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冲刺语文天天练23_第1页
2019高考冲刺语文天天练23_第2页
2019高考冲刺语文天天练23_第3页
2019高考冲刺语文天天练23_第4页
2019高考冲刺语文天天练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年味许心龙从县屠宰场回到村里,我顾不上喝口水就急慌着去找四叔和四叔的杀猪锅灶。是屠宰场的聂总安排我的事儿。在村里我养猪多年,小打小闹,一年百十头猪,跟县屠宰场打交道就多,结识了聂总,成了好朋友,时常微信聊天,偶尔也喝两盅。聂总走出正作业的屠宰间,抬头望望温暖的太阳,转脸又望着我说,城里现在已经没有了年味,正好你喂养的有猪,哦,要那不喂饲料的猪,看看还有没有杀猪的锅台,我想好好体会体会年味。打小我就喜欢这年,喜欢过年飘看雪花,喜欢过年放鞭炮,喜欢看杀猪。唉,如今,这些好像都没了。不瞒你说,我寻找年味已经不是一年了,一进入腊月,我就跟没魂了似的,我也弄不清楚咋回

2、事。前年春节,我带着孩子老婆飞去了三亚,在那儿呆了一个礼拜,一点我期待的年味也没找到,大冬天的跟夏天没两样,中午穿着背心,晚上趟趟海水,吃了顿海鲜还拉肚子!去年过年,我赶去了哈尔滨。乖乖,那才叫冷得过瘾呀,滴水成冰,吐口水落到地上,子弹一样,就砸了个小坑!但是屋里暖和,可过年图的啥?是热闹呀,光闷在屋里那不叫过年。唉,说实话,除了冰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冰雕好看是好看,可一点年味也没体会到。恍然,我明白了聂总要找的是啥年味了。聂总要找的是爹娘一笼一笼蒸着年馍时,纷纷扬扬的雪花中啪啪散乱地炸着鞭炮;循着猪的嗷嗷嘶叫看大人一头汗水地杀猪,每杀一头猪、就朝天空燃放一枚“空中响”;贴着秃毛笔写的还在

3、留着墨汁的春联,染得手上都是红纸掉的颜色;穿上新衣服,装上压岁钱,“啪啪啪”燃放三枚关门炮就上床,上床闭着眼却睡不着,侧身想着谁家燃放第一挂鞭炮时就起床;起床后打开门燃放三响开门炮;跑了大半个村庄,耳朵被鞭炮炸得嗡嗡直响,抢拾了一袄兜大都是乏筒的鞭炮;待天一亮,兴奋地随着大人走家串户给长辈拜年:拜年喽,新春快乐!先点炮,再杀猪!聂总兴奋地喊。燃着的鞭炮“噼噼啪啪”欢快地炸出了一地红纸屑,像铺了一地红花,吉祥喜庆。淡蓝的硝烟穿透阳光升腾散去。聂总一边拿手机拍照,一边不住地喊道,这才是过年,这才是过年呀!四叔,开始杀猪吧!四叔早攥紧一根粗杠子,吼的一声,不偏不倚打在黑猪的脑袋上。七八个人把晕倒的黑

4、猪抬放到一块楼板上。刺啦!一眨眼,四叔的尖刀从猪脖子里拔了出来。四婶早准备了一个铝盆,来接鲜猪血。“咕嘟咕嘟”,殷红的冒着热气的鲜猪血有节奏地流到了四婶端着的铝盆里。乖乖,满满一大盆!聂总激动地说,猪血是好东西,是胃肠的清道夫。”聂总抬头望望偏西的太阳,一脸的灿烂和享受。注意灶火,五十度左右!四叔命令烧锅的四婶。锅下冒蓝烟,锅上冒水汽,四叔头上冒热汗。四叔边说笑边指挥,多上几个人,把猪身子挂横杠上。屠宰场杀猪是屠杀,我们在这儿杀猪是宰杀。屠杀无情,宰杀才有味道哩。聂总笑着挽起袖子伸出了手。随着众人一声“嘿!”,猪被头朝上悬挂了起来。四叔双手握刀,凝神静气,气运丹田,喊一声:开!接着刀光一闪,刺

