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神经病学总论,研 究 范 畴,神经科学,神经生物学,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病学,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周围神经系统疾患,横纹肌疾患,边缘学科,神经遗传学,神经影像学,神经临床药理学,神经免疫学,神经眼科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心理学,神经耳科学,神经内分泌学,神经肿瘤学,实验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小儿神经病学,神经肌肉接头处疾患,神经病学研究的部位和疾病种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肌肉连接点疾病 横纹肌疾病,定位诊断,神经病学研究的部位和疾病种类,外伤、血管性疾病、中毒、 炎症、自身免疫、 肿瘤、营养缺陷及代谢病、 变性、遗传病,定性
2、诊断,颅神经(cranial nerves),嗅神经()(olfactory nerve),司嗅觉的感觉神经 嗅觉减退或消失:鼻腔局部病变、前颅窝骨折累及筛板,撕脱嗅神经、额叶底部肿瘤压迫嗅球 幻嗅:嗅中枢病变 检查时:单侧分别检查,有挥发性但无刺激性液体(如香皂,牙膏等),颞叶 的钩回、海马前回、杏仁核,视神经()( optic nerve),司视觉的感觉神经 视觉通路 视锥/视杆细胞视N 视交叉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内囊后肢 枕叶视中枢,蝶鞍,(视野中心视力保存),视野缺损,眼底改变,视乳头水肿 :颅高压的客观证据 颅压增高影响视网膜中央静脉和淋巴的回流导致视乳头充血、边缘模糊、生理凹
3、陷消失。 视神经萎缩:视力减退,瞳孔扩大,对光反应减弱 视乳头苍白 原发性:视乳头边界清楚,可窥见筛板 继发性:视乳头边界模糊,不能窥见筛板,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oculomotor,trochlear,abducent nerve),、协同支配(眼外肌)眼球运动 动眼神经:(躯体运动)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内脏运动,副交感神经)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 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神经 支配肌肉 主要作用 辅助作用 动眼神经 上直肌 眼球向上 内收 内旋 下直肌 向下 内收 外旋 内直肌 内收 无 下斜肌 向上 外展 外旋 滑车神
4、经 上斜肌 向下 外展 内旋 外展神经 外直肌 外展 无,眼肌麻痹,周围性眼肌麻痹 核性眼肌麻痹 核间性眼肌麻痹 核上性眼肌麻痹,周围性眼肌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 1、眼睑下垂; 2、眼球向内、上活动不能;向下受很大限制 3、瞳孔对光和调节反射消失。 外展神经麻痹 眼球外展不能 滑车神经麻痹 向下向外运动减弱,核性眼肌麻痹 选择性损害个别神经核团 常伴有脑干邻近结构损害 可累及双侧,动眼神经亚核分布示意图,核间性眼肌麻痹 由于内侧纵束病变引起的眼球水平同向运动麻痹 内侧纵束:连接一侧的展神经核和另侧的动眼神经的内直肌亚核,还与脑桥的侧视中枢相连,实现眼球的水平同向运动,核间性眼肌麻痹和一个半综合征
5、多见于脑干腔隙性脑梗死或多发性硬化,核上性眼肌麻痹: 皮质侧视中枢及其联系纤维病变引起的眼球同向运动障碍,表现为两眼同向偏斜或凝视麻痹。 侧视注视麻痹 垂直注视麻痹,侧视注视麻痹 皮质侧视中枢 对侧桥脑侧视中枢,垂直注视麻痹 上丘是眼球垂直同向运动皮质下中枢,此处病变导致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累及上丘的破坏性病灶可导致两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称为Parinaud综合症,若为刺激性病灶,则表现为眼球发作性向上运动,称为动眼危象。,核上性眼肌麻痹 1、两眼同向运动障碍 2、无复视 3、反射性运动保存,复视,复视:两眼注视某一物体时,正常眼,物像落在黄斑区,但患眼由于眼肌麻痹导致眼球活动受限,物像不落
