗?试着读读看?生读加上主语的文字。师:什么感觉?生:我感觉有点别扭。师:他感觉到别扭,其他同学有什么感觉吗?在表情境方面?生:我觉得加进去之后有一种特别多余的感觉。师:多在哪?生:村中人对渔人说的话,有一种默认的感觉,因为渔人来到了世外桃源,见得肯定师村中的人。师:而且你还会发现?生:主人和宾客分的太远了,没有一种融洽的感觉了。师:看来省略不仅是简洁,还有这样的妙处啊!一起来把原句读一读
16、看。生读第三段。师:重读这两段文字,再次品味桃源的风光,我们发现,渔人在这里得到的不仅仅是乱世当中的一种安宁与安乐,我们还发现属于陶渊明在语言上新的的感受,你能整理一下吗?说说你的收获吗?对于陶渊明的语言,你有什么发现吗?生:语言上可以看出陶渊明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还可以感受到陶渊明本人热情。师:语言简洁明了,但是仔细品读下去,里面却有一个广阔的天地,这就是陶渊明语言的特色,教师板书“简净有味意蕴丰厚”。陶渊明用这样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可是,这个桃源到底有没有嘛?这是我们昨天同学最疑惑的问题?生:我觉得这个桃源并不存在,因为,原文最后说他们在返回去找的时候找不到了,所以
17、说不存在。生:我觉得不一定的,因为他们说是找不到了,但是感觉这个社会是存在的。师:感觉这个地方应该存在的,渔人都去过了。生:我觉得不一定,既然说不存在,渔人是如何进去的?师:奇怪了,有到底还是没有呢?悠悠千古事,留予后人说啊,其实,亦真亦幻可能就是桃源的魅力所在,但,陶渊明却在文章的最后留下了淡淡的六个字,说“后遂无问津者”,咱们班有两位同学一个是郑文瑜,一个是沈甜,两位同学很敏锐的关注了这句话,我们该怎么样理解呢?大家一起来思索一下,思而不得,可以用读,读是让文字走进我们心灵的方法,可急读,可缓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应该读的快,读的慢?生:慢。这句话应在暗示,像世外桃源这样的桃花源是并不存在的
18、一个理想社会。师:“后遂无问津者”,怎么就没人找了呢?生:我觉得我同意他的观点,还有一点就是,作者感叹这个社会有很少人像他一样去找一个安适宁静的地方。师:叹息世人啊。生:我同意前面同学的观点,他前面提出了前面的南阳刘子骥,更说他是品德高尚的人,更反映出他对世人的无奈,他想为什么只有我们这样的人才想到这样安静和平的社会。师:对啊,其他的人呢?为什么都没人相信了呢?所以读这个句子要慢慢的读。怎么读呢?一起来试试看。生齐读。师:突出哪个字?生:“遂”“无”。师生齐读。师:在深深地叹惋中,先生远去了,但是他追寻的身影,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里,来看一看吧,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追寻的一生啊。年轻的时候,他做官
19、,希望大济苍生,可是官场污浊,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后来选择了归隐,可是,生活依然窘困,写此文的时候,他已经五十七岁了,年近花甲,但世人都不相信有这样的梦想,无人问津时,他依然有梦,在桃花源诗的最后,他写了这样的两句:“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我希望能够驾着清风高高的飞扬去寻找我们的同道之人啊。先生的贡献就在这里了,他给我们乱世之中的世人一块“恬静的心田”。【屏显】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陶渊明的贡献是于乱世、乱政、乱象之中在人的心灵深处开发出了一块恬静的心田。梁衡心中的桃花源人生有梦生活会更美好,今天重读经典,我们有新的感受。作业:1.背诵全文。2.推荐阅读桃花源诗。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
20、实录 李秀荣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板书课题、作者)。课下有同学问,老师啊,桃花源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生杂说:是虚构的。师:作者虚构的桃花源有怎样的魅力令古今中外的游客痴迷地探寻?他为什么虚构这个桃花源?从大家给我的问题纸条上看出,这些都是同学们想迫切了解的。这节课我们师生也来一次探寻,深入了解桃花源究竟是怎样的所在?请同学们静静地思考,你认为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细细读书,在文中找依据。师:看你微笑地望着老师,你来回答吧。生:我认为桃花源是个与外界隔绝的闭塞的地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另外,渔人出来之前,桃源人