5、啦一声,长长的猪身被剖膛开肚了。一头黑猪很快被肢解了除夕夜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春晚节目,我给聂总编发了个新春祝福的信息。村庄的黑夜里密密麻麻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一阵紧似一阵。我钻进被窝,心想城里的聂总是听不到这么真切的鞭炮声了,也不能这么真切地体会“爆竹一声辞旧岁”了。然而,后来我才听到聂总过年出了意外。直到正月十五了一直没有收到聂总的回复信息,我这才察觉了聂总的不正常。聂总在县拘留所里度过了一个春节,他因为违规燃放鞭炮被拘留了十五天。聂总搓着手笑说,真忍不住,就点燃了那挂鞭炮。当时,我久久望着聂总说,明年过年来乡下我老家吧,我给你收拾一间房子,买一大卡车鞭炮!聂总俩大眼无神地望望我,又望望众朋友,

6、没有吱声。这个聂总!人有时候不知迷茫的啥,为了这个虚无的东西,值当吗?还是来点实在的吧!给聂总压惊的弟兄们同时举起了酒杯。(选自短篇小说(原创版)2018年3月期,有删改)【注】小说原题为寻找,题目为编者所加。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主人公聂总的心境是许许多多国人的共同心境,因此,可以说聂总是个很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B.小说写到聂总在三亚和哈尔滨的感受反衬了昔日年味之浓,强化了对传统文化背景下年味的怀念。C.小说以“我”记忆中的“年味”和聂总找到的“年味”相互映衬,一虚一实,突出了小说的主题。D小说语言朴实自然,准确生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7、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5.小说以“年味”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6.探究小说结尾部分画横线句子的丰富意蕴。(6分)C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年味 许心龙从县屠宰场回到村里,我顾不上喝口水就急慌着去找四叔和四叔的杀猪锅灶。是屠宰场的聂总安排我的事儿。在村里我养猪多年,小打小闹,一年百十头猪,跟县屠宰场打交道就多,结识了聂总,成了好朋友,时常微信聊天,偶尔也喝两盅。聂总走出正作业的屠宰间,抬头望望温暖的太阳,转脸又望着我说,城里现在已经没有了年味,正好你喂养的有猪,哦,要那不喂饲料的猪,看看还有没有杀猪的锅台,我想好好体会体会年味。打小我就喜欢这年,喜

8、欢过年飘看雪花,喜欢过年放鞭炮,喜欢看杀猪。唉,如今,这些好像都没了。不瞒你说,我寻找年味已经不是一年了,一进入腊月,我就跟没魂了似的,我也弄不清楚咋回事。前年春节,我带着孩子老婆飞去了三亚,在那儿呆了一个礼拜,一点我期待的年味也没找到,大冬天的跟夏天没两样,中午穿着背心,晚上趟趟海水,吃了顿海鲜还拉肚子!去年过年,我赶去了哈尔滨。乖乖,那才叫冷得过瘾呀,滴水成冰,吐口水落到地上,子弹一样,就砸了个小坑!但是屋里暖和,可过年图的啥?是热闹呀,光闷在屋里那不叫过年。唉,说实话,除了冰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冰雕好看是好看,可一点年味也没体会到。恍然,我明白了聂总要找的是啥年味了。聂总要找的是爹娘

9、一笼一笼蒸着年馍时,纷纷扬扬的雪花中啪啪散乱地炸着鞭炮;循着猪的嗷嗷嘶叫看大人一头汗水地杀猪,每杀一头猪、就朝天空燃放一枚“空中响”;贴着秃毛笔写的还在留着墨汁的春联,染得手上都是红纸掉的颜色;穿上新衣服,装上压岁钱,“啪啪啪”燃放三枚关门炮就上床,上床闭着眼却睡不着,侧身想着谁家燃放第一挂鞭炮时就起床;起床后打开门燃放三响开门炮;跑了大半个村庄,耳朵被鞭炮炸得嗡嗡直响,抢拾了一袄兜大都是乏筒的鞭炮;待天一亮,兴奋地随着大人走家串户给长辈拜年:拜年喽,新春快乐!先点炮,再杀猪!聂总兴奋地喊。燃着的鞭炮“噼噼啪啪”欢快地炸出了一地红纸屑,像铺了一地红花,吉祥喜庆。淡蓝的硝烟穿透阳光升腾散去。聂总

