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位置(一)学习内容:教材第2页例1学习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准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1、 自学教材第2页例1,在座位图上标出张亮。2、 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这个数对(2,3)表示什么含义?3、王艳的位置在第( )列,第( )行;赵强的位置在第( )列,第( )行。二、 研 学1、 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同样了能够用( , )表示王艳同学的位置,用( , )表示赵强同学的位置。2、 能够用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注意些什么呢?3、 讨论,并说出理由。赵强说
2、:孙芳的位置能够用数对(3,1)表示;王艳说:孙芳的位置能够用(1,3)表示。他俩谁说得对?表示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思考: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你觉得应该采用一个什么样的办法?三、 导 学1、 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2、 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3、 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四、 活 学1、 完成“做一做”,说说你亲自体验到的确定位置的例子。2、 在教室里找一找,说一说,并填一填。我的位置是( , ),表示的是第( )列第( )行;我的好朋友( )的位置是(
3、, ),表示的是第( )列第( )行。写出下面数对表示位置的同学。位置是(5,3)的同学是( );位置是(3,3)的同学是( );位置是(5,2)的同学是( );位置是(4,3)的同学是( );位置是(2,2)的同学是( );位置是(4,1)的同学是( );五、 测 学1、 如果张华的位置是(4,2),表示的是第4组第2个位置,那么小平的位置是(3,1),表示的是( );小新的位置是(2,3)表示的是( )。2、 下面是小芳班上的座位表。小红小梅小兵小斌小杰小明小浩小林小青小健小芳小燕小小桃小慧小霞小军小强小冬小芹小英小波小玲小春小娟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小花在第( )组第( )个位置上,能够
4、用数对( , )表示; 小健在第( )组第( )个位置上,能够用数对( , )表示。位置(二)学习内容:教材第3页例2学习目标: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一、 自 学 自学教材第3页例2,填一填。 猫馆在( , ); 大象馆在( , ); 猴山在( , ) 海洋馆在( , )二、 研 学1、 在动物园示意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2、 观察思考。比较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看看发现了什么。如果两个数对中的第1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场馆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如果用(x,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三、 导 学 数对中第一个
5、数相同,表示在方格纸上这两个场馆是在同一条横线(列)上,数对中第二个数相同,表示在方格纸上这两个场馆是在同一条横线(行)上。四、 活 学1、练习一第4题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在小组里交流方法。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2、练习一第3题:要先看页码,再依照数据找出相对应的位置。3、练习一第6题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五、 测 学1、 在书上完成练习一第
6、1、7题。2、 完成练习一第2题。白方的“后”在( , )处,“车”在( , )和( , )处,“马”在( , )和( , )处。黑方的“王”在( , )处,“后”在( , )处,“车”在( , )和( , )处,“马”在( , )和( , )处。在书上画出“白马”和“黑兵”现在的位置。3、 在教材的附页中,描出下列各点,并按(ABCDA)依次连成封闭图形。然后,自己设计一个图形,让同桌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A(3,8) B(8,8) C(3,3) D(8,3) 我设计的题是:分数乘以整数学习内容:教科书第8页9页及相对应习题学习目标:1、在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
7、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实行计算。知识链接:(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因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2)计算: + + + + 这题我们还能够怎么计算? 一、 自 学 自学课本8页例1,思考:下面的问题, (1) + +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能够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 (2) + + ,那么 + + 3,所以3_。同学们想想看,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二、研学?1、 我能先画出线段图,再列式解答。2
8、、1、从图能够看出, “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个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既是: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是多少?列式:( )2、我能计算6 =( )(1)根据计算结果,小组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2)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3)对比,选择最简便的方法计算。三、 导 学通过上面两题,我们发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 )和( )相乘的积作( ),分母( )。在计算时,能约分的先
9、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四、活学1、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2、判断。(1)5 =。 ( )()5个的和是多少?列成乘法算式为5。 ( )() ( )() ( )五、测学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能够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2、“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能够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3、练习二的、题。一个数乘以分数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0页11页及相对应习题学习目标: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
10、的简便计算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类推、归纳水平。知识链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一、 自 学 自学教科书第10页例3,我能解决下面的问题。(1)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式为:( )(2)那小时粉刷多少呢?(3)例4中,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可列出算式:( )。二、 研 学(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由此得出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多少?”(2)根据刚才操作的过
11、程和结果,小组讨论推导出计算方法:=。(3)小时粉刷多少呢?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4)我会独立计算, 设计人:孙小容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能够先约分再乘。通过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km) 三、 导 学通过上面的操作,我知道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分子乘以分子的积作( ),分母乘以分母的积作( )。而一个数乘以分数,(例如 =)能够先交叉约分,再相乘。四、 活 学 1、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 2、6表示( );6米的是多少?算式是( )3、在里填上“”、“”或“”。10 1 0 1
