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下篇)._第1页
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下篇)._第2页
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下篇)._第3页
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下篇)._第4页
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下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下)语用话语分析新途径廖美珍1导论 我们在拙作上篇 (2005)论述了什么是目的原则、 目的原则与意义的关系、 目的原则与 目的关系及其关联意义。 在那里, 作者更多地是进行语言哲学和语用研究新思维层面上的抽 象的“形而上”的思考。然而,一种原则如果有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那么该原则就具有更 大的实用价值。 众所周知的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和后来的关联理论均有一套具体的分析模式 (或者叫做次准则) 。本文专门论述目的原则下的话语语用分析模式,属于“形而下”的努 力。2目的层次观 、 结构观和系统观 物质结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有结构的, 语言结构主义认为语言是有结构的。 而在系

2、统学 看来,世间万物都是有结构、有层次、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系统。目的原则认为:目的 正是这样一个有结构、有层次、 有机的系统。 通常, 一个话语活动如果不是由一个话语行为 构成的, 便有一个 总目的 ,总目的之下有 子目的 ,而子目的下可能又有 子子目的 ,形成一个 目的系统网络 。在这种目的系统网络中, 从联系关系来说, 有的子目的是直接指向总目的的, 有的是间接指向总目的的。 从对总目的的重要性来说, 目的又可分为 主要目的 和次要目的( 辅 助目的 ),等等。但是,所有的子目的都受总目的支配。因此,系统论是目的原则下的目的 分析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目的层次结构观和系统观使目的分析具

3、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分析模式一般分为 自上而下 (从总目的到子目的) 和 自下而上 (从子目的到总目的) 的 分析两种。21 目的分析程序21 1 确定语料语料背景: 原告与被告签订协议,购买被告设备, 后发现设备质量有问题, 要求退货并 接触协议,被告不服,认为是原告适用不当。原告于是将被告告上法庭。例( 14)原告律师:请问贵厂有高级工程师几名? 被告:没有。原告律师:工程师几名? 被告:也没有。原告律师:技术员呢? 被告:两名。原告律师:再问一句:两位技术员任职资格由什么机构评定? 被告:是由厂务会议决定,职代会通过的。原告律师:有没有国家颁发的统一职称证书? 被告:暂时没有。原告律师:有

4、没有外聘工程师,技术员? 被告:也没有。原告律师: 既然这样,我想请教被告:某某仪器系一种高级精密仪器, 贵厂既没有工程 师,也没有国家统一考核评定的技术员, 又没有外聘技术骨干, 你们是怎么保证某 某仪器达到国家统一质量标准呢?被告:(无言以对)2. 1 . 2言语行为目的分析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语行为有三个层面:(1)言内层面(发出的声音,使用的词语):(2)言外行为(言语行为的意图,功能和力量);(3)以言取效行为(行为的目的)。我们这里主要分析第三个层面:言语行为的目的。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对话互动有对称互动和不对称互动之分(关于这一点,我们另外撰文论述)。一方发问,一方回答的互动属于不

5、对称的互动的一种。在这种互动中,问话人处 于主导地位,因此,我们主要分析问话人的目的。在互问互答的互动中,我们再分析双方的目的。个体言语行为目的分析(问话目的分析)乙:请问贵厂有高级工程师几名 ?甲:没有。乙:工程师几名?甲:也没有。乙:技术员呢?甲:两名。乙:再问一句:两位技术员任职资格由什么机构评定?甲:是由厂务会议决定,职代会通过的。 乙:有没有国家颁发的统一职称证书?甲:暂时没有。乙:有没有外聘工程师,技术员 ? 甲:也没有。乙:既然这样,我想请教被告:某某仪器 系一种高级精密仪器,贵厂既没有工 程师,也没有国家统一考核评定的技 术员,又没有外聘技术骨干,你们是 怎么保证某某仪器达到国

6、家统一质量 标准呢?甲:(无言以对)问话1目的:有无高级工程师问话2目的:有无工程师问话3目的:有无技术员问话4目的:技术员有无权威机构认定职称问话5目的:技术员有无统一颁发证书问话6目的:有无外聘技术力量问话7目的:产品质量是否有保证思维本身是由动机激发的,也就是说,通过我们的欲望和需要,通过我们的兴趣和情绪。在每一种思维的背后有着一种情感意志的倾向(affective-volitional tendency ),这种倾向掌握着思维分析中的最后一个“为什么”的答案。只有当我们了解了思维的情感一一意志基 础,才有可能真正而又充分地了解另一个人的思维。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指导他的学员时,罗列了隐

