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毕业论文_第2页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毕业论文_第3页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毕业论文_第4页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摘要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需要银行的国际化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业已全部对外开放,既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广阔前景,也伴随着空前的竞争压力。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商业银行也将自己暴露在了国际金融市场中。中国商业银行不仅需要在国内承受外资进入中国后不断升高的竞争压力,而且还必须加快其走出去的发展步伐,尽快实现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目标预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国家金融机构遭受重创,业务收缩,这为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进行跨国经营提供了机遇。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国际化经营。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战略为研究对象。首先从介绍我国

2、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背景入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并深入的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策略。关键词 商业银行 国际化经营 研究study on the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abstract as chinas openness to further increase the banks internation

3、al financial services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chinese banks have been opening up not only to bring a broad prospect of chinas banking sector is also accompanied by unprecedented competitive pressures. with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advancement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will also exp

4、ose themselves to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need not only to withstand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after china rising competitive pressures, but also to accelerate its pace of development to go out, as soon as possible into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goal

5、s expected.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ffered heavy losses in many countries, business contraction, which for our commercial banks going out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transnational business. therefore,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acti

6、vely promot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in this paper,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y for the study. first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from the description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n this basis that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need international operat

7、ions; then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explained the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ng in china fac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

8、nges; finally, the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keywords commercial bank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y目 录引言1一、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必要性1(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背景1(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2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分析4(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挑战和机遇9三、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策略11

9、(一)确定海外发展的区域重点11(二)加快海外机构网络布局与发展12(三)建立健全海外目标客户市场13(四)夯实国际化经营的基础14结论14致谢16参考文献17引 言银行国际化经营是关于银行按照国际规则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直接或间接加入全球性金融服务的重要问题,银行国际化经营已是当今世界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高度开放并与国际市场连为一体,作为经济全球化核心的金融全球化,则使一国的金融活动跨出国界,日益与各国金融活动融合在一起,资金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动员、筹集、运用和流动,它建立在全球贸易、跨国投资和科技进步等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并表现出了资本流动全球化、货币体系全球

10、化、金融市场全球化、金融机构全球化,以及金融协调和金融监管全球化的特征。金融全球化导致一国甚至全球金融系统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使得各国银行业加快了国际化发展的步伐。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劳务合作、国际文化交流不断扩大,需要银行的国际化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然而改革是非均衡的,尤其表现在金融改革相对滞后。金融方面的问题,尤其是银行的问题越积越多。我国银行问题能否稳定、合理地解决,关系到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深化金融改革、推进银行市场化和国际化,是中国在困境中的出路。一、 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必要性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商业银行按照国际通行的惯

11、例和规则,通过在国外开设的分支机构或建立的代理关系,形成全球性的服务网络,在国际范围内从事相关的金融服务,进行银行业务的跨国经营。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同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密切相关。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商业银行在国外开展的业务活动和在本国内从事的有关国际业务两个方面。(一)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背景分析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按照对wto的承诺,从2006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银行业全部对外开放,这既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同时也伴随着空前的竞争压力。我国作为wto的一员,一方面,随着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也进

12、一步提高,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而这种经济上的国际化必然要求并推动着金融国际化。另一方面,在国际经济联系深化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也在逐渐成。区域之间的贸易往来需要以金融领域的有机合作为基础,并借助现代的国际性银行来完成。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商业银行纷纷制定和实施“走出去”的海外发展战略,将立足境内、面向海外、在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作为发展的既定方针,同时开始尝试以资本合作方式引入境外战略合作伙伴和直接投资参股适合的国外银行。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加快海外发展步伐,积极通过并购、设立新机构等方式,深度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工商银行继200

13、6年12月收购印尼哈里姆银行90%股权后,2007年8月宣布收购澳门诚兴银行,2007年10月宣布收购南非最大银行标准银行20%的股权;2007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收购英国巴克莱银行3%的股权。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步伐。仅在2007年,工商银行莫斯科分行开业,中国银行在英国设立子银行,建设银行悉尼代表处开业,交通银行设立法兰克福分行、澳门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圣彼得堡设立代表处;11月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批准招商银行设立纽约分行,这是美国1991年颁布实施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后批准的第一家中资银行营业机构。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商业银行已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

