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2周 高考模拟检测(1)(2021年最新整理)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0/da95704d-d32b-4214-839a-2588d710ad70/da95704d-d32b-4214-839a-2588d710ad701.gif)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2周 高考模拟检测(1)(2021年最新整理)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0/da95704d-d32b-4214-839a-2588d710ad70/da95704d-d32b-4214-839a-2588d710ad702.gif)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2周 高考模拟检测(1)(2021年最新整理)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0/da95704d-d32b-4214-839a-2588d710ad70/da95704d-d32b-4214-839a-2588d710ad703.gif)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2周 高考模拟检测(1)(2021年最新整理)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0/da95704d-d32b-4214-839a-2588d710ad70/da95704d-d32b-4214-839a-2588d710ad704.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专版)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2周 高考模拟检测(1)(江苏专版)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2周 高考模拟检测(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版)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2周 高考模拟检测(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
2、(江苏专版)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2周 高考模拟检测(1)的全部内容。15高考模拟检测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附加题)两部分。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今天没有人能够预测“互联网”影响消费的广度和深度,就像20年前没有人能够预测到互联网会与我们的生活如此 一样。“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不喜欢被动接受,更 于选择流行、时尚、前卫的新鲜事物来 自我魅力。a休戚与共倾向展现b息息相关 倾向 彰显c息息相关 偏向 彰显d休戚与共 偏向 展现答案b解析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息息相
3、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第一处,此处用来指“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应用 “息息相关”。倾向:偏于赞成(对立的事物中的一方);发展的方向,趋势。偏向:不正确的倾向(多指掌握政策过宽或过严,或在几项工作中只注重某一项);偏于赞成(某一方面);(对某一方)无原则地支持或袒护。第二处,此处指偏于赞成“新鲜事物”,应用“倾向”。展现:显现出,展示。彰显:明显,显著;鲜明地显示。第三处,此处指鲜明地展现“自我魅力,用“彰显”更好。2下列诗句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b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c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
4、下难。d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答案a解析a项对比,“王谢”是豪门望族,与“寻常百姓”构成对比。b项比喻,“浮云”“蔽日”比喻奸臣当道,“日比喻皇帝或朝廷。c项比喻,“间关莺语”比喻音乐,“花底滑”比喻音乐婉转悠扬。d项比喻,“狂风”比喻人生困境或无情岁月,“深红色”比喻青春年华。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表面上,诗与散文的分别似乎很容易认出,但是如果仔细推敲, , 。 , , ,这不是易事,但也不是研究诗学者所能避免的.说明诗是什么,散文是什么从历史经验看寻常所认出的分别都不免因有例外而生出问题要了解诗与散文的分别,是无异于要给诗和散文下定义