10、一边拿手机拍照,一边不住地喊道,这才是过年,这才是过年呀!四叔,开始杀猪吧!四叔早攥紧一根粗杠子,吼的一声,不偏不倚打在黑猪的脑袋上。七八个人把晕倒的黑猪抬放到一块楼板上。刺啦!一眨眼,四叔的尖刀从猪脖子里拔了出来。四婶早准备了一个铝盆,来接鲜猪血。“咕嘟咕嘟”,殷红的冒着热气的鲜猪血有节奏地流到了四婶端着的铝盆里。乖乖,满满一大盆!聂总激动地说,猪血是好东西,是胃肠的清道夫。”聂总抬头望望偏西的太阳,一脸的灿烂和享受。注意灶火,五十度左右!四叔命令烧锅的四婶。锅下冒蓝烟,锅上冒水汽,四叔头上冒热汗。四叔边说笑边指挥,多上几个人,把猪身子挂横杠上。屠宰场杀猪是屠杀,我们在这儿杀猪是宰杀。屠杀无

11、情,宰杀才有味道哩。聂总笑着挽起袖子伸出了手。随着众人一声“嘿!”,猪被头朝上悬挂了起来。四叔双手握刀,凝神静气,气运丹田,喊一声:开!接着刀光一闪,刺啦一声,长长的猪身被剖膛开肚了。一头黑猪很快被肢解了除夕夜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春晚节目,我给聂总编发了个新春祝福的信息。村庄的黑夜里密密麻麻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一阵紧似一阵。我钻进被窝,心想城里的聂总是听不到这么真切的鞭炮声了,也不能这么真切地体会“爆竹一声辞旧岁”了。然而,后来我才听到聂总过年出了意外。直到正月十五了一直没有收到聂总的回复信息,我这才察觉了聂总的不正常。聂总在县拘留所里度过了一个春节,他因为违规燃放鞭炮被拘留了十五天。聂总搓着手笑说

12、,真忍不住,就点燃了那挂鞭炮。当时,我久久望着聂总说,明年过年来乡下我老家吧,我给你收拾一间房子,买一大卡车鞭炮!聂总俩大眼无神地望望我,又望望众朋友,没有吱声。这个聂总!人有时候不知迷茫的啥,为了这个虚无的东西,值当吗?还是来点实在的吧!给聂总压惊的弟兄们同时举起了酒杯。 (选自短篇小说(原创版)2018年3月期,有删改)【注】小说原题为寻找,题目为编者所加。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小说侧重于叙述、描写,基本没有议论和抒情。A小说主人公聂总的心境是许许多多国人的共同心境,因此,可以说聂总是个很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B.小说写到聂总在三亚和哈尔滨的

13、感受反衬了昔日年味之浓,强化了对传统文化背景下年味的怀念。C.小说以“我”记忆中的“年味”和聂总找到的“年味”相互映衬,一虚一实,突出了小说的主题。D小说语言朴实自然,准确生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5.小说以“年味”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高度概括了小说内容,成为叙事核心,突出怀念传统文化背景下年味的主题;贯穿小说全文,起着线索作用。小说围绕“寻找年味”,把聂总、四叔、“我”诸多人物聚合一处,将记忆中的过年和现实中的杀猪绾结在一起;标题形象生动,意蕴丰富,能唤起读者的共鸣。(每点2分,共6分)6.探究小说结尾部分画横线句子的丰富意蕴。