14、、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2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一级营业机构超过70个;中国银行在2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806家海外机构,工商银行已在境外1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1家营业性机构,分支机构134家。(二)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由银行机构国际化和银行业务国际化所组成的银行国际化经营,是当代商业银行发展无以回避的必然选择,正持续、不断地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向前推进。世界银行业领域已进入一个巨变的时代。这种变化,对于中国经济和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若能紧紧地抓住这一不可多得的机遇、有效地接受和应对所面临的挑战,那么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分析,其意义怎样估计都不为过

15、。1、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器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不但总量规模迅速扩大,到2006年底已跻身于仅次于美、日、德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而且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也持续不断地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1990年我国进出口总值按当年汇价折人民币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8%,十年后的2000年提高到43.9%,到2006年更是达到67.3%。我国经济不再是几十年前对外依存度低、总量规模不大的那样一种形态的经济。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对外依存程度的提高趋势还将继续下去,必然要求更多、更加有效地使用国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而要实现这样的一种资源配置,国内商业银

16、行国际化经营的全速发展无疑是诸多手段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手段与方法之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是我国经济进一步高涨与发展的必要和必然选择,足以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器。2、面对机遇和挑战的重要选择在加入wto的背景下,按照wto的运行规则,面对加速推进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既有机遇,也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历史上那种“你不想改变就没有变化”的时代在我国早已不复存在,无论人们喜欢与否、意愿如何,每个组织都必须不断地面对和经历来自外部及未来的各种各样的冲击波的冲击,包括复杂的互动循环、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激烈的竞争、难解的技术问题等,要求人们必须习惯

17、于从全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解决问题。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要求,从过去熟悉的业务经营领域中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努力拓展与国际化直接相关的各种经营业务,无疑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良策之一。3、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及其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我国商业银行业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与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商业银行相比较,在许多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200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营业治理部撰写的北京市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调研告,在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前12名没有一家中资银行。在中资银行中排名最靠前的是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在该排名

18、清单上的37家银行中,后13家全部为中资银行。央行根据商业银行外部环境、经营状况、业务拓展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治理能力五大类指标进行的这项排名,无论单项或是综合指标考察,在北京的中资银行的竞争力都低于外资银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国际化经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同外国银行相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有效学习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经营治理与业务创新的先进经验,能够极大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改善经营,不断提高其竞争与发展的能力。4、银行国际化是开拓我国银行业务的需要国际化竞争必须从各个方面增加银行利润,无论是表内业务还是表外业务,无论是商业银行业务还是投资银行业务,无论是零售业务还是批发业务。商业银行最基本的国

19、际业务主要包括:外汇业务、国际贸易融资与结算、国际信贷、国际投资、国际租赁、同业资金拆放,以及提供金融、财务咨询等。我国银行国际化尚处于初级阶段,业务领域狭窄,急需得到拓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银行的业务类型单一,国际业务品种比较少,主要是进出口结算和贸易融资。银行国际业务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主要是伴随着中国实质经济的对外开放而扩展,银行自身并没有通过国际化扩展业务范围的意识;二是我国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不足,监管当局对银行业务的监管还过于严格,这不适应信息时代银行通过不断创新谋取发展的时代潮流。我国银行业实施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应该主要致力于创新型业务,通过业务的创新提高竞争力;三是我国银行的国际

20、业务仅仅限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而没有将投资银行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实际上,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实质经济结构的调整,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空间远远大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因此,我国银行要积极开拓投资银行业务。二、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分析(一)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除了中国银行起步稍早、经营水平较高以外,其他商业银行国际化基本上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则起步于90年代末期。因此,从时间上看,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起步较晚;其业务规模和海外机构的数量很小,但是其发展速度很快。尽管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大银行之列,但大多数对国际

21、金融活动的参与相当有限,银行国际化业务状况参差不齐。总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存在着很多需要完善和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银行的企业化经营机制落后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是以市场化的竞争主体角色出现的,要求实施国际化经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银行机构必须能够像一个企业那样,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主体,拥有相应的财产支配权和经营决策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按照金融工具的价格运动所反映的信息及时、迅速地安排资金的运转,合理高效地运用各种资源,使其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中国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