5、从亚里士多德起,这问题曾引起许多辩论a bc d答案a解析通读语段及排列项,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中“寻常所认出的”与前文“很容易认出是对应的逻辑关系,故应在开头,排除c、d两项;中的“这”指代中的“问题,紧跟后,排除b项,得出答案为a。4某同学将自己积累的作文素材分类,并为每一类素材拟定了一个标题,所拟标题与各组素材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木车的激情孔子的颠沛永和九年的那场醉苏东坡的突围李白的柔软第二组: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捕鸟者说:千年鸟道的终结者给狮子留点尊严藏羚羊可可西里最后的精灵第三组:被妖魔化的科举汉服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文化不能俯视灾难杏花春雨何处寻?a文人性情生命
6、之殇反思传统b圣贤足迹敬畏自然反思传统c圣贤足迹生命之殇文化视点d文人性情敬畏自然文化视点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需要根据每组素材的名称概括出共同的内容或情感。第一组中的“孔子”“苏东坡”“李白”都是古代文人,“激情”“醉”“突围”“柔软”都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性情,这是共性。“柔软”没有体现“足迹”,因此第一组选“圣贤足迹”不恰当。第二组四篇文章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不能说是对生命消逝的感叹,因此第二组选“生命之殇”不恰当.第三组中的“科举”“汉服”等属于传统,但“灾难”不属于传统,因此第三组选“反思传统”不恰当.5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本公司特派林经理前去协
7、商,请予以接洽为盼。b本文不当之处,祈请方家不吝赐教.c我认为这礼物收得不妥,一定要璧谢呢。d这一篇虽不能说是新诗之极品,却十分有新意,值得忝列“中国新诗之首”。答案d解析“忝列”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此处谦敬不当.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晁君成诗集叙苏轼“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张汤宜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扬雄是也.”扬雄宜有后者也。达贤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贤者之无后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吾是以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有后也 。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名者,古今之达尊也,重于富贵,而窃之,是欺天也。绝民欺天,其无后不亦宜乎!故曰:
8、达贤者与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常诵之云尔。 乃者官于杭,杭之新城令晁君君成讳端友者,君子人也。吾与之游三年,知其为君子,而不知其能文与诗,而君亦未尝有一语及此者.其后君既殁于京师,其子补之出君之诗三百六十篇.读之而惊曰:嗟夫,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今吾尚不能知君之能诗,则其所谓知君为君子者,果能尽知之乎.君以进士得官,所至民安乐之,惟恐其去。然未尝以一言求于人。凡从仕二十有三年,而后改官以没。由此观之,非独吾不知,举世莫之知也。 君之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其势非君深自覆匿,人必知之。而其子
9、补之,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吾是以益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必有后也。昔李郃为汉中候吏,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馆于郃.郃以星知之.后三年,使者为汉中守,而郃犹为候吏,人莫知之者,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诗曰:“岂弟注君子,神所劳矣.”(选自苏轼文集,有改动) 注岂弟(ki t):即“恺悌,和乐平易。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与之游三年游:交往 b博辩俊伟,绝人远甚绝:超过 c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微服: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d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报:回复答案d解析报:回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名望的人,是
10、通达世情而受人尊敬的人,不仅百姓赖以生存,而且有杰出的后代。 b新城令晁君行事正派,从不求别人做一件事,前后做官二十三年,可惜刚刚给他加官,就去世了.c晁君儿子晁补之,对于各种文体无所不能,学识渊博,文思辩捷,人物英俊,气度宏伟,卓越不凡,因而英明显世。d作者认为,张汤是通达贤德的人,晁君成、李郃是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他们都有杰出的后人.答案c解析“将必显于世的正确理解是“他一定会显名于世,而不是“因而英明显世.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4分)译文: (2)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4分)译文: 答案(
