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二历史第2周周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二历史第2周周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二历史第2周周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2周周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2019.3.27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请把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到第卷的表格中和涂在填涂卡上)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a. 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b. 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c.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d. 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梭伦改革的意义是把雅典引上了奴隶主民主政治的轨道,雅典实行的是民主制。a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不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故答

2、案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措施2.下列现代民主生活的原则在雅典古代民主改革中已经出现萌芽的有以法律保障人身自由反对出身和财产的不平等比例代表选举法议员选举机会均等,任期制人民权威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索伦改革中颁布“解负令”,以法令形式保障平民免受债务奴隶的危险,故正确;伯利克里改革废除了以财产多寡确定了政治权力大小的制度,故正确;“十将军委员会”体现了比例代表选举法,故对;雅典实行直接民主选举模式,选举机会均等,并有一定的任期,正确;公民大会是雅典民主改革中最高权力机关,体现了人民权威,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点评:本题考查对雅

3、典民主政治内容、特征的掌握及理解,解题时须牢固把握以下相关知识点:索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同时还须掌握雅典政治机构如公民大会、陪审法庭、以及十将军委员会等的相关功能。3.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 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b. 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材料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农民在井田上劳动时有所藏匿;而在自己的土地劳动时则积极性比较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井田制严重阻碍了生

4、产的发展,体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故d项正确,c项错;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b项材料中无法体现。点睛:解题的关键就是明白“公作”“分地”是什么意思,就可以得出答案。公作是商周时期的集体耕种,是贵族驱使奴隶为他们耕种土地,当时的奴隶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生命也没有保障,干起活来当然没有积极性,消极怠工。到了春秋战国时,有些开明的奴隶主贵族改变了原来的剥削方式,将土地分成小块的租给劳动者耕种,劳动者只要交够了地租,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了,这就是所谓的封建生产关系,就是所谓的“分地”,也就是后来地主和农民的关系。4.最早动摇井田制,标志土地国有制开始瓦解的措施是:a. “相地而衰征”b. “废沟洫”

5、c. “尽地力”d. “田开阡陌封疆”【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变法内容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a项“相地而衰征”,是春秋时期的齐国的管仲改革的内容,意思是根据土地制度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额的租税;b和c项“废沟洫”、“尽地力”是战国时期魏文侯变法的内容,这次变法也是战国时期最早的变法;d项“为田开阡陌封疆”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所以答案为a。5.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其实质作用是a. 对地主阶级的批判和否定b. 为地主阶级专政提供条件c. 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现象d. 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

6、法古。”,这反映了商鞅主张变法改革,反对旧制度,为新兴地主阶级统治服务思想,故b项正确。该思想是对地主阶级的肯定和拥护,故a项错误。肯定公田私田化的现象与“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无关,不是实质作用,故c项排除。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的是商鞅变法,不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故d项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思想【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法家思想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法家思想源头可上溯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战国时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法家强调“不别亲疏

7、,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6.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b. 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c. 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d. 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均田制是将政府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的一种土地政策,并不能遏制土地兼并之风,故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均田制

8、和租调制的实行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有利于发展小农经济,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故a、b、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7.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 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 减少阻力,继续推行封建化改革c. 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可知洛阳地区战略地位重要,迁都洛阳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统治,所以加强统治是迁都的根本原因,故选d项;解决平城粮

9、食供应困难、推行封建化改革和防止柔然的骚扰也是迁都的推动因素,但与巩固统治相比都不是根本目的,故排除a、b、c项。8.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原文大意:富有人家的田间小路纵横相连,这是在为国守财啊。遇有盗贼兴乱,边境告急的危难之时,这些集中起来的财物,都乐于为国输送缴纳,都是我国之财物。 因此得出北宋政府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acd都与材料不符。考点:王安石变法点评:王

10、安石变法的背景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农民起义频繁,阶级矛盾激化;宋朝建国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集权,集中了军权和行政权。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弱”和“积贫”局面,,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9.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a. 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 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 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 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答案】c【解析】【详解】商鞅、王安

11、石和张居正都因为变法改革而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改革者在推行改革时要有奉献和牺牲精神,故选c项;“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改革的风险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不是注意保护自己就能解决的,故排除b项;“彻底镇压”的说法过于绝对,也不利于改革的推行,故排除d项。10.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b. 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c. 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d. 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每个

