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创建特色应用技术本科院校试点工作方案-上报稿-精_第1页
学院创建特色应用技术本科院校试点工作方案-上报稿-精_第2页
学院创建特色应用技术本科院校试点工作方案-上报稿-精_第3页
学院创建特色应用技术本科院校试点工作方案-上报稿-精_第4页
学院创建特色应用技术本科院校试点工作方案-上报稿-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创建特色应用技术本科院校试点工作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精神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积极开展创建特色应用技 术本科院校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学院实际,特制订 本方案。一、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以创建特色应用技术本科院校试点工作为契机,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 才为核心,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先试先 行,积极探索,大胆改革,通过实施八大工程,凸显学院“应 用型、创业性、职业化”的人才培养特色,力争在五年内达到“三提升、一示范”的建设目标,实现学院到2020年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创业型独立学院发展目标

2、。显著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自动化、园林、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 4个重点建设 专业为核心,培育4大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群,形成相互支撑、 协同发展、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链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显著提升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符合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需求,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全面对接,加强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发展能 力培养。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创业、对口就业、高层次就 业率明显提升。显著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校企校地合作更加深入, 各类教育科研资源逐步向社会开放,积极开展管理培训、科 技指导、继续

3、教育等各类培训工作。充分发挥诸暨创新发展 研究院作用,通过合作发展联盟,加强应用性科研和协同创 新,应用科研能力明显提升示范作用较为明显。 建成特色应用技术本科院校, 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活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模式不断 创新,就业创业能力大幅提高,在全省同类院校中示范引领 作用相对显著。(二)预期成果 通过五年的建设,计划取得以下成效:1. 本科专业控制在 30 个左右;全日制学生规模控制在 7000 人左右。新兴特色专业(省级 3 个,市级 5 个)学生比 例 55%以上;获批专业学位硕士授权单位,专业学位硕士点 3 个。2. 校企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的专业群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建设省内

4、有示范性的产学研合作育人平台3 个以上。建设 10 个院级实验实训中心,省级实验实训中心1-2 个。3. 到 2020 年,专职教师达到 370 人,企事业单位兼职 教师达到 70人左右,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 50%以上。具有 硕士及以上学位者比例达到 90以上, 具有博士学位者达到 100 人左右;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4. 派出学生出国留学 100 人次以上、教师 20 人次以上, 承办国际活动(含文体项目) 2 次以上。学生在国家级、省 级学科竞赛获奖增长率 3%。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95%以上,对 口就业率 60%以上。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创业学生 50 人次以 上。5. 以

5、诸暨创新发展研究院为融智平台,建设 5 个区域、 行业技术中心或协同创新中心。教师在研科研经费达到 800 万元,其中横向科研经费达到 600 万元;发表学术检索论文 80 篇以上,出版著作 5 部以上,授权发明专利 20 项以上; 国家、省级科研项目、成果奖项上有新的突破;科技成果转 化项目 5 项。保持科研竞争力位居全国独立学院前十强。6. 学院图书馆、体育馆、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实习实训 中心、网络课程等资源均对外开放,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年培 训各类人才 2000 人次以上。7. 积极推进“五个一”文化项目,建立一支高水平篮球 队,开通一辆文艺直通车,打造一个高端学术论坛和一批具 有诸暨地域

6、文化特色的文艺精品,建设一系列公益服务项 目,助推诸暨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二、创建可行性学院经过 14 年的办学,特别是经过迁建诸暨市办学, 建立了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机制,建立了符合教育部要求的 治理结构, 明确了学院的办学定位,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努力建设创业型独 立学院,培养应用型创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 业转型升级,具备了较好的创建特色应用技术本科院校试点 工作基础,并具有一定的优势。(一)建立了校地、校企合作新机制。 学院是浙江农林 大学与诸暨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与诸暨市教育发展投资有 限公司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合作共建模式已成为全省

7、独立 学院的典范。学院的图书馆、体育馆与地方共建共享,卫生 所直接由诸暨市人民医院建设和经营管理。学院在制订中长 期发展规划时,充分征求和吸纳了地方各方面的意见,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设置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的总要求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特别是学院发展方向、 专业设置、(二)建立了行业企业参与的治理结构。 学院实行董事 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11 名董事会成员中地方企业方有 名。学院成立了发展咨询委员会,诚邀社会知名人士、著名 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单位代表等各 方面人员共商学院的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设立了暨阳教育基金及暨阳教育基金理 事会,建立了动员社会