11、1)贤德的人,是民众赖以生存的人,而壅蔽扼止贤能的人,就是要堵绝百姓的生路。(2)诗歌虽然不是高谈大论,然而它的美好丑恶、高明优劣,还是能够指明说清的。9作者认为晁君成“有其实而辞其名”,请依据文章内容分别简要概括“有其实“辞其名的理由。(4分)答: 答案有其实:晁君成的诗歌清淡,温厚,深远,语言清新,语意新奇。 辞其名:晁君成隐藏自己的才能。参考译文“通达贤德的人一定会有有作为的后代,张汤就是这样的人。张汤本来是应该没有后代的。“没有真才实学而窃取虚名的人不会有有作为的后代,扬雄就是这样的人。”扬雄本来是应该有杰出后代的。通达贤德的人有杰出的后代,我因此知道壅蔽贤者的人就不应该有杰出的后代。
12、没有真才实学而窃取虚名的人不应该有杰出的后代,我因此知道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会有杰出的后代。贤德的人,是民众赖以生存的人,而壅蔽扼止贤能的人,就是要堵绝百姓的生路。有名望的人,是古往今来通达世情而受人尊敬的人,有人看重名望所带来的富贵,于是窃取了这个名声,这是欺骗上天。堵绝百姓的生路,欺蒙上天的神明,因此他不会有贤明的后代,这难道不应该吗!所以说:贤达的人和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都会有杰出的后代。我常常这样说。过去我曾经任职于杭州,杭州新城县令晁君字君成名 叫端友,是一个君子。我和他交往了三年,只知道他行事很正派,却不知道他能写文章和诗,而他也从没有提到一句写诗作文的事。后来晁君在京师去
13、世,他的儿子晁补之拿出他的三百六十篇诗给我看。我读后深感惊讶,感慨地说:啊呀,诗歌虽然不是高谈大论,然而它的美好丑恶、高明低劣,还是能够指明说清的.至于一个人究竟是贤能还是平庸,他的气量宏远还是愚昧,恐怕比了解诗的优劣高下更难。至今我还不知道他能作诗,那么我一向以为他是君子,又怎能真正了解他的一切呢?晁君以进士的身份得到官职,所到之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因此生怕他离任而去。但他从来没有求别人做过任何一件事。他做官前后二十三年,刚刚给他加官,就去世了。以此看来,不仅仅是我不了解他,所有的人都不了解他。他的诗作清淡温厚而又深远,就像他的为人一样,而每篇都能写出新的意境,造出奇美的词句,定会得到大家
14、的喜爱。如果不是他自己深藏不露,人们一定会发现并欣赏它们。他的儿子晁补之,对于各种文体无所不能,学识渊博,文思辩捷,人物英俊,气度宏伟,超过一般人很远,他一定会显名于世。我因此知道那些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一定会有杰出的后代。当年李郃做汉中郡迎送宾客的小吏,汉和帝派遣了两个使者改换民服到蜀中去,途中就在李郃的馆舍中住下。李郃通过观察星相知道了他们的身份.过了三年,当时来的使者担任了汉中郡太守,而李郃依旧是迎送宾客的小吏,没有人了解他的真才实学。他学问渊博德行隐蔽的回报,应在他儿子李固身上.诗经说:“平易的君子,是天神的赐与.”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阮郎归司
15、马光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松露冷,海霜殷。匆匆整棹还。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10本词上片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答: 答案选取渔舟、春山、绮窗、纱幌、朱颜等意象,由景及人,渲染出远离世俗的梦幻氛围,与下文冷寂的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山景的热爱和陶醉于美景中的愉悦。11本词下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善用叠词.“匆匆“寂寂“潺潺”丰富了音韵,使语言具有音律美;“匆匆”体现了将要回归尘世的无奈,“寂寂”“潺潺强化了词人忧伤落寞的心情。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6、。(1)惑而不从师, 。(韩愈师说)(2)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3) ,似诉平生不得意。(白居易琵琶行)(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5)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6) ,云归而岩穴暝。(欧阳修醉翁亭记)(7)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8)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答案(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纫秋兰以为佩(3)弦弦掩抑声声思(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5)蓝田日暖玉生烟(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7)忽复乘舟梦日边(8)甲光向日金鳞开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单车倚斜阳吕奎几年前,在朋友的怂恿下买了一