22、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过度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尽管其市场化、企业化改革的步履很大,速度也不能谓之不快,但至今也很难说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金融企业,这也是事实。中国商业银行目前在这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治理结构不很科学、合理。中国商业银行无论是由原国营专业银行转变而来的部分,或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新建立的部分,其治理结构基本上都是按照原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而建立起来的。近几年来,尽管部分商业银行如深圳发展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通过深化股份制改造、引进外资、公开上市等途径,其治理结构已有明显改进,银行发展决策执行层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已基本形成,但不合理

23、、非科学的成分依然存在,其中最为突出的,一是缺乏有效的经营选择机制,国有控股银行仍然采取政府委派方式;二是政府部门对银行经营干涉较多,影响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营。2、风险管理体系亟待健全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随着中国银行业向世界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业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我国商业银行将直接面对来自国际金融巨鳄的强劲挑战。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将与日俱增。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其核心是风险管理水平的竞争。如何防范和控制新的金融风险产生,及早化解已经形成的金融风险,及在与跨国银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商业

24、银行也将越来越多跻身于金融风暴迭起、风险莫测的国际金融市场中。中国商业银行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资产质量问题。旧的不良资产核销了,新的不良资产又接着发生,呆账坏账边清边冒现象普遍存在。这本身就是制约中国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商业银行也将自己越来越多的暴露在了金融风暴迭起、风险莫测的国际金融市场中。相比国内银行业务而言,除了正常的经营风险,商业银行还面临着更多的国际市场汇率、利率、信用和清算风险等。另外,作为全球金融资源的主要配置者,发达国家的金融财团已不再满足经营领域的正常利润,而通过掀起金融风波不断获取超额利润。这就更加要求中国的商业银行应在国际化发展的同时,深

25、刻认识到构建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紧迫性。这里往往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风险管理就是银行稽核、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查处工作。即便是“风险要从源头抓起”之类的话经常出现在各类文件和报告当中,但实际上几乎没有一家中资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了一个从上而下的有严格内容的内控体系。首先,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充分,风险意识和风险观念普遍缺乏;其次,管理架构不科学,职责不明确,经常出现业务推诿、责任不清、实施不到位的现象;再次,技术和手段落后,集中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于实际需要,管理信息缺失、失真或难以使用现象普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采集与处理机制;另外,风险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

26、素质尚待提高,外向型、复合型人才更显不足,缺少有丰富金融从业经验、对多种金融交叉产品的风险识别、度量与控制有一定研究且能致力于高效、高端、高等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人才;最后,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存在管理不作为的现象,制度形式多于内容,更缺乏详尽列示潜在风险点的各种业务操作手册;同时由于责任追究不力造成违规成本低廉,从而使得操作者、管理者和决策者的风险意识较为淡化。中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监管方面同国外先进的商业银行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独立权威的监管机构。虽然中资商业银行都设有内部审计、纪检等监控部门,但他们是一级党委领导下的银行内设机构,不能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二是监控目

27、标不清。对传统业务方面的现金、支票等可视的钱财管理较紧,对其他业务可能造成的风险却放任不管,对人的管理缺乏制度约束;三是监管手段落后。在对经营分行的监控上,银行的管理部门主要是充当“大复核”、“救火队”的角色,哪里出现了问题才到哪里去,不能防患于未然,而只能“亡羊补牢”;四是内控机制薄弱。部门与部门之间、业务与业务之间没有建立有效制衡机制。3、银行和企业的跨国经营不相融合各国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大多都有本国的跨国银行作为其后盾,反之亦然,国外银行的跨国经营大都与本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紧密结合、互为依存,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默契配合。这一点从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其业务的开展基本上以支持其本国进入中国的企业为

28、主即可得以证明。在项目融资方面,外资银行大多选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的资本扩张作为其突破口,支持本国在华投资企业努力扩大其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反观中国商业银行的海外经营与中资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二者相互脱节、缺乏配合的现象就极其明显和突出。银行未能有力地扶持中资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中资海外企业对中资海外银行也往往缺乏联系,有些企业甚至不愿到中资银行办理开户和结算业务,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分离现象比较突出和普遍,金融、产业和贸易的优势互补效应难以形成。例如,在新加坡注册的中资企业有1000多家,其中上市公司有近100家。截至2006年末,在交通银行新加坡分行开户的上述中资企业不足10家,与该行