7、蔽于他们太此后的动机。例如:戏剧台词相应的动机索非亚(Sophya):噢,查茨基,你来了,我很高兴。 查茨基:你高兴,那很好;但是,像你那 种高兴,人家不易出口,对我来 说,那很不容易,要全都讲出来, 会使人和马都伤风。我已经使自 己高兴,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李莎( Liza ):处在那里,先生,如果你想站在同 样的楼梯平台上,那么, 5 分钟, 不,不用 5 分钟,你会十分清楚 地听到你的名字。你说呢,小姐!告诉他情况是这 样的。索非亚:总是这样,不多也不少。不,至事于那个,我相信你不会谴责我。 查茨基:哦,让我们假设是这样。谁相信 谁就非常幸运。相信温暖了心房。试图隐藏她的慌乱。试图通过取

8、笑她使她感到内疚。你难道不为自己感到害羞吗! 设法使她坦率。设法使他平静下来。设法帮助于困境中的索非亚。设法向查茨基保证。我对任何情都不感到内疚。让我们停止这次谈话;等等。A 格里博耶多夫, 机智的苦恼 ,第一幕)为了理解另一个人的言语, 单单了解它的词语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了解他的思想。 但是, 甚至 这样做也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了解他的动机。 直到这个层面, 对一种语言的心理分析才算完成。 (第 166 页)思维与语言(Thought and Language)俄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茨基 著,李维 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年102. 1. 3目的层次分析需要说明的是,在上面语料中,问话人采

9、用的是自下而上的方式,这是一种是实现目的的策略。因为是目的冲突的互动,所以问话人一开始不暴露自己的总目的,而是分层剥析, 步步为营,等到对方知道自己的目的时,为时以晚,大势已去也。因此,自上而下还是自下 而上视互动关系和互动策略而定。这里为了直观起见,我们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式。上面问话人的7个问话是一个多层次的目的系统:最后一个问话(7)表达的是总目的,问话 1,2, 3和6的目的平行,属于总目的下的第二个层次,全部直接指向总目的,问话4和5的目的是支持问话 3,间接指向总目的,因此属于第三个层次。目的层次结构图(问话目的层次)3.目的与言语行为连贯方式分析在以往的(和现有的)篇章或者话语分

10、析模式中,一般从形式手段入手分析衔接和连贯。比如代词照应,重复,省略,替代,等等(M. A. K. Halliday & Ruqaiya Hasan. 1976 )。然而事实证明,形式手段并不能保证语篇的连贯(廖美珍,1999)。也有人用图式(Cook Guy, 1994 )理论来解释连贯关系。而在目的分析法中, 形式手段不重要,判断言语行为连贯的标准是是否与总目的关联。这种解释更有说服力。由于指向共同的目的,所以话语才关联,所以才连贯;由于不指向共同的目的,所以不关联,所以不连贯。在下面的连贯图中,答话与问话之 间并没有什么形式衔接手段,但是都与问话构成连贯关系,因为所有的答话都是针对问话的

11、目的。问话人的所有问话都是关联和连贯的,因为所有的问话都指向问话人的总目的。从关联程度来说,直接指向总目的的话语关联程度大,间接指向总目的的话语关联程度小。例如,下面的问话1, 2, 3, 6与问话7关联程度大,问话 4和5关联程度相对较小。目的分析下的话语连贯关系图解(问答互动)乙:请问贵厂有高级工程师几名? 甲:没有。 乙:工程师几名?甲:也没有。乙:技术员呢?甲:两名。乙:再问一句:两位技术员任职资格由什么机构评定?甲:是由厂务会议决定,职代会通过的。 乙:有没有国家颁发的统一职称证书? 甲:暂时没有。乙:有没有外聘工程师,技术员? 甲:也没有。乙:既然这样,我想请教被告:某某仪器系一种

