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与绝缘体_第1页
导体与绝缘体_第2页
导体与绝缘体_第3页
导体与绝缘体_第4页
导体与绝缘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一直处于研讨生成状态,先后几次改稿;最后执教的过程中也是有得有失,感受颇多。现小结如下: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比如,本课只提到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我认为这个检测的面过于狭窄,在此基础上,我增加了一些导体和绝缘体来进行实验,这样让学生更多地、较直观地感知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从而更具体地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始于教材而不止于教材,这始终是我努力的方向。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引导学生亲历亲为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习得科学探究的方法,

2、培养勤于动脑、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对于导体和绝缘体一课的教学来说,绝非只是让学生记住两个抽象的概念导体和绝缘体,引领孩子们亲身经历、亲身体验这两个概念“诞生”的过程,才是重中之重。鉴于此,我设计了“检测老师提供材料的导电性”和“现场寻找身边材料并检测其导电性”的两个层次的分组实验,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尽可能多的实物的检测实现由具体实物到抽象概念的概括,学生理解起来回更自然。我想这应是我以后上课努力追求的境界。对于上述两点,自我感觉比较满意;但下面的两点,不能不说有些遗憾。因为这是一节公开棵,所以我在课上不敢信马由缰,有时显得畏首畏尾,本该“放”的地方没放开,导致课上缺少了生成的精彩。孩子们普遍显得

3、有些拘谨。比如,在汇报自己找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情况时,虽然我在巡视时发现最少的一小组也增加了两种自选材料,多的补充了四、五种,但孩子们好象和我有距离感,没人敢站起来发言,使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沉闷。这也是我和孩子课前沟通少的原因,孩子对我感到些许陌生。不过,不管怎么说,经历了这次活动的摔打与锤炼,我觉得自己得到了充实,也有了些许提高,我会再接再厉、不断进取,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同行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再上新台阶,同时也希望能为小学科学教育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导体与绝缘体评课听了王晓微老师的这节导体和绝缘体一课后,感触颇深,在课改热潮的推动下,科学教师都希望通过“思中做,做中思”的

4、科学探究方式,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科学探究平台,培养和发展学的科学思维能力。但是,真正做起来难度比较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认真“把握学生的发现,激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本课教学教者侧重让学生学会并理解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由“扶”走向“放”。他们就会有更全面的考虑,同时学会一种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探究科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开始王老师从学生对电在生活中的认识出发,导出导体和绝缘体概念。是学生容易接受,激发探究的兴趣。检测橡皮是否导电一部分时,教者先请学生按原有经验检测,同学之间互相质疑、探讨,从而与科学的检测方法相比较,体会科学操作方法的意义,领会科学的严谨细致性,为今后的

5、科学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的重点是检测橡皮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推测、科学检测20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教者不惜时间让大家讨论这样操作的科学性,甚至再一次用科学的方法检测橡皮的导电性,使得每个小组检测20个物体时能按照科学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还难以处理。因此,教者让学生分组检测20种物体导电性时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这个实验较花费时间。因此王老师给学生规定一定的时间,促其抓紧时间展开实验。活动中,她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

6、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把检测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直观地看出导体的共性。最后通过检测,观察,归纳,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深入理解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使学到的只是能够外延。学以致用,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整节课教师指导细致到位,但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够。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科学老教师,王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指导细致到位,可以说得上“面面俱到”。这是个优点,同时也是缺点。由于每个环节教师都考虑得面面俱到,对于学生设计方案每个因素都给予提示和标准化的要求。这对于学生来讲,实施方案是有利的,但很难打开学生的思维。简介第四单元 电导体和绝缘体反思一:了解学生,你真正做到了吗?课前了解学生,似乎已经是每位教师

7、上课之前所必做的一件事,但是,了解什么?怎样了解?就值得推敲了。了解学生与你所要教的知识或概念的相关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已有的能力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等等,是我们经常想到并做到的。但是,这还不足以让你的课堂丰满而独特,而只有你真正的走进学生生活,和他们有过多次的交流之后,你的收获会更多。在本课教学中,教材中为了让学生明确金属导电、漆绝缘的知识。在准备实验材料时,建议教师准备两套曲别针,一套是普通的曲别针,一套是上漆的曲别针。起初,为了准备这样的实验材料,我曾跑过县里的几个大超市与新华书店也没有买到,后来利用家里装修剩下的漆自己试着做了几个,结果涂上漆的曲别针由于漆没有涂均匀,还是导电,实验效

8、果不理想。正当我为此发愁的时候,学生的文具盒吸引了我,当我注意到有的孩子的尺子是金属的,有的同学的尺子则是涂了漆的钢尺,有的同学的小刀刀柄处也是涂了漆的铁片时,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了。有了这样的了解,我大胆的将教材中的实验材料进行了筛选,增添了布条、火柴棍、玻璃片等典型的材料,去掉了涂漆的曲别针,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检测教师准备的代表性材料后,放手让学生检测身边的材料。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通过一扶一放,学生检测的实验材料基本上涵盖了常见的金属以及典型的非金属材料。让学生非常直观的对于概念中的“不同材料”有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反思二:一节课的容量到底有多大?在小学,一节课40分钟亘古不变。40分钟