12、0 22 28 14、21的是多少? 千米的是多少5、吨表示1吨的( ) , 又表示2吨的 ( )五、 测 学1、完成练习三的第5题。2、练习三第6题(1)求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个是多少?(2)求枝或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的是多少,或的是多少。)3、练习三第9题。(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易犯的错误评析)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4页及相对应习题学习目标: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实行一些简便计算。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实行计算。知识链接: 、在整数乘法的运算中,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
13、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简便计算。2574 0.36101三、 自 学1、大胆猜测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乘法?2、自学第14页例5、例6并补充完整。看有什么发现。二、 研 学1、 在整数乘法中,我知道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能够实行简便计算。2、通过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来验证自己的猜测。3、,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4、小组计算,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 三、 导 学1、各小组汇报交流计
14、算结果。我们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 )乘法,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够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仔细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能够使计算简便。四、 活 学 1、拆数练习 = 9 = = 3 =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认为拆数的目的是什么?2、在或里填上合适的数字或符号,并说明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1)25=( )( )(2)254=+(3)7= (4)54(- )=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60 + 258 (15)五、 测 学1、练习三的1、2、3题2、101 101- 99 + + - 分数四则混合
15、运算学习内容: 教科书练习三的15页和16页的内容。学习目标: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的实行计算。知识链接: 1、口答: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 2、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实行计算。(1)36215 (2)5673 (3)15(3427) 一、 自 学1、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吗? 试做 : 二、 研 学独立思考:这道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强调运算顺序) 、做一做(并说说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然后全班汇报。 三、 导 学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在一个分数混合算式中,既有一级运算,又有二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一级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
16、里,先做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边的四、 活 学计算 五、 测 学8 5/4 + 1/4 5/2 -( 3/2 + 4/5 ) 7/8 + ( 1/8 + 1/9 ) 9 5/6 + 5/6 3/4 8/9 - 1/3 7 5/49 + 3/14 14 8/7 5/6 12/15 17/32 3/4 9/24 32/9 + 1/3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准确地实行计算。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实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实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
17、、复习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复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二、巩固练习1、练习三第1题:应用运算定律实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准确使用定律实行计算)。2、练习三第三题:分数混合运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如果能够应用韵律实行计算的题目也能够选择用简便方法计算,如: (1);(5)既能够按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也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实行计算。3、练习三第2题:一朵花要用张纸,一个同学做了9朵,列式9,另一个同学做了11朵,列式11,他们一共做了911(朵),学生还可能这样列式:(91
18、1),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列式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4、练习三第8题:改错题,这两道题主要都是运算顺序错误,学生在纠错的同时也巩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5、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6、练习三第4、5、9题:先让学生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计算中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定律使计算简便。三、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的练习册。分数乘法应用题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7页及相对应习题学习目标:1、 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2、 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抓住知识关键,准确、灵活判断单位“1”知识链接:
19、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12 、列式计算。()的是多少? ()的是多少?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一、 自 学自学书上第17页的例1,思考下面的问题。(1)题目中的分率句是什么?(2)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 (3)根据题意该如何列式? 二、 研 学小组合作:()用线段图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结合线段图理解“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这句话是把谁和谁相比较,其中( )是表示单位“1”的量,( )是和单位“1”相比较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 )所以列式为: 三、
20、 导 学小组汇报交流:“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就是把 ( )与( )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 )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知道单位“”的量和分率,求分率的对应量,用( )法。 由此得出: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协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四、 活 学1、先判断把哪个数量看着“1”,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关系式。(1)、鸡的只数是鸭的。是把( )看着“1”,关系式是( )。(2)、全班人数的是女生人数。是把( )看着“1”,关系式是
