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第1页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第2页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第3页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第4页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篇一:跟师心得体会跟师心得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崔荣副主任医师默 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 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 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至嫁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 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 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 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 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 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如今 2年的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 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 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

2、维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 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 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 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 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 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 生。下面我把自己2年来跟师学医积累的心得体会写下来, 供同道参考、借鉴。、在跟师前,首先要对老师有一个全面了解, 做到“两 要”,这是跟师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一要了解老师所 在医院及所在学科的发展现状,其师从何人,是家传还是师 承,对哪家医论有所精研,其医疗特色是什么,注重哪家理 论等。掌握了这些情况

3、,就能了解其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 其继承和发展了哪些理论与观点。这样,总结其经验时,就 有所依据;二是要了解老师的学术特长和经验特色。并围绕这方面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要积累和掌握详实可 靠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们将来进行学术经验整理的基本素 材和依据。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要 做到“六多”:多发问: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 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例如一个经验 方,都有哪几位药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变化如何? 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对什么情况适用?什 么情况不适用?有何禁忌?根据什么制定的处方等。切忌想 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多

4、问是使问题深入的重要做法。老师 虽有多年经验,但并不一定每次都将问题讲透。有些问题, 老师自己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于其他人不一定知其中 之妙。因此,我们要追根问底,深究其妙。在此过程中,学 习者还要经常向自己发问:掌握了老师哪些经验?临床上是 否会用?要勤于向患者发问: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改 善、有何变化、有无不适反应,这样才能细致地体会到老师 治疗经验的精妙之处。多聆听:在跟随老师临证或听其讲述时,要多听听老师 对每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从中掌握其思维方法、治学思想 和学术观点,摸清辨证、用药规律,这是第一手材料的重要 组成部分之一。多阅读:对老师临证诊病,处方以及其论文、著述等, 要多

5、看,反复体会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要根 据其学术渊源,翻阅对其影响较大的前贤的医论、医著,以溯本求源,掌 握理论依据;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的现代医学书籍,熟练掌 握中西医理论,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阅读与自己所学专业 相关的各种文献材料,了解医学源流。多记录:要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这是搜 集资料的重要手段,一种是即时记录,即随听、随看、随记 录;另一种是追记,即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通过回忆记录 下来。在此基础可分门别类,加工整理。2年来我共记跟师笔记10余本。多使用:跟师过程中要勤于临证,每次遇到相似病历, 敢于处方用药,甚至可以照搬老师的方法,发现问题及时请 教,这样医技会

6、迅速提高。多思考:将上述问、听、看、记、用的内容分门别类,有条理、有系统地在脑子里反复分析、归纳,以找出其规律 性东西,这就是老师经验中的精华部分,要花费一定时间, 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予以升华和提高。论语为政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整理老中医经验,既是 工作,也是学习。要想将老师经验承袭下来,必须在“学” 和“思”上下工夫。多交流:沟通、交流是多问的延伸,跟师过程中多与老 师沟通,将一些临床问题请教老师,可以增进师生关系;亦 与身边医师进行学业交流,成功例子一起分享。最后作为现 代中医,应利用多种信息交流方式,如微博、邮件等,将一 些学习心得、体会,老师经验总结及不解之惑与医学同

7、道进 行交流、分享。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篇二:中医师承心得体会尹华荣名老中医跟师体会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 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 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 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 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 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尹老师的身上 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 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

8、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 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 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 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 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 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 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 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 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 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 副作用较大, 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 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 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 了。过去在学校是在“

9、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 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 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 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 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 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 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 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 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 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 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 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

10、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 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 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 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王新篇三:跟师心得20XX年是我工作的第一年,在医院领导的热情关怀下, 我荣幸的参加了本院“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活动,成 为了我们医院中医骨伤科名宿沈国海老师的弟子,在将近2月的跟师过程中,我本人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在临床实践中,沈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骨科各种急 慢性疾病、尤其是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 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沈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 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

11、 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 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 沈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 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 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 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 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 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成汤是1000多年前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病人急 性创伤或重大手术后需要卧床休息而大便不下疗效就很好。 师从沈老师

12、后,我的学习态度也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 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 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 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沈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 目标,沈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 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 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并 且,作为一位名中医,沈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 瞩的视野,对于现代医学,他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 西医结合。正是由于沈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

13、 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 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 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 沈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 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之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 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 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5个多月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沈老师在学习中医方 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沈 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 知识。沈老师非常重视基础功底,因此推荐我熟读人体解

