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战略类型、R(20210412051231)_第1页
多元化战略类型、R(20210412051231)_第2页
多元化战略类型、R(20210412051231)_第3页
多元化战略类型、R(20210412051231)_第4页
多元化战略类型、R(2021041205123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元化战略类型、R&C投资与企业绩效、引言企业结构的调整通常表现为多元化水平的变化。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 认为多元化战略可以带来种种好处,比如分散投资风 险、降低内部融资成 本、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等等。然而,以往关于多元化的研究集中关注的是 多元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得到的研究结论也未收敛,加之实务中很难 把握企业的多元化程度,这些研究结论并不能为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提供统 一性的指 导意见。根据业务相关程度,多元化战略可以分为专业化、相关多 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等三种战略,这一分类简单清晰,能够直接运用于企 业的战略决策中,但其运行机制存在很大不同,更重 要的是,它们对企业 绩效的影响机理不同。

2、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有 助于为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决策提 供操作参考。根据战略管理理论,不同的多元化战略类型要求不同的内部 控制制 度,专业化战略强调战略控制,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强调财 务控制,相关多 元化战略则介于两者之间。本文提出企业内部战 略环境(以下简称为战略环 境)的概念来解释多元化类型变更的影响,本文认为,多元化类型的变更 会造成战略环境的变化,R&D作为一项战略活动,与不同的战略环境会形成不同的匹配”度,进而产生 对企业绩效的不同影响。在此概念框架内,本文基 于战略环境变化对R&D投 资的影响,运用国家标准产业分类(SIC)代码、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01)以及CCERt 市公司主营业

3、务产品和行业分布数据库,手工分类上市公司的多 元化战略类 型,研究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和影响机理。本文做了以下几点拓展:第一,克服以往文献直接研究多元 化程度与 企业绩效关系的局限性,本文基于战略环境的不同,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上来探究多元化战略类型与R&C投资的匹配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打开了多元化战略影响企业绩效这个“黑匣子”,得 到了新的研究结果。第二,本文不再采用多元化程度 这个连续变量,而是基 于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01)和CCERt市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和行业分布数据库,通过手工分类把多元化战略分为专业化、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等三种战略,弥补了以前研究文献(邓新明,2011;周

4、茜、胡玉明和陈晓敏,2012)对多元化战略类型划分的不足。第三, 本文首次提出内部战略环境与具体战略活动(R&D投资)的“匹配”观点,为实务中企业针对自身发展规划(如R&D投资水平、持续性)选择不同多元化类型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指导。二、文献回顾与评述一)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1. 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多元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四种观点:一是多元化能促进企业绩效,比如,苏冬蔚(2005)从企业经营的业务所涉及 的行业数量、销售收入的Herfindahl指数、爛指数(Entroyindex )等三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的多元化水平,实证检验发现我 国上市公司 存在显著的多元化溢价(Diver

5、sification premium)现象,产生多元化溢价的原因是价值高的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多元化经营战 略。Li和Kami (2010)发现多元化能形成内部资本市场,降低运营成本, 从而提高企业绩效。二是多元化折价,Lang和Stulz ( 1994)对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水平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多元化经营使得企业存在折价现象。支持这一观点的还有 Berger 和 0fek( 1995)、Chakrabarti et al.(2007)、Hund 和 Monk( 2010)、金天和余鹏翼(2005)。三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存在倒“ U”型关系。Markides ( 1995

6、)统计分析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一个最优的多元化经营水平Optimal diversification level ),企业绩效和多元化水平 呈倒U型关系。Palich. Cardinal 和Miller ( 2000)的研究结 论与Markides (1995)大体一致。四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马洪伟和蓝海林,2001) o2. 多元化战略类型与企业绩效相对而言,关于多元化战略类型与企业绩效的研究较少。Markides和Williamson ( 1994)认为如果多元化企业战略资产Strategic assets )的相关性可以在市场中充分体现,相关多元化企业的绩效会高于非相关

7、多元化企业的绩效。李敬(2002)参照Rumelt( 1974)的分类方法,研究发现一体化相关业务型、一体化主导业务型多元化的企业和单一业务型的企业绩效最好,非相关主导业务型和非相关业务型的多元化企业的绩效最差。(二)多元化战略类型与R&D投资关于多元化与R&D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一直较为缺乏,Hoskisson和Johnson ( 1992)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和R&D投资强度之间存在部分的替代效应。Davis和Thomas (1993)发现多元化经营对R&D投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Hittet al. ( 1997)则发现多元化与R&D投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囿于国内企业R&D投资数据的可获