14、(6分)传达出聂总对来为他“压惊”的朋友不理解他的无奈与失望;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过于注重现实,忽视传统文化意蕴的遗憾和批评。(每点3分,共6分)C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王云字子飞,泽州人。父献可,仕至英州刺史、知泸州。黄庭坚谪于涪,献可遇之甚厚,时人称之。云举进士,从使高丽,撰鸡林志以进。擢秘书省校书耶,出知简州,迁陕西转运副使。宣和中,从童贯宣抚幕。入为兵部员外郎、起居中书舍人。靖康元年,以给事中使斡离不军,议割三镇以和。使还,传道斡离不之意,以为黏罕得朝廷所与余观蜡书,坚云中国不可信,欲败和约。执政以为不然,罢为徽猷阁待制、知唐州。金人陷太原,召拜刑部尚书,再出使,许以三镇赋

15、入之数。云至真定,遣从吏李裕还言:“金人不复求地,但索五辂及上尊号,且须康王来,和好乃成。”钦宗悉从之,且命王及冯澥往。未行,而车辂至长垣,为所却,云亦还。澥奏言云诞妄误国,云言:“事势中变,金人必欲得三镇,不然,则进兵取汴都。”中外震骇,诏集百官议,云固言康王旧与斡离不结欢宜将命帝虑为所留云曰和议既成必无留王之理臣敢以百口保之遂受命而云以资政殿学士为之副顷云奉使过磁、相,劝两郡彻近城民舍,运粟入保,为清野之计,民怨之。及是,次磁州,又与守臣宗泽有憾。于是王出谒嘉应神祠,云在后,民遮道谏曰:“肃王已为金人所留,王不宜北去。”厉声指云曰:“清野之人,真奸贼也。”王出庙行,或发云笥,得乌絁短巾,盖

16、云夙有风眩疾,寝则以护首者。民益信其为奸,噪而杀之。王见事势汹汹,乃南还相州。是役也,云不死,王必北行,议者以是验天命云。建炎初,赠观文殿学士。云兄霁,崇宁时,为讲议司详议官,上书告蔡京罪,黥隶海岛。钦宗复其官,从种师中战死。(选自宋史王云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康王旧与斡离不结欢/宜将命/帝虑为所留/云曰/和议既成/必无留王之理/臣敢以百口保之/遂受命而云/以资政殿学士为之副B康王旧与斡离不结欢/宜将命/帝虑为所留/云曰/和议既成/必无留王之理/臣敢以百口保之/遂受命/而云以资政殿学士为之副C康王旧与斡离不结欢/宜将命帝虑/为所留云/曰/和议既成/必无留王

17、之理/臣敢以百口保之/遂受命而云/以资政殿学士为之副D康王旧与斡离不结欢/宜将命帝/虑为所留云/曰/和议既成/必无留王之理/臣敢以百口保之/遂受命而云/以资政殿学士为之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丽,朝鲜半岛政权,由王建建立,先后灭新罗、百济,基本统一朝鲜半岛,四百多年后被李氏胡鲜王朝取代。B.靖康,宋钦宗的年号。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史称靖康之耻。C.拜,授予官职,任命。古汉语中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升、擢、陟、迁、除、封、赏、授、守、通籍等。D.赠,一指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

18、官职。一为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给一个表示褒贬的称号的行为。此处为“追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云出身官宦,仕途顺遂。他的父亲官至刺史,而他自己也在中进士后官职一路升迁,做到起居中书舍人。B.王云担任使者,参与议和。他在金兵大军压境之际被授予议和的使命,并力劝康壬赵构前去与金人议和。C.王云身处乱世,深受宠幸。他在金兵入境之际,得到皇帝重用和信任,肩负家国责任,多次前往金营,为缓解危局寻求对策。D.王云得罪百姓,终遭大祸。他因坚壁清野而招致民怨,后又因与宗泽的矛盾以及百姓的误会,被当作奸细在民乱中杀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19、语。(10分)(1)以为黏罕得朝廷所与余观蜡书,坚云中国不可信,欲败和约。(5分)(2)为清野之计,民怨之。及是,次磁州,又与守臣宗泽有憾。(5分)C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王云字子飞,泽州人。父献可,仕至英州刺史、知泸州。黄庭坚谪于涪,献可遇之甚厚,时人称之。云举进士,从使高丽,撰鸡林志以进。擢秘书省校书耶,出知简州,迁陕西转运副使。宣和中,从童贯宣抚幕。入为兵部员外郎、起居中书舍人。靖康元年,以给事中使斡离不军,议割三镇以和。使还,传道斡离不之意,以为黏罕得朝廷所与余观蜡书,坚云中国不可信,欲败和约。执政以为不然,罢为徽猷阁待制、知唐州。金人陷太原,召拜刑部尚书,再出使,许以