21、( )。(3)、一本书,王老师看了。是把( )看着“1”,关系式是( )、完成“做一做”,先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练习四第2题: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只。、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长宁村要挖一条长千米的水渠,计划两天挖完,第一天挖了全长的。第一天挖了多少千米?第二天应挖多少千米?五、 测 学1、练习四的49题。2、一本书192页,第一天读完了 ,第二天读完了余下的 ,问还剩多少页?3、拓展: 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全长千米,长江比尼罗河的还长千米。长江全长多少千米?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22、学习内容:教科书第20页21页及相对应习题学习目标:1、 理解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2、 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知识链接: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5)甲数比乙数少。2、口头列式:(1)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2)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
23、少分贝?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1)(2)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一、 自 学自学教材第页例,思考:题目中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谁是单位的量?用线段图该如何表示?根据线段图能够怎样列式?二、 研 学(1)在小组内画线段图,使用线段图协助分析,寻找解题方法。(2)在小组内交流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然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降低?分贝现在?分贝80分贝小组在全班交流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及列出的计算。()对比观察: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使用求一个数的几份
24、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三、 导 学通过例的自学,我知道例中“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表示( )意思;“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是( )与( )比,把( )看作单位“1”。列式为: 解法一: 解法二:四、 活 学、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2、练习五第2、3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在书上完成)五、 测 学1、练习五第4题。(在书上独立完成)2、果园里梨树棵数的5/6等于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4/5,苹果有480棵。桃树有多少棵?倒数的理解学习内容
25、:教科书第24页及相对应习题学习目标:1、 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知识链接: 1、口算:(1) 6 40(2) 3 80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理解 一、 自 学自学书上第24页的例题,思考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倒数?(2) “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2、怎样求倒数二、 研 学小组讨论求倒数的方法。1、写出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
26、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6 、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3、巩固练习:课本24页“做一做”(1)独立解答。(2)汇报求倒数的方法。 三、 导 学小组交流汇报:( )为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求倒数的方法就是将( )和( )调换位置。的倒数是( ),( )倒数。四、 活 学1、练习六第2题:同桌互说倒数。2、判断对错。 (1)1的倒数就是1。( )(2)0的倒数就是0。( )(3)真分数的倒数都
27、比原数大。 ( )(4)假分数的倒数都比原数小。 ( ) (5)假分数的倒数都比1小。 ( )3.发展练习。 (1)填空:0.4的倒数是( )。 (2) ( )5=( )6=7( )=3/4( )=1 (3)、1/2( )=( )9=( )2/5=5/3( ) 五、 测 学1、第25页第3、4题。2、开放性训练。( )( )( )( )3、王琳今年8岁了,爸爸的年龄是王琳年龄的倒数的320倍,王琳的爸爸今年多少岁了?整理和复习复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使用这个方法实行相关计算。2、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实行简便计算。3、引导学生准
28、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复习重点: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复习难点:让学生准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复习过程:一、复习分数乘法1、学生独立计算P26第1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2、分数乘法的意义(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4、练习:练习七第1题。二、复习计
29、算及简便计算1、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3、观察P26第2题,说说这三题适合使用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然后学生独立完成。4、练习:练习七第4题。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2、P26第3题(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
30、全班讲评。3、练习:练习七第6题。四、复习倒数1、复习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位置)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3、复习写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交换原来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注意强调如果是整数要先把它写成分母为1的分数,然后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4、练习:练习七第7题。五、练习练习七第2、3、5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思考的)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实行计算。2能够用方程式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
31、应用题。3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准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重点】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能准确计算。2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3学会比的读写,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及化简比,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推到过程和算理以及分数除法中除转乘的过程。2能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会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3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时安排】1分数除法(5课时左右)2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3比和比的应用(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课 题分数除法的意义教 学
32、目 标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大胆猜测,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创新精神。重点通过对整数除法意义的回顾,推导出分数除法的意义。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时间、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教学手段、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修改实施要点一、复习引入。1口算并说出下列两组算式中各式子的意义。(1)166 966 9616(2) 4 2重点提出第一组式子,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再举426的例子,要求学生根据这个乘法算式说出相对应的两个除法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3让学生说说整数除法的意义,总结前两个式子的共同点,并提出新课时内容,即这节课学
