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发展心理学知识总结_第1页
c发展心理学知识总结_第2页
c发展心理学知识总结_第3页
c发展心理学知识总结_第4页
c发展心理学知识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发展心理学知识总结|发展心理学第二章总结第一节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基础理论学科;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心理发展”包含1.心理种系发展: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叫比较心理学;2.心理种族发展:指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发展心理学的另一个分支叫民族心理学;3.个体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到衰亡整个全程的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广义理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发生:从无到有;二是发展: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二、心理发展的性质1.整体性:个体心理是由各种心理过程和现象有机联系的整体,心理发展是在各种心理过程的相互作

2、用中实现的;心理发展整体性的两个要点:a.作为整体的心理活动有其独特的质的规定性,不等同于各种心理现象特征相加的集合;b.心理的发展是在各种心理过程机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中进行的。社会性:人的心理发展是受人类社会环境制约,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及人际交往过程中实现的;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由社会文化所决定,是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作用而不断内化的结果。由此可见,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受社会制约的。活动性: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就是活动;心理发展不能简单地以先天排定的发展程序展开,也不能机械地归结为由后天环境所决定;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客体的相

3、互作用:外界环境对个体的刺激和要求;主体对客观环境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动作和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动作和活动包括外部动作和内化活动;活动的内化是外部活动逐步改造为内部智力的活动,内化过程表现为: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超越化规律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方向性和顺序性:方向性指心理发展的指向性,一般发展的趋向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顺序性是指心理发展遵循着确定的序列,从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到中老年期发展变化,这个发展次序是固定的不能颠倒错乱和超越;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是先天排定的向性和序性程序;c.不平衡性:指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匀速前

4、进的,它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展的,呈现发展的快速期和非快速期;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个体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婴幼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童年期是发展速度较快的缓慢发展期;少年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伴随青年期的结束,心理发展达到高峰,进入成熟期;中年期处于平稳发展变化阶段;老年期的心理变化走向下降趋势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各年龄阶段的特征: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质的规定性,即本质特征;它是不同于任何年龄阶段的典型特征,且具有普遍性;心理发展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时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心理发展是在时间中进行的;b.心理发展与年龄大致对应,而非绝对同步;c.年龄和心

5、理发展不是因果关系;2.年龄阶段的根源:是由心理过程或特征的变化所规定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认知过程起着主导作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本质问题;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3.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是关于主体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与环境和教育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形成自组织发展过程的重要问题;4.关键期问题,是关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是否具有关键期以及如何看待敏感期的问题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遵循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法则,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

6、的功能:1.描述;2.解释;3.预测;4.控制;以上四种功能更具有层层递进的关联。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发展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个体心理和行为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关注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历程,体现的是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简称为发展性,这是发展心理学的核心特点;研究对象年龄跨度大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显著特征。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研究心理发展的动力和制约因素;研究心理发展的过程,这是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独特方面,关注的是心理发展的变化过程。主要谈横向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纵横交叉研究设计。横向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

7、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又称为横向比较研究,发展心理研究大多采用横向研究设计;优点:a.适用性;b.时效性;缺点:a.人为的联接性;b.组群效应:是指横向研究可能将受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而造成的差异当成随年龄增长而引起的发展变化。纵向研究设计:是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称纵向跟踪研究;优点:a.能够系统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b.能够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缺点:a.实效性较差;b.被试容易流失;c.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纵横交叉研究设计:是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种设计方式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发展的

8、相似性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探查发展的差异性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方法的整合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一、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是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只是这些先天内在因素的自然显现;环境作用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最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二、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华生。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包括: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片面的强调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二因素论:遗传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

9、展。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看作是两种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只能是两者的简单而机械的拼凑。四、社会学习理论: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代表人物班杜拉。社会学习论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1.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学习;2.替代性强化:看到他人成功和被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儿童的言语发展、社会行为的习得、道德和价值标准的形成等都是通过社会学习得来的五、社会文化因素决维果茨基创立文

10、化历史理论,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里是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低级心理机能:动物和人共有,其发展受个体的生物成熟因素所制约高级心理机能:人特有的,其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所制约维果茨基对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标志作出明确的论述,归纳为四个指标:1.随意化,即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的形成和发展;2.概括-抽象化,即心理活动抽象概括机能的形成和发展;3.整体化,即各种心理机能相互作用并重新组合,形成高级心理结构;4.个性化,即心理活动越发突出个性特征,凸显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这四种心理发展的指标构成相互联系、