8、得性,以中国企业为研究对象的关于多元化和R&D投资的文献非常匮乏,并且对多元化类型的分类还存在不足。皮永华和宝贡敏(2005)采用调查问卷数据,用企业业务的专业化比例表示企业多角化程度的高低,业划分为将企4类:单一型、主导型、相关型和非相关型,实证结果 表明,我国民营企业 研发强度与企业多元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张子峰、周杰和薛有志(2010)根据分行业个数是否大于1来判断公司是否实施了多元化经营,实证结果发现: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对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相关多元 关的行业退 出并回归至相关乃至核心业务时,企业能够更有效地 在相似业务之间分享和 转移R&D创新带来的成果,提高行

9、业进入化战略显著地促进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动。当企业从不相门槛,“阻止”、“限制”其它企业进入该行业,使得企业核心业务的销售得到增长。类似的,胡钢和曹兴(2015)认为基于创新的多元化更可能取得良好效果。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第三个假说:H3:专业化战略、以及相关多元化战略下,企业的R&D投资比非相关多元化战略下企业的R&D投资有更高的匹配效应,即专业化战略、以及相关多元战略与R&D投资的交乘项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四、研究设计一)指标测量1. 多元化战略类型国内仅少数文献涉及了多元化类型的划分,金晓斌等(2002)分别通过行业间的爛和行业内的爛来反应公司的非相关多元化 程度和相关多 元化程度,邓新明

10、(2011)将爛指数分解为相关爛指数和非相关爛指数来度量相关和非相关多元化的程度。周茜、胡玉明和陈 晓敏(2012)通过垂直相关度和互补相关度来衡量行业间的关联,只是多元化程度的衡量,并未明确定义多元化的类型。以上 文献对多元化战略类型的划分标准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本文对多元化战略 类型的划分进行了新的尝试,以国家标准产业分类(SIC)代码为依据,根 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01),以及CCERt市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和行业分布数据库,剔除占企业所有业务总收入10%以下的业务,对1 472个观察值firm-year )的多元化战略类型进行了手工分类:1 )专业化战略:在该年度,只有一个业务。2

11、)相关多元化战略:在该年度,有两个以上业务,所有的业务具有相同的四位数行业代码;或者不同的四位数行业代 码,但是同属 一个两位数行业代码。3)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在该年度,有两个以上业务,每个业务分属不同的两位数行业代码o2. 多元化水平沿用苏冬蔚(2005)、张敏和黄继承(2009),本文采用收入爛(EI)和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所涉及的业务个数(M)来衡量多元化水平。具体地,本文以公司年报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按业务收入”的相关信息,以及CCERh市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和行业分布数据库为依据,剔除占总收入10%以下的业务,分别计算如下表征多元化水平的指标:(1)业务个数M: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上的业务

12、个数。(2)收入爛EI : EI二刀Pi*In ( 1/ Pi ),其中 Pi为业务收入占企业所有业务总收入的比重。多元化程度越高,收入爛就越 高。3. 企业绩效本文采用的会计指标为销售毛利率MII ,市场指标为托宾Q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本文翻阅所有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20022012年),手工收集上市公司的R&D数据,年度报告来自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一一巨潮资讯网,数据收集之所以从2002年开始,是因为我国的上市公司在2002年之后才有R&D数据自愿性披露。20022006年之间的企业R&D数据在年报中的披露形式主要有三种:研发支出的现金流、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等。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一

13、一无形资产(2006)要求企业明确披露R&D投资信息,并且取消了旧准则中关于企业R&C投资在发生时全部费用化的规定。2007年后,R&C投资数据在财务报表 附注中披 露,主要以“开发支出”、“开发项目支出”和“研究 开发支出”等三种 形式进行披露。其他财务数据来自CSMAR所有数据统计由statall. 0完成。三)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1. 回归方程设计本文参考李捷瑜(2012),张子峰、周杰和薛有志(2010)有关多元化和R&D投资的研究,回归方程设计如下:Performance= p 0+p lDIV+p 2ControlVariables+ ?孜(1)方程(1)用来检验不同的多元化战略类型

14、下,企业绩效的差异。R&D二5 0+ p 1DIV+ p 2ControlVariables+ ?孜方程(2)用来检验不同的多元化战略类型下,R&C投资的差异。其中,DIV为虚拟变量,表示多元化战略类型,业 分别用专 化战略、相关多元化战略、以及非相关多元化战略来表征。Performance= j3 0+ p 1R&D 邙 2DIV+P 3R&D0. 0025 ) o支持了本文的第二个假说:专业化战略、以及相关多元化战略下,企业的R&C投资强度显著高于非相关多元化战略下企业的R&D投资强度。方程(2)是专业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相关多元化战略和非相关多元化战略)样本的回归结果。专业化战略的估计参

