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作业与答案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作业与答案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作业与答案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作业与答案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作业与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学作业一、填空题1.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_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 学校教育内容具体表现为 _课程_。3. 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教育自身的职责和能力一般叫教育的_本体功能。4.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模型或形象化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掌握知识本质的教学原则是 直观性原则。5. 课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及其时间的分配,一般叫课的_结构。6. 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热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任务,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整套教学技巧,一般叫_教学艺术 。7.

2、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就是 智育。8. 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的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这种课程就是学科课程。9.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操作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也叫 素质教育。10.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条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原则。11.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就是教学模式。1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3、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就是教学评价。13.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_卫生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14. 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就是_课程计划15.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就是创新教育。16. 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课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班级

4、教学。17.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统称为教学方法。18. 在教育研究中,表示研究方法、资料、结论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信度。二、单项选择题1. 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是(D )A .一般因素B .基本因素C .组成因素D .构成要素2. 狭义的课程一般是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C )A .传授方法B .传授手段C .传授进程D .传授技术3. 中小学为实现教育目标,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就是(C) A 课堂作业B 课外作业C课外活动D 课外参观4. 教育学中所讲的人的发

5、展,是指人的个体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所发生的有规 律地变化和逐渐(B )A 个性化的过程B 社会化的过程C 人格化的过程D 学习化的过程)C 传授知识D 教育教学5. 依据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职责是 (DA 教书B 育人6.学生的行为规范、公民意识、劳动态度等属于心理素质B 生理素质(D )C 科学文化素质D 思想品德素质7.治准则、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 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就是A .德育B 智育(A )C 体育D 美育8. 活动课程的缺点是 ( A )B 实践性较差A .逻辑性较差C 操作性

6、较差D 直观性较差9. 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对学生施加各种影响的教育活 动就是( A )A 社会实践B 教育见习C.实习作业D 社会研究( D )C 雇员D .公务员10. 根据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A 专业人员B 特殊人员11. 决定教师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以及教师从事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的是A 政治地位B 经济地位C 文化地位D 学术地位12. 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属于A 生理素质B 心理素质C 科学文化素质( B )D 思想品德素质13.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就是 A 劳动

7、技术教育B 美育C 体育D 德育14. 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就是D 课程方案A 课程大纲B 课程政策C 课程内容B 教育的负功能15. 教育活动通过发挥本体功能所产生的效果就是( A A 教育的正功能C 教育的简接功能D 教育的直接功能16. 依据教师法规定,A 教书育人教师的使命是( C )B 传授知识发展智力C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D 双基教学17. 学生的经验、技能和科学文化素养属于( A )A 生理素质B 科学文化素质C 心理素质D 思想品德素质18. 有关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表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是(A 只有某种程度的正相关B 只有某种程度的负相关C

8、 完全正相关D 完全负相关( AB )C 文科课程D 理科课程三、多项选择题1. 按照教育界的习惯,一般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 A 活动课程B 潜在课程2. 影响人发展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先天的非遗传的各种因素和A 遗传因素B 成熟机制C 生理结构AB )D 生理功能3.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的中心与基础是(AB )A.师生的互动B .师生的交往C.双边活动D .教书育人4.循序渐进原则中的“序”是指( AB)A.教材的逻辑顺序B .学生的认识顺序C.教的顺序D .学的顺序5.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 BC )A.发现B .验证C.总结提高D .探索6. 学科课程的优点是逻

9、辑性强和 ( CD )A 形象性强B 直观性强C 系统性强D 简约性强7. 影响人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有家庭和 ( AC )A .学校B.动机C .社会环境D .成就水平8. 在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在教学中处于( AB )A .主体地位B.中心地位C .关键地位D .重要地位9. 传授接受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 CD )A .练习知识B .应用知识C .巩固知识D .检查知识10. 学生学业测验评价方式一般有 ( AB )A .自由应答型 B .固定应答型C .选择应答型D .判断应答型11. 学科课程的缺点是 ( AB )A .忽

10、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B .容易造成学科分割C .逻辑性较差D .系统性较差12. 有关创造心理的研究表明,创造思维主要是( CD )A .形象思维B .抽象思维13. 教学中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一般包括(A .课堂作业B .课外作业14.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A .启发指导B .讨论小结C .发散思维D.辐合思维AB )C .活动作业D.见习作业自学、讨论交流、(AB )C .师生谈话D.写实验报告15. 教育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从观察者的角度看,一般分为( AB )A .局外观察B .参与观察C .有目的观察D .自由观察 四、判断题1. 教育内容就是课程,课程就是教育内容。(X )2.