29、建立了信贷业务关系的只有5家。中资企业不论是在交通银行新加坡分行的开户数还是建立了信贷业务的企业书都是很少的,占比很低。同样,资产规模达数亿美元的交通银行新加坡分行向当地中资企业发放的贷款也只占其贷款总量的20%,从交通银行新加坡分行的经营情况看,也反映了中国商业银行的海外经营与中资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不相融合,互为支持与配合得不默契。4、对国际惯例缺乏了解,银行运行的标准及规范性差银行进入国际舞台,开展国际化经营,必须遵守国际金融公约,尊重国际惯例,熟悉国际通行的银行业务经营规范、标准、行为准则等,在经营管理方式上与国际性银行的通行做法接轨、一致。中国银行业由于历史、文化和体制上的原因,许多习

30、惯传统做法与国际通行的做法、惯例并不一致,加上对外开放的时间不长,对国际惯例缺乏了解、研究不深、不够,银行运行的规范性用国际银行标准衡量,落差明显,成为中国商业银行走向世界、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一大障碍。欧洲金融市场是国际化银行的金融中介活动、国际筹资与借贷业务最为活跃的一个重要场所。国际银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积极参加欧洲货币市场的活动,借此逐步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商业银行的通行做法。但中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并不活跃,欧洲货币的信贷业务量也很少。中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大多集中在亚洲地区,在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分布少,层次也低。中国商业银行中,只在中国银行在伦敦国际金

31、融市场上从事有限的外汇交易、贸易融资、证券和租赁等业务,也只有中国银行在伦敦的分支机构拥有较多的雇员,超过160人,其他银行设有分支机构的不但少,而且规模小。所有这些,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5、缺乏通晓国际金融业务和银行跨国经营的优秀人才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所产生的综合经营与管理的效率是难以估计的,是银行业实施国际化经营,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从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情况看,不仅在“优质服务和高效率来自优秀的人才”这一观念上具有共识,而且付诸实践,因此已产生实际效益。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发

32、展,无论机构网点的增加、延伸,或是业务创新,最大的问题即是人才,优秀人才数量少、综合素质低,既缺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和机制,还因体制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凝聚力低等原因造成优秀人才的大量外流。这种现象不改变,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必将难以有效展开与发展。6、金融产品创新乏力金融产品创新对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有效发展与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地推出其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自然也不例外。近几年来,由于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及金融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影响,中国商业银行不仅需要在国内面对和承受来自外资银行和

33、其他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后不断升高的竞争压力,而且还必须加快其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的发展步伐,尽快实现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目标预期,由此,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从2002年开始,中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当年推出的银行创新产品即达18种之多,包括由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开办的“离岸业务”,民生银行推出的“买方付息票据贴现”业务、农业银行推出的“承兑汇票回购”业务、深圳发展银行推出的“深发展cps票据业务”,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和民生银行同时推出的“保理业务”,招商银行推出的“易贷通”业务、“掌上银行”业务

34、,民生银行推出的“集团网”业务、“个人住房二次按揭抵押贷款”业务、“弹性还款制”业务“新型债券代理”业务、“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个人委托贷款”业务,交通银行推出的“个人住房贷款转按揭业务”、“定额定期投资开放式基金”,中国工商银行推出的“法人账户透支”业务,建设银行推出的“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等等。虽然,总的看来,中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的态度比较积极,但存在的问题也同样明显。主要是:(1)产品创新的层次普遍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国际上流行的一些银行金融产品如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产品等远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他一些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的创新产品如可转债、期货、期权、国际租赁和企业年金业务等,也

35、处于明显的落后发展境地。(2)银行产品创新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民生银行等几家后建立的股份制银行,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创新活动就很不活跃。这一点从2004年6月,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即宣布推出14种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新产品即可得到佐证。7、经营运作模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过去追随美国实现分业经营的国家纷纷放弃分业经营制度。如欧共体于1992年颁布第二号银行指令,决定在其范围内全面推广全能银行,从分业经营转向多元化经营。就在多元化经营成为国际商业银行主流经营模式的大环境下,我国却选择了分业经营管理模式。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商业银行分业经营