21、还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师:是啊,他们从秦到东晋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生活了近600年了,仍然不愿与外界沟通,你看书很细致哦。生:我认为桃花源是个美好快乐安宁的地方。师:喔,你一下说出了这么多。请分别说一说理由。生:因为这里的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树竹子,环境优美,这里的房屋整齐,没有出现倒塌,说明不是破败景象,而是安宁的。快乐是指的老人和孩子怡然自乐,还有壮年人在田地里劳动,也是快乐的。师:你说得有条有理的,尤其是从房屋整齐想到社会的安宁,是很难得的。生:我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也看出社会的安定。师:请说说你怎么想的。生:小路交错相通,说明他们安心到田间劳动,有鸡叫有狗叫,说明家禽都活得好好
22、的,没有乱军来抢。(全堂大笑)师:是不是看抗战片里日本鬼子抓鸡宰羊杀狗的?生:我想,古时候发生战争也避免不了。师:你的联想很丰富,说得对。连家禽都能舒展地鸣叫,唱着最动听的歌,这个社会一定是安定的。师:再请同学们推测一下,这里的壮年人从事什么劳动?生:种田。生:养鱼,因为有池塘。生:种桑树,养蚕。生:织布。生:做衣服。生:酿酒。师:看来这里的行业很多的,百姓能安居乐业,确实是个好社会。生:我补充,其中往来种作,从中看不出忙碌,我看出的是悠闲。师:你的语感很好哇,这里的劳动是轻松的,而不是被迫的,把劳动当作享受,体现出一种精神的愉悦,你很了不起!生:我认为桃花源里的人都非常热情好客。师:哦,你有
23、了新的发现,看到了桃源的人情。生:渔人来到后,他们立刻请他回家,并且还用酒饭招待他,后面还有人各复延至其家。他们都很热情。师:对,一个陌生人的到来,他们都这样倾其所有,拿出最高质量的盛宴款待他,何况是他们自己人呢?这里的人多么真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么友好融洽!生:我认为这里还是个富裕的地方。师:你怎么看出的富裕呢?生:因为他们有酒有肉,客人来了设酒杀鸡作食,开宴会。师:精细的地方被你发现了!细读推想才会有收获。师:大家再推测一下,他们有了收入是否缴税?生:不缴。师:你是如何知道呢?生:因为当时他们出来的时候率妻子邑人来的,都是一家人,谁跟谁啊,没必要缴。师:(微笑)小脑袋挺机灵。也就是说,这
24、里没有人从他们的收成里克扣。生齐:对,没人剥削他们。师:你们从历史课上学的“剥削”这个词吧。其实啊与桃花源记一并流传的还有桃花源诗,在这方面诗要写得更清楚些。(出示字幕:“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请学生齐读)桃花源里没有税收,没有剥削,也没有官府的压迫,这个社会是和谐自由的。师:那么你认为桃花源的哪些特征与我们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生:社会的安定,没有战争。生:要有美好的环境。生:人与人关系融洽和睦,人人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生:没有剥削和压迫,社会和谐。师:陶渊明的思想很有生命力呀,我们现代人都可以和他交流呢。桃花源里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关系和谐,这里和平安宁,人情淳厚,没有剥削没有压
25、迫,是陶渊明梦想中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在当时能实现吗?生:不能。师:文中有没有暗示?生:有,结尾处渔人记号找不到了,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暗示了这个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师:除了结尾处的复寻而迷,还有什么地方有暗示?生:开头的桃花林,是纯一色,很少见。师:对,桃林中无杂树,年号、地点含混,渔人也没有名字。生:还有他们穿的衣服,也暗示了这不是真实的故事。桃源人与外界隔绝600年了,还和东晋人穿的一样,既然不通音信,怎么会一样?这也说明是个神奇的地方。师:你的回答更令老师惊讶,你的解释说得通,而且很符合这个故事的神秘性,谢谢你!同学们,如果细心阅读全文,就会感到作者处处在暗示这个桃源是虚构的
26、,在当时的社会里根本找不到,它再美丽,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国而已。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生:当时的东晋是历史上比较动乱的时期,他为了表达自己的美好向往。生:为了让劳动人民看到,虽然当时社会黑暗战乱,以后还会出现好社会的,不让百姓失望。师:两位同学谈得都有道理。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请看下面一段资料(出示字幕):请学生齐读。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晋书 刘毅传)赋役严苦,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宋书 荆州蛮)师:“蛮”就是南方。据说当时的南方没有赋税。我们刚刚学过大道之行也,在孔子的大同社会里,“男有生接:“男有分,女有归”师:可是,当时的现
