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秋菊打官司》看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困境_第1页
从电影《秋菊打官司》看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困境_第2页
从电影《秋菊打官司》看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困境_第3页
从电影《秋菊打官司》看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困境_第4页
从电影《秋菊打官司》看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困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电影秋菊打官司看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困境摘要:本文将从法制现代化的角度分析电影秋菊打官司。法制现代化是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过渡,在过渡的过程中,两者不免发生交接冲突,而影片中秋菊一直要的“说法”和最后事与愿违的结局正体现了这种传统法制和现代法制的冲突和错位,本文通过对两种“说法”的冲突分析,提出法制现代化过程中法律面向社会的困境和解决办法。关键词:秋菊打官司,说法,法制现代化秋菊打官司改编自陈源斌的中篇小说万家诉讼,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的陕北小山村中的故事:秋菊的丈夫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争执并被村长踢中下体。秋菊怀着身孕去找村长说理,村长不以为意并不肯认错。秋菊不服,要讨个说法。为了

2、讨到她要的说法,她一级一级往上告,直至市中级法院。过年时,秋菊难产了,在村长的帮忙下孩子才顺利出生,秋菊一家都感谢村长鼎力相助。然而在孩子满月之时,中级法院判决拘留村长十五天,这让只想得到一句道歉的秋菊十分尴尬和茫然。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引起了法学界经久不衰的热议。这其中包含了很多法理学问题,而本文将重点对其中关于法制现代化的问题进行探讨。影片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亮点就在于它的结尾。故事原本在秋菊儿子办满月酒,万家和王家和解就可以大团圆结局了,但是结尾却是在秋菊儿子满月酒的当天,尖利的警笛声划破其乐融融的气氛,儿子的救命恩人王村长被带走,而这恰恰是国家给秋菊的“说法”。

3、秋菊不解:她只是要个说法,怎么抓人呢?人情和法制的冲突达到顶点,观众们也开始反思,这是乡土社会需要的法制吗?秋菊明确地对村长表示“没你就没这娃”,村长看到秋菊生了儿子就跟自己生了儿子一样高兴,这说明他们的恩恩怨怨已经随着秋菊儿子的诞生一笔勾销,这也是中国乡土熟人社会的温情之处,但是恰恰此时,无情的国家法带走了救命恩人,可以想象,以后秋菊在村子里的生活会非常尴尬,这真的是秋菊想要的吗?她只是想要个说法。1 说法影片中有两个“说法”,一个是秋菊作为一名农村妇女所要讨的“说法”,一个是国家法律给予秋菊的“说法”,这是这两个“说法”发生了冲突才有了影片中的结局。在这里不妨探究一下这两个“说法”。首先是

4、秋菊的“说法”。秋菊为什么要讨一个说法?是因为他男人的下体被踢了,那是“要命的地方”,不然别的地方的话村长踢两下也就踢两下。万一那“要命的地方”被踢坏了,她丈夫又是独子,那万家的香火就断了,就“要命”了。所以这么重要的事情,她必须要个说法。秋菊讨的说法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苏力教授分析的 : “村长应该为自己的过错向秋菊一家赔礼道歉,由上面领导给村长一个批评”。 参见杨敏杰,化耀民“秋菊的说法”与法律规范 另议 秋菊打官司,载商,科幻世界杂志社,第十六期,155页。她不是要钱,在影片中已反复强调;也不是要把村长抓走,结尾的时候她甚至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抓人;她只是想让村长道歉。然后是法律给秋菊的“说

5、法”。事实上法律给了秋菊好几个说法,但都不是秋菊想要的。前几个说法是李公安等给的,让村长赔钱,进行民事调解,这事就算了了。但是村长要面子,可以给钱但是坚决不愿道歉,认为会没面子,而且会导致以后村里的事情他没法管了。秋菊对这些“说法”不满意,在严局长的“支招”下提出了诉讼。国家又给了一个说法,那就是王善堂致万庆来轻伤,行政拘留十五天。这就更加不是秋菊想要的说法了,虽然电影到此结束了,但是可以想见,接下来的发展便是秋菊去行政机关要求放人。且不论这部影片中的对村长的处理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秋菊对国家给的这个说法显然是迷茫而尴尬的。2 两种“说法”的冲突从这两种“说法”入手,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说法实际上

6、代表了两种规范,两种文化。这两种“说法”的冲突也代表了两种规范的冲突根植于乡土熟人社会的民间规范和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国家法律。第一种说法是秋菊的“说法”。这其实是一种民间规范,也就是西方所谓的 “非正式的社会控制”。 参见杨敏杰,化耀民“秋菊的说法”与法律规范 另议 秋菊打官司,载商,科幻世界杂志社,第十六期,155页。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是指由社会中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社会舆论等实施的社会控制。其特点是,它并不由专门的社会机构来实施,其准则也不是很严格明确。但是它有它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土壤乡土社会。乡土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尤其是在中国这种几千年来宗法等级制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封建宗法意识犹

7、存,“天高皇帝远”,官本位意识仍然盛行。 参见孔卯乡土中国的人文关怀秋菊打官司的反思与感悟,载电影评价,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第一期,69页。第二种说法是国家或者说法律给予秋菊的“说法”。这是一种完全按照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法律进行判断而得出的“说法”。而这种移植过来的法律,是用于调整陌生人社会的秩序的,完全不适合用在中国的乡土社会、熟人社会,其实这就是两种“说法”的冲突所在。比如说,在秋菊认知中,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在那个村庄里的人们认知中,认为村长可以打人,只是不能打要命的地方,但国家的法律认为打人就是不对的,打哪都不对,打哪都是一样的;又比如说,秋菊所要的传统意义上最常见的