36、制度。从我国商业银行十年来的实践情况来看,分业经营即单一经营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能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尽管中资各家商业银行都在积极进行金融创新,但是这种金融创新始终无法突破分业经营的模式,其主导思想仍然是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之间的相互代理,不可避免地导致产品单一,难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业务需求;二是银行收入来源单一,盈利水平低。在分业制度下,中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领域比较狭小,导致营业收入渠道单一,各家中资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存贷利差收入,在全行总营业收入中占比高达95%左右;三是不利于中资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多数西方商业银行已采用了多元化经营模式,正逐步向全能性银行过

37、渡,许多外资银行的经营触角已涉及保险、证券行业,甚至非金融行业,逐步建成“金融超市”,获得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同时具有强大的服务功能和创新能力,比较优势十分明显。8、经营总体实力尚显薄弱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市场金融体制尚未确立,加之申请跨国经营的审批过严等政策性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海外业务总体规模和业务范围与世界经济金融发达国家的跨国银行相比差距较大。从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01年世界1000家最大银行排名看,我国银行业在资本收益率、人均利润率和不良资产等指标排名中都属于较低水平。如中国工商银行的员工数目是全世界银行中最多的,但人均利润仅有1570美元,我国国际化经营开展

38、的最好的中国银行人均利润为6490美元,而美国花旗银行为77520美元,美洲银行为70910美元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迄今为止仍只从事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国际结算业务、资金清算业务,对金融期货、期权、基金、国际融资、租赁和证券等境外商业银行经常从事的业务品种涉猎不多,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较低。(二)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我国银行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挑战(1)人才管理建设落后国际化人才缺乏在中国金融逐步双向对外开放并逐渐国际化的过程中,中资银行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拥有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的挑战,特别是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金融人才储备的挑战,这会是制约今后中资银行整体竞争

39、力提升和海外拓展的瓶颈。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在人才建设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储备中高端人才、国际化人才紧缺。由于国内金融业在较长一段时期实行了严格的分业经营和以信贷为主要需求培养人才的模式,目前的现实是国内银行业人才队伍庞大,但结构性矛盾突出,金融人才知识结构和功能单一,同质化普遍,能够胜任投资银行、公司和个人理财等各项中间业务,以及金融技术产品开发类、金融市场趋势及需求预测分析类和通晓国际市场规则和金融英语的高端人才、国际化人才严重紧缺。(2)非利息收入占比低下,盈利模式亟待转变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行政干预银行市场化运作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商业银行普遍以传统的开拓存贷业务获取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

40、来源,利息收入占比普遍高达85%以上。相对于利差收入的高资金占用、较高的市场风险以及因央行货币政策调控而利差易波动等缺点,主要由中间业务带来的非利息收入具有资金占用少、附加值高、风险小、更能凸显银行产品和服务差异等优点,成为国际市场各大银行竞相追逐的焦点。数据统计,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30%上升到2006年的50%,日本由24%上升到40%。单个银行来看,国外同业非利息收入一般占30以上,国际大型知名银行甚至高达6070。而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所占比例不到15,种类上也较为单一,仅限于支付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服务,技术含量高的咨询顾问、投资理财、金融衍生工具

41、类业务在我国或刚刚起步或基本没有开展。在国际市场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资银行海外分支在中间业务这块儿更是鲜有出头,与国际大银行相差悬殊。(3)境外分支客户结构和业务品种单一银行客户通常可以分为大型公司客户、同业客户、中小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四种类型。大型公司客户和同业客户相对于中小型企业客户来说,具有盈利能力强、信用度高、经营持续性好,以及基本信息资料容易从市场获取等优点,因而更有利于银行掌握其经营状况、进行信贷分析和风险防范,属于优质客户一类,成为包括中资银行在内的各大银行竞相争取的对象。个人零售客户的拓展通常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对银行网点覆盖度、业务品种、银行品牌形象以及营销人员跨文化沟

42、通能力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而中资银行海外分支目前的情况是国际化起步晚,机构网点布局不完整,资产规模、品牌形象、服务水平和风险控制等能力较弱,还有东道国对业务范围的限定,都使得银行只能从大型公司客户和同业客户起步逐渐占据市场,中小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占比低下,客户结构相对单一。2、我国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机遇(1)美欧金融业遭受重创国际银行业格局面临重新调整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业,尤其是欧美金融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国际金融银行业格局正在重新调整。在美国,2008年有25家银行破产倒闭。占美国投行业务60%的华尔街前五大投行中,贝尔斯登、美林被收购,雷曼兄弟破产,高盛、摩根士丹利转身为银行控股公司,长