27、实是男子没有职业,女子不能婚配。由于常年的战乱和繁重的赋税,土地荒芜,民不聊生。这是陶渊明构想理想社会的现实基础,另一个现实就是黑暗的门阀士族制度。(出示资料,并读出)士族制度就是以人出身高低作为评介的唯一标准,出身名门叫士族,出身寒门叫庶族,士族地位显贵,庶族得不到重视。生:老师,那时没有科举制度吗?(学生一脸愤慨)师:还没有。科举制度始创于隋朝,成熟于宋朝,东晋时期还没有形成。在那个制度下,出身成了评判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只要出身名门,就算是个是庸才,也会得高官厚禄,如果出生在寒门,即使才高八斗,也不会得到重用和发展。陶渊明生活在这样一个政治黑暗的时期,“大济于苍生”的壮志难酬,他的心中是
28、悲愤的。就文学创作而言,作者表达对现实不满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揭露现实,如礼记中的苛政猛于虎,出示:孔子适齐,过泰山,有妇人哭于墓,使子路问之。答曰:昔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也,今吾子又死也。子路曰:何不去乎?妇曰:无苛政。子路以告。孔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这段文字就是直接揭露当时的严酷的苛政,另一种是憧憬和幻想,用反常手法来表现,比如天上的街市。郭老通过天上街市美好幸福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对当时封建制度的强烈不满。陶渊明采用的是生:虚构,幻想。师:陶渊明深切体验到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忧苦,多年的农村生活使他对劳动人民产生浓厚的感情,他用一个读书人的良知为灾难深重的劳动人民呼唤着人间乐土,因此他的桃花源也代表了劳动人民渴望和平安宁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多么盼望有这样一方净土并长期住下去啊。同学们,我们再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你是否愿意长期生活在这个桃花源里?没想到学生立刻喊:不愿意。师:都不喜欢吗?喜欢的举手。师:有两位。不喜欢的呢?(其余都举手)你们先讨论讨论。(生讨论)师:先请两位喜欢的同学来谈。生:那里的环境好,主要是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西医外科学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财经大学《藏族文化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青海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安徽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形式化方法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机能学实验(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新华学院《工业机器人基础操作与编程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检测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及环境设计方法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江西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1
- 6S视觉管理之定置划线颜色管理及标准样式
- 四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中考字音字形练习题(含答案)-字音字形专项训练
- 社区矫正个别教育记录内容范文
- 常见妇科三大恶性肿瘤的流行及疾病负担研究现状
- CTD申报资料撰写模板:模块三之3.2.S.4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 (正式版)JTT 1482-2023 道路运输安全监督检查规范
- 围手术期血糖的管理
- 2024年度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培训课件
- 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练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