14、剖中医基础理论,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 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 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 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 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他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 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 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 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 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 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 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

15、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 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 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 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 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 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 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 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 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 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 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 运用所学

16、的知识。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 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 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中医临床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如何把自己 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的掌握,是每个进 入临床阶段的学生期盼达到的。但是我进入临床后发现临床 学习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差I,一时很难掌握,开始总有每 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微的感觉。跟师学习这么多 天,沈老师不厌其烦的为我解决了这些问题,下面结合我的 学习经验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一、要注意培养动手能力。中医的动手能力,即中医的 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

17、地一 照、一查,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必须把过去的知识, 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 获得。同时,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 只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 传的东西。俗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通过跟 师学习,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二、要做好病案记录。每天跟师出门诊都做好病案记录, 记录的原则是能详则详,包括舌脉,以备以后查阅。一些常 见病可以简单记录,对于疑难病、罕见病则要详细记录,包 括老师药物用法都要详细记录。认真做好病案记录是收集原 始资料最好的途径,每当我临床遇到棘手的疾病时,总把以 前记录

18、的病案重温几遍,往往茅塞顿开,找到一些好的解决 办法。三、要勤于思考。跟师门诊要用心去问病史, 用心切脉, 用心记录及思考老师的处方。我在四诊之后考虑这个病是什 么证型,该用什么主方,怎样加减。然后看和老师的辨证思 路是否一致,选方用药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知道自己的 辨证思维和老师的基本一致,如果不相同则要考虑自己的差 距在哪里,甚至请老师指点迷津,我的思路错在哪里,我的哪些药用得欠妥,哪些药用得得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用等 等。有时候老师特殊的用方用药,或者特殊剂量则更要仔细 揣摩。四、要学会与患者相处,视患者如亲人,体贴患者,这 样患者才会更好的配合你, 让你做检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跟随

19、沈老师上了大半年的门诊,发现理论跟实践真的很 不一样。以前在学校上专业课程时老师总会举一些真实的病 例来帮助我们对理、法、方、药的认识,那时觉得其实辨证 挺容易的,有“学医三年,谓天下无不可医之病”,因此很 自信能做好一个医生。比及跟沈老师上临床,才发现临床证 型几乎和书上完全不同,还未“治病三年”,便已有了“谓 天下无可用之方”的念头,还好沈老师勤勤恳恳, 诲人不倦, 才使得我渐渐平复了那紧张的心情,但觉医生辨证真如将领 带兵打仗,必须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一方面必须要 了解病邪之虚实寒热 而另方商又必须要知晓病家的正 气强弱和感邪轻重,以便能从容的遣方用药,只有这样才能 药到病除,使祛

20、邪不伤证,扶正不碍邪。这时才体会到做医 生如临深渊,手如握虎,丝毫不敢大意,毕竟我们系病家生 命之所在。古代医家曾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 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因此老师点看病时往往 很注重病人出现在面前时的第一印象,包括衣服的厚薄、面 色的荣枯、唇甲是否紫绀、咳声的高低以及连续或间断,最 重要的是关心病人最难受的症状。但毕竟要四诊合一以便获 得更多冇价值辨证依据口虽然骨科方面毛病急诊的诊断较为容易,一般通过询问病史,观察患处即可做出初步诊断,当然对于多发伤、车祸 伤等重大伤患时,要注意完善各项检查,以免漏诊。可是对 于慢性疾病的诊断却颇为困难,比如一个膝关节活动不利三 年

21、甚至三十年的病人,是韧带损伤?是半月板损伤?是骨性 关节炎?刚入临床时我曾为这些鉴别诊断头痛不已,沈老师 耐心的教导我,除了常规拍X片需要动手做各种膝关节检查, 来一一排除。除此之外,沈老师又教导我以十问歌为基础再 结合骨科疾病临床发病相关特点通过问诊来收集相关病史 特征,从而得到疾病的证型和病机。尤其应注意问患者饮食二便是否健康,因为骨科病人多需服用伤药,而中医伤药 多有败胃之嫌,所以若遇宿有肠胃疾患者,开中药时定当谨 之慎之,随证而用,切勿拆东墙补西墙,伤病未治好又坏了 胃,如此种种知识,沈老师淳淳善诱,教导于我,时雨之恩, 莫敢言忘。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不懂的知识点,但我相信跟随沈老师 继续学习,耳濡目染老师整个看病过程加上请教老师,我的 经验也能慢慢累积起来。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个中医学生从刚迈 进校园时的一张白纸变成对中医有一定了解、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