6、在黄斑区,而在黄斑区之外,这种不对称的视网膜刺激在视觉中枢中产生了二个物像。,瞳孔,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瞳孔括约肌 下丘脑中枢性交感束 下行中脑交叉 脑干和脊髓 睫状脊髓中枢 (位于C8 T2的灰质侧角内) 颈上神经节 伴随颈动脉至眼眶 瞳孔开大肌,瞳孔大小异常 双侧: 缩小:老年,婴儿,吗啡中毒,睡眠中,桥脑病变 扩大:疼痛/恐惧,甲亢,阿托品,昏迷 单侧: 缩小 : 交感神经病变(Horner) 扩大 : 动眼神经病变,Horner综合征,瞳孔缩小 眼裂变小(睑板肌麻痹) 眼球凹陷(眼眶肌麻痹) 同侧面部无汗,对光反射通路 视网膜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 中脑顶盖双侧EW核 动眼神经 睫状
7、N节 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视锥/视杆细胞视N 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内囊后肢 枕叶 中脑顶盖前区 两侧EW核 动眼神经 瞳孔括约肌(对光反射),对光反射意义,调节反射 视近物时两眼会聚、晶体变凸,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混合神经 感觉:头面部、口腔、头顶的感觉 运动:咀嚼肌运动,触觉,痛温觉,角膜反射通路 角膜 三叉神经眼支 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 两侧面神经核 面神经 眼轮匝肌(出现闭目反应),角膜反射意义,面神经()(facial nerve),混合神经 躯体运动:支配除了咀嚼肌、提上睑肌外的所有面肌及颈阔肌,镫骨肌 内脏感觉:舌前2/3味
8、觉 副交感纤维: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口鼻腔黏膜分泌,面神经核 支配上部面肌的运动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脑干束纤维的支配 支配下部面肌的运动神经元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纤维的支配,请问哪侧面瘫? 是哪种类型的面瘫?,茎乳孔附近:典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管内损害: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及唾液腺分泌障碍,为神经管内鼓索神经受累;若还有听觉过敏,则病变在镫骨肌以上 膝状神经节损害:同时有耳后部疼痛、鼓膜和外耳道疱疹,可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称为Hunt综合征。多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感染。 面神经核损害:常伴有展神经麻痹、对侧锥体束征,位听神经()(vestibulocochl
9、ear nerve),又称前庭蜗神经,是特殊感觉性脑神经,由功能不同的蜗神经和前庭神经组成。 蜗神经: 传递听觉,病变时听力障碍、耳鸣 前庭神经:传递平衡觉,病变时眩晕、平衡障碍、 眼球震颤,神经性耳聋与传导性耳聋鉴别,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眩晕鉴别,舌咽神经()、迷走神经()glossopharyngeal,vagus nerve,均为混合神经:躯体运动、内脏运动(副交感)、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 位置相邻、功能协同、常同时受损,舌咽神经 躯体运动:起源于疑核,支配茎突咽肌,上提软腭,与迷走神经共同完成吞咽动作 内脏运动:支配腮腺 躯体感觉:耳后皮肤 内脏感觉:特殊感觉:舌
10、后1/3味觉;一般感觉:咽、扁桃体、舌后1/3、咽鼓管,岩浅小神经,迷走神经 躯体运动:起源于疑核,支配软腭、咽喉诸肌,司吞咽、发声 内脏运动:支配胸、腹内脏平滑肌和腺体 躯体感觉:外耳道和耳廓后皮肤 内脏感觉:胸、腹腔脏器,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往往同时受损,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此谓“球麻痹”,副神经()(accessory nerve),躯体运动神经 延脑支(加入喉返神经)支配咽喉肌 脊髓支 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产生转头(向对侧)和耸肩动作,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erve),躯体运动性神经,支配舌肌运动,舌下神经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 中枢性麻痹:舌尖