12、高级精密仪器,贵厂既没有工程师 ,也没有国家统一考核评定的技术员, 又没有外聘技术骨干,你们是怎么保证 某某仪器达到国家统一质量标准呢? 甲:问话2-子目的2问话3-子目的3k问话4-子目的辅助目的i问话5-子目的辅助目的问话6-子目的4问话1-子目的1问话5-总目的:质量无保证 专4目的与策略手段分析(修辞分析)目的意味着策略和手段。 与流行的或者传统的目的与策略的从属观不同的是,我们对目的与策略的关系的理解和处理是辩证统一的:第一,选择一定的目的,同时也就选定了一定的手段,不能把目的和手段截然分开。我们曾经说过,说话就是表达目的和实现目的,既然目的和手段是相联系的,不可分离的,因此,说话也

13、就是选择策略。第二,手段和策略只有 与目的联系起来才能说清楚,只有在目的原则下进行分析才具有最大的说服力,否则策略手段统统成了断了线的风筝和没有头的苍蝇。第三,策略和手段就是修辞。有人曾经悲观地说,修辞学走到了末路。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修辞如果局限于传统的修辞格,那么它是封闭性的,可以穷尽的。但是如果把修辞与言语行为的目的联系起来,则修辞的研究是无穷的, 而且修辞的研究也具有更大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用一个更典型一些的语料(被告被指控犯有纵火毁坏财物罪,公诉人询问被告人作案工具问题)。例(15 )公:行。就是-你们在这个三月三号,就是在这个,这一天,放火的之前,就是说,你们带

14、丄都带什么东西了,放火之丄放火的时候?被:我不知道带什么东西了。公:当时去的时候带什么东西了?被:当时我不知道。当时他就只是说你跟我办点儿事去,让我出去。我说上哪儿啊?他说你就别管了公:等会儿啊,张某某,刚才我跟你说了,被:嗯 公:希望你珍惜今天的机会。被:是 公:这种机会不多。被:是公:让你实丄要实事求是讲。被:是实事求是。(停顿 4 秒) 公:你们去时候都带什么东西了? 被:我、我一概不知。(停顿 2 秒) 公:都带什么东西了? 被:后来只是出事儿以后我知道 -带了撬棍了,带了那个汽油了。由于我们作的是语用和话语研究, 所以我们只进行言语行为层面的分析。 我们不仅分析 问话人的策略手段,还

15、分析被问话人的策略和手段,从而为下一步的分析打下基础。1)公诉人实现目的的手段和策略1)重复问话: “当时去的时候带什么东西了?”及其变体4 次。2)提出希望: “希望你珍惜今天的机会。 ”3)发出警示(告诫) :“这种机会不多。 ”4)提出要求: “让你实丄要实事求是讲。 ”5)指名道姓: “张某某”6)沉默手段:两次,一次 4 秒,一次 3 秒。公诉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 采用了大量的手段和策略。 我们不难发现, 这些手段和策 略同时又是目的(例如,重复是目的,重复又是手段) 。从修辞层面看,这些手段和策略又 是修辞。 在这些手段中, 最突出的手段是重复。 重复常常被批评为浪费, 无意义,

16、 应该避免, 但是在这里,由于与目的相连, 重复有了特殊的意义和功能。 我们发现,公诉人采用的全部 是“攻势修辞” 。(2)被告人应对对方,同时也是实现自己的目的的策略和手段(1)用“不知道”表示不采纳对方的目的(2)用“是是是”应对对方的希望、警示、要求等等。“不知道”和“是是是”既表达目的,同时又是手段。这种手段是被告人的修辞。我们 不难看出,被问话人采用的是“防御修辞” 。这种修辞手段与互动双方的角色和权力地位是 密切相关的。5目的与地位和权势(对称)分析权力是什么?是选择。是选择的能力、选择的自由、选择的条件和选择的范围。选择的 能力、选择的自由越大、选择的条件越优越、选择的范围越大,

17、权力就越大。然而,这种显 示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势的选择在目的追求过程中表现得最充分, 最淋漓尽致。 因此, 把社会地位和权势与目的和目的的追求结合起来分析才能真正地揭示权势、权力与话语的关系以及权力和权势的本质特征。(1)启动” (initiation )与应对” (response 的不均衡在法庭上,公诉人可以向被告人发问,但是被告人不能向公诉人发问(当然,这里还有法律上的问题)。这在语言形式上是不对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诉人(地位,权势)工被告人(地位,权势)公诉人(地位,权势)被告人(地位,权势)(2)策略(修辞)手段的不平衡公诉人可选择的手段和资源要比被告人多。(a) 重复问话:“当

