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营运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1页
港口营运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2页
港口营运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3页
港口营运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4页
港口营运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 XXXXXXXXX港口营运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Risk Class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Safety of Port production enterprise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本

2、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引言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成功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安全生产实际编制而成。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的深化。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山东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全过程,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

3、全生产和安全发展。目次前言I引言II目次31范围42规范性引用文件43术语和定义44基本要求54.1 成立组织机构54.2 实施全员培训54.3 编写体系文件55工作程序和内容65.1 风险点确定65.2 危险源辨识75.3 风险评价95.4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115.5 风险分级管控126文件管理137分级管控的效果138持续改进138.1 评审138.2 更新148.3 沟通14附 录 AA.1 风险点登记台账A.2 作业活动清单A.3 设备设施清单A.4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A.5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A.6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附录BB.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B.2

4、安全检查表法(SCL)B.3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B.4 风险矩阵法(LS) 港口营运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港口营运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港口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GB/T 24353-2013 风险管理

5、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7921-201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GB 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 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Z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T 20000.4-2003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DB37/T2882-2016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3术语和定义DB37/T 2882-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基本要求4.1 成立组织机构企业应明确

6、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的主管部门,制定推进实施方案,明确其组织及成员职责、目标与任务。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分管负责人应负责组织分管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组织成员应包括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及岗位人员。4.2 实施全员培训 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分层次、分内容、分阶段对风险分级管控的标准、程序、方法、结果进行全员培训学习,并保留培训记录。管理人员侧重标准、程序、方法、措施的培训;作业人员侧重辨识方法、结果、措施落实的培训;企业应建立内部培训骨干队伍,由培训骨干分别组织公

7、司级、站队级、班组级培训。亦可外聘第三方组织培训。4.3 编写体系文件 企业应明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方针、目标和指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相应的管理制度,编制内部实施推进方案或纳入安全管理体系流程中。企业应建立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SCL)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风险点登记台账等有关记录文件。同时,对风险点辨析出的危险源、制定的管控措施及分级管理要求等进行整理、汇编、评审、发布,作为修订作业指导书及风险点日常风险预控的综合性指导文件。5工作程序和内容5.1 风险点确定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5.1.1.1 作业(操作)活动对作业

8、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应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对于临水作业、高处作业、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密闭舱室等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管控。 示例:普通件杂货装卸作业、散货装卸作业、船舶拖带作业、起重机械类作业、危险货物接卸作业、危险区域动火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作业、临水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密闭舱室作业、动土作业、断路作业等。5.1.1.2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可按照港口作业场所、区域及所涉及的装置、设施等进行划分。对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油罐区、筒仓、卸船机等流程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设备、设施、装置分别进行细分。示例:普货

9、码头、件杂货码头、集装箱码头、散杂货码头、危险货物码头等,关联的装卸、运输设备及港口区域内的堆场、仓库、储罐。5.1.2 风险点排查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企业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企业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见附件A1)。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企业风险点排查应当遵循“相对独立、环节清晰、易于管控”的原则,以作业活动及设施、部位、场所、装置、区域两大类为主,或两者的组合。作业活动排查应按照在一定区域或时间、空间范围内,由若干关联作业环节组

10、成,由一个或几个相关岗位协作完成的、相对独立的作业过程或作业区域等要求进行梳理。企业应分别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见附件A.2、A.3)。5.2 危险源辨识5.2.1 辨识方法5.2.1.1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A.4)。5.2.1.2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参见附录A.5)。5.2.1.3其他危险源辨识企业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危

11、险度评价、事故树分析法等进行危险源辨识。亦可不限于以上推荐的方法。5.2.2 辨析范围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填写清单记录,包括: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试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的作业活动,包括:危险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承包方和访问者;接触或涉及的材料、产品的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人为因素,包括:作业行为、人员能力。(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行为);工作场所外的风险可能影响企业内安全的因素;工作场所内的风险可能影响企业外的因素;作业环境、气候、昼夜及其他自然灾害等;变更,包括:作