12、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因信称义”。因此选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政治改革宗教改革11.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 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b. 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c. 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d. 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教改革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披着宗教改革的外衣,而兴起的反封建广泛的社会运动。所以选d。12.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在对克里木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中说:“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你认为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工业发展

13、缓慢b. 俄国农奴制的落后c. 新思潮的冲击d. 战争对俄国来说是非正义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原因在于俄国农奴制的落后,所以到1861年俄国爆发了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故选b。13.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a. 农民须用钱购买日用品b. 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 农民必须高价赎买份地d. 农民成为商品【答案】c【解析】【详解】俄国1861年改革,在经济上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但是农民获得的份地比原耕土地少、差,且份地的赎金是当时地价的2

14、-3倍,体现了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故c项正确;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体现不出高价对农民的剥削,故a项错误;改革在政治层面废除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享有公民权,可知b项和d项错误。14.下列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a.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 促进了埃及统一和振兴c. 改变了埃及的社会性质d. 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影响(1)积极影响:拉开了埃及近代化的序幕,使埃及成为亚非最早开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结束了长期的混乱状态,实现了国家统一,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经济上:发展了农业和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

15、,提高了生产力。军事上:增强了军事实力,成为地中海东部最强大的国家,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文教: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局限性:改革给人民带来灾难,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因此最佳答案应选b。考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点评:阿里改革虽然发生在近代工业文明进程中,但却是一场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其实质作用在于加强埃及的封建统治抵御外来侵略,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可以说是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下一次积极回应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变革,其改革结果和局限性是必然的。要充分认识埃及阿里改革的客观历史作用。15.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

16、量,主要是因为。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b. 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c. 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 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面临西方列强的入侵,社会危机不断加剧,中下级武士对自身处境日益不满,成为倒幕的领导力量。资产阶级没有成为领导力量,原因在于力量弱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答案为a。bc两项本身错误,d项不符合主要原因。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倒幕运动16.“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a. 废藩置县

17、,取消武士特权b.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d. 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材料的能力。材料表明日本政府认识到了工业的重要性,所以决定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17.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a. 废藩置县b. 发展近代教育c. 实行征兵制d. 废除土地买卖法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准确识记,解题的关键是“对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教育,因此在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

18、务教育。”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a是政治方面的措施;c是军事方面的措施;d是经济方面的措施。acd三项均不是关键因素。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内容18.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 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b. 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c. 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 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君主权力至高无上,英国君主

19、权力受宪法制约,故a正确,排除。日本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英国议会权力超过国王,故b正确,排除。两者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故c错误,符合题意。日本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英国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故d正确,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明治维新特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特点【名师点睛】日本明治维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由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为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在这一政治模式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

20、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1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圉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 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c. 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 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答案】a【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日本向西方学习的是制度和文化,而中国学习的是技术,因此日本富强起来而中国却以失败告终。从而指出了学习西方制度重要性。故选a。材料并未涉及到甲午战争的问

21、题,排除b;材料主要的目的不是批判,而是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排除c;材料并未上升到如此高度,排除d。20. 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人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a. 洋务运动明治维新b. 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c.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答案】b【解析】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前期的核心思想“科学”。既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又考查它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第21题22分,第22题28分)21.阅读材料: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

22、,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梭伦材料二 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是“一个十足的暴君”。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大久保利通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各抒己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3)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

23、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4)从梭伦、阿里、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答案】(1)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改革思想(或折中、制衡的思想也可)。如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分享政治权益;建立四百人会议分享参政议政的权利等。(2)如果持肯定态度,理由如下:结束了埃及的长期混乱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促进了农业商业的发展,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生产力;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推迟了被列强侵略的进程等。如果持否定态度,理由如下:对外扩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其他国家是一场奴役和掠夺;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垄断国家政权等。(3)发展资本主

24、义经济或“殖产兴业”政策。政府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扶植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大力拓展海外贸易等。(4)改革创新、坚强不屈的改革精神等。【解析】【详解】(1)根据“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可知梭伦主张不偏不倚的重用思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主要有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等。(2)对阿里的改革可以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展开评价。如果对他的改革持肯定态度,可以从他对埃及发展的贡献展开论述,如结束了埃及的长期混乱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促进了农业商业的发展,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生产力;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推迟了被列强侵略的进程等。如果持否定态度,可以从他对外战争的性质展开论述,如对外扩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其他国家是一场奴役和掠夺;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垄断国家政权等。(3)根据“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体现了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的政策。奖励措施可结合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进行作答。(4)体现的精神可从改革创新、坚强不屈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