8、资金捐资助学的体制机制。(三)确定了符合创建特色应用技术本科院校的办学定 位。 学院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 求,于 2012 年提出了“到 2020 年,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 流、国内知名的创业型独立学院” ,把学院建设成为“地方 人才培养与培训的基地,科技创新与创业的阵地,文化传承 与引领的高地” 。学院按照“求真敬业,经世致用”的办学 理念,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业人才,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输 送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四)建立了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学科专业体系。 在确定 学院定位的同时,提出了学科专业一

9、体化建设思路和“做强 机电装备、做大商贸服务、做特园林艺术、做精食品环境” 的学科专业发展目标。学院加强了专业的调整和改造,构建 了机电装备、商贸服务、园林艺术、食品环境四大学科专业 框架体系,努力培育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现已初步形成学科专业特色。(五)实施了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 学院在 2012 年制 订了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通识教育,强化 了专业教育,实施个性教育;推行完全学分制,放开学生专 业选择权,扩大学生选课程、选教师的权利;大学第四学年 专门开展专业综合实践锻炼,突出实践和创业能力

10、的培养; 与规模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积极打造校园创业文化,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 努力培养具有知识、 能力、 素质协调发展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工程和“干部素质386 人,副高以上 164(六)具备了较强的师资队伍。 按照以专职教师为主、 兼职教师为辅、培育创业型师资的工作思路,通过内培和外 引,向本部招聘教师,实施“百名博 能力提升”工程,学院专任教师已有 人,正高级职称教师 48 人、 博士 84 人,拥有共享院士 1 人, 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2 人,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 1人, 已经构建了一支结构相对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3900 平(七)初步形成

11、创业教育体系。 学院专门成立了社会合 作与创业部,以加强创业教育的管理;专门建造了 方米的创业楼,在学生公寓建设了创业街,为师生创业提供 场所;着力打造以和谐文化为基础、吴越文化为底蕴、创新 创业为主题的校园创业文化,积极营造倡导敢于冒险、乐于 创新、勇于实践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以培养师生的创新创 业精神和意识;制订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大学生科技创 新活动管理办法(试行) 和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创业 团队管理办法(试行) ,设立创业基金,鼓励师生从事创业 活动,现有 6 个创业团队进驻。初步形成了创业教育体系。(八)建立了良好的社会服务机制。 2013 年学院科研竞 争力位居全国独立学院前十强

12、,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服务能 力。学院与浙江农林大学、诸暨市合作共建了创新发展研究 院,将其建设成为诸暨市科学发展的智囊团和智库,为经济 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诸暨市为此每年安排不少 于 300 万元的科研经费。为满足地方需求,学院利用本部的 平台,从今年开始开展成人继续教育,设立在职研究生工作 站,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培训。诸暨农民学校挂牌学院,学院 已经与地方建立了良好的社会服务机制。三、建设内容 围绕“创建特色应用技术本科院校”的总目标,通过实 施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构建、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创业型 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提升、招生就 业质量提升、应用科研能力提升、社会服

13、务能力提升和校园 创业文化建设等 八大工程,凸显学院办学特色,拓宽校企校 地合作办学的平台和途径,提升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和 办学实力,争创浙江省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示范引领者。(一) 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构建1. 专业设置。 稳定学院专业数量的同时,面向区域重点 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区域文化,着眼于区域未来五 年到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学编制浙江农林 大学暨阳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15-2020 年),以 学院当前学科专业体系为基础,寻找和培植新的应用型专业 生长点,如机械电子工程、文化产业管理等符合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支撑区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 调

14、整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构 建起以工学、管理学为主,具有明显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应用 型学科专业体系。2. 专业调整与改造。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遵循以专 业链对接产业链、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原则,设置学科专业验等教学基本条件, 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新途径; 应用性不强、就业差的专业,保持3. 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 化、工商管理、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群,实现专业与产业的融合。 对学院传统学科专业进行调整, 如将植物学学科调整为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交通运输 专业调整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同时加大对传统非应用型专 业的改造力度,积极开展专业转型发展研究,改善师资、实 撤销规模

