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灭点的成角透视图作图方法及正确性验证_第1页
撇开灭点的成角透视图作图方法及正确性验证_第2页
撇开灭点的成角透视图作图方法及正确性验证_第3页
撇开灭点的成角透视图作图方法及正确性验证_第4页
撇开灭点的成角透视图作图方法及正确性验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撇开灭点的成角透视图作图方法及正确性验证吴绍兰( 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 工业设计系, 福建 厦门 361002)摘要: 本文介绍一种不受灭点远近限制的成角透视图法, 并对其进行几何论证 结果表明, 这是一种遵循几何学原理的科学作图方法, 可以推广应用关 键 词: 成角透视图;中图分类号: j 206. 2灭点; 几何学文献标识码: a作图幅面小 (见图 1 高层建筑的表达) 然而这种方法到底是经验的近似画法, 还是精确的科学画法? 现 有资料无从考证为了验证其科学性并进一步推广,笔者按步骤介绍其画法, 并加以几何论证引言0成角透视在透视图中应用最广, 作图方法颇多,有视线法、迹点灭点法、量点法

2、和网格法 这些方法 虽然严格遵循几何学投影规律且能够得到精确的图 形, 但往往需要较大的图纸幅面才能保证左右灭点 均在图纸之内, 难以避免大图纸画小图形的尴尬纵 览透视学的有关资料, 解决该问题的常规作法便是通过引与画面成 90、60、45等特殊角度的水平位 置辅助线完成作图, 但此类方法必须先经基面作图 再转换到画面作图, 作图线多且过程繁琐、费时, 应 用于大图形的绘制局限性很大相比之下书1 中介 绍的撇开灭点成角透视法(笔者命名) 恰好弥补了上述诸种方法的缺陷 该方法撇开灭点、量点, 并省略 了基面作图, 直接进入画面作图, 方法简单, 所需的撇开灭点的成角透视图作图方法以立方体为例作图

3、作 图步骤 ( 一) : 如图 2, 根据立方体的真实高 度, 先画出铅垂线 a d , 再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 定 出透视线l 1、l 2、和l 3 ( 或l 1、l 2、l 3 和l 4 中任意三 条) 在l 1 和l 2 之间 任意画一条水平线段 a 1 a 2、过 a 2 引铅垂线交l 3 于 b2 , 再过 b2 引水平线交过 a 1 的 铅垂线于 b1 , 连接 d b1 即为立方体上底面透视线l 4 作图步骤(二) : 如图 3, 以 a 1 a 2 为直径画圆弧交1(a )(b)收稿日期: 2001204209作者简介: 吴绍兰 (1964 ) , 女, 福建厦门人, 福州大学

4、工艺美术学院讲师第 2 期吴绍兰: 撇开灭点的成角透视图作图方法及正确性姆证21(c)(d )图 1 撇开灭点的成角透视图实例d a 的 延 长 线 于 d , 再 分 别 以 a 1、a 2 为 圆 心, 以a 1d 、a 2d 为半径画圆弧, 交 a 1 a 2 于 m 1、m 2 点, 连接a 、m 1 即为通向右量点的量线m 右 连接a 、m 2 即为连接a 、k 3 并延长与l 3 交于 c , 过 c 作铅垂线交l 1于b 点, 则a b cd 即为立方体右侧的透视 同理可 确定立方体左侧的透视a e fd 作图步骤 ( 四) : 如图 5, 连接 a 、c , 过 e f 作三

5、角形 en f 与三角形 a cd 相似, 则 c、n 连线即为上底面通向左灭点的一条透视线 同理可画出上底面另一条通向右灭点的透视线 f p , f p 与 cn点 g 为上底面的另一个端点的透视的交作图步骤 (五) : 如图 6, 连接 f、c 和d 、g , 交点为o 2 , 过o 2 作铅垂线交底边对角线 eb 于o 1 点, 延 长a o 1 交过g 点的铅垂线于h , 由此完成立方体的透视作图图 2 确定正确的消失线图 4 确定形体左右侧面进深论证2上面五个步骤中, 第(五) 步骤简单明了, 不再证图 3 确定左、右量线通向左量点的量线m 左作图步骤 (三) : 如图 4, 在射

6、线m 右 和l 1 之间任意作一水平线 k 1 k 2 和一铅垂线 k 2 k 3 , 使明下面是前四个步骤的证明过程:第 (一) 步骤证明: 如图 7, 已知立方体的铅垂棱 边 a d 和另外三条棱边的透视 l 1、l 2、l 3、在 l 1 和k 1 k 2 立方体右侧实长k 2 k 3 = 立方体右侧实高22华 东 交 通大学 学 报2001 年l 2 之间引一条水平线段 a 1 a 2 , 过 a 2 作铅垂线 a 2 b3 ,再过 b2 引水平线, 与过 a 1 的铅垂线交于 b1 点 求证: 点 d 、和点 b1 的连线为左侧上底棱边的透视方 向, 其实就是要求证直线 l 2 和

7、l 4 延长后的交点 f 2 , 与直线l 1 和l 3 延长后的交点 f 1 处于同一条水 平线上因为直线 a 1 b1 和a d 均为铅垂线, 故 a 1 b1 a d , 因而有a 1 b1f 2 b1(1)=a df 2d同理, 因为 a 2 b2 a d , 因而有图 5 引同向消失线a 2 b2f 1 b2=(2)a d f 1d又由于 a 1 b1 = a 2 b2 , 所以, 由(1) 和(2) 式得f 1 b2f 2 b1=f 1df 2d可见 b1 b2 f 2 f 1 , 而 b1 b2 为水平线, f 2 f 1 也为水 平线, 这说明点d 和点 b1 的连线代表立方体