20、三镇赋入之数。云至真定,遣从吏李裕还言:“金人不复求地,但索五辂及上尊号,且须康王来,和好乃成。”钦宗悉从之,且命王及冯澥往。未行,而车辂至长垣,为所却,云亦还。澥奏言云诞妄误国,云言:“事势中变,金人必欲得三镇,不然,则进兵取汴都。”中外震骇,诏集百官议,云固言康王旧与斡离不结欢宜将命帝虑为所留云曰和议既成必无留王之理臣敢以百口保之遂受命而云以资政殿学士为之副顷云奉使过磁、相,劝两郡彻近城民舍,运粟入保,为清野之计,民怨之。及是,次磁州,又与守臣宗泽有憾。于是王出谒嘉应神祠,云在后,民遮道谏曰:“肃王已为金人所留,王不宜北去。”厉声指云曰:“清野之人,真奸贼也。”王出庙行,或发云笥,得乌絁短

21、巾,盖云夙有风眩疾,寝则以护首者。民益信其为奸,噪而杀之。王见事势汹汹,乃南还相州。是役也,云不死,王必北行,议者以是验天命云。建炎初,赠观文殿学士。云兄霁,崇宁时,为讲议司详议官,上书告蔡京罪,黥隶海岛。钦宗复其官,从种师中战死。(选自宋史王云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康王旧与斡离不结欢/宜将命/帝虑为所留/云曰/和议既成/必无留王之理/臣敢以百口保之/遂受命而云/以资政殿学士为之副B康王旧与斡离不结欢/宜将命/帝虑为所留/云曰/和议既成/必无留王之理/臣敢以百口保之/遂受命/而云以资政殿学士为之副C康王旧与斡离不结欢/宜将命帝虑/为所留云/曰/和议既成/

22、必无留王之理/臣敢以百口保之/遂受命而云/以资政殿学士为之副D康王旧与斡离不结欢/宜将命帝/虑为所留云/曰/和议既成/必无留王之理/臣敢以百口保之/遂受命而云/以资政殿学士为之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丽,朝鲜半岛政权,由王建建立,先后灭新罗、百济,基本统一朝鲜半岛,四百多年后被李氏胡鲜王朝取代。B.靖康,宋钦宗的年号。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史称靖康之耻。C.拜,授予官职,任命。古汉语中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升、擢、陟、迁、除、封、赏、授、守、通籍等。D.赠,一指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

23、封死者的官职。一为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给一个表示褒贬的称号的行为。此处为“追赠”。C(“古汉语中意思相同的还有升、擢、陟、迁”错误,这几个词语都是有提升官职之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云出身官宦,仕途顺遂。他的父亲官至刺史,而他自己也在中进士后官职一路升迁,做到起居中书舍人。B.王云担任使者,参与议和。他在金兵大军压境之际被授予议和的使命,并力劝康壬赵构前去与金人议和。C.王云身处乱世,深受宠幸。他在金兵入境之际,得到皇帝重用和信任,肩负家国责任,多次前往金营,为缓解危局寻求对策。D.王云得罪百姓,终遭大祸。他因坚壁清野而招致民怨,后

24、又因与宗泽的矛盾以及百姓的误会,被当作奸细在民乱中杀害。B(“力劝康王赵构前去与金人议和”错误,王云是上奏皇上建议康王前去议和的而不是亲自劝说康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以为黏罕得朝廷所与余观蜡书,坚云中国不可信,欲败和约。(5分)是因为黏罕得到朝廷给余观的蜡书,坚持说中国不可信,准备撕毁和约。(“与”“中国”“败”各1分,句意2分)(2)为清野之计,民怨之。及是,次磁州,又与守臣宗泽有憾。(5分)实行清野政策,百姓怨愤。到这时,驻扎磁州,又跟守臣宗泽有怨隙。(“为”“次”“憾”各1分,句意2分)C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七夕 李贺别浦今朝暗,