15、数显著为正, 这表明专业化战略的R&D投资比多元化战略的R&D投资强度要大,这和本文的第二个假说也是一致的。(2)战略环境观点下的R&D投资与多元化战略类型的匹配。表6是多元化战略类型和R&D投资的匹配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检验结果。Model ( 1)考察的是三种多元化战略与R&D投资的匹配效应,即R&D投资与多元化战略类型的交乘项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检验结果显示,专业化战略、以及相关多元化战略与R&D投资的交乘项的参数显著为正,并且R&D投资在专业化战略中的匹配效应最强(1. 2620. 607 ),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第三个假说:专业化战略、以及相 关多元化战略下,企业的R&D投资比非相关多元 化战

16、略下企业的R&D投资 有更高的匹配效应,即专业化战略、以及相关多元战略与R&D投资的交乘 项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这可能因为,在专业化企业中,由于纵向一体化,实 行的是战略控制制 度,科层组织严密,行政权威执行力度高,公司总部经理 和业务部经理能够高度统一,共同分摊R&D投资的风险,技术创新的效 益 可能就更高。方程(2)采用托宾Q (Q)作为绩效指标,重复方程(1)的检验,结 果不变。三)进一步分析由于存在新的投资机会,企业可能发生扩张投资行为,进入到新的 行业,或者在原有的行业进行新增投资,扩充产品种类,在这两种情况下, 企业的多元化水平就可能增加。本文在动态的视角下,进一步检验企业多 元化调

17、整后,三种多元化战略类型的绩效差异、以及R&D投资与多元化战 略之间的匹配效应。表7是扩张投资(在相邻年度内,多元化水平增加) 样本的回归结果。由于多元化水平增加,不存在专业化的样本,因此以非相关多元化为基 准,将相关多元化(Related )放入方程中。方程(1)是以业务个数M增加为标准的回归结果,方程(2)则是以 收入嫡EI增加为标准的回归结果。在这两个方程的回归结果中, Related的系数均显著为正(0.031和0.029 ,均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多元化扩张中,非相关多元化战略获得的经济回报仍 然最小。把绩效变量(Mil )替换为托宾Q (Q)后,方程(3)和方程(4)的回归结论

18、与方程(1)和方程(2)相同。当企业进行扩张投资,多元化水平增加后,多元化战略类型和R&D 投资两个因素的匹配效应见表8O类似的,也不存在专业化的样本,以非相关多元化为基准,将相关多元化(Related )放入方程 中。表8的结果显示,不论因变量是Mil还是Q交乘项的系数 为正,但均不显著。本文认为R&D投资与多元化战略类型的匹配 效应受到削 弱,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是多元化扩张后,企业的结构发生变化,企业管 理层最为关注的可能是如何平稳地过度,保 证企业战略调整后的绩效不出 现大的波动;为了控制成本,很可能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削减R&C投 资,从而削弱了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在各个业务之间的共享和

19、转移。二是企业结构变化后,总部经理与 新的业务部经理对待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态度还 不能高度统一,比如相 关多元化战略,新的业务部经理在战略控 制上没有与总部经理保持高度统 一,对诸如R&D投资这类风险承担的态度不一,使得R&D投资与企业的战略不能形成高效匹配。六、结论与启示本文基于战略环境观点,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上研究了多元化战略 类型、R&D投资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以2002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到的主要检验结果包括,第一,在专业化、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三种战略中关多,非相 元化战略下企业的企业绩效最低,多元化扩张(多元化水平增加)后,结果不变。第二,在专业化、相

20、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三种战略中,非相关多元化战略下企业的R&D投资强度最低。第三,专业化战略、相关多元化战略与R&D投资的匹配效应高于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多元化扩张(多元化水平增加)后,发现支持此结 论的经验证据。三种多元化战略的经济后果不同,主要源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差异。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强调财务控制,业务部经理就会短期定位和风险规避,R&D投资就受到抑制,因此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绩效以及R&D投资与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匹配效应最差。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应当具有分散风险的优势,但是从经济 后果来看,没有支持的证据,本文的描述性统计显示 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 样本占比最大(39. 7%),意味着我国企业非相关多元化很可能源于委托代理问题、经理人有限理性和认知局限性导 致的盲目扩张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