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集团安全文化_第1页
北京建工集团安全文化_第2页
北京建工集团安全文化_第3页
北京建工集团安全文化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当北京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速度, 快得超乎人们的想象时; 当越来越宽敞的居住空间,逐渐为都市中疲于奔波的北京人找回轻松和安逸时,您是否曾想过,是什么力量推动北京建筑行业舞出了更快、 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节奏, 又是什么信念在支撑和呵护着这难能可贵的速度、效率和质量?在对有着 50 多年历史的北京建筑行业旗舰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多次采访中, 记者一直试图能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由于习惯了如今越来越多的经营实体将 “企业文化 ” 作为装饰自己实力的 “外衣 ”,所以在对北京建工集团的探寻中,记者已经不经意地在心中揣上一把文化的 “钥匙 ”。安全同行五

2、十四载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 1953 年,集设计、科研、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物流配送为一体,被誉为北京建筑业 “不倒的标杆 ”。作为首都建设的中坚力量, 50 多年来,北京建工集团承建了包括北京市绝大多数标志性建筑工程在内的 8000 多万平方米各类精美建筑,为首都的城市化、 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集团在国际工程总承包、劳务技术服务、进出口贸易等方面也创造了良好的业绩,早在 1994 年就被评为全球最大的 225 家国际工程承包商之一, 目前在全球承包商中实力位居前 100 位之内。北京建工集团的工程质量合格率多年保持 100% ,优良率达到 80% 以上,自上世纪 80 年

3、代国家和北京市开展工程质量创优评奖活动以来, 已获得建筑业最高奖鲁班1/10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奖以及国家优质工程奖、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 北京市市级以上优质工程奖等近 600 项 。与企业用半个多世纪所构建的辉煌成就同步, 北京建工集团也在建设着一条属于自己的安全之路, 总结出了一整套科学、 有效的安全管理经验。 集团公司在 1999 年、 2001 年、 2003 年 3 次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称号;集团有 3 个施工现场获得了建设部颁发的 “建筑安全奖杯 ”;2003 年,为表彰北京建工集团在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方面所做的工作,国家安监总局授予其 “建章立

4、制一等奖 ”;自 1999 年以来,集团已经连续 8 年获得了体现企业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全国 “安康杯 ”竞赛优胜企业称号。还有比这一系列成绩更值得称道的。 当记者在北京建工集团的每一片工作空间逗留,从镶嵌在脚手架上的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大幅标语,到井然有序的安全培训课堂,再到图文并茂的安全扑克、安全挂历;当记者与北京建工集团每一位企业员工交谈, 从严谨睿智的企业中层领导唐伟、张利,到勤于钻研的年轻项目经理吴江滨、路刚,再到工地上勤劳、质朴的工人 都深深感受到,安全无处不在。一种意识深深地植根在企业员工心中时, 这种意识不正是一种企业文化吗? “安全文化 ”,难道这就是北京建工集团企业文

5、化的精华吗?能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这家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大型建筑企业又有怎样的安全文化理念呢? 又是一连串的问号。2/10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深入研究对症下药记者请北京建工集团副总经理丁传波介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时,这位对安全文化做过系统研究的学者、拥有博士学位的 “儒帅”的回答却有些出乎记者的预料。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需要深厚的历史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安全文化的概念进入我国的时间还很短,至于我们建工集团, 建设安全文化的时间就更短了,所以根本谈不上经验,我们的一些举措还只是在对安全文化进行一些初级的摸索。 ”说这话时,丁传波先生的表情很真诚, 语气也很坚定, 一点儿也没有客

6、气的意思。 这让记者在短时间内有些茫然, 因为记者精心准备的采访提纲中, 有很多集团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具体细节问题, 而这位北京建工集团安全文化系统的主要缔造者却似乎不愿在这方面谈得太多。不过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 特色鲜明的安全提示、 详细的安全规章、明确的安全责任 ,这些安全文化的点点滴滴, 都是记者已经见到过的。记者开始聆听丁传波对安全文化的认识, 而丁传波所谈的,正是北京建工集团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萌芽。丁传波开门见山地指出, 建设安全文化不是盲目的、 千篇一律的。虽然 “以人为本 ”、“严格管理 ”、“明确责任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安全文化建设准则, 但具体到建筑行业和北京建工集团