12、业工艺和方法、设备和工具、人员变动。5.2.3 危险源辨识实施5.2.3.1危险源辨识培训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层级人员,分类开展风险点危险源识别及防控措施培训考核。新进员工上岗作业前,企业应将风险点涉及相应岗位的危险有害因素等知识纳入其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中。5.2.3.2危险源的类别辨识时应依据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5.2.3.3危险源辨析方法运用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

13、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质上相对独立,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其他方法(案例法、直接判定法、头脑风暴法等)。5.3 风险评价5.3.1 风险评价方法企业可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风险矩阵分析法(LS)、风

14、险程度分析法(MES)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风险评价一般结合危险源辨识进行,并填写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见附件A中表A4-1或A4-2)和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见附件A中表A5-1或A5-2)5.3.2 风险评价准则企业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 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设计规范、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相关方的投诉;事故概率及后果

15、的严重性等。5.3.3 风险点评价与分级企业根据风险点的管控层级,以及所需管控措施的复杂及难易程度、管控资源等因素,确定不同风险点的风险管控方式及责任主体,编制风险管控清单(见附件A6)。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根据风险点中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可能性、暴露程度、造成职业健康损害的影响由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实施分级管控。5.3.3.1 重大风险/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对于该级别风险,集团重点管控,只有当风

16、险已降低可接受风险时,才能开始或继续作业;落实集团、公司、站队(部门)、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分级明确审批或控制措施,并保留记录。5.3.3.2 较大风险/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对于该级别及以上的风险点,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落实公司、站队(部门)、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分级明确审批或控制措施,并保留记录。5.3.3.3 一般风险/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危险,需要制定控制措施或专人监督管理。对于该级别的风险,站队(部门)应重点控制管理, 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分级明确监督或控制措施,并保留记录。5.3.3.4 低风险/蓝色风险 4级风险,轻度危险,可接受风险

17、,不采取防范措施,易导致伤害事故的风险,对该级别的风险,车间(班组)应重点控制管理,岗位应具体落实,需要对生产现场确定落实相关监督确认措施。5.3.4 确定重大风险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5.4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5.4.1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制定风险控制措

18、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同时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5.4.2控制措施实施5.4.2.1作业活动控制措施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5.4.2.2设备设施控制措施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5.4.2.3控制措施实施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

19、可接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5.4.2.4 控制措施评审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是否产生新的风险;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5.5 风险分级管控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

20、站队(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附件A6),并按规定及时更新建档。5.5.3 风险告知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

21、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6文件管理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登记台账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红色、橙色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7分级管控的效果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贸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完善;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

22、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或安全双确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8持续改进8.1 评审企业每年至少一次对年度的风险管控体系工作进行全面评审,风险管控工作的情况纳入安全生产考核。每年根据风险管控工作的情况,在已有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基础上,对发生变化的风险和新增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分级管控。依据风险管控的结果,对等级发生变化的风险重新评价等级,调整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在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中,对上

23、述持续改进工作内容提出具体要求。8.2 更新企业根据本文件和有关标准要求、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防控的常态化机制,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 更新风险信息: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8.3 沟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确定后,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

24、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伴随风险的部位、场所和区域应设置风险公告栏,告知相关方风险管理要求(明确作业区域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附件AA1 风险点登记台账A2 作业活动清单A3 设备设施清单A4 工作危险分析(JHA)评价记录A5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A6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附件BB1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B2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B3 安全检查表法(SCL)B4 风险矩阵法(LS)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分析记录表格A.1 风险点登记台账(记录受控号)单位: No:序号风险点名称类型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区域位置所属单位备注填表人:

25、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此表是初步划分风险点时的记录表格。可能导致事故类型:参照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填写。)A.2 作业活动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 No: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实施单位活动频率备注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年 月 日(活动频率:频繁进行、特定时间进行、定期进行。)A.3 设备设施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 No:序号设备名称类别位号/所在部位所属单位是否特种设备备注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填表说明:1.设备类别:运输设备、装卸设备、电气设备、港口基础设施、特种设备、