8、赔礼道歉,国家法并没有。所以其实秋菊不明白国家法中规定的损害赔偿方式,她只是朴素地知道在民间规范中她有权利要求赔礼道歉;国家也不明白秋菊到底要的是什么,只知道她要个说法,死板地适用国家法,用一种调整陌生人社会的法律规范去调整熟人社会。3 “冲突”的更深度解读上面已经深入分析过了两种“说法”的冲突,是乡土社会的民间规范与移植过来的法律规范的冲突。从法制现代化的角度,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地进行分析。法制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伴随其社会现代化而出现的由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转变的过程。在此我们可以使用“传统-现代”的分析框架来分析。民间规范是类似于传统法制的民间传统文化,国家法是现代法制。在这个由传统到现代的现代

9、化过程中,伴随着法律下乡,民间规范与国家法的交接过程出现了错位,导致双重法律制度的出现。 参见徐勇“法律下乡”:乡土社会的双重法律制度整合,载东南学术,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第三期,19页。民间规范来自于农村社会内部的规则,国家法则来自于国家统治者的制定;民间规范主要整合社会的小共同体,不需要国家法的外部性介入;国家则主要维系国家大共同体的统一和稳定。 参见徐勇“法律下乡”:乡土社会的双重法律制度整合,载东南学术,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第三期,24页。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于现代国家的建构和现代化的需要,国家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并将法律普及到全社会,也就是我们说的“送

10、法下乡”。但是送的这个“法”和乡村社会原有的“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也就产生了冲突,同时也是传统社会和现代国家的冲突。四如何进行整合?毋庸置疑,法律规范必须适应社会。马克思说过:“现在我手里拿着的这本code napoleon拿破仑法典并没有创立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相反的,产生于十八世纪并在十九世纪继续发展的资产阶级社会,只是在这本法典中找到了它的法律的表现。这一法典一旦不再适应社会关系,它就会变成一叠不值钱的废纸”。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2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苏力教授也反对“将社会中已经形成的秩序制度化, 而是要求社会来回应法律, 希冀以国家强制力为支撑来人为地和有

11、计划地创造一种社会秩序的模式, 并且主要是以“先进”国家为标准, 然后将中国社会装进这个模子中。” 参见苏力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法治,载法学研究,1998年第一期,第11页。诚然,如果只是一味地改造社会,是不行的。且不论改造社会需要的成本,就算有足够的成本,人类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去改变经济条件,一个发展中国家套用发达国家的法律规范,就得将国家变成发达国家,而这显然不可行。其次,盘踞在中国乡土社会几千年的文化,不可能说改就改。费孝通先生认为 ,传统乡土社会 “是个无法的社会 ,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国家权力所维护的原则 ,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个社会 的秩序 ,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却不需要这有形

12、的权力机构来维护 ,维护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参见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页。无论如何,不能企图要求社会适应移植过来的法律规范,相反地,应该制定出符合本土社会情况的法律规范。再细化一点地说,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大方向的把握:国家的整体性法律需要调整和完善。其实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制定了大量涉及农村的法律,但由于其大部分是外来移植的,不贴近中国农村,成效并不明显。只有真正体现中国农民意志的法律才能延伸到乡土社会发生效力。第二是小方向的细化:给予民间规范以生存发展空间。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概而论的,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在国家法把握了大方向之后,民间

13、规范可以在国家法律的框架内发挥其自身的调节作用,可以灵活地针对农村生活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能用民间规范解决的问题就用民间规范解决,这也能减少国家法律成本。其实我国现在的村规民约就是民间规范的一部分体现。第三,国家法和民间规范要联系统一。民间规范在注重其实用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和国家法律的基本精神保持一致。村民制定的各种村规民约不能和国家法律抵触和背离。将整合方式更加细化到一个案例,回到我们的电影秋菊打官司。王善堂村长并不是十恶不赦死不悔改,相反,从电影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好村长。即使秋菊一级级往上找说法让他这个村长很没面子,但是在秋菊难产的时候他还是伸出了援手,甚至如果没有他的话秋菊和她的儿子都有

14、可能保不住,并且在王庄看戏的村民都愿意听他的指挥。在“王善堂是个好人”的条件下,即他没有违背国家基本的法律精神、道德取向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适用民间规范,而不是照影片里那样完全依国家法办事。处理纠纷的机关应该做的是深入到乡土社会,了解秋菊所要的说法是指什么。电影的最后没有经过国家法的调解而是通过乡土社会中的互帮互助解决了万家和王家的纠纷,此时国家法应该采取一种类似“旁观”的态度,而不是不由分说地把救命恩人村长带走。法律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纠纷,现在纠纷已经解决了,国家法又跳出来要给秋菊说法,不仅与社会脱节,而且会损害民众对于法律的信任。参考文献:1杨敏杰,化耀民:“秋菊的说法”与法律规范 另议 秋菊打官司,载商,科幻世界杂志社,第十六期2王军: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浅析,载学理论,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2012年第24期3陈柏峰:秋菊的“气”与村长的“面子”再解读,载山东大学学报,2010年五月4薄敏: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方向:以为切入点,载理论月刊,2011年2月5乔丽萍:被延误了的思想启蒙:重评,载电影评价,2008年5月6王波:法社会学法人类学“面向中国”过程中的自我汉学化以诸法律影评为分析文本,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7月7刘海:“气”与“面子”的两相纠葛:解读的文化根由,载理论月刊,2011年2月8赵晓力:要命的地方再解读,载北大法律评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