11、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1.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和有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前提和条件:a.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b.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最重要的是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尚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时,进行有关教学效果最佳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代表人物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心理发

12、展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先天遗传因素具有可控性和可变性,在环境的作用下,可以改变遗传特性;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解,心理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构建过程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四个基本概念:图式:即认知结构,不是指物质的结构,是指心理组织,是动态的机能组织,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

13、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顺应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平衡: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1.成熟、2.经验、3.社会环境、4.平衡化:作用基于两个方面:a.成熟、经验和社会环境三个因素的作用必须加以协调,这种协调作用正是平衡化的功能;b.每一阶段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都是连续不断的通话和顺应的自我调节活动过程,这种自我调节正是平衡化的实质所在。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心理发展是连续进行的,不分阶段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心理发展是分阶段进行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于其

14、他阶段心理发展的质的规定性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1、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2、心理发展中的量变、质变关系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以生理发展为标准,根据内分泌腺的发育情况,把儿童心理划分为三个时期;以种系演化为标准,按人类种系进化的不同时期,把儿童心理发展心理分为三个阶段;以儿童与环境的关系作为分期的标准,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以主导活动的变迁作为分期标准,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皮亚杰把认知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

15、阶段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借助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2.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符号功能,凭借心理符号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这个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是:1.泛灵论、2.自我中心主义、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思维不可逆、5.缺乏守恒3.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1.守恒性、2.摆脱自我中心性、3.思维可逆性4.形式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2.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二、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1、新

16、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艾里克森修正并超越了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理论,提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有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需要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称为心理社会危机;2、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心理社会危机;婴儿前期0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客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婴儿后期2-4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客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幼儿期4-7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客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童年期7-1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客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17、青少年期12-18岁。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较色的统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成年早期18-25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格。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成年后期50岁以后。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3、艾里克森划分年龄阶段的特点:1.心理发展阶段是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2.二维的发展阶段说,不只是一维的纵向发展阶段划分,还包括横向维度的人格发展;3.动态过程,即在人格维度上成功与不成功两级之间具有变化的空间;4.个体一生发

18、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先前的各阶段发展的好与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第五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是个体心理发展和促进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问题。内动力:指人类所具有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外动力:指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人自身的内在动因是其发展的原动力,是自生长、自组织、自构建的心理动力。外在环境和教育需要通过内在动力而发挥作用;内动力和外动力良性互动的结果形成具有新质的发展动力,这才是制约并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因第六单元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1.个体

19、早期发展的优劣,对毕生心理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2.儿童早期是独特的发展时期,婴幼儿身体、心理、社会性和情绪都经历了特有的发展里程;3.儿童早期的发展变化既迅速又显著;这些变化时个体活动动作、交流、游戏和学习能力的标志。4.个体发展的早期对负面影响最为敏感,早期不良教养的后果可能持续终身关键期的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而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动物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感知活动水平上的本能反应;人类婴儿只能在感受系统范围内有所表现;关键期是特定学习计划的一段时间的“债窗口”。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在这

20、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敏感期是特定学习机会的宽窗口第七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1、发展心理学前身是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研究基础是:达尔文发表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儿童心理一书,被视为科学儿童心理诞生的一个标志。3、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9世界末至20世纪初是儿童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涌现出一批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先驱者。不同学派对心理发展的论述与纷争。20世纪中叶。学派的演变与增新。20世纪中期以后。二、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

21、心理学的重要标志:20世纪后半期,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以认为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从此更为明确起来;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是指个体从出生到3岁的时期,它是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第一单元新生儿的发展新生儿的发展:人的生命从受精卵开始,约经历280天的胎内发展,个体产前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胚肿期;2.胚胎期;3.胎儿期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个月的婴儿;新生儿是婴儿开始独立发挥生理机能、建立正常的生活节律,以维持生命技能的重要时期;一、新生儿反射行为第一类无条件反射行为:具有明显的生存意

22、义的无条件反射,包括: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是机体适应环境和保护自身的必要的反射行为。称为生存反射;对人的终身都具有适应价值第二类无条件反射行为: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包括: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巴宾斯基反射等。对新生儿没有生物学意义,在出生后46个月内自行消退。意义: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是他们先天具有的适应环境、保护自身生存的行为,有助于婴儿发展早期的社会关系。以后新生儿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各种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新生儿生活行为模式:新生儿有一套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睡眠一觉醒时的活动-啼哭,周期性变化;觉醒:记忆和学习;啼哭是