11、 创新教育就是英才教育。(X )3. 学生是能动活动的人。(V )4. 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规律表明,只要教师做好了教学工作,学生自然而然会获得良好的思想教 育。( X )5. 教学基本功是教学艺术的前提和条件。( V )6. 教育的本体功能就是教育的外在功能。( X )7.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矛盾的。 ( X )课程评价”、“学业评价”测量”是同义词,具有完全相同的8. 过分追求成功往往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V9. 在教育测量和评价中,从严格意义上讲,含义。( X )10. 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 V )11.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特长和兴趣的教育。(X )12. 教

12、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说明,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能力自然得到发展。(X )13. 对于正常学生而言,创造力不是呈现为“有”或“无”的状态,而是“大”与“小”的程度。(V )14. 终结性评价比形成性评价更有意义,愈来愈受到教育评价的重视。( X )15. 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 ( V )五、简答题1. 学校教育内容有哪些特点答:( 1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专门教育机构,有专职人员主持和管理,即通过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实施的 专门的教育活动。(2)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发展人的素质。(3)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最强的系统性教育活动。2. 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答:(1 )

13、传播一定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法律规范,促使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以维系社会政治的稳定。( 2) 根据社会的政治需要,培养符合一定阶级需要的政治管理人才,保证一定社会政治的巩固与稳定。( 3)教育能够制造和传播政治舆论和思潮,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3.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答:(1 )取决于学校教育目的性、专门性、选择性、计划性的实现程度。(2)取决于教育内容、特别是知识的质量和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所采取方法的性质和水平。( 3)取决于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取决于教师能否投入应有的工作热情和精力,以全身心地进行创造 性地教书育人。(4)取决于教育过程中能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

14、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4. 简述教师的能力结构答:(1 )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3)自我调控能力。教师对自己的行为,如情绪、心境、言行等要有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4)自修科研能力。包括学习吸取新知识的能力、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科学研究和钻研探索的能力。(5)教育机智。这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原则,灵活机动地处理教育教学情境中各种偶发事件, 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抓住一切机会教育学生的艺术和技巧。5. 现代教育有哪些本体功能答:( 1 )加速人的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通过培养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是

15、教育最基本的本体 功能,这一功能规定了教育的本质特性。( 2)传递和继承人类的精神文明。人类社会发展积累的财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人类的智力的物化和 对象化的物质文化,另一种是以文字、符号记载下来的精神文化。这两种文化能够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靠的是 教育传承社会文化功能的发挥实现的。(3)选择经验和人才。学校教育为培养人才而进行的社会文明的传递不是自发盲目进行的,而是通过严格 的科学的筛选完成的。 教育不仅选择知识, 也要选择人才。 学校教育所进行的人才选拔是一种竞争性的人才选拔。6. 从社会化的角度看,人的发展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1 )政治社会化,就是个人逐渐学会适应现有政治制度和规范

16、,并表现出相应的态度与行为的过程。( 2)交往社会化, 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与社会舆论的力量, 使个体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 习惯和传统, 并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 )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确立自己的性别角色标准。( 4)智力及能力的社会化。人的发展有无限的需求,人的智力、能力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社会的需要。7. 简述教师的职业角色答:(1 )“传道者”角色。教师承担着国家和社会赋予的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其教育教学 活动不是随意的。( 2 )“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 3 )示范者的角色。教师不仅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塑造学生,还以自己的言行影响

