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加工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1页
粮食加工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2页
粮食加工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3页
粮食加工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4页
粮食加工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 XXXXXXXXX粮食加工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enterprise security risk grading control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 XXXXXXXXX目次前言III引言I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要求:2 4.1成立组织机构 2 4.2实施全

2、员培训 3 4.3编写体系文件 35 工作程序和内容35.1 风险点确定3 5.1.1风险点划分原则 3 5.1.2风险点排查 35.2 危险源辨识4 5.2.1辨识方法 4 5.2.2辨识范围 4 5.2.3危险源辨识 4 5.3风险评价 4 5.3.1风险评价方法 4 5.3.2风险评价准则 55.3.3风险评价与分级55.3.4确定重大风险55.3.5风险点级别确定55.4风险控制措施55.5风险分级管控55.5.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55.5.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55.5.3风险告知66文件管理67分级管控的效果68持续改进68.1评审68.2更新68.3 沟通附录A (资料性附录)

3、风险分析记录7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9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风险评价方法11附录D (资料性附录) 风险评价方法13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山元、张宜强、李祖一、王志英引言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粮食加工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

4、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粮食加工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粮食加工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15粮食加工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粮食加工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粮食加工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

5、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轻工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3 术语和定义DB37/T 2882-2016及DB37/T *-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粮食加工企业(谷物磨制企业)粮食加工企业是指将稻子、谷子、小麦、高粱等谷物去壳、碾磨及精加工的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3.2原粮 未经加工的粮食的统称3.3碾米制粉碾米是把原粮脱去颖壳,除去颖

6、果的皮层和胚,得到较纯的整粒或粗粒胚乳,即粒状成品粮,如白米、高粱米、粟米和玉米糁。碾米一般都采用干法机械加工,但有的需在碾米过程中采用水热处理和溶剂浸提工序。制粉多数是干法机械加工,把原粮颖果破碎,从皮层上剥刮胚乳粗粒,再逐道研磨成粉,如小麦粉、黑麦粉、玉米粉;有的把粒状成品粮直接粉碎、筛理成粉,如米粉、高粱米粉。湿法加工是把原粮或粒状成品粮浸泡吸水软化后,再磨碎提取浆状胚乳,经提纯、干燥成粉,如水磨米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3.4小麦加工小麦加工是将小麦除去杂质,经搭配、调节水分、破碎、剥刮胚乳、分级提纯、研磨筛理,生产出含麸屑甚少的各级小麦粉的过程。3.5脉冲除尘器脉冲除尘器是在袋式除尘

7、器的基础上改进的新型高效脉冲除尘器,综合了分室反吹各种脉冲喷吹除尘器的优点,克服了分室清灰强度不够,进出风分布不均等缺点,扩大了应用范围。3.6风管风管,是用于空气输送和分布的管道系统。4 基本要求4.1 成立组织机构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4.1.1 主要负责人职责 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如人

8、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等。 确定各部门、各车间、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 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确保全员及领导小组其他人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履行其职责。4.1.2 分管负责人职责企业安全生产分管副总(或安全总监等)是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工作的监督管理。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4.1.3 安全管理部门职责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主

9、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指导和监督检查各专业工作组分工开展情况;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风险结果评审;负责对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4.1.4 其他职责(1)财务部负责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以保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实施与运行,并监督经费的使用落实情况。(2)技术、设备、生产等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监督管理。(3)各生产车间负责本车间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组织、协调,并及时更新,对管辖范围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同时

10、鼓励本部门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识别与评价;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车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4)新、改、扩建设项目由项目筹建组负责项目“三同时”各阶段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4.2 实施全员培训首次培训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方案,确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收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相关资料,内容包括:鲁政办字201636 号、鲁安发201616 号、鲁安办发201610 号等相关政府文件、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2016、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2017、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轻工行

11、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等资料,编制培训教材。确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制定培训计划,根据计划10天内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各类人员进行培训,保留培训记录,培训结束后统一考核,考核成绩记入个人培训档案并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目的是保证各岗位人员学会辨识危险源和风险评价的方法,知道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和如何管控,做到“杜绝三违”“四不伤害”等。以后每年初,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要素的要求开展培训,记录培训档案。4.3 编写体系文件粮食加工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编制风险管控作业指导书。编制本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清单

12、、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划分风险点。5 工作程序和内容5.1 风险点确定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5.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根据企业现有的设备设施,将各类设备均划分为风险点,包括正常的生产设备和公用工程如;叉车、输送皮带、除尘器、空气储罐、空压机、变配电设施等。并将风险性较大的粮食筒仓区、除尘系统、粮食输送系统、成品库等划分为区域类的风险点。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根据工艺流程划分为原粮验收单元、原粮卸车单元、原粮提升单元、初清、研磨、清粉、配粉、打包、发