43、期引领世界金融潮流的华尔街独立投行时代在此终结;在欧洲,2008年初受次贷危机影响瑞银集团表示拟缩减旗下投资银行业务。进入2009年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又被迫出售于2007年从荷兰银行手中收购来的零售银行业务以及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同时全面退出新西兰、菲律宾、越南和巴基斯坦市场。(2)新兴市场国际银行竞争程度降低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进一步扩散中,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市场信心不足,消费不振,经济步入衰退期。欧美商业银行还在应付金融风波的不利影响,或通过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等来维持其流动性和稳定性,或通过出售新兴市场的股权、业务来缓解资金压力和经营压力,将会有较长一段时间的调整期和消低期。而在新兴

44、市场,虽然受金融危机的波及,周期性经济放缓不可避免,但受惠于注重工业实业带动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以及银行业稳健的经营风格,新兴市场经济状况相对稳定,金融银行业受影响不大,跨国银行巨头在这些市场的盈利状况依然向好。这使得国际商业银行更深刻地认识到新兴市场的重要性,预计危机消退后的未来几年他们将继续大力开拓海外市场,运用欧美市场早已成熟的业务品种和营销手段在新兴市场大力扩展市场空间,分享亚太等新兴市场的增长红利。但是当前一段时间则因欧美金融机构还在应付金融风波的不利影响而使得新兴市场的金融竞争激烈程度有所降低。另外,各国政府为应对经济下滑而纷纷出台各种经济刺激方案,巨大的资金投入往往有相应的信贷需求

45、,特别是为银行进行项目融资、中长期贷款、银团贷款等业务提供了新的机会,因而为中资银行在该市场扩大份额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时机。(3)大量金融人才失业有利于中资金融机构引入国际化金融人才从次贷危机爆发到金融危机蔓延,欧美金融界破产、重组、裁员导致的金融失业浪潮此起彼伏,大批金融从业人员失业。2008年伊始,美国银行、摩根士丹利等10余家金融机构已经陆续裁员数万人。年底时高盛集团表示计划在全部32500名员工中裁员10%,随后,美国最大的信用卡公司美国运通又宣布计划裁员7000人。而花旗银行2008年全年裁员达到5.2万人,还有雷曼等大批破产倒闭的金融机构的金融失业人员亟待就业。欧美大批金融人才的失业

46、给中国金融机构提供了很好的招徕业界紧缺的中高端金融人才的机会。2008年11月底,上海市政府、部分中央和上海本地金融机构组成的“海外金融人才招聘团”开赴美国纽约华尔街、英国伦敦金融城等地招揽人才。招聘包括风险管控、资产管理、产品研发、金融衍生品等类别的上海市目前十分紧缺的中高端金融人才;中国国家主权基金中投公司随后也公布新的招聘计划,拟招纳包括股权投资、固定收益投资等。大类不限国家、文化背景的人才,目标瞄准的是华尔街的人才抄底。在国内人才培养不足,高端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不妨利用本次金融危机造成的失业潮从外界引入在相关领域具有国际领先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文化适应能力的中高端人才,扩充中资银行国内外

47、分支机构人才队伍。三、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策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国家金融机构遭受重创,业务收缩,这为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进行跨国经营提供了机遇。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国际化经营。 (一) 确定海外发展的区域重点我国商业银行应根据各区域的特征进行差异化市场定位,实现本土化经营和跨越式发展。1、以亚太地区为发展重点亚太地区与我国地理位置接近,文化相似,经济关系紧密,市场准入标准较欧美发达国家低;亚太地区在全球海外华人分布中最集中,总体规模最大。从中国经济对外辐射能力看,中国与亚洲地区(不含日本)的贸易总额约占全球的50%,对外承包工程约占60%,对外劳务合作约占46

48、%,对外直接投资约占40%。中国经济与亚太地区的关联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区域优势为我国商业银行在亚太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努力做大做强亚洲地区业务,在亚洲地区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努力成为区域内领先的外资银行。2、扩大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机构布局欧盟、美国拥有较发达和成熟的国际金融市场,纽约、伦敦、法兰克福、卢森堡等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我国商业银行扩大在该区域的网络布局,应侧重于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积累经验,以迅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金融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3、积极拓展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中国与非洲、拉美等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