33、习分数除法的意义。(板书课题)二、例题展示。1教师用投影片或者实物展示:例1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要求学生列式计算,教师随学生回答而板书。1003300(g)2引导学生思考:在单位的换算上,1OOg kg,那么上面的算式就能够写成一个分数乘法的式子:3 (kg)3引导学生转换:我们把这道整数乘法应用题稍加转换,变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1)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2)300g水果糖,每盒100g,能够装几盒?4指名学生回答结果,板书。(1)3003100(g)(2)3001003(盒)5由单位换算把整数换成分数,并在黑板上板书。(1) 3 (kg)(2) 3(盒)三、巩固
34、新课1让学生回顾例1,把三个分数乘除法的式子写在一起,实行比较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1)3 (2)3 (3) 32做一做:根据分数乘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的意义写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 ) ( )3说说下面式子的意义。 4 四、反馈练习1根据乘法算式直接写出除法算式的得数。由 知 ( ) ( )由 2 知 2 ( ) ( )2说出下列算式的意义。 五、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理清思路,系统把握新知。结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课 后 反 思课 题分数除以整数教 学 目 标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
35、程,会准确地实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2会通过直观的图形演示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3根据已有知识大胆猜测,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创新精神。重点会准确地实行分数除以整数的运算。难点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教学时间、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教学手段、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修改实施要点一、复习准备,引入新课。1说出下列式子的意义。3 4 4 2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5 1 17在学生回答后给出答案,它们对应的倒数分别是:6 1 3导人本课学习:上节课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意义,这节课我们将实行新知识的学习,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实行推导与算式的计算。(板书课题)
36、二、例题展示,归纳总结1把一张纸的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课件)2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画出图形。3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根据图,下能够看到,一张纸的 相当于是把一张纸分成5等份,其中的每份就是 ,那么4份就是 4 。根据题意,即是把 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4个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 ,就是 。列式:2 。4让学生换角度思考: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把4个 平均分成2份,那么每份就是2个 。我们根据图示还能够理解是把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 的 。列式:2 。5比较 2与 所表示的意义,并且揭示出结论。结论: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三、举
37、一反三,活跃课堂1在例2的基础上,稍加改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练习。如果把这张纸的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列式:3 。2归纳结论:在整数除法的学习中,我们知道0是不能为除数的,所以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中应该补充这个点,即: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0除外)的倒数。四、反馈练习1计算。3 2 9 628个鸡蛋重 千克,那么平均每个鸡蛋重多少千克?五、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0除外)的倒数。六、布置作业。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课 题分数除以分数教 学 目 标1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和算理。2
38、归纳概括分数除法的统一法则,会准确实行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3促动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水平的发展,初步渗透探究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重点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以及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概括。难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和算理以及分数除法中除转乘的过程。教学时间、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教学手段、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修改实施要点一、复习准备,引入例题。1口算: 2 3 6 7 32口答。6 与 3分别表示什么意义?3导入本课:在对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今天学习新课分数除以分数。(板书课题)二、例题展示。1投影仪展示例3时后半题:小红小时走了km,她1小时
39、能走多少千米?2引导学生审题:由题意可知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通过“速度路程时间”列式为 。3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能够先算 小时走多少千米,再算1小时走多少千米。时里面有5个 小时。5个 小时走了 千米,1个 小时走了 5 (km)。1小时里面有12个 小时。1小时走了 12 。由此列式,计算过程为:512 2(km)。此外,由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也能够类比推出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乘数乘除数的倒数。上面的算式也能够直接计算: 2 (km)4归纳总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分数就是这个分数乘除数的倒数。三、拓展探讨。1计算。7 5 2在学生计算、比较、思考的
40、基础上,启发学生能够把分数除以分数与整数除以分数统一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由此,能够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3让学生思考:通过对分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比较,能不能概括出一个统一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得出结论: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四、巩固练习。1计算。 2不计算,你知道下面哪几个题的商大于被除数,哪几道题的商小于被除数吗? 3 2 9 6 3把 升的橙汁分装在容量是 升的小瓶里,能够装几瓶?五、课堂小结。本课时主要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和算理,会准确地实行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同时,针对前面的内容,对分数除法的统一
41、计算法则实行归纳概括,促动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水平的发展,初步渗透探究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课 后 反 思课 题分数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 学 目 标1知道分数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归纳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能准确计算出分数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题目。3培养认真计算、工整书写的习惯,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重点掌握分数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法则,能准确计算除加、除减混合算式。难点掌握分数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时间、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教学手段、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修改实施要点一、复习准备,引入新知。1根据题意写出