23、生理需求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哭泣才增加了社会交往需求的性质,啼哭首先是新生儿最早将需求信息传递给看护人的一种交流手段;啼哭又是新生儿影响成人行为的强有力手段,能起到成人照顾他的导向作用;三、新生儿心理发展三种见解: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3.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第二单元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一、婴儿大脑1.可塑性;2.可修复性婴儿的动作发展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1.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2.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3.动作的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4.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1.手的抓握动作;到婴儿末期

24、,手摆弄物体的动作向精细化和协调化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2.独立行走;到婴儿末期,婴儿移动身体由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明显地扩大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3.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着普遍的原则和顺序:有从上到下发展的头尾原则、由内向外发展的近远原则、从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的大小原则;4.影响婴儿动作技能的因素有:成熟程度、刺激物的支持、环境提供的动作活动机会、成人激发婴儿掌握操作事物的技能和探究环境的愿望、母亲的抚养方式等。第三单元婴儿的学习模仿学习:是婴儿的一种天生学习能力,具有普遍性,是先天排定的婴儿的重要学习手段;2.条件反射学习方式: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

25、方式;3.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方式:与生俱来的,是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研究新方法提出来的。第四单元婴儿的认知发展一、感知觉发展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是婴儿认知的开端;突出特征:它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心理过程。婴儿感觉的发展:视觉技能的发展: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颜色视觉、对光的觉察、视觉敏锐度;听觉技能的发展: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和视听协调能力婴儿知觉发展:跨感觉通道的知觉: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手眼协调和视听协调;模式知觉:这种知觉能力是通过视觉偏爱程序揭示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具有先天的模式知觉;3.深度知觉:吉布森,“视觉悬崖装置”视崖实验说明6个月的婴儿

26、已经具有深度知觉。说明深度知觉不太可能是后天经验的产物。“感知觉发展在婴儿期业已完成”:认为婴儿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期在出生以后的头三年;在知觉发展的关键期中,经验因素与成熟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知觉的发展和完善;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婴儿的注意:最早表现是先天的定向反射;从不随意注意到随意注意;从受客体刺激物的外部特征所制约发展到受主体内在心理活动控制;婴儿注意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于注意内容的选择性:受刺激物外部特征的制约;受知识经验的支配;3.注意受言语的调节和支配婴儿的记忆人类

27、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按记忆内容分为:1.情绪记忆;2.动作记忆;3.表象记忆;4.词语记忆;12个月前主要是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12个月后是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为主导婴儿的加工整合信息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加工整合信息能力的发展;2.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第五单元婴儿的言语发展根据语言的结构和技能,将婴儿的言语发展分为:语音的发展;语义的发展;语法的发展;语用的发展;一、婴儿的发音婴儿发音的阶段性: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3.学话萌芽阶段;婴儿发音的特点: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婴儿最初的发音呈现出普遍的规律性;婴儿真正掌握母语的各种发音,要到第一批词出现时才能开始;岁左右的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

28、的全部发音;二、婴儿词汇的发展:1.词汇量的发展;2.掌握词汇的特点:a.婴儿词汇是从所熟悉的食物的名称开始,所涉及的词汇范围有人、食物、玩具、动物、交通工具等;b.婴儿理解的词义与成人不尽相同,或扩大词义,或缩小词义,或部分与成人的理解重叠三、婴儿句子的发展:单词句到多词句;简单句到复合句四、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婴儿与成人之间的前言语交往:手势;婴儿与成人言语交往;成人与婴儿的言语交往:要采取必要的规则和语用技能:与婴儿言语交流的内容:要贴近婴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一般限于眼前的事物。如对孩子正在做的事情进行指导或作出评论,要求孩子说出物体的名称、特征和功能,向孩子指出他正在操弄的各个物

29、体之间的关系等;b.适应婴儿言语发展水平的交流技能:要想引起婴儿的注意和兴趣,必须采取诱导注意的方法,如叫他的名字,运用感叹词,调整说话的语调;c.适合与婴儿说话的语用技巧:句子要简短,且基本上合乎句法,语速减慢,这要靠增加停顿,而不是靠每个词的发音拖长,话语多重复等;d.采用互动方式和存进发展的策略:把孩子看做是与其对话的交谈对象,为了表情达意,对话时还应辅以姿势、游戏、演示、示范等活动,注意与婴儿进行问答式对话,当孩子说出单词句和双词句时,成人把他说的内容加以扩展和引申;儿童言语交往能力的发展是与生俱来的言语学习潜能与后天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促进儿童言语发展,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把先