49、中国已“走出去”的企业在该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增长较快,对金融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我国商业银行应根据“追随客户”原则,积极拓展该市场,为我国“走出去”企业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提供金融服务。 (二) 加快海外机构网络布局与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全球市场上进行战略布局,应通过自建、并购、现有海外机构延伸和加强与国外代理银行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快海外网络发展同时,在海外机构网络发展方面应坚持新设网点与现有网点转型“两条腿”走路的方针。1、按专业化、集约化原则铺设新网点我国商业银行设立海外机构应按照专业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的思路,布局的重点应与客户或潜在客户的业务需求及各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发展状况、业务机会等紧密结合。

50、确定布局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必须以“满足客户需求、紧跟市场发展”为标准,此外,还要考虑投资回报及银行对目标国综合环境认知和熟悉的程度等。2、正确选择海外机构设置模式商业银行设置海外机构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海外新建模式。包括设立代表处、分行、子行等。这种模式的准入门槛较高,业务范围有诸多限制,扩张速度较慢。二是海外并购模式。主要是控股、参股海外银行。这种模式一般要求大量资金,可迅速占领东道国市场,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有可能面临较大风险。选择何种机构延伸模式,主要取决于母行在该国或地区的发展战略、业务定位及东道国的监管等诸多因素。过去我国商业银行海外设置机构往往将设立分支行作为首选,但从国际金融监管和

51、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趋势看,应积极采用子行形式实现对海外目标市场的有效进入,并充分利用海外并购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跨国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通过股权收购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海外并购时要准确把握全球和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审时度势,知己知彼,找准适合自己的业务领域,科学组织并购,有效控制风险。3、充分发挥现有机构的延伸功能现有海外机构熟悉当地客户,市场判断较为准确,增设机构的成功率较高,且机构延伸成本较低,占用资本金少,风险低,审批简便,实现盈利快。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如能充分发挥现有海外机构

52、在网络延伸中的作用,加快在当地的机构拓展,将大大提高海外机构发展速度和质量。4、加快现有海外机构网点的转型我国商业银行应将目前内向型、非营销型的网点向开放型、营销型网点转变。为此,应充实现有网点的客户经理队伍,积极走出去营销,改变过去等客上门的状态。同时,各海外机构应按照母行的政策、原则和标准,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对网点外部标识、内部装修和it设备等进行改造、升级,提升海外网点的综合服务能力、营销能力和品牌形象,实现网点综合效益最大化。5、充分发挥海外代理银行的作用对大量未设网点的国家和地区,应积极与代理银行合作,一方面引入银团贷款、项目融资等金融工具解决“走出去”企业融资问题,另一方面采取代理

53、或开设临时内部柜台等方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法律、税务等咨询服务和一般账户服务,扩大海外业务全球覆盖面。(三) 建立健全海外目标客户市场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应建立健全目标客户市场,积极培育当地中高端客户,提高海外客户本土化水平。首先,海外机构应以中国“走出去”企业作为目标客户群体,依托贸易金融、银团贷款等优势产品,提供包括全球统一授信、国际清算、财务顾问、全球现金管理等全方位产品和服务。母行要建立国内大客户“走出去”的信息平台,跟踪分析国内重点客户“走出去”的动态情况,为海外机构拓展业务建立数据基础。通过充分发挥境内外平台优势,为重点“走出去”客户提供海内外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支持。其次,商业银

54、行海外机构要依托本土优势,积极拓展进入中国的世界500强及其上下游企业客户,提高客户的本土化程度,逐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目前,世界上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设立机构,这些企业在全国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不断提高。海外银行机构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源头营销,采取海外与国内机构共享、联合开发的策略,开拓当地大型企业市场。再次,海外机构还应将“走出去”的个人客户作为目标客户,包括新老移民、出国留学人员、中资机构派出人员、旅游和商务人员等。为积极有效地争揽目标客户,母行应建立海内外机构联动的一体化运营机制,充分利用海外分行地处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努力建设客户资源共享、全球统一的高端客户服务平台和客户服务体系。 (四) 夯实国际化经营的基础1、积极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我国商业银行要实施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