17、感化学生,使学生在迁移 默化中受到熏陶。( 4 )管理者的角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就一项具体的教学活动而言,教师还可能是领导 者。( 5 )父母与朋友角色。教师往往被学生视为自己的父母或朋友。( 6 )研究者角色。教师必须以一种发展变化的视角对待教育对象和内容,不断研究和创新。8. 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答:( 1 )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素质教育不仅要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预测 未来发展变化的能力,主动寻找有用信息的能力,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应用新知识的能力,自我修养、激励、管 理、控制的能力。( 2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和教育

18、目的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具有 时代特色的全面发展教育。( 3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素质教育面向的全体学生,它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挑 选、创设适合每一位儿童成长发展的教育方法,使每一位儿童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4 )素质教育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发展,成为 学习、生活、管理的主人。9. 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 1 )社会物质生产力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任何社会教 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既取决于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 又取决于社会生产

19、力的发展、 社会 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一定社会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总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 )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制定。从总体上讲,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决定的。但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总是要求教育为其培养符合其要求的一定规格的劳动力 (包括技术、 管理人才), 而这一劳动力的规格,就成为教育的培养目标。( 3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 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对劳动力的类型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 从而制约着教育结构及专业设置, 并影响着相应专 业、层次的教学内容的选择确定。10.

20、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答:( 1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能明确而长期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人,因而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成 果。( 2 )学校教育的专门性特点保证了对人发展影响的主导性。学校是社会机构中专门培养人的场所,培养人 是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 3 )学校教育具有选择性。学校教育可以从教育目的出发,通过对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方式 及手段的选择和整理,避害趋利、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尽可能地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选 取合适的内容和合适有效的方法,使学校教育达到应有的目的和效果。( 4 )学校教育具有计划性。每一阶段的培养目标、每一门课的教学任务

21、都有很强的计划性,同时学校教育 活动中相应的教学安排、 教学方法等也都有很强的计划性, 从而保证将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获得相应 的能力。11. 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答:( 1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献身精神。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必须付出全部心血,用 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学生的成长铺路搭桥。(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热爱学生,是教师接纳认可学生的心理基础,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3)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教师的劳动不仅依靠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还要依靠身体力行去感化学生。( 4 )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的使命又是为未来培养具有创造性素质的

22、 人才。( 5)团结协作,互勉共进。教师劳动的形式虽然是个体的,而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共同劳动的结晶。这就要 求教师必须团结协作,互勉共进,发挥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势,提高教育教学效果。12. 简述中学教学的基本任务答:(1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和技巧。( 2)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 现代教学已不限于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 还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不仅是培养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对 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4)培养学生的

23、审美情操,增强学生的体力。六、论述题1. 试述人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 试述人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答:(1 )人的发展表呈现出历史性与社会性。人的发展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是相统一的。历史是社会的历史, 社会是历史过程中的社会。 个体的发展正是接受具有历史性的社会的经验而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所以, 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也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 2)人的发展呈现出顺序性与阶段性。 个体的发展是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连续地发展, 呈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又具有阶段性,现代心理学将人的发展的顺序与阶段概况为六个时期:婴儿期(0 3 岁),幼儿期(3 岁6 岁),儿童期( 6 岁1

24、1 、12 岁),少年期( 11、12 岁 14 、15 岁),青年初期( 14、15 岁17、 18 岁),成年期( 18 岁以后)。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应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人的发展的阶 段性,要求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3 )人的发展的呈现出稳定性与可变性。人的发展总体上经历的顺序性与阶段性是相对稳定的,即只要具 备基本的社会生活条件,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顺序、速度及年龄特征是大体相同的,具有一定的稳定 性。 这是由提供人成熟的生理基础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顺序性所决定的。然而就个体发展而言, 发展的速度和程度却有一定的可变性。不

25、同的生理状况、营养条件,会导致不同个体的身体发展的快慢和水平,不同的环 境和教育更会导致个体不同的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表明, 教育适应了人的发展的 阶段、顺序及年龄特征,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并且只有促进了人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出教育对人的价值。( 4 )人的发展呈现出不均衡性与差异性。个体的身心发展在经历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发展时,其速度和水 平都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 表现为: 一是在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 不同年龄阶段, 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不均衡的。 二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 在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上也是不同的。 根据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 发展的“关键期