8、左侧顶 边的透视方向第 ( 二) 步骤证明: 如图 8, 已知, 在直线 l 1 和l 2 之间任意引一水平线段, 我们不妨就取第 ( 一) 步骤中的 a 1 a 2 以 a 1 a 2 为直径画圆弧, 与d a延长线交于d , 分别以 a 1、a 2 为圆心, 以 a 1 d 、a 2 d 为半径画圆弧, 与水平线 a 1 a 2 分别交于 m 1、m 2 点 求证: 点 a 、m 1 的连线a m 1 和点a 、m 2 的连线a m 2 , 延长后 分别经过右、左量点由于 a 1a 2 为所作圆弧的直径, 所以, a 1d a 2 = 90 又因为 a 1d = a 1m 2 , a 2d

9、 =a 2m 1 , 这符合量点法成角透视的基面作图原理, 如图图 6 利用对角线确定立方体其它点的透视图 7 验证左、右灭点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9, 即灭点的基面正投影与量点的基面正投影的距离, 等于灭点的基面正投影与站点的距离分别将直 线l 1、l 2、l 3、l 4、a m 1、a m 2 延长, 与视平线分别交 于 f 1、f 2、m 1、m 2 由于 a 1 a 2 视平线, 故有 a 1m 1: m 1m 2: m 2 a 2 = f 2m 1: m 1m 2: m 2 f 1 , 这说明基面作图与画面作图成比例,m 1、m 2 分别为左、右量点 第(三) 步骤证明: 如图 10,

10、已知, 在右量线m 右和右侧透 视线l 1 之间任意引一条水平线段 k 1 k 2 和铅垂线段第 2 期吴绍兰: 撇开灭点的成角透视图作图方法及正确性姆证23图 8验证a m 1、a m 2 即为左、右量线k 2 k 3 , 使 k 1 k 2: k 2 k 3 =立方体右侧实长: 立方体右侧实高 求证, 点a 、k 3的连线代表立方体右侧面对角线的 透视方向先补出右侧面实形 a b c d , 根据量点法和真高线法, 求出 k 2 和 k 3 在右侧面上的实际位置 t 2 和t 3 , 如果 t 3 确实是右侧面对角线 的点, 则会有a t 2 立方体右侧实长t 2 t 2 =立方体右侧实高

11、其实, 由于 k 1 k 2 a b , 所以有k 1 k 2 = m 1 k 2(1)a t 2 m 1 t 2图 9 量点法原理图又由于 k 2 k 3 t 2 t 3 , 所以有 k 2 k 3 m 1 k 2(2)t 2 t 3 =m 1 t 2第 ( 四) 步骤证明: 如图 11, 已知, 过 l 2 直线上( 或l 4 直线上) 任一点, 不妨取现成的点 e , 作一个 三角形 e fn 与三角形a d c 相似 求证: 点 c 和点 n 的连线延长后必通过左灭点 f 2 由(1) 和(2) 式得k 1 k 2 k 2 k 3 a t 2 =t 2 t 3该式可写为用反证法证明:

12、假如直线 l 2、l 4 和 cn延长后k 1 k 2a t 2 不汇交于同一点, 而是分别相交于 f 1、f 2、f 3 那k 2 k 3 =t 2 t 3么, 在f 2a c 和f 中, 因为a c en , 所以2 en而f 1aa c2=(1), 所f 1 ek 1 k 2 立方体右侧实长n e2k 2 k 3 = 立方体右侧实高同理, 在和中, 因为f 1a df1 e fe fa d所以以a t 2 立方体右侧实长f 1a d1ak 2 t 3 = 立方体右侧实高(2)=f 1e f1 e这说明 t 3 必为对角线上的点同理可证明立方体左侧进深的作图原理又因为e fn a d c

13、, 所以24华 东交 通 大 学 学 报2001 年图 10验证左、右进深点a c a d(3)=n e e f由(1)、(2)、(3) 式可得f 1 1 2af 2a=f 111 ef 1 e而 f 2 a = f 2 e + ea , f 1a = f 1e +11ea 所以f 2a + ea = f 1 e + ea 该式可f 112 ef 1 e写这eaea也即: ea =ea1 += 1 +f 11112 ef 1 ef 2 e f 1 e显然, f 1 和 f 2 只能是同一点 这说明cn 的延长线将与l 2、l 4 的延长线汇交 于同一点 同理可求证 f p 的延长线与 l 1、

14、l 3 的延长线汇交于同一点 则 cn与 f p 的交点即为顶面端点 g 的透视利用上、下底对角线可求得 g 点的基透视 h明完毕图 11 用两相似三角形确定同向消失线的合理性1辛华泉, 程建新. 设计表现技法m .上海: 上海交通大点 证学出版社, 1988, 6.李蜀光. 绘图透视原理与技法m . 成都: 西南师范大2学出版社, 1994, 12.结论33东:4广州机床研究所. 工业产品预想图表现技法m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0, 4.广不受灭点远近限制的成角透视法符合几何学原理, 是一种精确的成角透视图法, 可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路风仙. 设计透视学m . 福州: 福建工艺美术出版社

15、, 1996, 11the m e thod of an gular per spec t ive w ithout v iew po in tsan d its d em on stra t ionw usha o- lan( indu st r ia l d e sign d ep a r tm en t, t h e a r t s and d e sign co llege o f f uzho u u n ive r sity, x iam en 361002, c h ina)a bstra c t: t h is p ap e r in t ro du ce s a m e tho d th a t w e can app ly it to d raw an gu la r p e r sp ec t ive w itho u t v iew po in t s, an d it dem o n st ra te s th is m e tho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