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辩的运用论文_第1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辩的运用论文_第2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辩的运用论文_第3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辩的运用论文_第4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辩的运用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两课改革中教师是改革的主要方面,是解决两课实效性的中 心环节。提高两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辫的运用,是两课教师教学实效性的真谛。关键词两课教师哲学思辫三对关系实效性改革开放以来,两课教师队伍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极 是优秀的教师俏走课堂和社会,使两课历经山重水复后走出一个柳暗 花明;另一极则是整体无多大改观,学生在考勤点名的压力下勉强身 在曹营。两极反差,不得不让我们在两课改革中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学生无法对两课人其门而窥其妙,更逞论要求学生对两课的忠诚。 在两课改革中教师是改革的主要方面,是解决两课实效性的中心环节。 一、大学生对两课教学的认同从2000年一 2004年我们以邓论课

2、为突破口,兼其他两课,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试图找出两课教学实效性的中心环节。 2000年在学院党委和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邓论课进行了大 刀阔斧的改革。 把近1500名学生分为两个对照组一组是大班专 题授课。从党委书记刘绍怀、院长姚大金到所有党委成员都开了专题,其余授课也是由副教授以上院内外的优秀教师承担;另一组 按自然班授课。专题授课好评如潮,比自然班授课实效性大的多,虽无条件成为常态。但却给了我们启发,要让学生喜欢两课,教师是关键。这为以后的两课改革和调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01年一 2004年我们对学生和两课教师分别进行了抽样 调查和召开学生座谈会。将

3、大学生对两课教学认同归纳为三个 方面的问题1教和学谁是主体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矛盾的。讨论和读原著找不到北。太浪费时间,收获不大。 应该给我们更多的时间思考,老师不应该满堂灌。两者之间的度在哪里?教师把握不好就直接影响两课的实效性。2学生对政治素质的提高有紧迫感在回答你认为两课的学习对你将来走向社会重要吗? 的问题时,答很重要和重要的占80,比未扩招前的学生髙出几十个 百分点。这说明,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面对社会的变革,大学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就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对这一问题,大学生的看法是较统一的。但与此相悖的却是,在回答你对两课教学是否满意?的问题时,回答不满意和一般的也是占

4、到80o这说明学有需求,教有问题。就像两朵云不在一条水平线上,无法产生雨。用初等数学来做比喻会更清楚。初等数学是建立在常量基础上的,日常生活使人们习惯于常量计算。 但要深人到事物的本质,就会遇到大量变化着的事物,这就需要变量 计算。 解析几何、微积分发明后,数学进人到一个新的以数变 为主的领域。从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转变,是人类在认识史上的一大飞跃。两课也是如此。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到了大学,教师依然用初等数学的方式教学,这就造成低水 平重复,学生的不满是必然的。因此,教师必须用哲学思辨来解决教的变量间题。3对两课教师评价两极分化在这里摘几段以管中窥豹。赞扬者曰听了您的课,解除了我们

5、心中沉淀很久的疑惑,使我们看到了出路和方向,坚定了信念。 老师的课生 动活泼,妙语连珠,实例分析令我不得不服。每堂课都有收获,都不可错过。反感者曰老师您会讲话吗?您想告诉学生的事,我们早就知道了,而我们想知道的事,您一句也没有说。您讲了无数遍永远不会错,但也无法用的话。干巴巴的,连水都拧不出一滴。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辨的运用是两课教学实 效性的重要保证经过长达四年的调研,我们对学生的需求有了 一个大 致的了解,凡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他们授课的成就与他们的 哲学思辨水平成正比。而哲学的思辨是解开两课实效性的钥匙。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看到,在所有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两课的要求最高。 两课教

6、师不仅要说出学生已知但讲不出的道理,还要讲出学生不知而 能预见的道理;不仅要说出学生感觉到而还不明白的话;还要做出学 生内心要求而未显露的结论。马列主义博大精深,没有哲学的思辨,两课教学难有实效性。要想使两课教学达到实效性的目的,必须要提高两课教师的哲学思辨水平。只有两课教师的哲学思辨水平从量变到质变产生飞跃和发展,两课教学才能达到实效性。 两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哲学思辩处理好严密和生动、深刻和通 俗、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1严密与生动的关系两课的授课主要 是向学生阐述政治理论,分析事物内在联系规律的深刻道理,是一项 十分严肃的教学工作,它要求授课严密。但是,授课怎样才能产生吸引力,把学员的

7、心留住,又取决于授课的生动性。 怎样 处理这一对矛盾,从表面上看,严密与生动是一种制约关系,存在着 对立的倾向,但深人到事物内在的联系中去观察,这里又存在着互相 依存的关系。严密与生动这对矛盾的存在,表明两课的授课存娴熟掌握。生动性是教学情感体验的外化,是教学技巧的灵魂。正确处理好严密性和生动性的关系,是两课教师主要的基本功之一。 2深刻与通俗的关系实现两课授课的深刻和通俗的统一,是较高境界。 通俗本身就含有深刻的要求。最简单的是最难深化的,是最本质的,是最基础的。马列课要精,要管用。 当然,通俗缺乏深刻也就流于平庸。但是,两课教师不能把深刻的道理通俗地的表达出去,恰恰证明他处在对知识生吞的阶