11、偏向瘫痪侧,伴有长束损害表现,无舌肌萎缩 周围性麻痹:舌尖偏向患侧,伴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运动系统(movement system),运动 随意运动 不随意运动 共济运动,运动系统: 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 下运动神经元 锥体外系统 小脑系统,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 大脑皮质运动区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发放、传递神经冲动到下运动神经元,控制支配其活动,上运动神经元 皮质脊髓束:通过内囊后肢及膝部下行,经大脑脚底中3/5、桥脑基底部、延髓的锥体,在锥体交叉处大部分神经纤维交叉到对侧脊髓侧索(皮质脊髓侧束)下行,终止于脊髓前角。小部分不交叉,直接下行(皮质脊髓前束),在各个
12、平面交叉于对侧前角,上运动神经元 皮质脑干束:通过内囊后肢下行,在脑干各运动核平面大部分交叉到对侧,终止于各脑干运动核,小部分不交叉终止于同侧的脑干运动核。 除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以外,其它颅神经均接受双侧大脑皮层的支配,皮质:多为单瘫,即一个肢体或面部瘫痪,倒人形投影,内囊:锥体束最为集中,典型病变“三偏”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减退和偏盲,脑干:病变同侧的脑干运动核,及尚未交叉到对侧的皮质脊髓束及皮质脑干束(交叉瘫:病变同侧的周围性颅神经瘫痪,对侧偏瘫,对侧平面以下的颅神经中枢性瘫痪),脊髓:表现为四肢瘫或截瘫,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出的神经
13、轴突:脊髓前角、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 接受并组合来自于锥体、锥外系、小脑等各方面的冲动,最后传到到肌肉,肌肉,神经根,周围神经,主要作用,脊髓前角:瘫痪节段性分布,无感觉障碍 神经根:瘫痪节段性分布,后根同时受累时伴感觉障碍 神经丛:受累神经支配的瘫痪,有感觉障碍 周围神经:支配区的瘫痪及感觉障碍,锥外系,广义:纹状体系统和前庭小脑系统,包括基底节、小脑、脑干核团 狭义:纹状体系统 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 维持体态姿势。病变不引起瘫痪,但对姿势、肌张力、随意运动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锥体外系病变 运动减少 运动过多(不自主运动) 肌张力改变,肌张力,肌肉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震颤 主动肌与拮
14、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按一定方向的节律性来往摆动动作,表现为肢体或头面部不自主节律性抖动 分类:静止性 帕金森病 意向性(动作性)小脑病变 体位性 混合性,由中间的蚓部和两侧的小脑半球组成,通过上、中、下三对小脑脚分别与中脑、桥脑、延髓相连。 维持肢体平衡,调节随意动作及肌张力,病变时最重要的症状是共济失调 蚓部损害:躯干平衡障碍 半球损害: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小脑,感觉系统(sense system),感觉系统 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一般感觉 浅感觉:皮肤,黏膜的痛、温觉和触觉 深感觉:肌肉、肌腱及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 复合感觉:大脑皮质对浅感觉和深感觉进行综合处理:实体觉、图
15、形觉、两点辨别觉、重量觉,痛温觉传导通路 触觉传导通路 深感觉传导通路,痛温觉传导通路,深感觉传导通路,触觉传导通路,脊髓内感觉传导束主要有传导浅感觉的脊髓丘脑束、传导深感觉的薄束和稧束。感觉传导束在髓内排列不尽相同。 脊髓丘脑侧束由内向外依次为来自颈、胸、腰、骶的纤维 薄束和稧束位于后索,薄束在内,楔束在外,由内向外依次为来自骶、腰、胸、颈的纤维,感觉根性支配皮节 C2-4 头颈部 C5-T2 上肢 T2-12 躯干 T4 乳头 T10 脐 L1 S3下肢 S4-5 肛周会阴区,感觉障碍症状 刺激性症状 感觉过敏,感觉过度,感觉异常,感觉倒错,疼痛(局部痛,放射痛,扩散痛,幻肢痛) 抑制性症
