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古代经典的阅读方法探析_第1页
两种古代经典的阅读方法探析_第2页
两种古代经典的阅读方法探析_第3页
两种古代经典的阅读方法探析_第4页
两种古代经典的阅读方法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两种古代经典的阅读方法探析两种古代经典的阅读方法探析 本文关键词:两种,探析,古代,方法,经典两种古代经典的阅读方法探析 本文简介:摘要:中国古代经典是我们精神上所自从来的根脉。阅读古代经典有两种基本方法:朗读成诵法与默读成诵法。它们分别适用于人生不同的阶段。两种阅读方法相异之处是:前者大声朗读,后者默声细读;相同之处是:反反复复或朗读,或细读,最终达至烂熟于胸的本能境地。只有达至本能境地,古代经典两种古代经典的阅读方法探析 本文内容:摘 要:中国古代经典是我们精神上所自从来的根脉。阅读古代经典有两种基本方法:朗读成诵法与默读成诵法。它们分别适用于人生不同的阶段。两种阅读方法相异之处是:前者大

2、声朗读, 后者默声细读;相同之处是:反反复复或朗读, 或细读, 最终达至烂熟于胸的本能境地。只有达至本能境地, 古代经典才能内化成我们的血液和生命, 使我们充满文化自信, 面向未来, 再创辉煌。关键词:中国古代经典; 阅读方法; 大声朗读; 默声细读;方法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 (现代汉语词典) 。做任何事情, 都需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 事半功倍;反之, 不仅事倍功半, 甚或功败垂成。因此说:方法为王, 这话一点也不为过。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1一.阅读需要方法阅读是一门学问, 很深很大的一门学问。但是许多人都未曾意识到这一点。这也是大多数

3、读书人最终只不过读读而已, 未能从阅读中获取更多滋养的原因。2为什么很多人读了书, 却未能从阅读中获取更多滋养?归根结底, 就是方法不当, 读得不熟。杨安芲先生说:有的人读书很多, 当别人谈起某书时, 可以立即插话, 但要他自己谈时, 却往往说不清楚。这就是吃了不熟的亏。不熟就难懂, 不熟不懂, 英雄无用武之地。3而成功阅读的真正标志就是做到烂熟于胸。笔者把成功阅读归纳总结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懂, 通, 熟, 透, 烂。在这一点上, 文理学科概莫能外。经常听说:高等数学难学。由于某种原因, 笔者高中毕业十五年后, 曾自学过同济大学主编的高等数学第四版, 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畅快淋漓、一气呵成

4、地看了一遍, 几乎不存在看不懂的地方。但是, 一拿到题目来做, 就困难重重。原因何在?内容不熟、练得太少的缘故。因此, 解决这一困难的最佳方法就是:反反复复地阅读和练习。与理科稍有不同的是, 文科方面的经典性书籍只需要反反复复地阅读就行。这一点许多伟人和大学者都曾经做过或说过。例如伟人毛泽东对于重要的书, 会反复研读:大约在1937年底或1938年初, 身在延安的毛泽东收到了李达寄来的.学大纲, 不久, 在延安召开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 他便对郭沫若等人说:李达同志给我寄了一本.学大纲, 我已经看了十遍, 一本近千页的书在短期内便已看了十遍, 这数字已相当惊人了。老实说, 能反复看五遍, 也已不

5、错, 何况十遍?他所说的十遍, 决不是走马观花、敷衍草率地看, 而是一边作圈点批注、一边阅读的。这就更不容易了。4再如朱光潜先生也提倡好书要反反复复地阅读: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 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 书虽读得少, 读一部却就是一部, 口诵心惟, 咀嚼得烂熟, 透入身心, 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 一生受用不尽。读书并不在多, 最重要的是选得精, 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 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 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5伟人、大学者与普通人之间判若云泥, 于此可见。二.古代经典的阅读方法为什么要阅读中国古代经典?因为中国古代经典是

6、中国人精神上所自从来的根脉。梁启超先生曾开列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必读书目, 并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学子:以上各书, 无论学矿、学工程学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 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6而中国古代经典浩如烟海、汗牛充栋, 在有限的生命长河中, 我们应该而且必须阅读的又是什么呢?金克木先生说:只就书籍而言, 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 离了这些书, 其他书就无所依附, 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因此, 我想, 有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必读书或者必备的知识基础。7显而易见,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 金先生所说的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就是指先秦典籍。因为它是中华民族思想文

