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_第1页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_第2页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_第3页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_第4页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产后出血预防措施:(一)产前:通过系统围产保健、高危筛查,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疾病进 行预防性治疗。2、纠正贫血,提高对失血的耐受性。2、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妊高征。3、积极治疗患有肝疾及凝血机能障碍的孕妇。4、及时发现羊水过多、双胎、巨大胎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多次刮宫 史、肝病、血液病、子宫肌瘤等有出血倾向的产妇,并提前入院待产,制定合 理的分娩计划。(二)产时:正确处理第三产程2、产程时间:第三产程如无出血可等待20分钟,如有出血应随时徒手剥 取胎盘。剖宫产时应尽量避免手取胎盘,等待自然宫缩,促使胎盘剥离后娩 出。如超过5分钟仍未剥离时再手取。2、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

2、的高危孕妇及产程延长、宫缩乏力或急产者应在 临产时配好血,并在产程中适时开放静脉。3、正确娩胎盘:胎儿娩出后,应由台下助手将手放在子宫底部但不要揉 压,当有子宫收缩,宫体上升伴少量阴道出血,脐带外露部延长时为胎盘剥离 征象。助手在腹部轻压宫底使胎盘进入子宫下段,再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向 上推子宫使胎盘进入阴道,此时助产者轻牵脐带使胎盘娩出。切忌在无宫缩时 搓揉子宫或牵拉脐带。胎盘娩岀后助手稍用力按摩子宫,接产者以旋转法娩出 胎膜,防止断裂。4、胎儿娩岀后,台下应作好预防性静脉注射宫缩剂催产素10U+10%葡萄糖 20ml或卡孕栓lmg肛门内,以促宫缩及胎盘的剥离。5、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3、6、提高接产技术,熟悉分娩机转,正确保护会阴。7、正确处理产程,防止滞产、急产,宫缩乏力应除外头盆不称后加强宫 缩。(三)产后1、正确测量岀血量:为防治产后出血的首要条件。可用实量法、称量法、 而积法等相结合。阴道分娩者当胎儿娩出后即用接血器垫于产妇臀下。有会阴伤口者以浸 湿的纱布块数估计失血量,再估计血染布单的面积算出失血总量;剖宫产时对失血估计往往偏低要求将羊水量排除后实测吸引瓶中血量 再估量纱布、纱垫、布单的血量。2、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如有可疑及时处理。3、仔细检查软产道,及时发现产道损伤及产道血肿并正确及时处理。4、缩宫剂的应用,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及时选用

4、催 产素、前列腺素制剂(卡孕栓、米索等)、麦角新碱(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禁 用)等预防产后出血。5、对上述有高危因素产妇,在二程应开设静脉通道。不具备抢救条件的医院在产前将产妇转往上级医院。6、产后出血超过2: 1: 1比例时应寻找出血原因(2: 1: 1即接产时 200 ,产后2小时内2100 ml,产后2小时到24小时失血100ml)。常见的原因 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胎膜残留,产道裂伤及凝血障碍等。有时常数种原因 混合存在。7、分娩后在产房观察2小时注意阴道出血、会阴阴道血肿、子宫收缩、膀 胱充盈及生命体征。(四)剖宫产术中术后大岀血1、防重于治此为避免剖宫产术中术后大出血的关键。对每

5、一个准备阴道 分娩的孕妇,都要进行产后出血的风险评估,更何况是准备剖宫产甚至已经显现大 出血征兆要实施紧急剖宫产的病例!防重于治,防范得当,是避免剖宫产术中术后 大出血的首要关键2、高危因素识别有可能影响到术中术后发生大出血的风险因素包括:子 宫张力过大,如多胎、羊水过多、巨大儿;影响子宫肌收缩力的因素有多产、大剂 量或长时间的缩宫素引产、产程过长或产程停滞、感染存在;子宫形态异常包括 子宫畸形、子宫肌瘤以及臀位或横位影响子宫下段形成时;胎盘异常有胎盘前置 和(或)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早剥;存在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急性脂肪肝、HELLP综 合征、重度子广间前期、贫血等以及存在凝血系统异常等等。剖宫

6、产术中术后 的风险因素包括组织裂伤、胎盘残留和缝合技术。而术中和术后的血压波动较 大以及止血不力是发生手术后腹腔内出血和腹壁血肿、宫旁血肿的风险因素之3、术前准备1)术前常规准备每例手术前都需要有严格的术前讨论和风险评估,做好配血 和备血。对于胎盘前置和有胎盘粘连-植入风险的病例、对于存在胎盘早剥有凝 血障碍倾向的病例更要有充分的备血。与麻醉科和儿科共同做好准备。高风险 病例最好在中心手术室施术,并有采取其他外科止血技术所需要的器械准备。2)止血技术准备目前处理产科大出血的基本止血技术有药物、物理、外科 手术和放射学几方面方法。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有缩宫素、甲基麦角新碱和麦 角新碱类、前列腺素类