16、状 感觉缺失,感觉减退 感觉分离 只有一种感觉缺失,其他感觉保留,皮层:复合性感觉障碍 对侧单肢感觉异常和麻木,丘脑:对侧偏身感觉障碍,自发性疼痛 内囊:对侧偏身感觉障碍,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束和脊髓丘脑侧束: 同侧面部和对侧偏身的痛温觉丧失,脊髓: 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横贯性:病变以下全部感觉丧失、截瘫或四肢瘫、大小便功能障碍 半切:病变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深感觉丧失,对侧痛温觉丧失 节段性感觉障碍 分离性感觉障碍(后角或中央部损害,如脊空症),痛温觉丧失而触觉、深感觉保留,神经根:根性感觉异常及根痛,相应皮节区各种感觉障碍,末梢神经:手套袜子型分布的感觉障碍,反射(reflexes)
17、,反射:最简单、最基本的神经活动,是机体对刺激的非自主反应。 生理反射 浅反射:刺激皮肤、黏膜、角膜等部位的浅表感受器引起的肌肉收缩活动: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等 深反射:刺激深部感受器引起的肌肉收缩活动,一般指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膝反射等 病理反射 正常情况下不出现,中枢神经损害时出现的异常反射:Babinski反射、Chaddock反射等,大脑半球(cerebral hemisphere),额叶 顶叶 颞叶 枕叶 岛叶 边缘叶,通常把语言功能占优势的半球称为优势半球,鉴于大多数人为右利手,语言中枢在左侧,且大约70%左利手语言中枢也在左侧,故一般将左侧半球称为优势半球。,额叶的功能
18、中央前回、旁中央小叶前部:随意运动中枢-对侧痉挛性瘫痪 旁中央小叶:排尿、排便中枢-大,小便功能障碍 额中回后部:侧视中枢-眼球向一侧偏斜(破坏性向同侧) 优势侧额中回后部:书写中枢-失写 优势侧额下回后部 Broca 区:运动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 额叶高级精神活动 额叶底面Foster-Kennedy综合征:病变侧视神经萎缩,嗅觉减退,对侧视乳头水肿,顶叶的功能 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躯体感觉中枢-对侧复合感觉障碍 优势侧角回-Gerstmann综合征:左右侧认识不能、手指失认、计算不能、书写不能等 右侧顶、枕、颞交界区-体象障碍:自体认识不能 视辐射上部-对侧同向下象限盲,颞叶的功能
19、颞横回:听觉中枢-双侧病变致耳聋,刺激性病变引起幻听 优势侧颞上回后部:感觉性语言中枢-感觉性失语 优势侧颞中、下回后部-命名性失语 颞叶钩回:嗅觉、味觉中枢-幻嗅、幻味 视辐射下部-对侧同向上象限盲 颞叶内侧:记忆功能-双侧病变有记忆减退,枕叶的功能 距状裂两侧皮质(上为楔回,下为舌回):视觉中枢-对侧视野同向偏盲或象限盲,对光反射存在,黄斑视力保留 优势侧或双侧-视觉失认,岛叶的功能 位于外侧裂深面,表面被额、顶、颞叶掩盖,与内脏的感觉和运动有关-内脏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呃逆、胃肠蠕动增加、饱胀感等,边缘叶的功能 大脑半球内侧面,由扣带回、海马回、钩回组成。与网状结构、大脑皮质广泛联系,参
20、与情绪、记忆和内脏等活动-情绪、记忆、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失语症:意识清晰状态时,优势侧大脑半球语言中枢病变导致的语言表达或理解障碍 运动性失语:优势侧额下回后部(Broca区)受损 感觉性失语:优势侧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受损 混合性失语:运动+感觉 命名性失语:优势侧颞中、下回后部受损 失读症:优势侧角回受损 失写症:优势侧额中回后部受损,脑干(brain stem),脑干是中枢神经最重要的生理功能区域之一 除嗅觉和视觉以外的各种感觉信息均由脑干传至中枢,脑的运动指令亦通过脑干传至相应的区域。 有诸多神经调节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血压反射中枢、呼吸中枢等等 “生命中枢” 脑干中