7、自身来说, 首先必须了解行业和企业的特点。3/10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与一般的工业生产相比, 建筑行业的生产本身具有特殊性, 这就要求安全管理也应有其特殊性。 许多工业企业的生产, 产品体积较小,是相对流动的,人和设备是相对固定的;而建筑业的产品体积庞大,它的空间位置是固定的, 建筑工程中人和设备是流动的, 这种流动都是围绕固定的产品 建筑物,工程在哪里,人和设备就跟到哪里。由于经常要面对不同的工作环境、 工艺流程,这就要求安全管理不能一成不变,而要与时俱进。另外,建筑产品绝大多数是在人员密集区,围绕它所进行的安全管理不仅关系企业本身, 还关系到周边的人和物的安全。这就要求建筑企业的安全管

8、理不仅要想着企业自身, 还要眼光向外,充分考虑社会效应。 这些特殊性决定了人在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中具有更强的能动性。丁传波在对 1992 年到 2006 年全国的建筑施工伤亡事故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后,总结出了建筑行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六大类型和四大规律。六大类型包括:高处坠落事故占所有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的 46% ,触电事故占 14% ,坍塌事故占 13% ,物体打击占 11% ,机械伤害占 6% ,起重伤害占 4% ,因其它类型的事故加在一起总共只占 8% 。这些事故的发生所遵循的规律也不外乎四种。 季节性规律 ,比如夏天雨水多,很容易发生积坑塌方事故;而春天北方风大,容易把工地上高处的物体吹落,

9、因此坠物伤人和工人高处作业事故发生的机率比较大。人为性规律, 由于人的精神状态不好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事故。设备性规律 ,有些设备生产出来就不合格,而有些分包商为4/10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了减少成本而在设备上偷工减料,导致发生事故。 环境性规律 ,因外部环境而导致的事故, 比如挖地基时发生的毒气泄漏事故, 高压电线触电事故等。如今,丁传波所提到的这些建筑行业的生产特点和事故规律已经被编入了北京建工集团的安全培训教材, 并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员工们的认同。 “对症 ”方可 “下药 ”,北京建工集团找到了建筑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症结所在, 接下来要做的, 就是按照这些事故类型和规律去建设相应

10、的防护体系,更有针对性地利用好安全文化这剂 “良药 ”。坚持原则有的放矢针对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规律, 北京建工集团总结出了建筑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一些特殊原则, 而集团近年来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始终遵循这些原则。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不仅人员和设备是流动的, 而且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出现隐患、 消除隐患的过程。 为了让记者有更加形象的认识,丁传波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脚手架的搭建过程就是一个产生隐患,然后马上消除隐患的过程; 立杆子的过程是一个不安全的状态,把杆子拧紧了,框架都做好了,就成了安全状态。 流动的生产过程决定安全文化建设也要适应各种不断变化的环境 ,也就是安全文化

11、建设的流动性原则。5/10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建筑生产的布局是分散的,北京建工集团旗下承包了几百个项目,各个项目的施工环境、施工要求、项目结构不同,不可能对所有的项目实行统一的安全管理, 所以北京建工集团并不要求各个分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步伐和重点是完全一致的, 这就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离散性原则。另外,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对某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统一的系统过程,围绕在建筑产品周围的每个人都应担负相应的安全责任,这就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全员性原则; 针对建筑施工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安全文化建设还要遵循社会性原则, 等等。而这些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原则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对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生

12、产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了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建工集团通过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尤其是针对建筑企业农民工比较多,文化水平较低的特点, 企业为农民工开办了夜校, 不仅教给他们文化基础知识和安全生产常识, 还针对不同工种的生产特点, 有针对性地讲授安全知识。为了让员工更加主动地接受安全知识、 提高安全意识,企业将安全知识印在挂历、 宣传画甚至扑克上, 以此来激发员工学习的兴趣。为了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集团今年开展了 “百场电影进工地 ”活动,每放映一部电影前都要先放一部企业自制的安全常识短片,起到了很好的宣教效果。安全文艺演出、安全知识竞赛、