26、”概念,即人的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发展最快、最适宜形成的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捕捉和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 不失时机地对受教育者实施最佳的教育, 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与不均衡性相联系 的是在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儿童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 要求教育工作者重视不平衡性与差异性,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5 )人的发展的具有现实性与潜在性。人的发展的现实性与潜在性表明了人的发展的巨大潜能,也表 明了教育的巨大潜能。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都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学生, 只要有好的教育 方法,就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正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具有

27、的教育信念。2. 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应该树立哪些科学的学生观答;( 1 )学生是能动活动的人。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与其他职业劳动中加工的对象不同,他不是处于承 受加工的被动地位, 而是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主体。 这种能动性与教师的教育方式一致时, 就能成倍地增强 教育教学效果,否则,就会削弱教育力量。所以,教师不可能无条件地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师无论采取什 么内容和方法教育学生,必须切记: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人。如果学生处于被动地 位,无论教师多么尽心,教育教学活动根本不能达到实质效果。( 2 )学生是有发展潜能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尤其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快速

28、成熟时期和生理发育 的旺盛时期, 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身心各方面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同时, 学生身心在发展中出现的多种特征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教育实践中,有些教育者从学生某一时段或情境的表现出发,过早地对 学生未来发展做出预见或定论,也是不正确的。( 3 )学生是有发展需要的人。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变成现实性还取决于学生 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唤起学生的发展需要。 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多方面的, 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 认知的和情感的,道德的和审美的等。教育正是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的多面性,才确定了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4)学生是完整的人。在教育

29、理论中,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学生发展分成几个方面的指标;在教育 实践中,为了构建合理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体系,我们也把学生的身心素质分成几个方面。但是,学生身心发 展是一个统一体。所以,教师应树立“完整人”的学生意识,从整体发展出发,合理设置课程和方法,合理 分配精力和时间,达到整体发展的目的。3. 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教学评价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答:( 1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评价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进行教学评价,目的在于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以客观的价值判断。 如果缺乏客观性, 就会完全失去评价的意义, 还会提供虚假的信息, 导致教学决策的失误。 贯彻客观性原则:首先,要做到评价标准客观,不带随

30、意性;其次,评价方法要客观,不带偶然性;第三,评价 态度要客观,不带主观性。这就要求以科学可靠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取得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以客观存在的事 实为基础,实事求是、公正严肃地进行评定。 (4 分)( 2)全面性原则。教学效果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必须树立全面的观 点,从全面考察教学工作出发,进行多方面的检查评定。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替整体,作出片面 的结论。贯彻全面性原则:一是评价标准具有全面性,使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教学目标的各项内容,防止突出一 点,不及其余;二是收集评价信息要有全面性,做到听取多方面意见,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为分析判断和作出正

31、 确结论提供充足的依据; 三是评价手段要有全面性, 把分数评价、 等级评价和语言评价结合起来, 使其相互参照, 以求全面地准确地接近客观实际。( 3)指导性原则。教学评价要坚持指导教学实践的方针。所谓指导实践,就是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 从不同角度查找因果关系, 确诊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受评人员, 使其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 方向。 贯彻指导性原则: 一是评价要有助于学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把学校的工作引导到提高学生素质上来;一是明确评价教学的指导思想在于帮助师生双方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三是信息反馈要及时,便于指导 教师改进教学工作。( 4 )科学性原则。教学评价的客

32、观性是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坚持科学性评价原则,才能真正 使评价发挥对教学的指导作用。评价的科学性不仅要求评价目标、标准的科学化,而且要求评价程序、评价手段 和对评价信息处理的科学化。 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一是根据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 并 给以科学的顺序排列,使评价目标系列化;二是要从教与学统一的角度出发,经过调查研究,以教学目标体系为 依据, 确立综合衡量教与学的统一标准体系; 三是要及早使用科学的检测手段, 并对获得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 科学处理;四要设计科学的评价程序,从制定评价计划、进行调查了解、收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到作出评价结 论和进行信息反馈,都应精心安排与设计;五要全面、系统、科学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