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_第1页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_第2页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耳鸣具有独到之处,能弥补西药治疗上的不足。兹整理介绍如下: 1. 补肾填精法 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灵枢脉度 篇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内经: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 充,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诸病源候论:“劳动经血而气血不足,宗脉则虚,随 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肾虚耳鸣多发于年逾 4 旬之人,多见于年老体弱或虚羸之 人。内经: “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这与人体器官衰老、功能减退有关。耳鸣多为 耳聋先兆,杂病源流犀烛卷 23云:“耳鸣者,聋之渐也”。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

2、, 轻则耳鸣, 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 此外兼有须发早白, 腰膝酸软, 性欲减退, 舌淡白, 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方用耳聋左磁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汤等加减:熟地 3 0g 黄精 20g 山药 20g 鹿茸 3g 龟板 12g 河车 3g 山芋 12g 枸杞子 15g 牛膝 12 g 菟丝子 15g 2. 清热化痰法 多数耳鸣、 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 从虚论治,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 笔者总结了前人理论 及临床表现, 从痰论治。 名医杂著所云: “耳鸣之症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时时闭塞, 世人多从肾虚论治,殊不知此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闭矣。若遇此症,但审其 平昔饮酒厚味

3、,上焦素有痰火,只用清痰降火治之”。朱丹溪:“无痰不作眩”,“怪病多 痰” , “痰生百病” 。痰郁则化热, 痰热郁结, 循经上壅, 耳窍被蒙, 故耳鸣不休, 所谓“痰 热郁结,壅而成鸣”。此类患者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 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为痰热内郁之候,故以清热化痰为治则,以温 胆汤、清气化痰丸、礞石攻痰丸为主方加减:瓜蒌仁12g,杏仁10g,枳实10g制南星12g, 法半夏8g,橘红8g,获苓10g,黄苓10g,生山桅10g.龙胆草8g,礞石30g先煎,大黄6g 后下。 3. 活血化瘀法 久病耳鸣中医认为 “久病在血” ,“久病多瘀” ,瘀

4、阻耳窍, 气血流行不畅, 耳窍失养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某些类型耳鸣、 耳聋与耳部微循环障碍有关。 对耳鸣、 耳聋患者的甲襞微循环 测试, 多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在襻周状态和血液流态上。其中,中医 辨证瘀血型患者的微循环改变较为明显。 该类患者部分是由于耳部血管遭受到刺激后, 造成 微血管痉挛,血流受阻所致,西药用654 2、西比灵、丹参注射液等解除痉挛,恢复血流。 此类患者临床兼有头痛如刺,部位固定,头昏,舌质紫暗,脉细涩等瘀血表现。治法:活血 化瘀通窍。方用王清任通窍活血汤等加减:桃仁 10g 红花 6g 麝香 0.3g 生姜 5 片 葱 白 2 根 红枣 5 枚 川芎 6

5、g 赤芍 10g 4. 利水逐饮法 痰、饮都是水液代谢失常,停留机体局部的病理产物,痰热而饮寒,痰无形而饮有质, 饮 留体内,清阳不升可致耳鸣、眩晕等。 伤寒论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证饮留中焦、下焦主 症都有耳鸣。现代医学认为利水消肿药能解除内耳前庭、 迷路水肿,减轻神经压迫,促进局 部淋巴回流。辨证要点: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痰白质稀,舌质淡白,苔白腻,脉弦滑。治 法:利水逐饮,方用伤寒论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加减:获苓 15g 桂枝 10g 白术 12 g 泽泻 6g 益母草 20g 防己 6g 黄芪 30g 车前子 10g 5. 清肝降火法 部分耳鸣患者,或由于化脓菌感染所致,或素有高血压史,加

6、之素嗜辛辣,郁怒伤肝,肝火 暴亢,循经上炎所致。中医辨证属于实热、肝火。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 甚则耳鸣旋转” 。肝者将军之官, 性刚劲, 主升发疏泄, 若肝失条达, 郁而化火, 上扰清窍, 则耳鸣暴发,如潮如雷,轰轰隆隆,常伴有耳胀耳痛,流脓,发热,头痛眩晕,面红目赤, 口苦咽干, 烦躁不宁, 舌红苔黄, 脉弦数有力。 治宜平肝伐木, 清肝降火。 方用龙胆泻肝汤、 天麻钩藤饮、镇肝息风汤等加减: 龙胆草9g天麻12g钩藤10g (后下) 怀牛膝12g黄 苓10g 菊花12g 白芍12g生地15g 代赭石20g (先煎)麦芽9g 6. 疏风清热法 新病耳鸣患者多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多急

7、性起病,兼有感冒症状,中医辨证属于风热。 太 平圣惠方卷36云:“此为风邪所乘,入于耳脉,则正气痞塞,不能宣通,邪正相击, 故令耳鸣也”。由于外感风热,循经上攻,清窍壅塞不利,其耳鸣如蝉,卒感听力减退或闭 塞,用手指按压耳屏或牵拉耳廓后症状减缓。常伴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口干,咽 干,全身疲乏, 舌质红, 苔薄黄, 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 方用银翘散加减: 银花 10 g 连 翘 10 g 竹叶 6g 荆芥 10 g 簿荷 6g 菊花 10g 蝉蜕 6g 石葛蒲 10g 黄芩 10g 体会:中医治疗疾病强调的是辨证论治,辨证的准确性是疗效好坏的关键。临床治疗耳鸣、 耳聋应重辨证: 以上各型, 临床多交叉互见, 不可执偏以概全, 痰、 瘀、风、火多兼挟为患。 分虚实: 实证易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