17、架旅行车,没想到骑车渐渐成了我这几年最喜欢的运动。周末闲暇时,常常一个人骑着车沿着河堤路徐徐而行。特别是在这春暖花开时节,杨柳依依,不时会撞见一树一树的繁花,心情雀跃。有时骑车出城,或上善公园,或高铁新区.田畴沃野,村庄错落,近水远山,都氤氲着春天的喜悦之气。游走其中,如入画布,景不醉人人自醉。而最醉人的莫过于骑行在旷野的斜阳之下,一抹晚霞,或如血残阳,宁静高远又辽阔的意境,岂是一个醉字形容的了?记得第一次“远行”,也是一个春日,和朋友去熊耳山和抱犊崮。一日爬两座山,骑行一百三十余里,回来行至山亭区徐庄镇时,已是夕阳在山。群山环绕中的小镇,宛若世外桃源。一条公路如带,向天边延伸,少见行人。偶有
18、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带来的却是苍茫的孤独感.夕阳渐渐拉长我们的身影时,我突然领悟了那些骑行在川藏线上的行者,为什么会在夕阳下,面对着群山旷野,匍匐在大地上,泪流满面。其实,很多人心中有着这种梦幻,遥远又缥缈,似不真实。而当你邂逅时,带来的却是对生命的惊喜与顿悟,又怎能不泪奔!喜欢马致远的那首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漂泊天涯的旅人,身处异乡,面对此景,情何以堪?悲凉中生出悲壮,而悲会比喜更让人刻骨铭心,更能彻悟生命。没经历过彻骨的悲与痛,人生怎会真实与完整,怕只会流于生命的表层.我常把单车比作那匹瘦马,如能身临异乡的枯藤老树,小桥流水,也许不
19、会有一丝的悲伤了。千年的岁月,已把空间压缩在方寸之内,何来那彻骨的乡愁?体会到的可能就是那触动灵魂的惊喜与顿悟。以至于那次回来,因劳累挂了几天的吊瓶,面对妻子找罪受的埋怨时,却没有一丁点的后悔。因为不经历过,无法明白那种体验所带来的喜悦.后来,我和朋友在骑行去临沂的342省道上又邂逅夕阳。依旧远山含黛,葱翠的行道树外,远处依稀烟火人家.颇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夕阳在背,仍不急不躁地骑行,不时哼着跑调的歌曲,在他人眼中,岂不是一道风景?而那次绕道沛县去徐州,进徐州市里时,也是黄昏。从徐州的西北郊去云龙湖,一路夕阳相伴.我是第一次穿行在城中的山里,远看无路,车隐山中。异地的天空总是那
20、么新鲜,夕阳的余晖洒满城市。骑行在陌生的城市,望着如流的人群,顿时有种人在旅途的感觉.其实,每个人都走在路上,也走在人生的路上.到处是风景,我们又能经历多少?突然想起一句话:人生有两条路,一条用心走,叫作梦想;一条用脚走,叫作现实。心走得太慢,现实会苍白;脚走得太慢,梦不会高飞。这是个快节奏的社会,为了更好地生活,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忙碌中慢慢变得浮躁起来.多像一只蜜蜂,只盯着花蕊,却忽略了花的美丽。别忘了,生命中还有另一种梦想,另一种体验与感悟。别相信来日方长,一架单车,或许就能让梦想飞翔。13请从艺术技巧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答: 答案(1)运用整句散句结合的手法,使文句富有
21、错落美.(2)运用比喻的手法,“如入画布”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路骑行所见到的春天繁花似锦的景象.(3)运用拟人的手法,“氤氲着春天的喜悦之气”形象地写出了面对春天美景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骑行的惬意。14文章三段都写夕阳,意境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1)第段写夕阳“渐渐拉长我们的身影”,此时“群山环绕中的小镇,宛若世外桃源。一条公路如带,向天边延伸,少见行人”.给人带来苍茫的孤独感,带来对生命的惊喜与顿悟.(2)第段写“远处依稀烟火人家。颇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夕阳在背,仍不急不躁地骑行,不时哼着跑调的歌曲”,成为他人眼中的一道风景。写出了骑行的惬意.(3)第段是写
22、骑行在陌生的城市中,夕阳西下,增添了一种人在旅途的感觉。15文章的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4分)答: 答案(1)文章的线索是骑车出游。(2)结构上贯串全文;暗示主旨:生命中还有另一种梦想,另一种体验与感悟。16请探究文章结尾处画线句的意蕴.(6分)答: 答案(1)骑车挑战人生,丰富人生阅历,感受生活美好.(2)换一种生活方式,可能就会改变人生的梦想追求。(3)人不能仅仅是忙忙碌碌,在忙碌中很容易慢慢变得浮躁,生命中还有另一种梦想,另一种体验与感悟。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简论道德继承王元化在传统道德继承问题上,不管我们采取何种态度,我们应该承
23、认,文化传统所蕴含的根本精神,是比一定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制度所附加给它的派生条件更具稳定性和持久性。因此谈到传统伦理道德时,就必须注意将其根本精神与其由政治经济及社会制度所形成的派生条件严格地区别开来。每一种道德伦理的根本精神,都是和当时由政治经济及社会制度所形成的派生条件混在一起的.倘使我们不坚持形式和内容是同一的僵硬观点,就应该承认它们两者是有区别的、可分的.冯友兰由于担心可能发生全盘否定道德继承性的考虑,提出了抽象继承法,就是依据上述可分性的原则。可分与不可分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导致了道德可以继承与不可以继承的分歧。如果认为是不可分的,传统道德观念中的根本精神及其由当时社会制度所形成的派生条
