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的教师素养_第1页
课改下的教师素养_第2页
课改下的教师素养_第3页
课改下的教师素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课改下的教师素养提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不难发现,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是互促并进的,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自然需要教师准确地理解、诚心地接受和热情地投入,但同时,这场教育变革又引发了教师理念的转变,改变了教师的角色与教育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近几年来,一直在试图探索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现表述如下:一、 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要有高尚的政治情操。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课文内容大部分是向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典范,如革命先烈勇于探求真理,寻求救国救民的故事,仁人志士勇于献身民族的解放、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还有许多艰苦

2、朴素、勤学苦练、诚实勇敢、助人为乐等德育内容,如果教师缺少这方面的浏览,在讲课过程不能感染学生,达不到动之以情的教育效果。 作为语文教师要对政治、社会事事关心,关注国际国内风云变换的世态,敢于揭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见义勇为,见不义敢说敢斗,身教言传,以自己的行动感动学生。 教师在讲有关政治思想性强的课文时,摸其声,拟其状,关键处声泪齐下,痛骂喜兴,表于言状,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语文教师要有相当的文史知识和文学修养。 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小学语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诗歌、散文、小说、议论、童话等各种体裁都有,如果教师缺少一定的文史知识,就很难把课讲好。 语文教学的目的大致

3、是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二是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一方面通过长期的接触,潜移默化的教师身上受到影响,有时不知不觉中从教师身上受到的影响效果强烈而持久,可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许多大作家都提到过他们的启蒙老师。 小学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喜欢写作,不断地有新作从报刊电台发表出来,如果教师写不出东西,怎能教学生写出好文章呢?这方面山区优秀教师刘让贤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的文章经常登报,并编纂出书,由他指导学生写出的作文在省内外报刊中登载。激发了山区学生的作文兴趣。 三、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自

4、然科学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知识,还要有比较丰厚的自然科学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甚至还必须了解一点高新科学技术,因为所有这些都会在教学中用到。例如:黄河像、琥珀有考古、生物学知识,凡卡要有旧俄时代的历史知识,冬眠有动物知识等,还有生理卫生、天文地理、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仅靠语文知识是讲不透的。 四、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吹拉弹唱,能书能画的教师容易得到学生的喜欢。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尤其重要的是书法,老师的“三笔”字写得好,学生的自然就好,教师的宿舍是研究室,文学名著、文房“四宝”、名家书画、名词名言贴满墙壁,都会显出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风格。 语文教

5、学可说是集德、智、体、美、劳、五育于一炉,这就要求执教者有一专多能的过硬本领,对于一个仅有语文知识的教师来说,是不能胜任的,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多才多能,一专多长,具备多方面的涵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之所以要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原因是长期以来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先后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抹煞语文课程的特点,人为地强化语文的政治因素,用所谓的“政治思想教育”取代语文能力的培养。另一种倾向的基本特点是,过份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否定语文学科内在的人文性,或者用烦琐的分析肢解课文生动感人的整体形象,或者用无休止的做题、操练取代学生读写的语文实践,或者用僵化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追求的根本价值,这就要求他们必须作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的奋斗,语文教师在这个追求奋斗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否则,偏离了这一价值的追求,语文教师就会犯错误,也就无从谈起什么发展了。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