42、算式,并计算。(1)60除以5是多少?(2)15除以 是多少?(3)除以 是多少?2指出下列情况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主要是指整数的混合运算)(1)有除有加的算式。(2)有除有减的算式。(3)有除有加、有减还有小括号的算式。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4引出课题:刚才复习了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分数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例题展示。1课件显示例4场景图,字幕介绍:小红用长8m的彩带做了一些花,每朵花用 m的彩带。她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还剩几朵花?2引导:分析题意,弄清数量关系。要求剩了多少朵花,就要先求一共做了多少朵花,而根据已知条件完全能实现。第一
43、步:求共做了多少多花。8 8 12(朵)第二步:求送出后还剩多少朵。1248(朵)合为一个式子为:8 4848(朵)答:小红还剩8朵红花。3根据以上解答过程总结:能够看出,在分数除法混合运算中,要先实行除法运算,再实行减法运算。三、拓展分析。1做一做。(1)4 (2)301.6 (3)( ) 2在学生完成后,与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实行运算,写出过程。(1)4 (2)301.6 30 24(3)( ) ( ) 3让学生根据上面三道题讨论交流在分数混合运算中应该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教师在交流后强调:(1)要把必要的步骤写出来,对于在计算中能够约分的先实行约分;(2)对于计算过程中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要注意
44、通分;(3)计算中要小心仔细,认真计算,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4引导学生思考:分数除法混合运算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实行的?5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实行归纳,得出结论:分数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分数混合算式中,先做除法运算,后做加减法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做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边的。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本课时内容相联系,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结论: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不同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时,先算括号内的,再算括号外的。五、反馈练习。1计算下列各题。 2 (0.75 )( )2李叔叔
45、3小时录入了一篇论文的。照这样的速度,李叔叔工作8小时,能够录入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没有完成?3有240千克水果糖,每袋承 千克,已装完 。已经装完了多少袋?六、课堂小结在习题训练的基础上,实行课堂小结,反复强调分数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且要求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同时,系统掌握知识,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问的联系,持续归纳总结。七、布置作业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分数除法练习课课型练习主备单位、教师使用单位、教师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实行分数除法计算。2.能够使用分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使用数学知识和
46、方法解决问题的水平。3.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 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使用分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综合使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水平。教具准备小黑板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好,这节课我们使用同学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对前面学习的知识、方法实行简要的回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快速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升 1.基本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练习八第4
47、题左面3道题 (2)练习八第5题左面4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交流,说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总结。分数除法转化为乘法的要注意:被除数不变。 除号变乘号。 除数变成它的倒数 2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八第3题、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2)做练习八第9题 引导学生理解在本题中“半秒钟”“1分钟”的表示方法,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提升拓展练习 练习八第6题 要求学生不计算,判断哪几题的商大于被除数,哪几题的商小于被除数。 (1)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实行判断,然后同桌议一议。交流时,除了说出判断结果以外,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即对于大于0的数来说: 一个数除以小于1的数,大于0的数,商大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在强化“双基”的同时,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水平也得以提升。】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自主检测 (1)做练习八第4题右边3道题 (2)做练习八第5题右边4道题 (3)做练习八第8题 2.评价完善一名学生汇报答案,其他学生自我核对纠正错误,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教师重点讲解。【设计意图:通过自我达标性的练习,进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八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2 My home town and my country Unit 2 Cambridge is a beautiful city in the east of England教学设计(新版)外研版
- 5 国家机构有哪些 课时2《国家机关的职权》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2章 1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教科版选修3-1
-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 Unit 3 My School Reading Plusl拓展阅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第一单元 红灯停 绿灯行 唱歌 小蚂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
- 16 大家一起来合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下册
- 肠炎患儿护理查房
- 2015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第一框《苏联的改革与发展》教学设计(浙江椒江区洪家第二中学)
- 2025毕业答辩模板:创意与学术并存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 原发性高血压护理措施
- 路面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人工智能基础(Python实现)-课件 第8章 生成式大模型应用
- 2024年安徽宁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课件
- 纪检监察审查调查业务培训
- 《变频器原理及应用》课件
-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英语(苏州卷)
- 摄像服务行业品牌建设研究-深度研究
- 游戏人物立绘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