25、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萤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注】萤:据黎简校版本,一作“花入曝衣楼”。曝(p)衣楼: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金镜:圆月。七夕,月未圆,故云“分金镜”,又借用陈代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分镜的故事(本事诗)。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更:全唐诗校“一作又”。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了银河云水迷茫的景象,诗人半夜时分独对罗帷想到此夜牛郎织女相会情景,再思及自身,不由黯然神伤。B.“辞”字写喜鹊们无奈地辞别月光下结彩缕、穿七孔针乞巧的少女,“入”字写流萤在凭栏之人周遭飞舞。C.颈联借用写景和用典手法表现了天上

26、牛郎织女的合而复分,人间有情人望着天上的缺月渴望相聚的心情。D.这首闺怨诗多处运用神话或典故,想象丰富,意象独特,天上人间,尽显浪漫色彩,体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15.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徐文长评本诗末二句:“一篇之妙,全在此结。”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诗作加以赏析。(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岑参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甲羽林儿。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注】奉饯:饯行。擐:穿着。泛菊:菊花酒。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通过“横行”“鸣弓”“擐甲”等词

27、语描绘了出征军队威武雄壮的气概。B在重阳节这一天,州郡长官设下宴席,为即将奔赴边关长水的卫中丞壮行。C颈联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表达此次出兵边塞必胜的信心。D诗中以霜风吹凌草木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15本是与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饮酒,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所谓幼儿园“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园阶段提前教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这种现象近年来非常普遍, ,甚至传导至幼前阶段,也就是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教这些知识了。更有甚者,小孩还在幼儿园阶段就在上奥数班,至于学拼音、英语,更是 。上海的家长们为了

28、给孩子报某个毫无资质的学前班,挤破了头不说,排队报名的黄牛号都涨到5000元,这事情也一度闹得 。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和儿童的想象力,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这个道理很浅显,家长不可能不懂。既然如此,为何家长们依然呢?原因就在于,这么做的“好处”也很明显。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到时候就能轻松对付课内学习,也就可以比其他同学抢先一步。更重要的是,许多民办小学在招生时,也会明里暗里考察小孩掌握的知识,而那些提前学的孩子更有被录取的优势。只有加快各级招生体制改革,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幼儿园“小学化”这一乱象才可能从根本上被遏制。

29、这样也才能避免专项治理工作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死循环。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靡然成风 层见迭出 沸沸扬扬 蜂拥而至 B.蔚然成风 层见迭出 沸反盈天 趋之若鹜C.靡然成风 司空见惯 沸沸扬扬 趋之若鸳 D.蔚然成风 司空见惯 沸反盈天 蜂拥而至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B.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儿童的想象力C.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

30、了儿童的想象力D.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逐渐减轻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 B.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被逐渐减轻C.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被减轻 D.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逐渐得以减轻C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七夕 李贺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萤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注】萤:据黎简校版本,一作“花入曝衣楼”。曝(p)衣楼: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金镜:圆月。七夕,月未圆,故云“分金镜”,又借用陈代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分镜

31、的故事(本事诗)。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更:全唐诗校“一作又”。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了银河云水迷茫的景象,诗人半夜时分独对罗帷想到此夜牛郎织女相会情景,再思及自身,不由黯然神伤。B.“辞”字写喜鹊们无奈地辞别月光下结彩缕、穿七孔针乞巧的少女,“入”字写流萤在凭栏之人周遭飞舞。C.颈联借用写景和用典手法表现了天上牛郎织女的合而复分,人间有情人望着天上的缺月渴望相聚的心情。D.这首闺怨诗多处运用神话或典故,想象丰富,意象独特,天上人间,尽显浪漫色彩,体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14.D(“闺怨诗”错误,诗体表现的是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并无闺怨诗的“怨”。)1

