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_第1页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_第2页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_第3页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 整理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要点概述预应力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预应力锚夹具的质量控制和张拉系统的校验预应力张拉的质量控制灌浆的质量控制扁锚概述一预应力的概念在受拉区预先施加压力,用于抵消荷载作用的拉力,使结构在荷栽作用下基本处于完全受压状态。二预应力过大或过小的影响张拉力小 ,预加力小 ,易开列 ,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张拉力大 ,永久荷栽大 ,徐变大 ,上供度大 ;受拉区抗裂性能降低 ,也影响结构正常使用 。三预应力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学习好帮手word 整理版1、锚固值不统一 (103% 、100% 、 105% 张拉控制应力锚固)2、材料(锚具滑丝 :钢绞线强度不够)3、预应力张拉

2、(应力和延伸量双控制;张拉强度和龄期双控制)4、内业资料(填表不规范 )预应力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一、 混凝土见证取样;试块留足 ;标准养护 ;写清日期 ;28 天强度 。1、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未规定时 ,不低于设计强度的 75% 时,方可施加压力 。 未达要求 强度张拉 ,因混凝土收缩 ,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大为增加 ,严重时锚垫板下混凝土裂缝或破碎 。 未达要求强度放张 ,严重说握裹力不足而滑移。2、施加预应力 ,尚需龄期控制 龄期短 ,弹性模量小 ,施加预应力后上供大 。 加早强剂后 ,弹性模量和强度增长不同步 。 后张法一般不少于 14 天方可张拉 ;先张法 5 天方可

3、张拉 。3、封锚混凝土强度不低于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80% ,且不低于 C30 。 封锚要及时 ,防止锚具锈蚀 。 施工时控制梁体 (包括封锚端 )长度 ,以免吊装时搁不下去 。二、预应力钢材1、钢材进场应有质保书或实验报告单,使用前按规定频率复试。 部分钢绞线厂家按国外标准生产 ,定货时注意直径 、破断荷栽等差异 。 钢丝: 5%盘数 ,且不少于 3 盘。 抗拉强度 、屈服学习好帮手word 整理版强度 、。钢绞线 :小于 60 吨为一批 ,任取 3 盘。屈服强度 、破坏荷栽 、伸长率 。冷拉钢筋 :小于 20 吨为一批 ,任取 2 根 。 抗拉强度 、伸长率 、屈服点 、冷弯 。2、实验数据

4、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热处理钢筋 GB446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522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交线 GB5224 一项指标不合格 ,取双倍试样进行不合个项试验 ,仍有一件试样指标不合格 ,则该批不合格 。力学性能测试时 ,应同时测定弹性模量 ,以校核张拉延伸值 。预应力锚夹具的质量控制和张拉系统的校验一、锚夹具的质量控制1、锚具应有出厂合格证 ,写明型号 、尺寸 、刚号 、热处理 、抽样试验结果 。 指标应有符合 预应力筋用锚具 、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 规定 。2、同一预应力锚具 ,不超过 1000 套为一验收批 。3、外观检查 : 10% 且不少于 10 套,检查其外观

5、、尺寸和锥度配套 。4、硬度检查 :太硬断丝 ,太软滑丝 。5% 且不少于 5 件,多孔夹片式锚具 ,每套至少 5 片夹片 ,每个零件 3 点 。5 、 锚 夹 具 和 钢 绞 线 的 配 套 原 来 锚 夹 具 拉 1500MPa, 现 在 1860MPa 能否行 ?今后 2000MPa, 适用于 1860MPa 的锚夹具是否行 ?学习好帮手word 整理版6,体外预应力索锚具,重要结构承受动栽的锚具,应该做疲劳试验.7,提倡采用名牌OVMHVM二、张拉系统的校验1、千斤顶 、压力表 、油压泵的配套校验 ,以确定压力表读数和张拉力之间的关系曲线 ,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应力控制 。2、校验期限为

6、半年 ,当预应力筋张拉时连续断筋 ;千斤顶严重漏油 ;油表指针不会零 ;换油压表 ;实测延伸量与理论值相差过大应重新校验 。预应力张拉的质量控制一、预应力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偏差), 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 ,严格控制延伸量。铁路 、公路部标 :6% 国际 (新)6% 美、日:5%1 、原因 :张拉机具用油压表读数,很粗略 ;油泵工作时 ,油压表指针抖动,难以读数 ;操作难以监测,不宜规范 。 伸长值校核 ,综合反映了张拉力是否足够,孔道摩阻情况 ,预应力筋是否正常。2、张拉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将伸长值偏差调到容许范围内,仅将伸长值记录下来作为验收资料是不够的,3、张拉过程中 ,出现滑丝 、断丝 、