7、化发展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源泉, 所以它是少不了的必读书或者必备的知识基础。金先生然后又列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先秦典籍, 并且指出其重要性:几乎无人不读的书必须读, 不然就不能读懂堆在那上面的无数古书, 包括小说、戏曲。那些必读书的作者都是没有前人书可读的, 准确些说是他们读的书我们无法知道。这样的书就是:易、诗、书、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这十部书若不知道, 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朱熹、明朝的王守仁 (阳明) 的书都无法读, 连镜花缘、红楼梦、西厢记、牡丹亭里许多地方的词句和用意也难于体会。7那么, 怎样阅读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先秦典籍?笔者认为有两种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首先

8、是朗读成诵法, 亦即对所读经典反反复复地发声朗读, 以至于熟读成诵, 最后达至烂熟于胸的本能境地不仅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脱口而出 (快速无拘) , 而且可以期许直至晚年仍然历历在目 (长时如画)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从幼儿到青年阶段。传统的私塾教育都是从幼儿时期就开始的:启蒙的小孩一开始认识汉字, 就反反复复发声朗读经典, 直至能把它们熟练地背诵下来为止。如上所引, 具有代表性的先秦典籍, 冯友兰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晚年眼力枯竭, 但却可以借助于早年的熟读硬记, 使他不用查对原文, 便可顺手引用经典, 这种学问功夫自然应归功于早年的启蒙教育。9现今时代, 随着国学热的方兴未艾,

9、许多私立幼儿园或教育培训机构都开始教授小孩国学经典。它们设置的目标是:在若干年内, 每个幼童能够背诵二十多万字的多种经典性着作, 其中就包括具有代表性的先秦经典。至于这种方法为什么也适合于青年阶段, 是因为一个人记忆的最佳黄金时期是十五岁至二十八岁。因此, 一个青年人, 只要认识到古代经典对于我们优良品德的形成、人文修养的提升关系极其密切, 不学则已, 如若要学, 就要发下宏愿, 加倍努力, 同样能够愉悦地把古代经典诵读至本能境地。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其次是默读成诵法。众所周知, 而立之年后, 人的记忆力在开始逐渐衰退;但是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 人的理解力却在逐步增强。因此, 这

10、个阶段学习古代经典较好的办法就是默默地细读某部经典, 经过反反复复的十几或几十遍之后, 也能逐渐达到烂熟于胸的本能境地。以论语学习为例。论语有二十篇, 古人为每篇取第一章开头两字, 总共40字, 很快就能记熟。接下来的策略是:学而第一共16章:第1章用学而两字;其他15章, 仿照古人每章取两字的做法, 用本章里原有的、最能概括本章主题的两字做本章的标题, 则15章共30字。学而篇16章总共32字, 严格按照顺序进行记忆。论语总共552章节 (此处采用杨伯峻的说法) , 则总共要记忆的字数为1104字。一旦记熟了论语552章节共1104字的主题字数, 又反反复复默读并熟记了552章节的全部内容,

11、 则对总共才15928字的论语, 就可以实现本能境地的盲点记忆可以随时随地、快速说出任何一章在哪个位置, 内容是什么。而一旦对论语文本熟至盲点记忆, 则感受深切, 妙不可言。再去看或注释、或解说论语等等之类的各种书籍, 就好似有了火眼金睛, 能够轻而易举地洞察出许多问题:长短高低, 立见分晓。以上两种古代典籍的阅读方法, 相异之处是:前者大声朗读, 后者默声细读;相同之处是:反反复复地或朗读, 或细读, 最终达至烂熟于胸的本能境地。只有达至本能境地, 古代经典才能内化成我们的血液和生命, 使我们充满文化自信, 面向未来、再创辉煌。参考文献:1转引自董彦着:方法纵横.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21年, 第1页。2 马原着:阅读大师.广州:花城出版社, 2021年, 第1页。3转引自易健德着:美学知识问答.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1987年, 第286页。4转引自孙琴安编着:名家读书法.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年, 第87-88页。5 读书的艺术:如何阅读和阅读什么.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21年, 第56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