13、货等常规作业活动。以及动火作业、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检维修作业等非正常的作业活动。5.1.2 风险排查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企业应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别、所在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见附录B3)。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5.2 危险源辨识5.2.1 辨识方法5.2.1.1 企业应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5.1.1.2中建立的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A.1)进行危险源辨识,针对每个作业

14、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见附录A.3)。5.2.1.2 企业应采用安全检查表法针对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A.2)(尤其是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要求的安全生产条件)等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见附录A.4)5.2.2 辨识范围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验粮区域、原粮卸车区域、原粮提升区域、原粮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成品库等。5.2.3 危险源辨识5.2.3.1 初次开展危险源辨识,企业应选择危险性较大的场所作为试点,开展由风险分级管控小组组织,由该区域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危险源辨识活

15、动。5.2.3.2 辨识过程应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应充分考虑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5.2.3.3 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5.2.3.4 作业活动划分应遵循的原则: 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

16、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目的或性质上相对独立。5.2.3.5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通过工作危害分析法不能覆盖的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识别。5.2.3.6 试点结束后,企业应积极推广试点区域的宝贵经验,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5.3 风险评价5.3.1 风险评价方法本指南选择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5.3.2 风险评价准则根据细则第5.3.2条要求及本企业承受风险能力的大小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判定准则,参见附录C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企业根据以下规则判

17、定风险等级: 五级蓝色 :属于可接受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四级蓝色 :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三级黄色 :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二级橙色 :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一级红色 :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5.3.4 确定重大风险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

18、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粮食储存区、除尘系统、粮食输送系统、清仓作业区域等具有中毒窒息、粉尘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5.4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和实施5.4.1 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依据细则5.4要求综合考虑并选择:5.4.2 控制措施实施见企业分析记录表格5.5 风险分级管控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根据细则第5.4条要求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管控层级为四级,分别

19、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企业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5.5.3 风险告知风险的告知可以采取风险公告和风险培训等形式,参见附录D。6 文件管理企业应根据细则第6条要求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7 分级管控的效果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经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部分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较大以上风险点均新增了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均设置了告知牌,专人负责维护; 危险区域动火、有限空间作业、

20、登高作业等危险作业以及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均建立了作业票管理制度,并按要求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各岗位员工熟知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了解紧急情况下如何应急处置等; 建立了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体系,保证该制度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8 持续改进8.1 评审每年年底与安全标准化自评结合,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自评,对风险管控工作进行检查,提出进一步改进、完善风险管控工作机制的措施。8.2 更新每年年底根据体系建设自评提出的改进方法进行更新,当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

21、,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 更新风险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8.3 沟通企业应进行有效的内部和外部沟通,将每次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培训的形式向内部员工传达。采取进厂告知的形式向进入厂区的相关方传达风险信息。AA附录A (资料性附录)风险分析记录A.1 作业活动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活动频

22、率备注A.2 设备设施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序号设备名称类别型号位号/所在部位是否特种设备备注注:1.设备类别分为三类: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其他类设备。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仪器仪表、电子和通信测量仪器、计量标准器具及量具、衡器等判定为通用设备;食品加工专用设备设备判定为专用设备;其他类。2.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3.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A.3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工作危害分析(JHA)+MES评价记录(记录受控

23、号)风险点: 岗位: 作业活动: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序号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现有控制措施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层级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备注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评价级别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注: 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 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3.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

24、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4.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5.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6.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A.4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MES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风险点: 岗位: 设备设施: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序号检查项目标准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现有控制措施风险评价风

25、险分级管控层级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备注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评价级别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注: 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3.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4.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5.风险分级是指重大

26、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6.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BB附录B (资料性附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表B.1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单位: 风险点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评价级别风险分级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备注编号类型名称序号名称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操作及作业活动12345注: 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27、表B.2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单位: 风险点检查项目标准评价级别风险分级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备注编号类型名称序号名称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123456注: 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表B.3 危险源统计表序号风险点名称各等级危险源数量合 计备注红(1级)橙(2级)黄(3级)蓝(4级、5级)合 计C附录C (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程度评价MES法C.1 风险的定义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人们常常将

28、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C.2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C.2.1 控制措施的状态M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

29、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赋值见表C.1。表C.1 控制措施的状态M分数值控制措施的状态5无控制措施3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如警报系统、个体防护用品1有预防措施,如机器防护装置等,但须保证有效 C.2.2 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的赋值见表B.2。表C.2 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分数值E1(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症):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2(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危险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