21、轴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经丘脑非特异性核团中继后传至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维持人的意识清醒 病变时基本特征是交叉性,中脑 Weber综合征,大脑脚综合征,桥脑 Millard-Gubler综合征,桥脑腹外侧综合征,延髓Wallenberg 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2,3,4,5,脊髓(spinal cord),脊髓上与延髓相连,下平第一腰椎下缘。共有31个节段,颈髓8节(C1-8),胸髓12节(T1-12),腰髓5节(L1-5),骶髓5节(S1-5),尾髓1节。 颈膨大(C5-T2)支配上肢;腰膨大(L1-S2)支配下肢。 病变主要症状包括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障碍。,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病
22、史采集要求 系统完整 真实客观 重点突出 避免暗示 分析归纳,病史组成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家族史,体检 一般检查(包括意识检查) 十二对颅神经 运动系统 感觉系统 反射 脑膜刺激征,意识,意识:指大脑的觉醒程度,是机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功能和反应能力 影响意识的结构:各种感觉冲动经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传导,途径脑干时发出侧支至脑干网状结构,再经由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包括脑干网状结构、丘脑非特异性神经核等)上传冲动激活大脑皮质,维持觉醒状态 意识障碍分为:觉醒障碍、知觉障碍,觉醒水平下降 嗜睡:最轻的意识障碍,病态睡眠,能唤醒 昏睡:病态深睡,大声喊叫或疼痛刺激唤醒 昏迷:对自我及环
23、境无意识 浅昏迷 中度昏迷 深昏迷,昏迷程度的鉴别 昏迷程度 疼痛刺激 无意识自发动作 腱反射 脑干反射 生命体征 - 浅昏迷 有反应 可有 存在 存在 无变化 中昏迷 重刺激可有 很少 减弱或消失 迟钝 轻度变化 深昏迷 无反应 无 消失 消失 明显变化,特殊意识障碍,去皮层综合症(apallic syndrome): 1、临床表现:能无意识地睁闭眼,呈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姿势(去皮层强直状态),可有病理征。可保持觉醒-睡眠周期,有无意识咀嚼和吞咽动作。 2、病因:缺氧性脑病、大脑皮质广泛损害的脑血管病及外伤等。,无动性缄默症(akinetic mutism) 1、临床表现:可呈不典型去脑强直
24、状态,可有无目的睁眼或闭眼运动,睡眠觉醒周期可保留或有改变,如呈睡眠过度状态。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体温高、心跳或呼吸节律不规则、 2、病因:为脑干上部或丘脑的网状激活系统及前额叶-边缘系统损害所致。,鉴别: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 双侧桥脑基底部病变,损害双侧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导致该平面以下的各种随意运动不能,四肢瘫,不能讲话,不能吞咽,但意识清楚,能睁闭眼和眼球的上下活动示意,感觉正常。又称去传出状态。,肌张力,肌肉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肌力,小脑共济失调:患侧指鼻不准,接近鼻尖时动作变慢,可出现意向性震颤,睁,闭眼无明显差别 感觉性共济失调:睁眼时动作较稳
25、准,闭眼时很难完成动作,共济运动(指鼻试验),患者双手平伸,两腿并拢,先睁眼后闭眼,观察其姿势平衡 感觉性共济失调:睁眼时能站稳,闭眼时不稳,Romberg(+) 小脑共济失调:睁眼、闭眼都不稳,小脑半球向患侧,小脑蚓部易向后倾倒,共济运动(闭目难立征 Romberg征),步态,偏瘫步态:脑血管病,慌张步态:帕金森病,蹒跚步态:小脑,前庭或深感觉病变,反射(浅反射),腹壁反射: 上腹壁:T7-8 中腹壁:T9-10 下腹壁:T11-12,反射(腱反射),两侧对称查: 消失、减弱、正常、活跃、亢进,病理反射,Babinski征:钝器用力由后向前划足底外侧,至小趾根部再转向内侧 阳性:大脚趾背屈,
26、有时伴其余各趾扇形散开,脑膜或神经根受刺激时的保护性反应 屈颈试验:颈项强直 Kernig征 Brudzinski征,脑膜刺激征,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技术,脑脊液检查 神经系统影像学学检查 放射性核素检查 电生理诊断技术 颅、颈血管超声检查 脑、神经、肌肉活体组织检查 分子生物学诊断,脑脊液检查,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 平均130ml,脑脊液检查,通常在L2-L3及以下椎间隙进行操作 (骶髂 与L3-L4椎间隙平面 ),适应症: 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脱髓鞘性疾病 肿瘤性病变 怀疑颅内压异常 脊髓病变、多发性神经根病变 脊髓造影、鞘内药物治疗,禁忌症: 颅内