30、天提供的言语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言语发展的现实性。语法的获得:岁的婴儿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3岁末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能够使用复合句,掌握1000个左右的词汇量,基本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对这种惊人的言语获得成就,理论家的解释解释:后天学习理论强调后天环境对儿童言语获得起决定作用;先天成熟理论强调先天因素的决定作用;3.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主张是主体的先天能力和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国学者经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影响儿童言语获得的因素:人脑的结构和机能是人类语言发展的生物性前提;认知发展是句法发展的基础;儿童与周围人的言语交往是句法获得的必要条件;对成人语言的学

31、习和选择性模仿是句法习得的重要条件;儿童自身主动而创造性地探索语法规则,不断地提出假设、检验和修正假设,以获得正确语法,这是人类儿童所特有的言语学习的能动性第六单元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婴儿的气质划分按活动特性划分:情绪性:情绪反应突出,负面情绪反应占优势,多表现为愤怒、悲伤和恐惧;活动性:表现为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乐于从事运动性游戏;冲动性:情绪反应强烈,极易冲动不稳定而又多变,缺乏情绪和行为的自我控制;4.社交性:具有强烈的社会交往要求,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接触和交流。与人交往很容易变得“自来熟”。按三种典型的类型划分、典型心境、反映强度):容易抚养型:生活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新

32、经验,主动探索环境、对新异刺激反应积极,愉快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抚养困难型:生理节律、生活规律性差,难以适应新环境,对新异刺激消极被动,缺乏主动探索周围环境的积极性,负性情绪多,情绪反应强烈;发展缓慢型:对环境变化适应缓慢,对新鲜事物反应消极,对新异刺激适应较慢,情绪经常不甚愉快,心静不开朗,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会对新颖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在新情境中逐渐活跃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随着成人的抚爱和良好的教育作用会逐渐发生变化;托马斯和切斯的理论贴近实际,具有代表性。婴儿气质稳定性的特征:在出生后第一年,婴儿气质的稳定性呈连续增长的模式;2.气质的稳定性是中等程度的稳定性。婴儿气质的

33、可控性和可变性及其与教养的关系:气质的可控性和可变性是指婴儿的气质在它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是可以控制和改变的。婴儿气质对早期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儿对早期教育的顺应性和要求的不相同。早期教育对婴儿气质的影响:作用取决于环境教育的要求是否与婴儿的气质特征相符合、相适应。拟合优化模式,用以描述环境因素与气质的相互作用。优化模式包括创设良好的抚养环境,区别并了解婴儿的气质类型和特点,以符合其气质发展需要的方式,鼓励并促进婴儿表现出更多的恰当行为。如果教育与婴儿的气质不一致,被称为拟合劣化,这会促使孩子产生抵抗性,增加他与环境的矛盾和冲突。冲突严重会导致行为问题和发展障碍。婴儿基本情绪的

34、发展。初生婴儿的情绪基本上都是生理性的、本能的反应。婴儿兴趣的发展:初生婴儿的兴趣是一种先天的情绪,兴趣可以起到指导和组织婴儿的感知、动作和探究活动的作用。兴趣在个体认知、技能、智力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划分为三个阶段: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3.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婴儿的社会性微笑:社会性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是人际交往的纽带。婴儿的微笑是一种从生物学意义向社会学意义转化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自发性微笑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婴儿的社会性哭泣:婴儿的哭泣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反应,并具有重要的适应价值,在婴儿学会语言之前,哭泣是表达需要的唯一方式,婴儿的哭泣时自出生就有的,且较早出现分化。自发性的哭;应答性的哭;主动操作性的哭。哭声是表达需要的方式: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分离焦虑:是指婴儿在离开母亲,遭遇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情况下,产生惊恐、躲避反应,会出现恐惧警觉行为,痛苦、愤怒等情绪,以及求助、反抗、警惕、谨慎等行为。分离焦虑经历的三个阶段:最初阶段,哭泣、悲伤,呼唤妈妈、拒绝陌生人,痛苦的求助、愤怒抗议;第二阶段,在无人理睬、无法摆脱陌生环境、无从改善困境的情况下,渴求妈妈的急切愿望受到打击,希望破灭,在悲戚中尝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