32、5.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徐文长评本诗末二句:“一篇之妙,全在此结。”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诗作加以赏析。(6分)暗含对比,强化情感。尾联暗含和牛郎织女遭遇的对比,他们尚可一年一度相会,而诗人自己却连一年一度相会也不可得,从而强化了思念和伤感之情;看似叙事,暗含景情。一个“秋”字令人似乎感受到瑟瑟秋风,丝丝凉意,独自伫立在秋风中的诗人形象也如在眼前了;貌似平谈,怅恨无穷。出语平淡,却蕴含无穷的孤寂与凄凉,似有无尽叹息,给人余味不尽之感。(每点3分,答出两点,意思接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若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赋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岑参节使横行西出

33、师,鸣弓擐甲羽林儿。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注】奉饯:饯行。擐:穿着。泛菊:菊花酒。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通过“横行”“鸣弓”“擐甲”等词语描绘了出征军队威武雄壮的气概。B在重阳节这一天,州郡长官设下宴席,为即将奔赴边关长水的卫中丞壮行。C颈联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表达此次出兵边塞必胜的信心。D诗中以霜风吹凌草木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D(“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错,本句写景渲染的一种威武和杀气)15本是与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饮酒,请分析表达的情

34、感有什么不同。(6分)范词写将士离家万里,只能用一杯浊酒消解乡愁,抒发的是凄凉愁苦的情怀。本诗写出征前饮酒饯别,劝将士痛饮美酒,表达的是渴望为国立功杀敌的豪迈情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所谓幼儿园“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园阶段提前教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这种现象近年来非常普遍, ,甚至传导至幼前阶段,也就是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教这些知识了。更有甚者,小孩还在幼儿园阶段就在上奥数班,至于学拼音、英语,更是 。上海的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报某个毫无资质的学前班,挤破了头不说,排队报名的黄牛号都涨到5000元,这事情也一度闹得 。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剥夺了孩子

35、们应有的快乐童年和儿童的想象力,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这个道理很浅显,家长不可能不懂。既然如此,为何家长们依然呢?原因就在于,这么做的“好处”也很明显。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到时候就能轻松对付课内学习,也就可以比其他同学抢先一步。更重要的是,许多民办小学在招生时,也会明里暗里考察小孩掌握的知识,而那些提前学的孩子更有被录取的优势。只有加快各级招生体制改革,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幼儿园“小学化”这一乱象才可能从根本上被遏制。这样也才能避免专项治理工作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死循环。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靡然成风 层见迭出 沸沸扬

36、扬 蜂拥而至 B.蔚然成风 层见迭出 沸反盈天 趋之若鹜C.靡然成风 司空见惯 沸沸扬扬 趋之若鸳 D.蔚然成风 司空见惯 沸反盈天 蜂拥而至C(靡然成风: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层见迭出: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沸沸扬扬: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沸反盈天: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趋之若鹜:本义是像鸭子一样成群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事物。多做贬义词。)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37、是A.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B.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儿童的想象力C.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儿童的想象力D.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B(明显:指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显然: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公开显露貌。“剥夺”与“想象力”不搭配;“禁锢”和“快乐童年”不搭配。)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A项更符合主语一致的语言连贯性要

38、求。)A.逐渐减轻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 B.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被逐渐减轻C.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被减轻 D.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逐渐得以减轻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不同历史时期,唐山这片土地耸起了众多光耀千秋的精神丰碑,如辛亥滦州起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开创中国近代工业先河的创业精神,“铁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抗战时期“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忠勇精神,“三条驴腿办合作社”的穷棒子自力更生精神,“万里千担一亩田”的“当代愚公精神”,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铸就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等。这些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在

39、不同时期的生动凝练和鲜明彰显,又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撞死4人,赔不起,请帮帮我”。据媒体报道,因为一起车祸,四川杨某在“轻松筹”上发起了众筹,希望大家为他筹款,解决为死者垫付的丧葬费。众筹丧葬费?这事很快引发舆论风波。据悉,杨某发起的这个项目,已经筹集到23900多元,有1215次帮助,有81人为他证明。不过很快,“轻松筹”平台关闭了该项目,平台给杨某的答复是,项目不符合申请条件。对于杨某发起的这次众筹,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他“不是故意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