7、和垂体后叶加压素等;物理方法有按摩子宫、子宫腔填纱 和球囊压迫法等;手术方法有子宫捆绑式压迫方法即B-lynch法,有单侧或双侧子 宫动脉结扎方法、子宫动脉上行支或下行支结扎方法、单侧或双侧卵巢动脉结 扎以及骼内动脉结扎方法,子宫次全切除术或子宫全切术方法。很显然,选择性动 脉栓塞介入法不是用于剖宫产术中的止血而是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可选择方法 之3)术中出血的防范和处理如果说识别高风险因素先于术前,则术中的防范关 键是早期辨别出血倾向并实施早期干预,在术中做好层层设防,步步为营。4)胎儿娩出的子宫切口选择面对前置胎盘的病例存在着如何选择子宫切口 问题。当子宫前壁胎盘且完全覆盖子宫下段时,也有学

8、者主张实施子宫纵切口,这 种术式既会带来纵切口所有的不利影响也还存在着下段胎盘部位的出血问题,极 有可能增加额外的出血量,所以临床上少有医生选用此种术式。临床医生更多的 是选取子宫体下部或子宫下段的横切口5)子宫肌收缩的管理胎儿娩出后子宫肌收缩的管理很重要,这是防范子宫出 血的关键一步。对于阴道分娩的第三产程处理己经有很规范的处理原则主动处 理胎儿娩出后立即给Y缩宫素,适当牵拉脐带和胎盘娩出后的子宫按摩。对于剖 宫产手术中的子宫处理亦然,尤其是对于容积和张力较大的子宫,保持良好的收缩 非常重要。除了适当的子宫按摩,还要给于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6) 胎盘前置和胎盘粘连植入要注意以下处理要点:(1

9、) 在手术切开腹壁之前就准备好缩宫素溶液。(2) 迅速娩出胎儿后,静脉滴注缩宫素1020IU,然后持续静脉滴入根据宫缩情 况,灵活调整滴入量,保证子宫始终处于良好的收缩状态。(3) 迅速钳夹子宫切口减少子宫切口部位出血;同时,在保证子宫良好收缩情形 下,迅速吸去胎盘剥离部位或胎盘穿洞处的血液;在子宫收缩良好状况下胎盘床血 管随之逐渐关闭,当胎盘中的血液被吸去后,手术视野清清楚楚展现。(4) 在清晰的手术视野下,先从己经分离的胎盘处逐步缓慢剥离胎盘;若遇到粘 连紧处,不可乱抓胎盘,而是用血管钳紧贴子宫内壁分次钳夹胎盘粘连处并且分别 切断,如此胎盘被逐渐的与子宫分离开来,但你不会见到剥离面的出血(

10、被血管钳夹 注了)。(5) 分别缝扎有活动出血的钳夹处;在缝扎高度怀疑有植入可能的钳夹部位 时,要注意有足够的缝扎深度方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必要时行子宫壁的贯穿缝扎;对 于有较深入的胎盘植入可能,可以在术后配合应用米非司酮和(或)甲氨喋吟药物 治疗。(6) 在缝合子宫切口时始终关注子宫收缩情况,随机调整缩宫素入量。(刀术后继续静脉滴入缩宫素至少68h,这是剖宫产术后发生大出血的危险时 期。产后出血原因1、子宫收缩乏力:(1)全身性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产程延长或难产、产妇体力衰竭,临 产后使用过强镇静剂、麻醉剂,合并急慢性全身性疾病等。(2)局部因素:子宫收缩过度膨胀使肌纤维过度伸展,如:双胎

11、妊娠、羊水 过多、巨大儿等;子宫肌纤维退行变性,如多产、感染、刮宫过度等。子宫木身 的病理改变,如子宫发育不良、畸形或合并子宫肌瘤。子宫平滑肌水肿、渗 出,如妊高症、高度贫血、子宫胎盘卒中等。因前置胎盘引起子宫下段收缩力 减弱,血窦不易关闭也可引起产后出血。2、胎盘因素胎盘剥离不全、胎盘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或植入、胎 盘胎膜部分残留。3、软产道损伤包括会阴、阴道、宫颈裂伤及子宫下段的裂伤。常见原因 有:胎先露异常、阴道手术助产、急产、宫缩过强、巨大胎儿; 助产手法 不当;会阴及阴道因炎症、静脉曲张、水肿等致弹性降低,分娩过程中易发生 裂伤,导致产后出血。4、凝血功能障碍 原发或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均可引起产后切口和子宫血 窦难以控制的出血,其特点为血液不凝。较少见,但后果严重。(1)产科并发 症:如重度子痫前期、严重感染、重度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滞留太久 等。(2)全身出血倾向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 症肝炎等。产后出血的应急预案1立即通知医生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