24、件是等同的,那么在古代一些杰出人物身上还有什么崇高精神、优秀品格和善良人性?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完全超越他的时代,完全摆脱由当时社会制度所形成的派生条件。不能要求他们活在和我们一样的社会制度中,从而在派生条件上也具有和我们完全一样的道德观念。如果坚持思想的根本精神和当时的社会制度所形成的派生条件两者是不可分的,那么道德继承问题也就不存在了。一位友人曾说他每次读红楼梦,读到元妃省亲贾政启奏那一节,都不禁为之酸鼻,觉得“忠中有悲,忠中有情,这种中国式的忠的感情,真是令人欷歔感动”。可是遗憾的是,后来他却把三国演义看作是一部争龙椅的相砍书,似乎赵云除了为主子效力之外就不存在“忠中有悲,忠中有情”了。如果
25、我们不是因袭过去那种“刘备长厚似伪,诸葛多智近妖”的说法,那么就可以从赵云身上发现比贾政更多的可以打动我们的东西。此外,东西文化融会调和是极其复杂的,其中不少问题至今仍悬而未决。持调和论者主张开发传统资源,使之与西方文化接轨.但是在许多方面,传统资源十分贫乏.比如,民主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制度。不少学者举出孟子的民贵君轻、黎民不饥不寒之类,这是很勉强的。民主制是需要法治来保证的,但传统思想乃内在超越,重修身,而治国则是修身的延续,故法治理论与法治经验在传统资源中极为稀薄。内在超越者重道德而轻法律,外在超越者重法律而轻道德。如何使之融合,是需要仔细研究的。西方重个性,故这方面十分发达.但在中国传
26、统中则很难寻觅这方面的资源。梁漱溟曾明白宣告:“数千年以来,使人不能从种种在上的权威解放出来而得自由,个性不得伸展,社会性亦不是发达,这是我们人生上一个最大的不及西洋之处。”杜亚泉也说到,传统思想以克己为处事之本,认为传统思想也“并非没有流弊,以其专避危险之故,致才智不能发达,精神不能振起,遂成卑屈萎靡,畏葸苟且之习惯”。在他们看来,在这些方面就需要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中国文化不是一个封闭体系。如果只承认文化传统的特性,不承认各民族由人类共性所形成的相等的价值标准,而拒绝国际公法和人性原则,那么道德继承问题就更为突出了。(有删改)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答: 答案首先提出谈传统伦
27、理道德时必须注意将根本精神与派生条件严格地区别开来的观点.然后举例论证根本精神与派生条件可分,道德继承才有了可能。接着论证东西文化融会调和的复杂性。最后强调中国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承认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共性,道德继承问题就不会成为问题。18第三段举友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6分)答: 答案(1)表明友人对道德伦理的根本精神与当时社会制度所形成的派生条件存在可分与不可分两种对立的认识。(2)一方面说明了这个问题的复杂,另一方面又证明了根本精神与派生条件是可分的。(3)以读者耳熟能详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论证了观点。19东西文化融会调和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 答案(1)在许多方面传统资源十
28、分贫乏,东西文化很难融会调和。(2)东西文化是两种不同模式的文化.(3)个性等问题上中西文化也存在分歧。七、作文(70分)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一个孩子每天往前走,他看见的是什么,那么它就会成为他的一部分。写作提示所给材料的意思是说,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的外在环境,将内化为其生命的一部分。就其意蕴而言,材料强调成人社会环境以及成人内在的生命状态、境界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材料表面上是在说孩子的成长,就其实质而言,是借孩子来规劝、警醒成人社会:成人要向真向善向美,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命也就亲近真善美。从材料看,个体对环境是顺从、
29、吸纳的态度,当然,也可以有所选择地进行内化.具体写作时,可以谈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可以叙述一个人的成长点滴,从中让人看到环境的重要性;也可以谈如何看待“环境与人的成长的关系,呼吁社会为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第卷(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国风变为骚辞,五言始于苏、李,苏、李、骚人皆不遇者,各系其志,发而为文。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泽畔之吟,归于怨思.然去诗未远,梗概尚存;故 兴 离 别 则 引 双 凫 一 雁 为 喻 讽 君 子 小 人 则 引 香 草 恶 鸟 为 比 虽 义 类 不 具 犹 得 风 人 之 什 二 三 焉.(节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
30、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答案故兴离别/则引双凫一雁为喻/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虽义类不具/犹得风人之什二三焉解析此题考点为文言断句。作答时,需要从整体上感知语段内容,然后善于抓住一些标志。副词是明显的断句标志,所以本句中“则”“犹”前面应断开;此外还要注意句式,“兴离别”与“讽君子小人”,“则引双凫一雁为喻与“则引香草恶鸟为比”句式相同,应分属不同句子;最后依据文意,凭借语感,检验断句是否合理。22上文中“骚人”指谁?“泽畔之吟指哪部作品?(2分)答: 答案屈原渔父解析此题考点为文化常识理解与识记.作答这类题目,关键在平时的勤学勤记,特别要注意一
