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略议物理教学中的文学色彩(通用)_第1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略议物理教学中的文学色彩(通用)_第2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略议物理教学中的文学色彩(通用)_第3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略议物理教学中的文学色彩(通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略议物理教学中的文学色彩 摘 要:本文以翔实的材料,来说明集科学和趣味于一体的、具有物理背景知识的诗词、谚语、成语和典故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从一个新视角来鉴赏和评价物理的美学价值。同时,再一次让大家看到:物理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必须不断地探索,才能挖掘出各个层面的美。关键词:教学语言、激趣、文学色彩物理教学的最大拦路虎是什么?是学生对物理知识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根据现代认知理论可知: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认识兴趣,即求知欲。认识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学生有了兴趣才肯用全副精神去学,学与乐密不可分。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

2、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教学语言影响。教师的物理教学语言准确、严密、简练、条理清楚是基本要求,同时还应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把物理学中的科学美与自然美展现给学生,通过艺术性的语言,于不经意间给学生美的陶冶。教室和讲台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发挥自己艺术创造精神的殿堂。如果在物理课堂上,教师能运用艺术手法处理知识,注意情感效应,运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而颇具文学色彩的语言组织教学,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有丰富的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经验,热爱物理教学,勤

3、于思考,善于分析生活和自然现象中有关物理科学的现象。其次,教师应博览群书,多搜集素材,拓宽知识面,加强文学修养,以便于纵谈古今,横述东西,左右逢源,妙趣横生,使学生如同进入一个辽阔秀丽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文学王国而登临泛舟,广采醇酿。近年来,众多同行对物理教学语言千锤百炼,推出大量的能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极具文学色彩的好东西。笔者不才,收集汇总了部分资料,就其内容、作用和意义作一切步的探讨,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一、诗词激趣中国的诗词,有很多是描述自然现象和自然界运动变化的,有不少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领悟。如毛泽东的送瘟神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敦煌曲子词中“满眼风波多闪

4、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通过对这些富有情趣的诗词分析、讨论,参照物的概念清晰又鲜活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运动相对性这一思想亦已悄悄渗透进学生心灵深处。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不仅描绘了长江上下游的高度差,也描述了船快速行驶的动态过程,诗中反映速度快慢的具体物理量,时间为一日,路程为千里。诗人对运行之快,通过认真观察,给予形象描述,是我们进行抽象思维的开始,也为抽象出速度概念提供了具体材料。在讲“声波”时,可先让学生看一首小诗:“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湿衣暂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棒打

5、衣物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诗中描述了声源、声音的传播等物理问题。在说明液体能传声时可给出唐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深。行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人说话会吓跑鱼,则说明声音能进入水中继续传播。在讲授完“机械能”后,给出杜甫诗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先把学生带到诗所描绘的优美境界,然后可让学生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容易得出结论:前者说明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后者说明流水具有动能。光学现象中也有很多的诗句与之对应。如杨万里的“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毛泽东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

6、空舞。”等诗句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漫反射、折射、全反射、色散等现象。又如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中古人利用光反射和折射现象描述的景色给世人以美的景观。还可用“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来讲物体颜色的成因。如讲分子的扩散运动时,可用“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杯醇酒香满堂”来说明。这些学生很熟悉又能准确描述物理现象的诗句会大大激发他们学物理的热情。而且一般来说,讲诗的时间与做题的时间相比,前者少于后者,能做到精讲多思。当然,所选诗词应以准确描述物理知识为第一要求,在此基础上才考虑诗词的艺术性。二、成语、谚语激趣学生对物理规律的认识要经历

7、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成语和谚语可以成为前一次飞跃的第一推动力,使学生在艺术熏陶和科学教育下培养一种细致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如在讲力是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时,“孤掌难鸣”这一成语的应用,相信会给人产生更形象更深刻的认识。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可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讲完平面镜成像后,可给出谚语“摘不着的镜中花,捞不到的水中月”。讲授光的衍射后,可让学生发挥想象:若光的波长比声波的波长还长,则会怎么样呢?易得出结论:光的衍射现象到处可见,“大树底下好乘凉”、“形影不离”等谚语和成语将成为谬论。在讲机械运动一节时,教师可以给出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插曲,当学生

8、听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时,提出“青山为什么会走?”这一疑问,能将学生活跃的情绪纳入预定的轨道,转化为活跃的思维。历史上有不少人妄想设计永动机,不消耗能量,却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教师可诙谐地说:“想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声现象中也有许多成语十分有意思。如“敲锣打鼓”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悦耳动听”说明声音是乐音;“高声喧哗”说明声音是噪声;“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响度很大;“尖叫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高;“佘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回声的明显写照。这些成语和谚语在表达物理知识上不似古典诗词般重彩浓墨,但能开宗明义、单刀直入,在物理教

9、学中能推波助澜,也很具有文学表现力。三、典故激趣许多历史事实或趣闻轶事似乎不可思议,但若在相关的物理知识解释下便合情合理。运用这一特点,教师可在课堂中讲些典故,激发学习兴趣。如在上机械运动的参照物时,可讲一个千古奇闻的故事,即古代小说镜花缘第七十九回中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刮了一阵大风,把咱们家的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学生听完之后自然提出疑问:为什么井会被吹到墙外去?教师可点拨说:古代小说中的墙实际是篱笆做的墙,吹动的不是井而是篱笆墙,以篱笆墙为参照物,井则跑到墙外去了。教师讲故事时,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场情境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巩固了参照物的概念。又如在讲气

10、体的状态参量时,可引入一个故事:外国一位元首来我国访问,看到我国的爆米花机能够把大米膨化成又香又脆的爆米花,很吃惊。后来这位元首结束对我国的访问时,订购了许多台这种被称为“大米扩大器”的机器。在学生乐不可支的时候,教师话锋一转:“为什么爆米花机能够把大米膨化?”学生必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候,在新课结束时,教师也可讲一个有一定难度的带有思考题性质的故事,让学生课后探索。如万有引力定律结尾时,可讲这么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位商人向荷兰渔民买了5000吨青鱼,经过仔细过秤,把鱼装上货船,船由荷兰阿姆斯特丹港起航到达索马里首都摩迦迪纱港。卸货时,商人又用弹簧托盘秤了一遍,惊讶地发现竟然少了许多

11、。鱼究竞少了多少?”课后,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索和讨论,解得少了19吨!这样可使学生感到余音缭绕,更觉兴味盎然。当然,激趣的形式除了诗词激趣、成语谚语激趣、典故激趣之外,可能还有其他,在此难免挂一漏万。如此之多的激趣形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去应用?有何积极意义呢?之所以运用具有文学色彩的材料去激趣,是考虑到这些材料同时具备了丰富的物理背景,因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兴趣、增加兴奋点。笔者不提倡缺乏物理知识背景的而且格调不高的插科打诨。同时,笔者认为,在同一节课中引用上述素材时也不是越多越好,过犹不及。应该本着精选精析,张驰得当的原则,按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操作。如果在运用这些富有文学韵味的素材中,能掀起一、二次涨落交错的小高潮,解决一、二个小问题,让学生思维的张驰和情趣的变化基本上按教学安排如期进行,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也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