26、消防、环保与应急设备、其他设施设备类。2.参照设备设施台帐,按照类别归类,、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3.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A.4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表4-1 工作危害分析(JHA+LEC)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单位: 岗位: 风险点(作业活动)名称: No:序号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主要后果现有控制措施LECD评价级别管控级别建议新增(改进)措施备注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

27、级负责人。2、评价级别是指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3、管控级别是指按照附录A.7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表4-2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单位: 岗位: 风险点(作业活动)名称: No:序号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主要后果现有控制措施LSR评价级别管控级别建议新增(改进)措施备注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

28、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3、管控级别是指按照附录A.7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A.5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表5-1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EC)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单位: 岗位:风险点(区域/装置/设备/设施)名称: No:序号检查项目标准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现有控制措施LECD评价级别管控级别建议新增(改进)措施备注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或车间主任。2、评价级别是运用

29、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3、管控级别是指按照附录A.7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表5-2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单位: 岗位:风险点(区域/装置/设备/设施)名称: No:序号检查项目标准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现有控制措施LSR评价级别管控级别建议新增(改进)措施备注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或车间主任。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3、管控级

30、别是指按照附录A.7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A.6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表6-1作业活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单位:风险点作业步骤(危险源)危险源或潜在事件评价级别管控级别主要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备注编号类型名称序号名称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1作业活动1234填表说明:1、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3、管控级别是指按照附录A.7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

31、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表6-2设备设施风险分级控制清单单位: 风险点检查项目(危险源)标准评价级别管控级别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备注编号类型名称序号名称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1设备设施1234填表说明:1、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3、管控级别是指按照附录A.7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附录B(资料性附录)B

32、.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B.1.1方法概述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具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是辨识危害因素及其风险的方法之一。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包括作业活动划分、选定、危险源辨识等步骤。B.1.2作业活动划分按生产流程、区域位置、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包括但不限于:日常操作:船舶靠离港、装卸船作业、吊装作业、货场作业、设备设施维保、现场巡检、场地清理及绿化保洁、现场监督检查;异常情况处理:停电、恶劣天气、设备故障处理;装卸船作业:检查、申报、方案、交底、吊装、码垛、安全条件确认;非常规作业活动:新货种装卸船作业、动火作业、受限空间、

33、高处作业、临时用电、动土作业、盲板抽堵、断路作业、特殊吊装、汽车装卸车、设备维修。应急演练等;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公众聚集活动等;按岗位工作任务和作业流程划分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A2)。B.1.3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步骤 将作业活动清单中的每项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 根据GB/T 13861的规定,辨识每一步骤的危险源及潜在事件。 根据GB 6441规定,分析造成的后果。 识别现有控制措施。从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根据风险判定准则评估风险,判定等级。 将分析结果,填入工作危害分析(

34、JHA)评价记录(见附录A4)中。B.2安全检查表法(SCL)B.2.1方法概述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判别检查。适用于对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安全间距、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包括编制安全检查表、列出设备设施清单、进行危险源辨识等步骤。B.2.2安全检查表编制依据 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定; 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事故情况; 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B.2.3编制安全检查表 确定编制人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工段长

35、、安全员、技术员、设备员等各方面人员。 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事件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编制表格。确定检查项目、检查标准、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及后果、安全控制措施等要素(参照附录A5中表5-1或表5-2相关栏目内容,可单独编制或直接采用该表)。B.2.4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 列出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A3); 依据设备设施清单,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危险源,对照安全检查表逐个分析潜在的危害; 对每个危险源,按照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见附录A5)进行全

36、过程的系统分析和记录。B.2.5检查表要求分析综合考虑设备设施内外部和工艺危害。识别顺序: 公司址、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周边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 公司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设备设施布置、内部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 具体的建构筑物等。B.3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37、D=LE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表B.3.1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分值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3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