9、里教师可以完成多少教学任务,40分钟里学生可以获得多少?40分钟的容量到底有多大?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教学环节的设定,由于教师引领的取舍,可能这是无法计量的。但是,我认为至少是可以最大化的。从本节课的设计来看,我在力求帮助学生完成核心概念的建构同时,进行横向扩展概念的外延,不仅让学生知道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同时还增加了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等内容。从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另外,教师还有意的向学生渗透了导体与绝缘体之间不是绝对的这一辩证思想。虽然仔细推敲起来,可能还有不足,例如不纯净的水本身就是导体,学生检测不出来只是因为电压太低。能不能以此来说明这个问题还值得讨论。但是这种尝试我

10、认为是值得的。教学反思:经过三天的准备和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导体和绝缘体的教学内容终于结束了,回顾本节课的方方面面,我反思如下:1、目标定位全面合理。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严格遵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来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逐渐深入的开展探究活动。从导入新课内容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说出导线的导电部分和不导电部分,再让学生猜一猜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导电性如何,并设计实验予以检验。通过实验检验的方法总结出物体的导电性能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之后拓展思维,扩展到液体的导电性和人体的导电性,最后用生活中的实例告诉学生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整个过程完整,思路清晰,逐步完成教学任

11、务,实现教学目标。2、教学思路清晰。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如何将这么多的教学内容流畅的开展下来,是一个难题。我按照学生认知的一般顺序和科学研究的一般顺序来设计课堂教学。首先,从学生认识的一般顺序来讲,从固体的导电性入手,再到液体和人体的导电性,由容易观察到的,到生活中不容易观察到的,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其次,从科学研究的一般顺序来讲,先研究简单的,再研究困难的,由简单到复杂,符合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这样,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步认识新知识、新事物,有助于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建立。3、材料的选择有助于学生科学实验的合理开展。在本节课中,科学实验的数量较多,如何开展这些实验,材料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12、为此,我和我的同事一起改造了原有的电学实验器材,将导线两侧改装成了金属夹子,一方面在做检测固体导电性的实验时,可以夹住被检测物体,另一方面,在检测自来水导电性能的实验中,可以夹住事先准备好的铜片,这样检测时可以防止出现误操作,有利于实验的正常合理的开展。4、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和交流。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小组里,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此外,小组内学生之间工作的合理安排,对学生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意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5、存在的不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能导电”这个环节中,

13、由于学生回答涉及到水能不能导电的问题,因此,之后的教学内容直接跳转到“水能不能导电”的教学内容上,而对“导体好还是绝缘体好”这个知识点一带而过,没有细致的予以讲解。因此,在课堂上对这方面的知识的介绍很不够详细。在介绍“导体和绝缘体”概念的环节中,因为考虑不是很周到,没有给学生补充有关半导体方面的知识,这样容易使学生认为生活中的物体只有导体和绝缘体,容易让学生产生认识上的误区。此外,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的调动不够成功,气氛不是很活跃,这些都是以后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本节课,我认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有如下几点:1、精彩的情景导入本节课,我不像一般的操作那样,以电路复习为切入。而

14、是先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生活当中去感受电对人们的重要;然后话题一转,通过孩童触电身亡的事件告诫学生: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整个过程精彩而且贴合学生实际生活认知,能开启学生思维,诱发他们的思考,对本节课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2、灵活运用教材针对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我先让学生进行几分钟的自学掌握规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上提供的研究计划,让学生利用教材作为学习资源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然后,再抽出其中一组演示一次,让全体同学共同落实研究计划,这样做可以减少时间,又能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又如,尽管教材中要求检测25种物品,但我只选用了15种,而且,我只为学生提供了10种物品,这里教

15、师没有提供全部的15种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从身边找出可以供检测的东西,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通过检测15种物体,让孩子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这样,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创造性地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实验结果,找出新的问题,这样做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将来的发展铺路。3、重视与生活的联系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科学。在本课教学中,我把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我本节课的亮点之一!本节课,处处体现着课堂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个新课标的要求。例如,导入阶段、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课外拓展以及作业的布置都体现了这个要求。在这几个环节中,我认为实施得最好的就是课

16、堂上通过全班同学一起制定课室安全用电守则到课外的与家人一起制定家庭安全用电守则。我通过以点带面,不仅将安全用电知识与学生一起分享,更通过学生这一途径将这一意识带到家庭、社区。这些贴近生活的设计使科学教学贴近生活,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使学生对科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其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奠定心理基础。4、注重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获得这是我本节课的又一个亮点之一。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学校科学教育资源可以分为教室内的课程资源和教室外的课程资源两类。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所以我并没有把上下课铃声当

17、作教室的起点和终点。小学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因此,我更重视学生在课后的更有意义的后续活动,注重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因此,我搜罗了一些课外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并在作业中要求部分家庭条件允许的学生通过网络与科学课进行整合,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操。5、培养学生的科学的良好习惯1)、培养学生细致实验观察的习惯实验观察是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经。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我给合检测计划,在指导学生检测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有序观察、仔细观察、全面观察、重点观察,着力培养学生细心实验观察的习惯。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习惯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