18、时去的时候带什么东西了?”( 4次)。(b) 提出希望:“希望你珍惜今天的机会。”(c)发出警示(告诫):“这种机会不多。(d)提出要求:“让你实丄要实事求是讲。”(e)指名道姓:“张某某”。这里所有话语(包括重复等手段)的意义,地位和权势关系是在目的的追求中体现出来 的。6目的实现与否分析目的分析法重在目的表达和追求的过程。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目的的实现和目的追求的结果,因为目的是否实现毕竟是判断交际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评价双方权势和策略的一个重要参数。我们发现,在上面的例(14)和(15)中,问话人(原告人和公诉人)都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在例(14)中,答话人最后哑口无言,不得不举手投

19、降。在例(15)中,被告人最终提供了问话人所要的信息,但是方法和手段是不一样的。也许有人会问:例(14)属于目的冲突的关系, 为什么双方从话语形式看是很合作的呢?我们上面说过,这是问话人的策略,正因为问话人知道对方不会合作,也不愿合作,所以采用不露总目的的由下而上的问话方式,智取或者“骗取”对方的合作。这属于语篇修辞,我们另外撰文论述。7.目的原则下的目的分析流程图和全文结语7. 1目的分析流程图下面我们把目的原则下的目的分析流程用图表示如下。必须说明的是,由于研究者的目的不同,不一定要分析全部环节,因为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独立构成一个研究焦点。另外,也不一定要严格遵循这个程序的步骤。另外,这个流

20、程里的环节也不是穷尽的。7. 2全文结语7. 2. 1恩斯特卡西尔在论述语言与艺术的关系(语言与神话,1946)时说,“目的性的要素对语言表现和美学表现来说都是必要的。在每一言语行为中,在每一艺术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一个确实的目的论的结构。”本文建构和论述的是目的原则下的言语行为层面的语用分析模式。其实,“目的原则”也是在当今有重要影响的功能语言学的核心。很早以前,功能语言学的先驱一一捷克语言学家就提出:句子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出发点”(apoint of departure),一是话语目的( a goal of discourse)。出发点称为 “主题” (theme),“话语目的”称为

21、“述题”(rheme)。后来的“句子功能观”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也是建立在目的原则基础上的。 因此,目的分析同样适合于句法分析(限于篇幅,我们另外撰文论述)。7. 2. 2哲学和社会学的目的视角的回归及启示。我们说过,哲学上早已把目的作为解释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社会学也是一样。虽然有一段时间,目的论不时兴了,但是最近目的论又复兴了,尤其是在以德国为首的一些欧洲大陆国家的学术界。这更为目的原则和目的分析在语用学上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7. 2. 3民俗学方法论和话语分析从日常谈话转向“机构谈话”的启示。民俗学方法论已经把研究重点从日常谈话转向机

22、构谈话(institutional talk ),原因是:机构谈话是以任务为中心的。所谓任务就是要达到的目的,因此对机构话语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对日常谈话的研究更具有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从目的原则和目的分析途径出发,十分切合机构话语的分析。正因为机构话语是以任务和目的为导向的,因此,目的原则和目的分析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这一点我们在法庭话语的分析和研究中得到验证。参考书目Austi n, J. L. 1962. How to do thi ngs with words M. Oxford: Oxford Un iversity Press.Bogda n, Radu J. 1994.

23、 Grounds for Cogn iti on M. Lawre ne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Coulthard, Malcolm. 1977, 1985. An Introdue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Langman.Frese, Michael & John Sabini (eds.), 1985. Goal Directed Behaviour: The Coneept of Action in Psychology M. London: Lawre ne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

24、hers.Guy, Cook, 1994. Discourse and Literature.M Oxford Un iversity Press.Halliday, M. A. K. 1985.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Edward Arnold.Halliday, M. A. K. & Ruqaiya Hasan.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Leech,L., Geoffrey.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Harlow: Long

25、man.Mali no wski, B. 1923. 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Ian guages uppleme nt to C. K.Ogden and I. A. Richards, The Meaning of Meaning M, Routledge & Kegan Paul.Mali no wski, B. 1935. Coral Garde ns and their Magic M, vol.2, Alle n & Unwin.Mey, Jacob L. 1993, 2OO1.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