7、夹片破碎 、锚下混凝土开裂,反供值异常 、构件侧弯 、出现裂缝等异常现象 ,必须作好记录 ,停工研讨后再妥善处理 。二、后张法张拉顺序1、不超张拉 ,弗氏锚0 初应力 100% 锚固2、超张拉 , 0初应力 105% 持荷 5 分钟 锚固KK学习好帮手word 整理版3、超张拉 ,弗氏锚一次张拉比超张拉应力松弛大2 3% ,直接张拉到103% 锚固同样减少松弛。K4、超张拉 、弗氏锚低松弛钢绞线0初应力 103% K 持荷 K 锚固5、夹片锚 0初应力 103% K 锚固补偿锚圈口损失 2.5 3% 所需 ,属于损失补偿性质 。KA、 并非超张拉B、 b、105% K 锚固不妥 。C、 c、若

8、设计未计及钢束与锚圈口之间的摩擦损失,刚 100%K 锚固不妥D、 d、一般钢绞线 ,松弛损失 812% ,易超张拉低松弛钢绞线 ,松弛损失 4 6%,超松弛钢绞线 ,松弛损失小于2.5%不用超张拉 。 三、延伸量的计算E、1、预应力筋张拉的实际伸长值,宜在建立初应力后开始量测 ,量得伸长值 L1 后,还应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 L2,后张法尚应扣除混凝土构件在张拉过程中的弹性压缩值 C。 L= L1+ L2-CF、2、国际规定混凝土预应力大于3MPa ,梁长大于12 米时,应减去混凝土弹性压缩值C,公路标准认为C 可省略。G、3、设计考虑应力松弛损失 ,对于钢绞线一次张拉7% K,超张拉

9、 4.5% K,设计规定超张拉 ,必须超张拉 。学习好帮手word 整理版H、 4、初应力取值 ,国际规定不低于10% K,公路标准10 15K,索长或曲线 ,初应力取15% KI、5、2 的计算 (以初应力10% 为例 ) 010% 20% KKK, 最大用 10% 20% 的值代替010% 的值 ,长,曲索(10% 最大 ) /0.9 ,短索 、直索 。J、6、理论的修正理论 L EgAg L= _Eg 实 Ag 实7、内缩量的校核锚固阶段张拉端锚具的内缩量应符合一定要求 ,对于钢绞线束夹片锚具其内缩量控制在 6mm 。8、千斤顶内钢绞线伸长值 L 的剔除张拉预应力筋所用之锚具采用 OVM

10、 等自锚体系时 ,实测延伸值是通过量测预应力千斤顶活塞而得,活塞行程反映了工具锚夹片位移 ,因而也包含了千斤顶内部钢绞线的延伸 ,该延伸值在计算实测值时应于剔除 。9、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是常见的张拉方式,但其管道内预应力实际应力建立值和延伸量是否有差别的。对于曲线预应力钢筋或长度大于25 米的直线预应力钢筋,由于与孔道壁的摩阻较大,当采取一端张拉,由于摩阻朝一个方向作用,则跨中至固定端一侧的实际预应力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因此对于长束或学习好帮手word 整理版曲束 ,设计要求两端张拉的施工单位不得以场地限制、设备不足为一端张拉 。对于短直束 ,虽然锚具变形 、钢筋回缩等造成的预

11、应力损失受管道反摩阻的影响会沿构件长度方向逐渐减小,但其影响长度回超过跨中 ,此时两端张拉反而回对跨中造成两次预应力损失,因此设计要求一端张拉的,则应一端张拉 ;若必须改用两端张拉,则应先一端锚固 ,另一端补足应力后再锚固。灌浆的质量控制一、灌浆的作用 1、保护预应力钢筋不被锈蚀2、保证预应力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二 、灌浆要密实 ,否则后患无穷 。 三、灌浆时间应早 ,以免高应力下钢丝锈蚀 ;封锚要及时 ,以防生锈积水 ,至少先用环氧砂浆涂抹锚具四、提倡进行真空灌浆真空负压有利于灌浆密实;砂浆稠度增加有利于减少泌水 真空灌浆原理在普通压浆基础上 ,采用真空泵排除孔内多余空气 ,使孔内形成 0.1MPa 的负压 ,然后再压浆,操作时 ,抽真空和压浆是一个连续过程 ,从而使孔道压浆达到饱满而密实的效果 。扁锚一、 扁锚波纹管1、管道内径应比预应力钢筋外径至少大10mm2 、管道内横截面积至少应是预应力筋净截面积的2 至 2.5 倍。 二、扁锚用作横向预应力束是适宜的 ,每管 3 束为好 , 4 束尚可 , 5 束不妥 。 1、束多,穿束时钢绞线易缠在一起 ,锚圈口预应力损失大 ,静载锚固效率难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