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测绘技术总结报告_第1页
公路测绘技术总结报告_第2页
公路测绘技术总结报告_第3页
公路测绘技术总结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公路 * 段基础控制测量及 1:2000 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报告一、任务概述哈伊公路长岭至莲花段公路改建工程勘测设计任务由黑龙江省公路局委托,外业勘测主要工程量如下:1. 三级导线控制测量 42.0km。2. 四等水准测量 42.0km。3. 1:2000 带状地形图测绘 16.8km2。二、 技术依据及参考资料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公路勘测规范 JTG C10-200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TJ 064-98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4;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程JTJ 062-91 ;三、数学基础

2、1、投影方式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2、平面基准平面控制网坐标系采用1980 年西安坐标系。3、高程基础高程系统采用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4、成图比例尺1: 20005、基本等高距1m(平原、丘陵),2m(山地、高山地)四、测量及放线1标志要求:11 控制桩(导线点及水准点桩)应为混凝土桩,其材料和规格见附录B,桩位应选1在基础稳定且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混凝土桩可预制或现浇,顶面高出地面15cm,,并加设指示桩。控制桩应设中心标志,中心标志顶面高出桩顶面0.5cm 并用精细十字线刻成中心点。控制桩位置必须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公路定测放线。相邻点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

3、并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观测视线应超越(或旁离)障碍物1.3m 以上。控制桩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大于50m且小于 300m。大中桥梁及大型构造物两侧应分别布设一对导线点。12 控制桩应采用黑色或红色油漆书写桩志的名称和桩号,桩号顺序连续编号并写明测设单位及埋设年月。13 控制桩应采用三点固定,固定点可设在附近的建筑物、电线杆、大树等,用红色油漆写明距离和编号( N1、N2、N3),现场填写固定桩志表。14 控制桩应设红白标旗,标旗高度2m。2导线测量:21 导线点要求平均每公里34 个,最大间距 500m,最小间距 60m。导线点布设位置应便于交点、主曲线元素及桥位的测设,距路中心位置

4、50300m。22 导线可在起讫点联测国家点形成附合导线。也可采用GPS,采用 GPS 测量时应符合公路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JTJ066)的规定。导线等级要符合二级导线标准,其全长相对闭合差 1/10000 ,方位角闭合差 16n秒,每边测距中误差 30mm,测角中误差 8。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30cm。23 平面控制网坐标系采用1954 年北京坐标系。3高程测量:3 1 联测国家水准点高程,形成闭合或附合水准高程系统。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水准点间距11.5km 一个,桥梁及大型平交道处要增设。水准点位置要求同导线点相同。32 水准测量等级应符合四等水准测量要求

5、,水准路线最大长度 16km。水准测量允许闭合差为 20 L(mm),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为偶然中误差 5mm,全中误差 10mm。4地形图测绘:1)、地形图比例可采用1: 2000,等高线间距 1.0m。中线测绘宽度每侧200m。地形点间距 50m,高程注记点间距50m。桥位、大型平交道等要测工点地形图。2)、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2水涯线上以及其它地面倾斜变化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3)、高程注记点可注至0.1m 。4)、地形测绘内容地形图应标示居民地、独立地物、管线及境界(行政区划分界至村) 、公路、水系、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各类

6、控制点、地理名称等,并突出公路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有关各项要素。5放线坐标放线的控制点有路线起终点、交点、ZY或 H点、 QZ点、 YZ或 H点、桥涵位置桩、大型平交道中心点、整公里和半公里桩,直线段上要求不超过 500m设置一个固定桩。控制桩在油路面上,采用铁桩,在路肩或砂石段路上采用粗铁桩,铁桩上打十字以确定点位。交点如在路基外可采用 121250cm木桩,钉至地平面以上 5cm,点位钉圆钉。使用后,应用 D1.0m, H0.5m 土堆保护起来。控制桩如在耕地中,要埋设水泥混凝土桩,规格应符合规范要求。控制点桩用坐标放线,并用前后导线点放线校正,点位差 2cm,超出应重新放线,找出原因

7、并记录在案以备查。路线中线一般每隔 5km或每隔 35 个交点与导线点联测,其水平角闭合差 60n,长度相对闭合差 1/2000 。曲线偏角以坐标计算为准,并以此值计算曲线元素。中线桩距 50m,曲线部分 25m。对纵、横断面变化点、交叉道、铁路、交叉管线、桥位、干渠、水坝、河流、沟塘、原有桥涵位置等要进行加桩,中桩可采用坐标法放桩。如坐标放桩困难,曲线可用支距法或偏角法测设,直线可用经纬仪穿线测距仪测距或钢尺丈量,至控制点校检,误差在控制桩上消除,不连续累积。坐标放线至导线控制桩(卫星定位桩)必须进行联测,限差超过 1/2000 时要重新检查坐标系统的误差和桩位坐标值。中桩测量距离限差为 1

8、/2000 ,桩位纵向误差 S/2000+0.1m,横向误差 10cm,曲线测量闭合差纵向 1/2000 ,横向 10cm,偏角闭合差 60。五、任务完成情况1)平面控制测量路线导线沿拟定的路线走向进行布设,导线点采用现浇混凝土灌注桩。导线与路线中线形成闭合导线,坐标系统为国家统一坐标系。本段部分利用旧路,因此中线的确定采用直线3穿交点法,交点与导线联测,经平差后确定交点坐标,计算偏角并敷设曲线。2)高程控制测量水准路线与导线联测形成闭合环线,水准路线闭合差为1.4cm,符合精度要求,据此进行平差。3)地形图测量路线带状地形图采用经纬仪小平板实测地形图,测图比例1:2000, 测绘宽度按路线中心线每侧 150200m。形态断面测设了两个形态断面,水下部分按跨河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测设。对洪水位标高、洪水比降、原有旧桥标高、跨径、结构进行了现场勘测。六、内业加密、编辑内业加密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采用CAD编辑、成图。七、自检结果及评价(1) 路线总体布局、线位布设合理,大、中桥位选择合理。(2)各项技术指标运用得当,标准、规范、规程、办法、规定执行严格。(3)调查资料完整齐全,外业记录完整清晰。(4)方案的深度达到要求。(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