8、段。就像只会音乐的音乐家是无知的音乐家;只懂得电脑的设计师是愚蠢的设计师; 只能从理论到理论的两课教师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大学生要求两课教学能对自己的实践判断有所帮助。希望理论对现实的事物的内在联系能做出让人折服的分析。这就要求两课教师的授课必须要用通俗来表达深刻。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喜欢讲求品位和档次,这本身是好事。但如果这种品位和档次仅仅是为了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增强优越感,与学生拉开距离, 以表示自己不屑子媚俗。实际上就是把所有简单平易的事,把所有学生的正常状态和正常要求都划人,俗的范畴,本身就不是唯 物主义者。当年王明就认为毛泽东的东西没有档次,说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但结果

9、怎样呢?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些话简单得一目了然但内容却无比深刻。两课教师要消化所讲授的理论,才能通俗地表达深刻的道理。这是一个融汇贯通的艰苦过程。通俗化实际上是经过消化之后的再创造过程,说明教师已进人了应用理论知识的阶段。正如越复杂的机器操作越简单一样,这是由于机器制造者将复杂留给了自己,这才 为操作者提供了简单。两课教学实现了通俗,说明教师己经完成了深刻的理解过程,创造出通俗传授学生。因此,两课教师了解俗比不愿媚俗更重要。3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又对实践起指导作用。但二者所担负的任务不同。实践的任务在于综合各种复杂因素对行动方面做出判断;理论是对事实进行 分析,明晰各

10、要素的联系方式,认识事物的演化规律。这是客观需要的一种分工,二者不能互相替代。两课教师如何把握好二者关系的度。使之有机结合,对授课功败垂成。两课教师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实践并不能直接代替理论。 学生对信息的 需求总是存在十分迫切的动机,而两课教学是间接性的,不可能对学 生立竿见影。 但其所提供的理论是对事物本质性和方向性的判 断,具有指导意义。因此,两课教学要使学生所学的政治知识向未知领域延伸,介绍两课,的前沿理论,把两课理论从书本中扩张 出来,使学员弄清事物的本质。人们总是对感性认识的信任超过对理性认识的信任。认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物是最可靠的。不了解局部经验的价值不在于局部经验自身,而在从中所体

11、现出来的 普遍规律。任何理论都不会去说明某一具体过程的具体做法。但大学生由于各自的经历不同,不但造成对事物理解深度不同,还产 生不同的观点和结论。 更重要的是思维处于一种准备状态,用 自己获得的经验审视理论,并按自己的理解沉淀新理论结论。 因 此,两课一定要从学生经历过的实践讲起。经过老师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启示就能迅速悟出其中的道理而产生深刻的印象。 现实中发生的经验性事件,虽然不能毫无差别地重复出现,但总会有 大量类似的现象。教师如果能经常深人实际,就能掌握大量经验事实。 当学员感到老师了解实际,掌握着类似自已所经历的 经验事物,就会感到教师阐述的理论决不是漫无边际的空想。大学生理论学习的客

12、观要求是由自身的实践提出来的。他们研究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提髙政治理论水平的思路和方法。因此,高校的两课教学不仅是理论性模式的描述,而应研究通达产生实际效 果的途径。两课不应仅停留在应该是什么上,而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是什么、怎么办上。将从现实出发进一步落实到两课教学的理论上。 使两课具有宽、新、精的特点,体现时代性、 时效性、针对性。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满足教学对像需要与动机的状况。学生在实践中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希望能从理论上追本溯源,最起码也应获得解决问题的启示。这是所有学生学习两课的基本动机。 如果教师回避学生的这种 愿望,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期望

13、存 在较大差距,教学就不会达到预想的效果。 因此,两课教学要 从问题出发安排教学内容。 问题是沟通的信号,更是新的科研 课题。 它不仅能充实教学,促进理论发展而且能促进教师增长 才干。 放弃对难点、热点问题的解答就放弃了提高教和学的机 会。 高校的两课课程,不仅仅是宜传和灌输,而且要与市场经 济的实践相结合。 政治理论本身就是培养学员的政治素质。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设施等因素看,这几种因素是一个有 机联系的整体,所有两课教学间题都与这几种因素直接相关或间接相 关。 因此,任何一个教学间题只要我们与这几种因素联系起来 考察,就可找到问题所在,找到解决的有效办法。无数次地对教学问题作哲学思

14、辨,就能使我们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养成对两课 教学问题的系统辩证思考的习惯,从而抓住教学的本质。第二,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自觉运用这种观点考察一切教学活动 和教学活动中的一切问题,使之得到较好的解决。如果我们时刻以变化了的时空和条件来考察两课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及时动态地 准确地把握两课教学诸要素运动的脉搏和规律,而且运用规律性来调 解两课教学中诸要素的关系问题,达到彼此协调发展的效果。久而久之,我们就会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辩 证方法论体系解决两课教学问题。第三,有助于我们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 系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提高认识两课 教学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 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两课教师就要具备哲学思辨的能力,才能适时动态地根据培养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