27、压升高伴明显视乳头水肿 怀疑后颅窝肿瘤 穿刺部位感染 脊髓压迫症时脊髓功能即将丧失 明显出血倾向,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常规 压力: 正常成人80180mmH2O 性状: 无色透明 细胞: 0-5个/mm3 Pandy试验: 球蛋白定性(-) 脑脊液生化 蛋白:150450mg/L 糖:2.54.4mmol/L(血糖的50-70%) 氯化物:120130mmol/L 特殊检查 细胞学、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测定、微生物、PCR,神经影像学检查,头颅平片和脊柱平片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磁共振成像(MRI)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头颅CT平扫和增强,用于诊断颅内血肿、梗塞、外伤、肿瘤、蛛血
28、、脑积水、脑萎缩、脑转移性肿瘤、脑寄生虫病、脑脓肿等,磁共振成像(MRI、MRA),MRI和CT比较图象更清晰,无颅骨伪迹,可清楚地显示脑干及后颅窝病变。 尤其对脊髓病变的诊断MRI明显优于CT,如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脊髓炎症、脱髓鞘病、椎间盘突出等。 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MRA)可作为无创性手段检测脑血管情况,急性脑梗死,T1W,T2 FLAIR,DW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在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前后作二次成像,然后将骨骼、脑组织等影象减影除去,从而获得清晰的血管影像。用于诊断脑部血管畸形、动脉瘤等。,神经电生理检查,脑电图 脑磁图 脑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MEP) 视觉诱发电位 (VEP) 体感诱发电位 (S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应用 癫痫 颅内炎症 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病、痴呆 昏迷,脑电图,合宜EEG 检测方式选择 常规脑电图 EEG 脑电地型图 BEAM 动态脑电图 AEEG 视频脑电图 VEEG,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 鉴别诊断:神经原性、肌原性、NMJ病变 病变的节段定位,肌电图,作为听力的客观测定依据 脑干外肿瘤 多灶性脑干脱髓鞘病变(多发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交易终止合同范本
- 农村土地出售合同书样本
- 停车场租赁合同协议书范文
- 2024养殖场土地承包合同
- 股票投资代持协议书
- 2024年彩钢瓦安装合同书
- 2024产权转让居间合同协议书
- 工程机械运输合同模板
- 个人之间专利权转让协议范本
- 2024年按揭房屋归女方离婚协议书
- 2024全球量子产业发展报告
- 场地移交安全管理协议书
-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各种制度、流程汇编
- 重庆市江北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 军队文职聘用合同管理规定
- 2024年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 2024-2029年中国儿童牙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新时代铁路发展面对面全文内容
- 人工智能与语文阅读理解教学
- 科学素养培育及提升-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快递主管岗位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