15、小 30 个左右专业总数。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4 个重点建设专业 为核心,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形成四个专业群。发挥重 点建设专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对其他专业起到示范和辐射作 用。实现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做强机电装备、 做大商贸服务、做特园林艺术、做精食品环境”的学科专业 发展目标。(二) 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实训、1. 教学柔性管理。 继续深化学分制改革,在学院教学管 理“三自主”制度基础上,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 养需要,优化日常教学运行、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运行三大 教学管理体系。增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学习方式、实 践导师等的灵活性, 方便学生自主安排理论学习、

16、顶岗实习时间。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地、校企合作框架下, 与合作企业共同探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利 用地方独特而优越的机电装备、酒店企业资源,以机械设计 制造及其自动化、旅游管理专业为试点,逐步推进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就业创业能 力为目的,以企业需求为运作平台的半工半读培养模式,将 学生工作、创业实践纳入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夯实学生素质拓展平台课程。3. 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改革。 遵循能力本位原则,借鉴 行业岗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探索由企业主导设置课程 体系的做法,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技能教育。增加符合职 业、岗位、能力培养、创业

17、教育需要的课程设置,实现以学 生为中心、以实践应用与创业能力提升为中心、以解决生产 一线实际问题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革。4. 课堂教学改革。 落实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加大课 程建设力度,推动移动学习、慕课、在线学习等平台建设。 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积极推动小班化教学,围绕学生个体 发展增强教学互动,建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组织模 式。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继续深化基础课分层次教学改革, 提升学生课堂关注度,提高学习主动性。严格教师开课管理 和课堂教学管理,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考评体系、激励 机制等建设。(三)创业型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1. 创业型师资队伍。 按照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 辅、

18、培育创业型师资的工作思路,完善和创新师资管理体制 机制,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 加强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师资建设,强化创业型师资培养。加 强与地方科技人才的共享,聘请校外学术专家和相关行业领 域的资深专家、企业家到学院兼职授课,聘请相关企事业单 位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创业导师。 建设一支数量 适宜、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相适应 的创业型师资队伍。 到 2020 年,全院教职工总人数达到 600 人左右,专兼职专任教师达到 560 人, 其中双师素质教师比 例达到 50%以上。2. 双师素质能力提升。 按照内培和外引、专兼结合的工 作思路,探索与

19、社会联合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新途径,着力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建立访学制度,每年选派 一定比例的教师到国内外访学,加强合作与交流;注重团队 建设,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 术骨干;加强教学名师培养,扩大学院的影响。探索和建立 校企合作培养教师机制,通过引企入校、移教入企、进企实 践、人员互聘等多种合作方式,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素 质教师。推进应用技术本科“双师型”教师标准建设,在课 程开发、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师德师风等方面给予明确的 标准,引领和带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四)大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提升1. “三维一体、六大平台联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市 场需求为

20、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起符合学院应用型 创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维一体”,校企合作培养、校内模拟实训、 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鉴定、学生科研与竞赛、学生自治社团 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等六大平台联动的教、学、做一体化实 践教学模式改革。2. 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学院实验实训室的建设步伐,与企业、行业、科研机构共享共建一批教、学、做一 体化的实验实训室;依托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 体、产学研一体的工程技术中心、 实验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 每个专业都要建设1-2个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与高层次 企业集团合作,建设省内有示范性3-5个产学研合作

21、育人基地,保证集中实习实训学生比例达到80%以上;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制度,学生参加实习 实训的学时累计达到一年以上。3. 实践教学和创业锻炼。以学生素质拓展平台创新实践 类学分和文体素质类学分为抓手,营造校园科技创新、创业 实践、考证考级、志愿服务等活动氛围,注重实践教学、课外活动与理论教学的相互渗透,使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 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鼓励学生在前三年修完基本学分, 大四时进入全年实习进程,以创业实践、顶岗实习、考研深 造等为任务,充分实现个人学业与职业发展规划目标。4. 创业基地和创业基金。加强师生创业街、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丰富创业实践路径与平台