31、些古代名家名作。另外,要注意结合语段内容及题干要求进行作答。23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作者对骚辞和苏、李诗共同特点的评价,不超过10个字.(3分)答: 答案义类不具,梗概尚存。解析此题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作答此题,需要紧扣题干要求,筛选文本内容。依据文意,此题可从“苏、李、骚人皆不遇者,各系其志,发而为文”“然去诗未远,梗概尚存”这两句概括得出。此外,要注意字数限制。二、名著阅读题(15分)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阿q正传中,小d为了革命,用砖砸开了静修庵,砸了静修庵里“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并顺手拿走了观音娘娘座前的宣德炉.b边城中老船夫说翠翠“在梦中被一个人的歌
32、声浮起来,上悬崖摘了一把虎耳草”,这个唱歌的人其实就是二老傩送.c抄检大观园时,司棋掀翻了自己的箱子并当面冲撞领头抄检的王善保家的,体现了她对封建主子及其帮凶的蔑视和自尊自重、敢于反抗的强烈个性.d药的结尾部分用阔人祝寿时的馒头比喻坟头,意味深远,小说全篇笼罩着沉重阴冷的气氛,这是作者为突出人物和主题营造出来的,使吃人血馒头的故事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e老人与海中年轻的男孩马诺林,象征着力量和希望,海明威借这个形象表明老人的事业后继有人。答案ac解析a项这是赵秀才和假洋鬼子的行为,不是小d。c项掀翻自己箱子的是晴雯.25简答题(10分)(1)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城堡中的厅堂”中“可我
33、的良心却不赞成我干这件事”是谁说的?这表明他什么心理?(4分)答: 答案雷欧提斯,表明他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受到良心谴责而犹豫。解析作答时,先须了解与这句话相关的情节、人物性格:雷欧提斯为替父亲及妹妹复仇,受新王克劳狄斯的挑唆,向哈姆莱特挑战.在比剑前哈姆莱特向雷欧提斯真挚恳切地请求谅解的话语,打动了他,使其复仇之心犹疑起来,所以在前两回合他都无心进攻。但最终他在克劳狄斯的煽动下,一剑刺中了哈姆莱特,当他决心击中哈姆莱特的时候,旁白是“可是我的良心却不赞成我干这件事。”雷欧提斯是配角,他本性善良,是个敢爱敢恨的人,不过他易冲动缺乏理智,最终成为被人利用的悲剧性复仇者。然后,根据以上信息
34、,稍加推断即可.(2)不想那丫鬟却说:“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红楼梦第四十六回)这丫鬟是谁?请简述与这段话相关的情节。(6分)答: 答案鸳鸯。贾赦想收鸳鸯为小妾;贾赦让邢夫人去求王熙凤,王熙凤推脱;邢夫人去探鸳鸯的心,并拉她去回贾母,鸳鸯只是低着头不动身;贾赦为此叫来鸳鸯家人相逼,鸳鸯便到贾母那儿剪发明誓,死也不从。解析此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作答时,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红楼梦第四十六回的故事情节,概括作答即可。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2628题。一段时间以来,各种“抗日神剧”“宫廷戏说”“名著改编”非常流行,引来了很多质疑之声.那些以戏说代替正说,以调侃代替中立,以消费历史代替认识历史,以娱乐历史代替思考历史,可能就跌进了对历史的“泛娱乐化”的陷阱.“泛娱乐化”背后,其实是对历史的一种“去价值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玫瑰米醋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硬质软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真丝棉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火切台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帐表光盘缩微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塑钢卫生间隔断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高透明塑料量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工艺品市场定位与目标消费群体考核试卷
- 危险品堆垛安全规范考核试卷
- 2025-2030年可回收材料在鞋帽中的应用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松下panasonic-视觉说明书pv200培训
- 单县烟草专卖局QC课题多维度降低行政处罚文书出错率
- 健康养生课件
- 混杂控制系统课件
-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课件
- 《QHSE体系培训》课件
- 公共关系学完整教学课件
- 原子物理学第五章-多电子原子:泡利原理
- 35kV输电线路工程旋挖钻孔专项施工方案
- 固定资产借用登记表
- 法语工程词汇(路桥、隧道、房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