26、M.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Parisi, Domenico & Castelfranchi, Cristiano. 1981. A Goal Analysis of Some Pragmatic Aspects of Lan guage A.Shank, R. C. and R. Abelson. 1977. Script, Plans, Goals, and Understanding M. Hillside, NewYork: Lawrence Erlbaum.Thimm, C., U. Rademacher & L. Kruse. 1995.-re“late

27、Pdowtaelkr” : Control in verbal interactionJ.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14, 382-407.Thomas, Jenny. 1995. Meaning in Interaction M . Longman; London and New York.Tsui, Amy. 1992. A functional description of questions A, In: M. Coulthard. ed. Advances in Spoken Discourse AnalysisM, 89

28、-110.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Verschueren, Jef. 1999.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Arnold.Weir, Michael. 1984. Goal-Directed Behavior M. Gordon and Breach Science Publishers.Wittgenstein, L. 1953.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M. Basil Blackwell & Mott( Oxford ) .A. P. 马蒂尼奇(编辑) (牟博,杨音莱,韩林合等翻译)

29、,1998,语言哲学 M ,商务印 书馆。巴赫金, 1998,巴赫金全集 M ,河北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哲学系(翻译) , 1982,古希腊罗马哲学 M ,商务印书馆。彼得A 弗朗奇等(编辑)(周继明等译),1994 ,分析哲学基础M,上海译文出版社。 布龙菲尔德, 1985, 语言论 M ,商务印书馆。恩斯特 卡西尔, 1946,语言与神话 (于晓等译) ,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199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M第二十三卷,第 202 页,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199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M ,第四

30、卷,人民出版社。克劳斯伊梅尔曼(原著)(马祖礼等翻译),1990,行为学导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 哈贝马斯, 2004, 交往行为理论 (曹卫东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胡范铸, 2005,中国法律语言的言语行为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胡范铸, 2003,中国法律语言的言语行为研究 ,第九届国际法律语言研讨会,北京。胡成富,1989,生存 发展成功打开人际关系的深层结构M,山西人民出版社。廖美珍, 2003,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M ,法律出版社。廖美珍, 2003,法庭互动话语和合作问题研究 ,当代语言学探索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廖美珍, 2003, “Cooperation in

31、Chinese Courtroom Discourse ,第”六届国际法律语言研讨会, 澳大利亚,悉尼,悉尼大学。廖美珍, 1999,相关 推理 连贯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廖美珍, 2003,中国法庭问答互动对应结构研究 J, 语言科学 ,第 5 期。廖美珍, 2003,法庭问答推理研究 A ,法律语言研究的新视野 M ,法律出版社。廖美珍, 2004,目的原则与法庭互动话语合作问题研究 ,外语学刊 ,第 5期。刘安刚, 1998,意义哲学纲要 M ,中央编译出版社。唐代兴, 2001,当代语义美学论纲 人类行为意义研究 M ,四川出版社。涂纪亮, 1988,英美语言哲学概论 M ,人民出

32、版社。涂纪亮, 1996,现代西方语言哲学比较研究 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夏甄陶, 1982,关于目的的哲学 M ,上海人民出版社。徐友渔等,1996,语言与哲学M,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俞吾金,1999,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一一英美哲学卷M,复旦大学出版社。张祥龙, 1996,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 终极视线的开启与交融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钟国兴, 1987,社会选择论 M ,人民出版社。钟国兴, 2000,重画世界 M ,海天出版社。钟毅平, 1999,社会行为研究 现代社会认知理论及实践 M ,湖南教育出版社。中英文题目和摘要中文题目: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一一语用学新途径探

33、索中文摘要:根据大量的语料调查和观察,本文把哲学上的目的性原则应用于言语行为分析和研究,提出解释言语行为和言语活动的语用新原则一一“目的原则”,并且探索出一套用于语用分析的目的分析模式。这种模式非常适用于法庭互动话语的分析。作者认为, 由于目的原则的普遍性,所以目的原则下的目的分析模式也适用于其他机构话语和日常 会话的分析。中文关键词:目的原则,目的分析,目的关系,言语行为,话语分析英文题目:The Prin ciple of Goal Directio n and Goal An alysis A New Way of Doi ngPragmatics“the英文摘要 :Based on extensive observa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