13、创6/10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建安全文明工地活动等, 也是北京建工集团以人为本建设安全文化的有益尝试。基于建筑生产安全文化建设的流动性原则, 北京建工集团领导也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看待, 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自我否定和自我完善。 难怪丁传波一见面就对记者说, 北京建工集团 “还处在对安全文化的摸索阶段 ”。企业过去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的成绩没有让领导层沾沾自喜, 他们不断根据建筑行业安全形势和企业自身生产状况的变化, 从中央和北京市政府对行业和企业的要求出发,及时调整安全策略和措施,持续改进。这也是北京建工集团能连续多年成为全国 “安康杯 ”竞赛优胜企业的主要原因。 而用丁

14、传波的话说: “这样能使安全文化体系逐渐趋于最佳状态 ”。“零事故 ”最高目标当记者进一步追问丁传波,北京建工集团安全文化建设的 “最佳状态 ”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零事故。 ”这样的目标是完美的,但以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现状, 这样的目标是不是切合实际?似乎是看出了记者的疑惑,丁传波讲述了 “零事故 ”目标的由来。丁传波在建设部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时, 到美国著名建筑企业福陆丹尼尔公司 参观,美方送给他一顶安全帽,上面写着两行字,一行是英文字母拼成的 “丁传波 ”的名字,另一行是英文 “zero(零) ”。7/10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美国人对 “zero ”的解释是 “所有安全

15、工作者的心愿 ”,也就是 “零事故”,而福陆丹尼尔公司多年来在事故记录上一直是 “零”。“人家那么大的企业,那么多员工,那么多工程,都能实现,零事故?,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听完对方的话,丁传波就想在国内建筑行业推广 “零事故 ”理念,但当时全行业每年死亡一千多人,提出这样的理念在同行们看来几乎是异想天开。 来到北京建工集团后, 丁传波重新提出了 “零事故 ”的理念,得到了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并最终从去年底开始在全集团推广这一理念。 为了让 “零事故 ”理念真正融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 北京建工集团确定了实现 “零事故 ”目标的三条途径。首先是把 “零事故 ”理论像血液一样注入整个集团内

16、部。也就是说不仅在集团总公司,也包括每一个下属的二级、三级单位,都要明确“零事故 ”目标。因为按照丁传波对建筑施工事故类型和规律的分析,只要安全措施到位,设备运转正常,安全规章制度健全,作业者不违规操作,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要让所有员工明确,“零事故 ”是目的,而安全文化建设则是实现“零事故 ”的重要手段。以“零事故 ”理念的传播为契机,帮助员工树立全员安全责任意识、关爱互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形成 “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 ”的氛围。 让每个人都知道,在工作岗位上所承担的安全责任不仅是自己的事,还关系到同事、家庭乃至社会的安全。而员工责任意识的提高,又有利于 “零事故 ”目标的尽快实现

17、。8/10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为了 “零事故 ”目标早日实现,北京建工集团还将加快多项安全文化相关体系的建设步伐。 包括政策法规标准、 安全监管体系、 施工企业信息技术体系、 应急救援体系、 安全评价体系、 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等。虽然对 “零事故 ”目标抱有乐观的态度,但丁传波也坦言,这个安全文化建设最高目标的实现不光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 还需要相关法律对事故责任的追究更加科学合理, 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建筑市场秩序的净化和工伤保险体系的完善等等, 这同样是安全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这些,仅靠一个企业的力量是远远达不到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 ”,更何况北京建工集团的安全文化探索还远未到 “花开 ”时,不过让人欣慰的是,他们已经有了这样的 “大安全文化 ”意识。也许,在建筑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百花盛开时,人们再惊讶于北京城市建设的高速度,心态会平和许多。北京建工集团安全生产方针严肃法规强化管理落实责任消灭违章企业安全生产方针释义“严肃法规,强化管理,落实责任,消灭违章”,是北京建工集团集数十年施工生产经验形成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方针。“严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