22、,开设创业讲堂和 创业技能培训,为师生实训实习、创新创业、科技孵化提供综合服务。利用学院学科专业资源,与合作企业、行业共建 创业基金,引导和扶持学生创新创业,重点培养科技型小微 企业创业者。(五)招生就业质量提升1. 招生制度改革。强化招生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健 全招生工作体系,建立招生工作委员会、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招生工作监督机构。主动适应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及时研究 分类制定面向不同生源的招生办法,探索建立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在2015年实现面向区域定向招生或“三位一体” 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力争在2017年前成为招收高等职业院校优秀应届毕业生的试点院校,逐步建立与普通高中教育、 中高等

23、职业教育衔接机制。2. 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德育实践,让学生在企业实 习、实训中领悟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要求,引导学生 自觉地以社会、职业导向修正自己的奋斗目标,用企业的规 13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学生具有崇高的职业 理想、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较强的职业责任,真正成为某一行 业、某一岗位的骨干力量,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 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以体现专业化、适应市场化、服 务系统化为目标,加强学院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 加快学院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全面、有效 的就业创业服务。在“暨阳红”学生社区建立就业创业指导 工作室,强化就业创业的指导、培训和咨询。

24、与诸暨市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紧密合作,积极主动承接诸暨市各类 大学生就业创业招聘会和培训会,提升我院毕业生在诸暨的 就业率、创业率。(六)应用科研能力提升1. 整体科研创新能力。 坚持应用性科研导向,加大应用 性科研支持力度。鼓励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校地互动承担横 向科研项目,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进行技术开发、技术转 让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业务,全力打造应用型科技创新团队。全面提升学院整体科研水平。2. 区域和行业技术中心。 加大研究中心的建设力度,在 现有诸暨创新发展研究院建设基础上,努力推进学院与其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深度融合,逐步建立更多适 应于政府需求、形式多

25、样的二级中心(分院),充分发挥其 智库、技术与服务作用。3. 科技成果转化。筛选诸暨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诸暨 创新发展研究院科研成果,结合区域产业实际,面向小微企 业积极探索先进技术辐射扩散和产业化的途径,开展新技术 推广应用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力争每年成功实现 项成果转化。(七)社会服务能力提升1. 合作发展联盟。 将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创建特 色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重要突破口,在治理结构、发展规 划、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继续教育等方面实现校地、校企 的紧密结合;强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改革,推进多主 体合作、多团队协作、多模式运作的教育、科研、服务一体 化协同创新大平台建设。通

26、过合作发展联盟,实现科研、文 化、教育、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建共享。2. 诸暨创新发展研究院。 充分发挥诸暨创新发展研究院 融智平台作用,通过 1-3 年的努力,将诸暨创新发展研究院 建设成为诸暨市科学发展的智囊团和智库,为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充分发挥研究院智力支撑、技术攻 关、成果推广、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作用,将其打造成为学 校、学院与地方合作交流的技术平台。3. 教育科研资源开放。 整合校内外硬件、教学、科研资 源,面向地方积极开展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短期培 训、科技指导和继续教育,提升地方政商管理干部、专业技 术人才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充分发挥校地共建共享资源

27、平台作用,面向市民开放图书馆、体育馆等校园文化场馆, 提升市民的文化涵养。(八)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直秉承学校的校训文化, 随着学院应用型创业人1. 校训文化。 拥有 56 年办学历史的浙江农林大学(以 下简称学校)始终坚持“求真敬业”的校训精神。学院办学 14 年来, 才培养目标的提出,将之扩展为“求真敬业、经世致用”的 办学理念。校训文化一脉相承,深深地影响着全院师生,教 会人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2. 学术文化。通过开设“暨阳红”高端论坛、建造“院 士林”,打造高层次学术文化平台,推行院士讲学、教授治 学、导师教学制度,弘扬肯干、实干、能干的“三干”品质, 深刻展现“经世致用、务实求真,卧薪尝胆、矢志不渝”的 吴越文化精髓和“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学校精神。通过 举办电脑节、园艺创意展、植物识别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活 动,发挥学科专业特长,营造学术环境。3. 创业文化。以创新创业为价值和行为导向,通过开展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